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喻翻譯的認知觀和翻譯策略
隱喻翻譯的認知觀和翻譯策略 2017年09月30日 10:32 來源:《社會科學戰線》 作者:陳雪 趙巖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認知方式;隱喻認知觀;隱喻翻譯;翻譯策略 作者簡介
-
隱喻研究:從語義走向認知
,隱喻研究的視域轉換,是其研究不斷深化擴展的過程,是展現人類對於隱喻認知和反思逐步加深的過程。萊考夫和詹森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在體驗哲學基礎上提出隱喻映射理論,強調思維和概念系統基本上是隱喻的,隱喻是人類認識和表達世界的一種方式,隱喻是認知的本質,開啟了隱喻研究的認知時代。以上在語言學視域下對於隱喻進行的研究,突破了之前僅僅把隱喻作為一種表情達意的修辭手段的局限性,對隱喻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即隱喻是人的認知和思維工具。
-
中國傳統戲曲的隱喻翻譯——以許譯崑曲《牡丹亭》為例
明代著名戲曲家湯顯祖的代表作崑曲《牡丹亭》在其面世的四百多年的時間裡,不僅受到了人們的喜愛,更是早在17世紀就出現譯文,開啟了其對外傳播之旅。崑曲劇本的翻譯雖然起步較早,但由於其語言的韻律嚴格、典故繁多、修辭手法運用頻繁等原因,全譯本並不多見。在這些譯本中,西方翻譯家和中國翻譯家的作品風格迥異,特別是在對原文一些修辭手法的翻譯處理上差別很大。
-
納蘭性德詞中情感隱喻的類型及認知闡釋
納蘭性德作品的魅力更在於其抒發內心情感事時創造的隱喻,即情感隱喻。其主要類型可分為自然現象情感隱喻、植物情感隱喻以及動物情感隱喻。納蘭性德詞情感隱喻中始源域到目標域的映射產生的理據是作者基於自己的具身體驗在其內部情感與客觀事物之間建立了一種同一性,這也正是如"桃花"等具有積極寓意的事物在納蘭性德詞中映射的卻是消極情感原因所在。
-
《米花之味》:現代性視域中少數民族地區女性隱喻的文化表達
現代化進程對少數民族地區社會文化具有新時期的歷史影響意義,《米花之味》以詩意化的鏡頭對少數民族地區老中少三代女性形象的建構,細微入致地將傳統村寨社會轉型期的矛盾與衝突深度體現出來,構建了「女性」作為個體與集體的民族文化認同符號的現代性,並試圖以女性性別隱喻的方式進行文化表達。
-
認知語言學中的概念隱喻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 Live by) 一書中, Lakoff & Johnson以隱喻為焦點,探討了語言的本質以及隱喻的本質,用大量的英語隱喻例證來證明語言與隱喻認知結構的密切相關性。他們發現,英語的許多表達方式,均來自基本的隱喻。
-
概念隱喻多層觀:概念隱喻的新進展
隨著概念隱喻研究的縱深發展,部分學者發現「認知域」並非一個指稱隱喻概念結構的合適術語,因為將概念隱喻視為兩個「認知域」之間的概念映射會面臨一個重要問題:源域所含概念內容往往比映射到目標域的概念內容要豐富得多。
-
「刻意隱喻理論」:隱喻研究的最新進展
,將交際維度吸納於傳統的隱喻認知範疇之中,建構了「語言、概念與交際」三維支撐的全新隱喻分析平臺,旨在提取隱喻認知背後的精細化機制,實現隱喻認知研究的分科思辨與科學驗證。隱喻所涉及的思維靈活性、認知意向性以及語言交際性等將成為後續隱喻研究所追蹤的熱點話題。刻意隱喻理論以隱喻使用所激活的元語言屬性為出發點,將交際維度吸納於傳統的隱喻認知範疇之中,建構了「語言、概念與交際」三維支撐的全新隱喻分析平臺,旨在提取隱喻認知背後的精細化機制,實現隱喻認知研究的分科思辨與科學驗證,並在跨學科背景下促進隱喻研究走向多元融合。
-
阿尼馬格斯:隱喻
策展人:王將出品人:高小偉展覽時間:2016年10月15日—2016年11月14日展覽地點:798藝術區七星西街陌上畫廊
-
單向還是雙向:隱喻的方向性爭論
概念隱喻理論和知覺符號理論:隱喻方向性的理論辨析概念隱喻理論認為,映射機制基於「意象」和「圖式」的聯結。Droit-Volet等人的研究發現,當時間—距離匹配時估計得更準確和快速,暗示著時間信息與空間信息的加工存在著共享的腦區和認知神經機制,時間—空間信息之間存在著對稱的、平衡的相互作用,表明隱喻映射的始源域和目標域之間存在著雙向的隱喻聯繫。
-
