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白鶴吃農民養殖的魚蝦,還不能捕,咋辦?

2021-01-09 騰訊網

導讀:東方白鶴吃農民養殖的魚蝦,還不能捕,咋辦?

過去在農村地區經常聽老人說起他們那個年代的所發生的事情,比如家裡孩子多吃不飽飯的問題,記得外婆家隔壁一個大娘說他們家孩子那會餓了就偷人家曬的紅薯幹吃,結果被人家追到家裡來罵,還有就是過去是要交糧食給國家和村集體的,留到自己手裡的不多,為了能守住這些糧食在收割後就會立馬曬乾,不然會發芽、發黴。於是就需要找一個水泥的地面來晾曬,可是問題來了,曬稻穀的時候必須要一個人專門拿個凳子在旁邊坐著,時時刻刻都要看著,為啥呢?——麻雀太多了

過去麻雀真的是非常的多,一來都是一大群,而且動作非常的迅速,所以必須有專人看護,不然收穫的稻子都貢獻給它了。除了麻雀危害稻子以外還有老鼠、野豬、兔子、野雞等等這些都農作物都有一定的破壞性,所以人們也想盡了各種辦法來對捕殺它們

可是有種鳥類可以說它是農村的過客,不過經過農村莊稼地時就會停下腳步去偷吃農民種的糧食,農民不但不能像捕殺麻雀和野豬那樣的行為,而且還要格外的保護它,它到底是啥鳥呢?它就是——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的概況

隨著環境的變化很多野生在大面積的消失,其中就包括今天說的東方白鸛,它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它睡覺的時候是單退站立的,主要落在水塘裡的茭白、水蠟燭裡面,也就是比較潮溼的地方,它的食物也多種多樣,草根、苔蘚、昆蟲、害蟲等,其中主要還是以魚類為主,每年的差不多這個時候就從好冷的北方千山萬水來到南方過冬。

由於現在沼澤地減少加上及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東方白鸛的數量在逐漸減少,截止目前東方白鸛全球不足4000隻,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可見它是有多珍貴了。

可是今年在天津就發生了大量東方白鶴聚集的場面,對於今年來說由於疫情的影響,不管是水果市場還是養殖業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價格低先不說,關鍵是賤賣都很難出售,東方白鶴在南遷的過程中必須要找到中轉站來休息吃東西,今年包括天津在內的很多在南遷途中養殖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為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是打也打不得,攆也攆不走,如果捕殺了那就違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第三百四十一條,具體處罰如下:

