「拉曼效應」又稱拉曼散射,是在強光照射時產生的一類散射現象。拉曼效應是研究海水顏色發現的,也因此一舉使拉曼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殊榮。
1921年,印度科學家拉曼在英國皇家學會作了聲學與光學的研究報告後,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國。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對印度母子的對話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媽媽,這個大海叫什麼名字?」
「地中海!」
「為什麼叫地中海?」
「因為它夾在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之間。」
「那它為什麼是藍色?」
年輕的母親一時語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饒有興味傾聽他們談話的拉曼。拉曼告訴男孩:「海水所以呈藍色,是因為它『反射』了天空的顏色。」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可這一解釋。它出自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勳爵。他以發現惰性氣體而聞名於世,曾用太陽光被大氣分子散射的理論解釋過天空的顏色。並由此推斷,海水的藍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顏色所致。
在告別了那一對母子之後,拉曼總對自己的解釋心存疑惑。回到加爾各答,他立即著手研究海水為什麼是藍的這一問題。他從光線散射與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運用愛因斯坦等人的漲落理論,獲得了光線穿過淨水、冰塊及其它材料時散射現象的充分數據,得出水分子對光線的散射而使海水顯出藍色的結論,與大氣分子散射太陽光而使天空呈現藍色的機理完全相同。進而又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分別發現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人們把這一現象用拉曼的名字而命名為「拉曼效應」,這為20世紀初科學界最終接受光的粒子性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由於這一重大研究成果1930年拉曼成為印度也是亞洲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歡迎關注我們
微博微信在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