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語言學中的概念隱喻

2021-01-17 檸檬俄語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 Live by) 一書中, Lakoff & Johnson以隱喻為焦點,探討了語言的本質以及隱喻的本質,用大量的英語隱喻例證來證明語言與隱喻認知結構的密切相關性。他們發現,英語的許多表達方式,均來自基本的隱喻。他們把這些隱喻稱為概念隱喻,如「辯論是戰爭」(Argument is war)、「人生是旅途」(LIFEIS A JOURNEY)和「思想是食物」(Ideas are food)等等。


概念隱喻(CONCEPTUAL METAPHOR)理論主要提出三種概念隱喻,

即:方位隱喻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ые метафоры

本體隱喻(ontological metaphor)онтологические метафоры "помогают осмыслить события, действия, эмоции и идеи как дискретные, чувственно воспринимаемые объекты и сущности. " 抽象變具體

結構隱喻(structural metaphor)структурные метафоры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одно высоко структурированное понятие для структурирования другого» 一個概念構建另一個概念


還有兩個術語:

源域(Сфера-источник)和靶域(сфера-мишень)。概念隱喻就是以一個認知域的經驗來理解另一個認知域的經驗, 源域的部分特點被映射(mapped)到靶域上, 後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所以,「隱喻的實質是用一種事物來理解和經驗另一種事物」


解釋1

Сфера-источник является более конкретным знанием, легче передается одним человеком другому, основана непосредственно на опыте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человека с действительностью, 

в то время как сфера-мишень – это менее конкретное, менее определенное знание. Базовым источником знаний, составляющим концептуальные домены, является опыт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человека с окружающим миром [Lakoff, 1993, с.245]. 


解釋2

Сфера-источник  (source domain) – это наш физический опыт, но она также может предполагать и общекультурные ценности. 

Сфера-мишень – то, на чем в данный момент мы фокусируем наше внимание, то, что пытаемся понять.



根據這個理論,我們可以這樣理解「The surgeon is a butcher」。

目標域空間(也就是從外科大夫做外科手術的空間)中提取的元素包括正在做手術的人、接受手術的病人及手術室裡的各種細節;

始源域空間(也就是從屠夫屠宰生物的空間)中提取的元素包括屠夫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細節和活動。


這兩個輸入空間擁有一些相同的元素並表徵在類指空間裡:某人利用利器對某一生物實施某種行為。


除了從兩個輸入空間提取部分元素外,整合空間還有自己的新顯結構,被輸入的各元素發生相互作用後得到合成,最終形成新顯結構。從屠夫屠宰的空間裡映射出來的手段—結果關係與外科大夫做手術的空間裡映射而來的手段——結果關係是不相容的。在屠夫屠宰的空間裡,目的是宰殺動物,將骨肉分開,而外科大夫做手術的目的是救人。在合成空間裡,屠宰的手段、結果、參與者、環境和目的與外科手術的手段、結果、參與者、手術環境和目的等元素結合到一起,自然會讓人意識到:若這名外科大夫像屠夫,那麼他做外科手術是不稱職的。整合空間裡的這種新顯結構在映射論的單向映射分析中是不會出現的。



方位隱喻

方位隱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是關於空間方向的隱喻,即把什麼看成是「上」和「下」,或者是「前」和「後」。「上」和「下」空間隱喻有多種含義。

 

1. 「幸福是上,痛苦是下HAPPY IS UP; SAD IS DOWN):

I'm feeling up. (我很高興。)

I'm feeling down. (我很低落。)

身體基礎:低垂的姿勢通常與悲傷鬱悶聯繫在一起,挺直的姿勢則表示積極的情感狀態。

 

2. 「有意識是上,無意識是下CONSCIOUS IS UP; UNCONSCIOUS IS DOWN):

Wake up.(醒來。)

He dropped off to sleep.(他漸漸沉睡下去。)


這裡的身體經驗基礎是:人和其它的靈長類動物睡覺時是躺著,而醒著的時候都是站立。

 

3. 「健康和生命是上,疾病和死亡是下HEALTH AND LIFE ARE UP;SICKNESS AND DEATH ARE DOWN):

He's at the peak of health.(他精神抖擻,神採飛揚。)


He fell ill.(他病倒了。)

He dropped dead.(他死掉了。)

