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公開學術資源庫,讓抄襲無處藏身

2020-12-04 人民網

原標題:公開學術資源庫,讓抄襲無處藏身

  隨著資料庫功能變得強大,技術會對抄襲形成新的震懾力量。要讓所有學生意識到,只要有學術不端行為,就會是一顆「定時炸彈」,公開的學術資源庫,會讓抄襲無處藏身。

  近期,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當中流傳著數張論文資料庫中國知網的網頁截圖,截圖內容為兩篇高度相似的碩士學位論文。這兩篇論文分別是安徽大學管理學院檔案學專業碩士畢業生劉俊玲的學位論文《檔案開放利用的信息安全保障研究》與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秘檔案學系檔案學專業碩士畢業生陳振的學位論文《檔案開放利用與信息安全保障研究》。記者從中國知網下載兩篇論文比對後發現:這兩篇論文的正文部分高度相似,連中文題目、摘要、關鍵詞,甚至致謝語都到了近乎一字不差的程度。山東大學已經注意到了這一情況,目前正在處理此事。(澎湃新聞1月25日)

  幾乎原封不動的抄襲,這著實令人震驚。抄襲者可能並不知道他的論文會被論文資料庫收錄,終究顯原形。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建立學位論文資料庫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建立學位論文資料庫開放學術資源,一定程度防止抄襲行為。

  我國高校為防止學生抄襲或者重複研究,已經在研究生做學位論文時建立了學術查新制度,而這起抄襲事件之所以發生,可能是當事人利用了時間差——抄襲的是還沒有被學術論文資料庫收錄的論文。據報導,劉俊玲的學位論文《檔案開放利用的信息安全保障研究》完成於2012年4月,陳振的學位論文《檔案開放利用與信息安全保障研究》完成於2013年4月。

  有輿論質疑導師為何沒有發現抄襲,要求追究導師的責任,從廣義的導師責任看,導師應對學生抄襲負責,但是在還不能查到其他論文時,要導師發現學生抄襲,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是當前,一個導師帶的學生比較多,導師和學生並沒有多少共同研究的經歷。導師在這一事件中,最大的責任,是沒有培養學生的學術規範意識。

  學術規範意識的一個最基本的常識是,對於學術不端,不能有任何僥倖。學術是社會公器,學位論文不只派申請學位的用場,還是公共的學術資源,要向社會開放。近年來,我國藉助網際網路技術,正不斷加大學術資料庫建設,這有利於學術資源共享,也讓學術從封閉逐漸走向開放。

  在封閉的學術環境中,學術不端是比較難發現的,因為很難查到抄襲的源頭,除非對這一專業領域特別熟悉,或者撞到當事人身上被發現,而在開放的學術環境中,學術不端被發現的機率就變大,至少,不敢再明目張胆地抄襲——就像這起事件,有網友就調侃抄襲者「太笨」「太懶」。隨著資料庫功能變得強大,技術會對抄襲形成新的震懾力量。要讓所有學生意識到,只要有學術不端行為,就會是一顆「定時炸彈」,公開的學術資源庫,會讓抄襲無處藏身。

  目前,我國還只是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收錄,筆者建議,在要求本科生撰寫學位論文的情況下,還有必要收錄本科生論文。這可以治理本科學位論文抄襲情況嚴重的問題——一些學生以應付的態度對待本科學位論文,複製粘帖「炮製」論文,如把這些論文收錄進資料庫,就很可能會被發現。而如果大家認為本科生學位論文沒有多大學術價值不必收錄,那就應該審視要求本科學生撰寫學位論文的必要性。

  當然,靠技術手段來追查學術不端,並不能徹底遏制學術不端,還需要完善導師制和學術評價體系,要讓導師用自己的教育聲譽和學術聲譽保障學生培養質量,引導學生追求學術理想,形成學術誠信與尊嚴意識。

(責編:董曉偉、文松輝)

