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建立南海海嘯預警中心 已經聯合國批准

2020-11-30 騰訊網

資料圖:永興島俯瞰圖

資料圖: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接受採訪

原標題:國家海洋局局長:正在建立南海海嘯預警中心

新京報快訊(記者賈世煜 蘇曼麗 塗重航)今日,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在經過「部長通道」時表示,經過聯合國批准,我國正在建立南海海嘯預警中心。

王宏表示,目前我們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並且已經向國際社會包括南海周邊國家發布海嘯預警。

王宏說,南海合作是我們推進的重點之一,希望和南海國家攜手合作,打造和平、和諧、友誼之海。

相關焦點

  • 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中國正建立南海海嘯預警中心
    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中國正建立南海海嘯預警中心  【字幕】3月1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在經過「部長通道」時表示,中國正建立南海海嘯預警中心,向國際社會包括南海周邊國家來發布海嘯的預警。
  • 美專家:中國建南海海嘯預警中心無可非議
    參考消息網3月18日報導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3月16日刊發題為《中國「新設」南中國海海嘯預警中心背後的用意何在?》的署名文章,作者美國《華盛頓外交官》雜誌副主編普拉尚特·帕拉梅斯瓦蘭在文章中稱,據媒體16日報導,中國國家海洋局說中國南中國海海嘯預警中心已經初步運行。
  • 頭條 美專家:中國建南海海嘯預警中心無可非議
    的署名文章,作者美國《華盛頓外交官》雜誌副主編普拉尚特·帕拉梅斯瓦蘭在文章中稱,據媒體16日報導,中國國家海洋局說中國南中國海海嘯預警中心已經初步運行。文章稱,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對記者說,儘管海嘯預警中心目前正在進一步建設中,但該中心已經初步運行。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尤其是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和2011年日本地震海嘯影響深遠,這些發生在我國周邊區域的海嘯災難,提升了中國公眾對海嘯的認知,也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經過聯合國相關機構批准,中國建立的南海海嘯預警中心目前正在進一步建設中,該中心已經初步運行。
  • 南海海嘯預警中心開始服務周邊9國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王立彬)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5 日正式運行,開始為南中國海周邊9國提供全天候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批准,由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啟動業務化正式運行,將為南中國海周邊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同時,由日本承建的西北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終止向南中國海區域提供臨時性海嘯預警服務。
  • 南海海嘯預警中心揭牌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高博)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8日在北京揭牌。該中心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承建,將為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 中國開展海嘯演習並向南海周邊國家發布海嘯預警測試信息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阮煜琳)11月5日是「世界海嘯日」,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作為南中國海區域的國際海嘯預警發布中心,本次海嘯演習活動向南海周邊國家發布了海嘯預警測試信息。 演習假定中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 【熱點】海嘯監測「雙保險」!基於北鬥的海嘯浮標於南海布放
    兩套海嘯浮標分別布放在南海的海嘯監測預定站位,站位水深4000米左右,目前運行正常。浮標的水下單元採用了新技術,監測精度較以往有顯著提高,最小能監測到因海嘯造成的5毫米海平面抬升。一旦發生由海底地震引發的海嘯,浮標可監測到極微弱的波動,會立即通過衛星,實時將數據傳送到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浮標數據接收中心和國家海嘯預警中心,可望為我國大陸、臺灣地區和東南亞周邊沿海國家贏得2小時左右的預警和疏散時間。
  • 海嘯監測「雙保險」!我國建成南海海嘯浮標監測網
    馬尼拉海溝是太平洋最主要的地震帶,6月下旬,我國在南海馬尼拉海溝平行線上,首次同時布放兩套海嘯浮標,形成海嘯監測「雙保險」。這標誌著我國南海海嘯浮標監測網的建成。技術人員正在吊放海嘯浮標下水  兩套海嘯浮標分別布放在南海的海嘯監測預定站位,站位水深4000米左右,目前運行正常。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訊 記者沈慧從國家海洋局獲悉: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目前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和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可實時獲取全球800餘個潮位站、60個海嘯浮標數據和我國沿岸、島嶼112個分鐘級驗潮站的數據。 在人們以往對於自然災害的印象中,海嘯似乎有些陌生。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海嘯災難頻發。
  •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開展業務化試運行 為南海周邊國家提供...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由我國國家海洋局承建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IOC)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近日開展業務化試運行,為南海周邊國家提供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南中國海區域:國際公認的海嘯潛在發生源地  「這個中心的國際預警服務區域,包括南海、蘇祿海和蘇拉威西海,覆蓋了該區域主要的地震俯衝帶,為南中國海周邊的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以及我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組織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據悉,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在此海嘯情景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灣、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都可能受到災害性影響。在本次演習活動中,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向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委,以及我國沿海各海區、省級和計劃單列市海洋預報部門滾動發布海嘯預警信息,對我國的海嘯預警信息發布和部門聯動進行了檢驗。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在此海嘯情景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灣、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都可能受到災害性影響。在本次演習活動中,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向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委,以及我國沿海各海區、省級和計劃單列市海洋預報部門滾動發布海嘯預警信息,對我國的海嘯預警信息發布和部門聯動進行了檢驗。
  •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正式業務化運行
    (UNESCO/IOC)批准,由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SCSTAC)於2019年11月5日啟動業務化正式運行。據介紹,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將為南中國海周邊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同時,由日本承建的西北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終止向南中國海區域提供臨時性海嘯預警服務。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出席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業務化正式運行發布會並講話。
  • 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今起正式運行
    原標題: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今起正式運行   法制網北京11月5日訊 記者郄建榮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批准,由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以下簡稱SCSTAC)從今天起正式運行。
  • ...海嘯預警中心業務化正式運行 為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地震海嘯監測...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洹星):11月5日是世界海嘯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批准,由中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城海嘯預警中心當天啟動業務化正式運行,為南中國海周邊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 國際海嘯減災日丨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組織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在本次演習活動中,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向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委,以及我國沿海各海區、省級和計劃單列市海洋預報部門滾動發布海嘯預警信息,對我國的海嘯預警信息發布和部門聯動進行了檢驗。此外,由我國承建並運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為南中國海周邊的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 國際海嘯減災日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今天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海嘯演習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 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今天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在此海嘯情景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灣、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都可能受到災害性影響。 在本次演習活動中,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向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委,以及我國沿海各海區、省級和計劃單列市海洋預報部門滾動發布海嘯預警信息,對我國的海嘯預警信息發布和部門聯動進行了檢驗。
  • 國家海洋局: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記者榮啟涵)6月8日第九個世界海洋日到來之際,記者從國家海洋局了解到,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目前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和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可實時獲取全球800餘個潮位站、60個海嘯浮標數據和我國沿岸、島嶼112個分鐘級驗潮站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