 這裡的身體經驗基礎是:嚴重的疾病會逼迫我們躺下。當死了的時候,肯定是躺著的。

 

4.  「有控制,或有力量是上;失控,或沒力量是下HAVING CONTROL Or FORCE ISUP; BEING SUBJECT TO CONTROL Or FORCE IS DOWN):

I have control over her.(我控制住了她。)

He is under my control.(他在我的掌控之下。)


身體經驗基礎是:體形的大小通常與體力相關,戰鬥中勝利者通常把敗者壓在下面。

 

5. 「多為上,少為下MORE IS UP; LESS IS DOWN):

Myincome rose last year.(我去年收入增加了。)

Hisincome fell last year.(他去年的收入降低了。)

身體經驗基礎是:如果你向容器或者一堆東西添加更多的東西或物體,水平面就會上升。 

 

6. 「可預見的將來事件是上(和前方)FORESEEABLE FUTURE EVENTS ARE UP (and AHEAD)】:

What'scoming up this week?(這周發生什麼事情了?)

I'm afraid of what's up ahead of us.(我擔心前面會不會發生什麼事情。)

身體經驗基礎是:通常,我們眼睛都是隨著我們運動的方向看。當一個物體向著人運動(或者當人向著物體運動)的時候,物體就會顯得更大。既然地面被看作靜止不動,那麼,物體的頂部看起來象似朝著人的視域運動。

 

7. 「高地位是上,低地位是下HIGH STATUS IS UP; LOW STATUS IS DOWN

Hehas a lofty position.(他地位崇高。)

He'sat the bottom of the social hierarchy.(他處於社會底層。)

Shefell in status.(她的地位下降了。)

社會和身體的經驗基礎:地位與(社會)權力相關,(身體)力量為上。

 

8. 「好為上,壞為下」(GOOD IS UP; BAD IS DOWN

Things are looking up.(事情正在轉好。)

Things are at an all-time low.(一切都處於最低谷。)

 

9. 「美德是上,不道德是下」 VIRTUE IS UP; DEPRAVITY ISDOWN

 

Shehas high standards.(她行為端莊。)

Sheis upright.(她誠實正直。)

Thatwas a low trick.(那是個卑鄙的伎倆。)

Thatwas a low-down thing to do.(做那事很丟臉。)

 

人生福祉的身體經驗基礎:幸福、健康、生命和控制—原則上所有代表美好的東西都是上。

 

10 「理性為上,情緒化為下RATIONAL IS UP; EMOTIONALIS DOWN):

The discussion fell to the emotionallevel, but I raised it back up to the rational plane. (這個討論降級到了情緒的層面,但是我把它提升到理性的層面。)

We put our feelings aside and had ahigh-level intellectual discussion of the matter. (我們把感受放到一邊,開展了一場高水平的智力討論。)

He couldn't rise above his emotions.

(他無法超越情緒的影響。)

 

本體隱喻

人類最初的生存方式是物質的,人類對物體的經驗為我們將抽象的概念表達、理解為「實體」提供了物質基礎。所謂本體隱喻,就是指將抽象概念用實體概念表達出來。如「通脹是實體」即是一個本體隱喻。

    「通脹是實體」( INFLATION IS AN ENTITY) :

Inflationis lowering our standard of living.

(通脹在降低我們的生活水平。)

Ifthere's much more inflation, we'll never survive.

(如果通脹繼續下去,我們就活不下去了。)

Weneed to combat inflation.

(我們需要與通脹做鬥爭。)

Inflationis hacking us into a corner.

(通脹把我們逼入死角。)

Inflationis taking its toll at the checkout counter and the gas pump.

(通脹給購物加油造成了惡果。)

Buyingland is the best way of dealing with inflation.

(置地是解決通脹的最佳辦法。)

Inflationmakes me sick.