相關焦點

  • 廣東一教育名人抄襲 學術不端何以屢禁不絕?
    廣東一教育名人抄襲 學術不端何以屢禁不絕?深圳一教育名人抄襲剽竊 如此行為何其卑劣據中青報、新浪3月18日文章,廣東深圳一名小學校長,也是教育名人,公益閱讀領域帶頭人,因為抄襲、學術不端走下神壇。學術不端、抄襲剽竊何以屢禁不絕,大概有的人認為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網絡媒體、自媒體、報紙、雜誌包括一些中央媒體、黨報黨刊抄襲剽竊的行為都存在。有的美其名曰綜合、轉載。有的就是組合一些似是而非的名人名言,他人作品的段落、橋段。
  • 周立波曬出與唐爽的聊天證據,鐵證在前,這一次他無處藏身?
    對於周立波這一次曬出了來的證據,看得出他是有備而來的,並且有網友表示鐵證在前,這一次唐爽將無處藏身了吧。也有網友聲稱為什麼大家都是大人了而且是學者還要學著說慌話呢? 而曾經的昔日朋友與勝過親人關係的他們變成仇人,周立波表示唐爽他恩將仇報,不顧法庭無罪撤案判決,又無中生有、公開栽贓陷害於我,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
  • 學術論文重複率高達94%還不算抄襲?
    近日有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的教師反映,院長雷裕春的九篇論文和一篇專著,經知網檢測,重複率有的在30%,有的甚至高達94%,而該校學術委員會認定所有論文都「不涉及抄襲」。(1月23日 央廣網)   我讀了此新聞,感到無比震驚!重複率高達94%的學術論文都不算抄襲,究竟重複率多高才算抄襲,難道重複率要達到100%才能認定是抄襲?
  • 湖北經濟學院回應「抄襲」事件:不屬於「學術不端」
    兩篇論文一半篇幅以上引用他人已發表的論文,博士期間發表專著與他人已出版的專著在部分章節上存在大量相似,還有兩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湖北經濟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蔡紅英被公開舉報「學術不端」。8月3日,《中國青年報》刊發《湖北經濟學院一院長被指「學術不端」》,指出對蔡紅英學術不端的舉報在2016年10月就已出現,但未有公開信息表明該校進行過相關調查。
  • 學術抄襲只是學術不端的冰山一角
    據了解,南昌工程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副院長李平於2015年出版的《中國繪畫的藝術探究》(吉林大學出版社,ISBN 978-7-5677-3735-8)第八章第一節「當代中國畫創作現狀的分類與辨析」(P142-P151),全文剽竊抄襲張江舟於2010年出版的專著《思與境偕》(江西美術出版社,ISBN 978-7-80749-852-0)第一章「當代中國畫創作現狀」的內容,抄襲逾萬字,且「一字未改」。
  • 知名學術期刊曝北大歷史博士大幅抄襲國外論文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到,8月17日,新聞傳播類知名學術期刊《國際新聞界》罕見刊登了一則《關于于豔茹論文抄襲的公告》。在公告中,該刊稱,「本刊近期接到讀者舉報,稱於豔茹的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涉嫌抄襲。」
  • 南京大學已正式調查梁瑩涉嫌學術不端問題
    據中青在線10月24日消息,針對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梁瑩涉嫌學術不端問題,南京大學社會學院24日下午向記者證實,南京大學校方已正式介入調查,責成有關部門依照程序和規定,一定會有一個結果。對學術不正之風,南京大學不會護短。
  • 名校大學教授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學術成速成品?抄襲之殤何時休
    題記---學術興科研興則民族興,學術強科研強則民族強!近幾年,國內教授被曝抄襲本科畢業論文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這次,還抄到了國外本科生。時隔4年多,期刊發聲明撤稿。兩天內,戈某連發4篇文章,將其掌握的剽竊據公開。
  • 翟天臨「學術造假」坐實了?原文作者:論文被整段抄襲
    讀博期間,翟天臨公開發表的一篇題為 《談電視劇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遭論文作者黃立華譴責,「我十幾年前(發表的論文),被其整段整段抄襲,事實勝於雄辯」。翟天臨的《談電視劇《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發表於2018年08期,《廣電時評》。
  • 抄襲他人作品的胡紅梅老師,已被調離教學崗位,這是學術不端嗎?
    這次疫情期間,很多學術大佬都紛紛走紅了網絡,先是從疫情開始的「人不傳人」高福院士,然後「雙黃連之母」王延軼所長,再到「拔出蘿蔔帶出泥」的舒紅兵副校長,最後到現在的因抄襲他人作品而迅速走紅網絡的胡紅梅老師。胡紅梅是深圳市龍崗區如意小學副校長、美女名師胡紅梅老師,說起胡紅梅老師,其獲獎榮譽和各種證書的獲得可厲害了。