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如果捕殺情節很嚴重,如果不捕殺,將近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怎麼保護魚塘裡的魚蝦呢?如果你有好的建議歡迎留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獵殺國家級保護動物白鶴、豹貓 還上網炫耀!
    網友:有人炫耀獵殺白鶴豹貓「昨天,有人打了只白鶴顯示自己有多牛,今天又有廣西人出來炫耀自己打的豹貓有多大。」「這是要把祖國大地的野生生命都逼上絕路嗎?」網友@光陰幾何web在微博中稱,隨之附上四張觸目驚心的圖片,並點名質問國家林業局「你們到底管不管」。
  • 合肥動物園的白鶴寶寶滿月了!曾在自然條件下繁殖出全國首例白鶴
    隨後白鶴媽媽便開啟了「認真孵蛋」模式,而飼養員也開始全天候不間斷地照顧起了這對「母子」。「要給白鶴媽媽營造安定的孵化環境,同時在溫度和食物方面也要準備充足。」動物園動物管理科工作人員張志忠介紹,這隻珍貴的小白鶴於6月12日上午成功破殼,探出了它毛茸茸的小腦袋,現在還不知道它是「男孩」還是「女孩」。7月2日,這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經悄悄「滿月」了!
  • 曾讓農民頭疼的禍害,現刺比肉還貴,供應全靠養殖,300元一斤
    雖然動物保護措施不斷推出,可還是難逃不少非法分子為了謀取私利鋌而走險地滅絕性捕抓。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少野生動物可都是被農民視為禍害,他們不僅攻擊人類,還破壞農田裡的作物。比如我們過去常見的野豬,不少農民就受過它的禍害了。有的人甚至被野豬追趕、撞傷,田裡的莊稼被野豬糟蹋等等,這些都是過去非常常見的。只不過現在看來,這野豬也快滅絕殆盡了,山裡早已經沒有野豬的影子,餐桌上更是難得一見這野豬肉了。
  • 麒麟水鄉白鷺、白鶴盡享「舌尖美食」
    主要以各種小型魚類為食,也吃蝦、蟹、蝌蚪和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邊、鹽田或水田地中邊走邊啄食,它的長嘴、長頸和長腿對於捕食水中的動物顯得非常方便。白鶴三三兩兩。全世界有15 種鶴,除了南美和南極以外,世界其它大陸都有鶴分布。鶴類起源於西半球,然後擴展到亞洲(9種鶴類)、非洲(6種鶴類)、澳大利亞(2種鶴類),北美現存2種鶴類。冠鶴是最古老的鶴類。
  • 獾子洞溼地藨(biāo)草「瘋長」 白鶴吃「大餐」 為了白鶴 外來的...
    &nbsp&nbsp&nbsp&nbsp被譽為「中國白鶴之鄉」的法庫縣以其獾子洞水庫溼地的白鶴著稱,每年春秋兩季,都有大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來此歇腳,除此之外,這裡夏季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和大批候鳥繁殖
  • 刀魚今年或是「最後一捕」 售價最高漲至每斤4000元達近5年峰值
    批發商分析,受刀魚即將列入野生動物名錄和長江很可能全面禁捕兩則消息影響,加上人工養殖刀魚遲遲不能批量上市,今年刀魚售價和銷售都很可能出現「最後瘋狂」。   上市時間較往年晚了一周   刀魚上市那天,江陽、東方國際水產兩大刀魚批發市場煞是熱鬧,6點過後,批發商陸續開門營業,江陽、東方國際水產批入的刀魚大多來自國內最大刀魚批發市場--江陰市場,另有少量來自崇明。
  • 知了猴不能吃了嗎
    關於蠍子、蝗蟲、知了猴等都是無脊椎動物不屬於保護動物,因此不屬於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應當是可以吃的。如果說所有的野生動物都不能吃了,那麼大家知道中國有多少能吃的野生動物嗎?那將會對當前的特種養殖產業產生什麼影響嗎?
  • 被稱為最便宜的海魚,養殖比野生還貴,農民卻不愛養
    淡水魚的價格要相對來說更便宜一些,人工養殖的規模也更大,但是有一些人覺得淡水魚烹飪後有一股腥味,如果不是廚藝特別好,口感要差很多,做出來的菜品並不好吃。而海魚就不一樣了,土腥味兒差很多,而且海魚在人們的觀念中,營養要比淡水魚更豐富,也更受歡迎。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被稱為最便宜的海魚,巴浪魚,養殖的比野生的還要貴,可是農民卻不愛養。
  • 農民依靠養殖螞蚱發家致富,秘訣在哪裡
    養殖螞蚱能賺錢嗎?農民大哥養殖半畝收入24000元,值得借鑑嗎?螞蚱又稱蝗蟲、蚱蜢,在當地農村,螞蚱曾經是農業生產中的一種害蟲。現如今,一些精明的農民卻把螞蚱當寶貝,專門養殖這樣的「害蟲」,並且依靠養殖螞蚱發家致富。
  • 吉林四名男子販賣8隻野生白鶴獲刑
    >   中新網吉林3月29日電 (記者 蒼雁)4名男子因販賣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白鶴,被林業警方拘捕,其間,一隻白鶴在救助過程中不治身亡。經調查,8隻動物均為白鶴,屬於國家珍貴、瀕危野生動物。  警方調查得知,周某今年43歲,家住吉林省磐石市煙筒山鎮。2009年1月20日,周某註冊成立了一家珍禽開發有限公司,企業性質為自然人獨資經營珍禽養殖、銷售等。2011年8月,周某在長春市參加農博會,展示其馴養繁殖的藍孔雀、野雞時,向遊客發放宣傳單,與被告人松原市乾安縣49歲的李某相識。