(通脹讓我很氣憤。)

 

在這些情況下,都是把通脹視為實體。類似的實(本)體隱喻對企圖理性地處理經驗是必要的。下面的例子都是本體隱喻。運用實體隱喻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對抽象的東西進行指稱、量化、識別出它的特定方面、把它看成原因、甚重對待它,或許都能相信我們能理解它。看下面的例子:

 

指稱(Referring):

Weare working toward peace.(我們正向和平的方向努力。)

 

量化(Quantifying):

DuPonthas a lot of political power in Delaware.(杜邦公司在德拉瓦州很有政治影響力。)

 

辨別方面(Identifying Aspects):

Thebrutality of war dehumanizes us all.(戰爭的殘酷讓我們喪失了人性。)

 

識別原因(identifying Causes):

Hedid it out of anger.(他是因為生氣才那麼做的。)

 

樹立目標,激發行動(Setting Goals and Motivating Actions)

TheFBI will act quickly in the face of a threat to national security.(一旦出現對國家安全的威脅,美國聯邦調查局立馬行動。)

Shesaw getting married as the solution to her problems.(她認為結婚是解決其問題的辦法。)

 

結構隱喻

所謂結構隱喻,是指以一種概念的結構來構造另一種概念,使兩種概念相疊加,將談論一種概念的各方面的詞語用於談論另一概念,於是就產生了一詞多用現象,如「spend」一詞最早是用於談論「錢」,後來被用於談論time, energy, effort, force, fuel等等(趙豔芳2001:106)。

下面的「辯論是戰爭」和「時間即金錢」即是結構隱喻。其實,結構隱喻仍屬於概念隱喻。

1. 「辯論是戰爭ARGUMENT IS WAR

Yourclaims are indefensible.(你的觀點無法抵禦。)

He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 in my argument.(他攻擊我觀點中的每一個弱點。)

Hiscriticisms were right on target.(他的批評很在點子上。)

Idemolished his argument.(我粉碎了他的論點。)

I'venever won an argument with him.(和他爭論,我從來沒有贏過。)

Youdisagree? Okay, shoot!(你不同意?好吧,反擊啊!)

Ifyou use that strategy, he'll wipe you out.(如果你採用那個策略,他會消滅你。)

Heshot down all of my arguments.(他擊破了我的所有論點。)

    2.  「時間為金錢 TIME IS MONEY):

You'rewasting my time.(你在浪費我的時間。)

Thisgadget will save you hours.(這個小玩意兒可以幫你省很多時間。)

Idon't have the time to give you.(我沒有太多時間陪你。)

I'veinvested a lot of time in her.(我在她身上花了很多時間。)

I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spare for that.(我沒有工夫做那事。)

You'rerunning out of time.(你快要把時間都消耗完了。)

Youneed to budget your time.(你需要合理安排你的時間。)

Putaside some time for ping pong. (擠點時間玩桌球。)

Isthat worth your while?(值得你花那時間嗎?)

Doyou have much time left?(你還剩下很多時間嗎?)

He'sliving on borrowed time.(他來日無多了。)

Youdon't use your time profitably.(你沒有很好利用時間。)

Ilost a lot of time when I got sick.(我生病的時候錯失了很多時間。)

Thankyou for your time.(謝謝你能抽出寶貴的時間。)