學術觀點|曲衛國:隱喻表達的是程序意義還是概念意義?——關於認知學派隱喻研究局限性的思考
由於認識學派基於概念域的討論排除互動感官體驗, 隱喻的多維度認知體驗被簡化成單一維度的概念映射。隱喻的意義潛勢被削減, 闡釋也因此被嚴重貧瘠化了。這點在他們對詩歌的分析中尤為突出。我們考察他們的兩個分析案例。第一個案例是Kövecses對Dickinson「I taste a liquor never brewed」的認知分析。
-
儀式的隱喻:新聞發布活動的另一種視角
二者此時的畫面同構,連同見面活動的時間、地點、空間等一系列符號的組合(包括總書記講話中的「常委同事」這一身份象徵與語言符號),完成了政治象徵與傳播符號的操演——「未來五年的黨和國家領導人」。 大衛·科澤曾經指出,儀式「依循高度結構化和標準化的程序,有其特定的展演場所和時間,這些程序和時空都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換言之,「儀式是一種裹纏在象徵之網中的行為」。
-
基因具有差異性?科學家:中國人與非洲人的基因有較大差異
文/貓行圖/網絡 基因具有差異性?科學家:中國人與非洲人的基因有較大差異基因工程是現代科學技術當中,最為神秘莫測的一個領域。科學家們通過對體內基因的研究發現,地球各處的人類體內的基因,是具有很明顯的差異性的,中國人和非洲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隱喻嵌入政治話語的意義轉向
>政治話語;隱喻認知;移動隱喻;政治術語 作者簡介: 從詞源學上講,當下的隱喻認知褪去了亞里斯多德「移動隱喻」觀中的繼續存在屬性。因此,隱喻認知的語義表達的真值對等性、確定性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然而,在政治術語中,「隱喻」被運用於每一個相關詞項,但這並不意味著已有的語言邏輯順序轟然坍塌。相反,語義核心的本體意義上構建優先於顯化用法,這使得跨學科視域下的隱喻變成了語言的「奢侈品」。
-
虛擬技術的在場效應認知:基於隱喻抽取法(ZMET)的研究
新技術手段構建出的虛擬環境具有模仿人的聽覺、視覺、觸覺等感知功能的能力,具有使人可以親身體驗沉浸在這種虛擬環境中並與之相互作用的功能。蒙福德(2000:15)的觀點代表了很多媒介效果研究者的看法,認為「媒介融入了日常生活的經緯和體驗,發揮著一種溫和的效力」。因此,當受眾感知技術所帶來的在場狀態時,會呈現怎樣的認知圖景,是本文著重探討的問題。
-
結構隱喻
結構隱喻 2016年05月13日 14:5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語言學頻道綜合 字號 內容摘要:結構隱喻指的是,通過一個概念來建構另一個概念,這兩個概念的認知域自然是不同的
-
概念隱喻視角下國際政治事件的網絡新聞標題
2012年4月10日,菲武裝軍警襲擾在黃巖島正常作業的中國漁船和漁民,與前往救助的中國海監漁政船發生對峙,一時間,南海形勢劍拔弩張。 黃巖島問題關乎我國主權與領土完整,國內媒體在進行報導時,必然會強調和申明中方立場,這種觀點肯定會在對黃巖島的報導中有所體現。相反,結合概念隱喻的理論,我們也可以得出從標題中能夠看出中國媒體對黃巖島事件的態度和立場。
-
「玩轉」日常話語中的隱喻與轉喻
然而,有一些在語義上已經凝固沉澱的隱喻與轉喻,不會讓人有任何絲毫超常之感,甚至假如不這樣說,意義都找不到其他的方式來表述。這種語義上的隱喻和轉喻是當代認知語言學的核心議題之一,認知語言學家們認為隱喻和轉喻是人類形成概念的基本模式。
-
視覺隱喻視域下的軍事攝影批評初探
媒介批評扮演著媒介產品生產後的「媒體監察人」角色,對於媒介產品的優劣具有一定的監督作用。在媒介批評的學術支持下,能指導與啟發媒介產品的生產優化,而更多優質媒介產品的誕生亦能促進媒介批評的學術繁榮。(二)國內攝影領域的視覺修辭研究尚處萌芽階段視覺修辭研究起始於20世紀60年代,其真正發展成熟是在20世紀90年代,真正進入國內學界並成為研究熱點的時間則更晚一些。國內視覺修辭研究主要聚焦於新聞傳播領域,其中以廣告、影視藝術、攝影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居多,對於視覺修辭理論的研究與梳理成果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