  • 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發布
    2020年1月22日,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正式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
  • 抄襲有風險!
    論文檢測系統能有效的輔助對學位論文質量進行評估,為學術審核提供方便。檢測系統在對文檔與比對資源庫進行相似率檢測後,生成詳細的檢測報告,報告中的各項指標是衡量論文質量的有效依據。註:高校已引進論文查重免費系統作為監督學生論文抄襲的工具,畢業論文的抄襲程度與畢業成績直接相關聯,不能通過檢測就無法順利畢業。如何保證論文寫作質量與寫作方法、檢測系統的使用有很大關係。
  • 法學專家搞不定學術打假 誰來判定論文抄襲?
    事實上,不只是姚洪軍,那些參與評議的專家,也面臨難題:知網查重存在誤差,人工評議不被信任,學術抄襲沒有統一標準……面對這份「抄襲」鑑定,他們也在思考:當學術抄襲被討論至鋪天蓋地時,什麼才是最準確的評價標準?抄襲與否的邊界到底在哪兒?查重系統的結果專家「不認」作為同事,姚洪軍第一次關注到侯懷霞「涉嫌抄襲」,是在2010年5月。
  • 法學專家搞不定學術打假 抄襲與否的邊界到底在哪兒
    事實上,不只是姚洪軍,那些參與評議的專家,也面臨難題:知網查重存在誤差,人工評議不被信任,學術抄襲沒有統一標準……  面對這份「抄襲」鑑定,他們也在思考:當學術抄襲被討論至鋪天蓋地時,什麼才是最準確的評價標準?抄襲與否的邊界到底在哪兒?
  • 各式各樣剽竊刺激「反抄襲」軟體市場?
    目前,國內的反抄襲軟體主要有兩套:一套是由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與清華同方知網共同研製的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另一套是武漢大學副教授瀋陽研發的ROST反剽竊系統軟體。這兩套軟體都只對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進行檢測服務,而且免費,但並不對公眾開放。    但記者在淘寶網上發現,用這兩種系統提供檢測服務的店鋪為數不少,而且大多生意不壞。
  • 學術不端新變種:假作者 真論文?
    44所高校的77名作者,被學術打假人發現問題論文。多所高校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已啟動調查。 有人不但抄襲,還捏造國外合作作者,抄來抄去,抄得連自己都信了——「他們越來越自信,認為自己的工作不應該被埋沒,所以他們也開始引用自己的問題論文。」
  • 哈工大嚴查博士學位論文抄襲行為
    東方網12月5日消息:哈爾濱工業大學近日啟動「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將對博士學位論文進行檢查,嚴查博士學位論文抄襲、偽造、非正常引用等學術不端行為。  據了解,這套系統以《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為全文比對資料庫,範圍涵蓋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博士論文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專利全文資料庫、中國科技成果資料庫、中國工具書資料庫、中國標準資料庫等。只要將一篇文章與對比資源庫中的文獻進行比對,系統便能檢測出哪些詞句或者段落跟以往的論文有雷同之處,甚至詳細到了哪些字跟以往的論文有雷同之處。
  • 畢業論文:技術難絕抄襲 呼喚改革學術管理制度
    吉林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諸多高校,以及部分學術期刊和科研機構自2008年開始,陸續推行基於電腦程式的文獻檢測系統來反抄襲。 「當要藉助技術來杜絕抄襲時,可見抄襲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說。「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的研發背景正是中國的學術不端問題嚴重,其中尤以抄襲剽竊為甚。
  • 高校校長因自我抄襲被指學術不端!如何避免出現相同情況被退稿?
    學術不端,對於處於科研圈的學者來說,這是件嚴肅的事情,往往當一個人的學術經歷上沾染汙點,那麼未來可能很難在此道路上大展身手,走通一條光明前途了。然而,我們不排除在一些自己容易忽視的情況下,發生一些學術不當行為,導致最終被判定為學術不端,這是需要我們再三了解及警惕的!
  • 學術論文涉抄襲被撤銷博士學位 博士狀告母校勝訴
    (原標題:學術論文涉抄襲被撤銷博士學位,博士狀告母校終審勝訴)廣州日報客戶端2月20日消息,廣州某重點大學博士生阿偉(化名)在畢業兩年後,被母校撤銷了博士學位,原因是阿偉在攻讀博士期間發表的4篇學術論文的核心內容都是翻譯或者抄襲其它文獻。因不服母校的決定,阿偉告上法院討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