相關焦點

  • 隱喻研究:從語義走向認知
    萊考夫和詹森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在體驗哲學基礎上提出隱喻映射理論,強調思維和概念系統基本上是隱喻的,隱喻是人類認識和表達世界的一種方式,隱喻是認知的本質,開啟了隱喻研究的認知時代。以上在語言學視域下對於隱喻進行的研究,突破了之前僅僅把隱喻作為一種表情達意的修辭手段的局限性,對隱喻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即隱喻是人的認知和思維工具。
  • 認知語言學的語言神經理論新趨勢
    Feldman的語言神經理論主要致力於解釋「我們理解和學習語言的時候,有多少大腦功能(包括情感和社會認知)協同工作」?在該書中,他解釋了經常被用作心理語言學模式的局部神經網絡如何能表徵各種概念的意義。 關鍵詞:研究;語言神經;神經理論;認知語言學;語詞;隱喻;計算;神經元;網絡;語法 作者簡介:   語言和認知的神經研究一直對認知語言學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
  • 多模態研究:認知語言學的新方法
    多模態研究:認知語言學的新方法 2017年09月12日 07:3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中祥 字號 內容摘要:所謂多模態研究,是指通過多種技術手段記錄人際交流過程中不同類型的模態數據
  • 時間隱喻認知具有民族差異性
    筵宋宜琪張積家隱喻體現了人類思維的共性,是各民族共有的認知方式。隱喻認知亦具有民族性,隱喻中概念之間的聯繫受文化觀念、語言和生活經驗影響。具有不同生活經驗和語言的民族有不同的時間隱喻。民族文化觀念影響時間隱喻表徵方式在時間隱喻中,空間概念的運用十分豐富。具身經驗影響各民族時間隱喻認知研究者發現,自左向右書寫和閱讀的民族具有「左/過去,右/將來」的時間隱喻。
  • 概念隱喻多層觀:概念隱喻的新進展
    但它們在圖式性程度上有別:意象圖式最具圖式性,認知域次之,框架更次,心理空間圖式性程度最低。特定概念隱喻都由意象圖式隱喻、認知域隱喻、框架隱喻和心理空間隱喻組成。在隱喻概念化中,四種概念隱喻在四種不同圖式性層面組織和構建概念結構。
  • 英語習語中的概念隱喻
    英語習語中的概念隱喻 2018年04月28日 10:26 來源:《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作者:徐云云 俞珏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玩轉」日常話語中的隱喻與轉喻
    然而,有一些在語義上已經凝固沉澱的隱喻與轉喻,不會讓人有任何絲毫超常之感,甚至假如不這樣說,意義都找不到其他的方式來表述。這種語義上的隱喻和轉喻是當代認知語言學的核心議題之一,認知語言學家們認為隱喻和轉喻是人類形成概念的基本模式。
  • 結構隱喻
    結構隱喻 2016年05月13日 14:5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語言學頻道綜合 字號 內容摘要:結構隱喻指的是,通過一個概念來建構另一個概念,這兩個概念的認知域自然是不同的
  • 當代西方文化語言學的源流、演變、趨勢
    他將文化語言學定義為「一個最新的、多學科的、探索語言與文化概念之間關係的研究領域」;並指出文化語言學的研究目的是對所有人類經驗活動中的文化概念進行編碼和解讀,認為「語言和文化認知是一種以複雜方式互相影響的動態系統」。謝裡芬文化語言學理論體系是建構於「文化概念/文化概念化」這一對概念的基礎之上的。2011年,謝裡芬在《文化概念與語言》中首次系統闡釋了「文化概念/文化概念化」理論。
  • 「刻意隱喻理論」:隱喻研究的最新進展
    ,將交際維度吸納於傳統的隱喻認知範疇之中,建構了「語言、概念與交際」三維支撐的全新隱喻分析平臺,旨在提取隱喻認知背後的精細化機制,實現隱喻認知研究的分科思辨與科學驗證。第一組概念是刻意隱喻理論的本體論前提,交代了這一理論範式的具體對象(隱喻)、屬性(語言使用)、場域(話語)以及陷阱(結構—過程謬論),反映了刻意隱喻理論同過往隱喻研究的繼承關聯與創新起點。主體原則:刻意隱喻理論的指導思想刻意隱喻理論自覺將隱喻作為隱喻來使用,其判斷標準在於:觀察語言使用中的一些隱喻需要在不同的所指之間完成在線跨域映射,且具有明顯的元語言特徵。
  • 學術觀點|曲衛國:隱喻表達的是程序意義還是概念意義?——關於認知學派隱喻研究局限性的思考
    由於認識學派基於概念域的討論排除互動感官體驗, 隱喻的多維度認知體驗被簡化成單一維度的概念映射。隱喻的意義潛勢被削減, 闡釋也因此被嚴重貧瘠化了。這點在他們對詩歌的分析中尤為突出。我們考察他們的兩個分析案例。第一個案例是Kövecses對Dickinson「I taste a liquor never brewed」的認知分析。
  • 阿尼馬格斯:隱喻