  • 他救白鶴一命,白鶴救全村300多人
    在偷獵者就要扣響扳機的瞬間,張厚義大聲喝道:「這是保護區,不能打鳥!」兩名偷獵者當即收起獵槍溜走了。張厚義將船划過去。在離大鳥30 米遠時,他終於看清了大鳥的模樣,頓時驚呆了。「這不是消失多年的白鶴嗎?」張厚義走近白鶴時,白鶴已經無力站起來了。張厚義急忙抱起白鶴仔細端詳:這隻鶴渾身潔白無瑕,長喙鮮紅筆直,頸脖盤曲修長,左腳根部有一個暗紅的傷口,滲出的血把腳根部的羽毛都染紅了。
  • 濫捕野生蚯蚓轉養殖能否實現產業化? 專家:前景大
    海南捕殺野生蚯蚓行為已經存在20多年,濫捕野生蚯蚓帶來的破壞性影響,無需贅言。那麼,是否可以養殖蚯蚓,走向產業化?這並非天方夜譚。海南大學環境與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徐文說:「存在濫捕野外蚯蚓的行為,就意味著有商機,我們完全可以對其進行合理引導,讓其走上產業化道路。」海南蚯蚓走向養殖,實現產業化發展,究竟應該如何做?
  • ​山水人城 和諧相融 | 「全球極危」動物白鶴現身梁子湖
    來梁子湖做客的是全球瀕危動物——白鶴,這也是鄂州梁子湖幾十年來首次發現白鶴。鄂州市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副站長張和平:「24隻白鶴,當時旁邊還有三百多隻鸕鷀,有的人說白鸛、有的人說白鶴,最後專家確認說白鶴,確實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 開啟動物福利養殖模式 「東方之豬」工程正式落地
    2019年11月19日,由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年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東方之豬」工程落地項目籤約儀式在南京舉行,幸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雷豬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昌幸 、中雷豬業首席科學家雷文東、吉林棋盤生態農業集團董事長馮利偉、中糧海優(北京)有限公司供應鏈部總經理鄭維為共同出席。
  • 人工養殖的「無毒」河豚,你敢吃嗎
    浙江在線6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雲山)提到河豚,很多人會想到它的呆萌形象:圓滾滾的身材、大大的眼睛、雪白的肚皮,更多人會想到「拼死吃河豚」的諺語。河豚雖然鮮美,但體內含有劇毒,僅0.5毫克河豚毒素就能讓人致命。如果劇毒河豚變成了無毒河豚,你會買回家嘗鮮嗎?
  • 新疆昌吉市:水產養殖鼓起了六工鎮農民腰包
    新疆昌吉市:水產養殖鼓起了六工鎮農民腰包2020-11-19 13:2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昌吉網該鎮鑫洋漁業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64戶,養殖水面達4000餘畝,年生產草魚、鰱魚、鯉魚等各類鮮魚4000餘噸。為豐富魚的品種,該合作社近幾年還引進了鱸魚、梭邊魚、羅非魚、武昌魚和黃拉丁等名優特新品種,並通過積極開拓疆內外市場,使養殖的魚遠銷甘肅、青海和西藏等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 鄱陽建壩,草不夠白鶴可以吃魚?您是不是誤會了「適者生存」?
    然而前不久,江西省鄱建辦副主任紀偉濤卻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算草不夠吃了,適者生存,鳥類也會捕魚,或者到農民田裡去吃玉米、番薯。「我們救助的時候給白鶴吃小魚,也都是吃的。」採訪中,紀偉濤說,就算出現最差的結果,鳥類還是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結構尋找到生存方法。來源:@看看新聞KNEWS 微博截圖
  • 農民創業螞蚱養殖,建養殖基地年收入達200萬+
    來自阜陽市潁州區九龍鎮的農民周振峰,靠養殖螞蚱走上了致富路。他的螞蚱養殖基地位於九龍鎮西劉村,佔地約50畝,共有60個養殖大棚。棚內的地上密密麻麻落滿了螞蚱,讓人不敢落腳。見有人靠近,螞蚱立即「驚慌失措」地蹦到大棚的另一頭。
  • 「兩湖」禁捕之後
    56歲的吳克虎和妻子打了大半輩子魚,洗腳上岸後開了一家農家樂,一年有七八萬元收入,比以前捕魚強多了,還更穩定。隨著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陸續實施禁捕,包括鄱陽湖、洞庭湖在內的長江流域近30萬漁民將交船收網、洗腳上岸。和吳克虎一樣,許多一輩子生在湖裡、長在湖裡的漁民們發現,除捕魚賣魚外,原來「靠湖吃湖」還有很多新吃法。
  • 便宜魚蝦的幕後,藏著現代奴隸制和環境災難
    像斯裡蘭卡、孟加拉國、緬甸以及印度的東南亞、南亞窮國的沿海區域,可以沿著海岸線改造為像稻田一樣的巨大池塘,然後在裡邊養殖海魚、海蝦。所以,這些魚蝦哪怕賣到中國甚至美國、歐洲,加上運費,價格都要比中美歐的養殖漁場出產品,低上一大截。你可能要問,東南亞、南亞窮國的魚蝦賣到相對更富裕的國家,既實惠了中國、美國的消費者,也讓出產國的漁民賺到錢了,難道有什麼不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