    本次展覽以「阿尼馬格斯:隱喻」作為展題,力圖以一種富有詩意的修辭來比擬所邀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上的一些特點:以動物題材作為觀念表達的載體,或在視覺,或在敘事,或在材料的運用上具有某種幻化神奇的能力。《史記》有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於是「玄鳥」便成為了商族的圖騰,這種圖騰信仰與其說是一種動物崇拜,不如說是一種祖先崇拜,其不但是一種生命意識的派生物,而且在後世儒家的觀念中成為一種美德的化身。當今隨著人類認知空間的不斷擴大,新的位臵、新的迷茫又會再次困擾著人,在人們的潛意識中,便會隱藏著更多的、更神奇的、新的「精神崇拜」。
  • 概念隱喻視角下國際政治事件的網絡新聞標題
    而從1980年萊考夫和詹森所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問世之後,隱喻研究便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始從認知的層面來關注和研究隱喻。他們認為,「隱喻在日常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不但在語言中,而且還在思想和行為中。我們賴以進行思考和行動的日常概念系統,在本質上也基本是隱喻的」[3]。
  • 隱喻,「英語思維」的入口
    這種方式的表層作用很直觀:幫助孩子直接理解語言的意義。在這種簡單直觀的作用背後,其實還有著更深層的作用:它能讓孩子更能掌握語言背後的思維。此話怎講?有時它是車,有時它是船(觸礁),有時它是火車(脫軌),有時它是飛機。……受這個被分手女生的啟發(後來這個女生讀了博士,嫁了很好的人,還成為了萊考夫的同事),萊考夫深入研究了日常語言中的種種比喻表達,在兩年後和馬克·詹森合作寫出一本《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震驚學界。
  • 對話句法:認知功能語言學的新領域
    之後,2014年《認知語言學》(Cognitive Linguistics)雜誌第三期刊登了由Rachel Gior及杜布瓦共同主持的對話句法理論的發展和應用專欄,標題為「對話共振:激活跨語句的相似性」。其中,杜布瓦的最核心文章「走進對話句法」(Towards a dialogic syntax)主要介紹了對話句法的理論基礎及核心術語,奠定了對話句法的發展基礎。
  • 【詞典】隱喻 換喻
    【詞典】隱喻 換喻隱喻和換喻都是電影語言學術語。在語言學中,隱喻指間接意義上使用的移代性的修辭格。電影符號學的修辭理論認為,電影沒有嚴格意義的隱喻,因為按照修辭學的原意,並不指明隱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的比較關係,而在所謂的電影隱喻中,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於影像中,如卓別林的影片《摩登時代》(1936年)開頭的著名「隱喻」:一群羊的鏡頭之後是擠在地鐵入口的人群的鏡頭;再如愛森斯坦的影片《罷工》(1925年)中的「隱喻」:軍警鎮壓工人的鏡頭之後不是工人受傷的鏡頭,而是屠宰場宰牛的鏡頭。
  • 納蘭性德詞中情感隱喻的類型及認知闡釋
    納蘭性德作品的魅力更在於其抒發內心情感事時創造的隱喻,即情感隱喻。其主要類型可分為自然現象情感隱喻、植物情感隱喻以及動物情感隱喻。納蘭性德詞情感隱喻中始源域到目標域的映射產生的理據是作者基於自己的具身體驗在其內部情感與客觀事物之間建立了一種同一性,這也正是如"桃花"等具有積極寓意的事物在納蘭性德詞中映射的卻是消極情感原因所在。
  • 國際政治語言學:方向與議程
    鑑於語言在國際關係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現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國際政治語言學作為國際政治下設的一個分支,主要是在以上研究範疇下重點研究國際政治中的語言或是語言中的國際政治因素。其重點可大致沿著兩個路徑展開。一個是把語言作為一個國際關係中的要素、一個研究對象,就如同國際政治中對利益、身份、認同、認知等進行的研究。另一個是借鑑語言學中的前沿研究成果,並把這些成果、研究理論用來研究國際關係中的諸多相關現象。
  • 譯見||文旭:認知翻譯學:翻譯研究的新範式
    我們認為,在翻譯中不但要考慮語言結構,也要考慮概念結構或經驗結構,即在翻譯過程中要考慮原語的概念結構或經驗結構。如果只考慮語言結構,有時會望文生義,造成誤譯。但若考慮概念結構或經驗結構,這就會涉及直譯和意譯的問題、等值或等效問題、異化和歸化問題等。所以,在翻譯中我們更應該關心概念結構或經驗結構的再現,尋求概念結構的對等,這樣才不會出現誤譯。成語和諺語的翻譯最能說明這樣的問題。
  • 中國傳統戲曲的隱喻翻譯——以許譯崑曲《牡丹亭》為例
    在這些譯本中,西方翻譯家和中國翻譯家的作品風格迥異,特別是在對原文一些修辭手法的翻譯處理上差別很大。許淵衝與許明合譯的Dream in Peony Pavilion是《牡丹亭》的第四個英文譯本,其翻譯手法細膩,譯文極大程度上呈現了「音美、形美、意美」的結合。隱喻在傳統的語言學研究中被視為一種修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