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穆姓輩分的質疑—《天穆回族史》

2020-12-04 天穆網

天津回族穆姓系明永樂年初始居穆家莊,由於譜序清晰,可以分辨出穆姓已相傳二十四至二十五代。立祖者穆重和,其子穆能、穆太;繼之是玉、枝、英、世、仲,算起來是七代。稍後的譜序是應、思、景、從、國、朝、興,文、成、祥、瑞、懷、德、生。再其後是孝、友、為、本、倫、常、序,詩、禮、傳、家、祖、訓、良。以我的好友穆德安為例,他的孫輩當在孝字。這樣算來,穆姓傳至二十二代。粗略算自明永樂年初,即公元1403年到今天2014年,共計611年,每代間隔約二十七年,大致是合理的。我們再以正興德穆家為例,該戶立祖人是穆興永,生於1752年,他的後人已傳了十一代。其每代間隔約是二十四年。應該說也是合理的。

回過頭我們看一下天穆村內穆家「文」字輩,如今「文」字輩大有人在。我們也粗略算一下,他們每代間隔的年限:穆姓到「文」字輩是十五代,我們用611除去15,就是說這一戶每代間隔是41年,這裡當然不合情理。問題是,「文」字輩的確存在,據說不僅天穆有,市裡也有,那麼,這個現存的問題就需要破解了。看來,我們需要把《穆記家譜》重新打開,一頁一頁地翻看,或許能夠尋找的答案。(高耀寬)

相關焦點

  • 天水回族史:天水回族的姓氏及其來源(上)
    這些形成回回姓氏的特點表現在:一是回族有些姓氏直接來源於先民姓氏的首音或尾音。二是取原姓中的一個字,作為自己的姓氏。三是以家世而得姓,古代一般都是姓別婚姻,氏別貴賤,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回族形成後,由於受風俗習慣的影響,基本上實行族內婚,不同輩分之間的通婚是不稀奇的。
  • 中華姓氏的來源,背後的堂號和輩分,家譜的價值及影響
    第二種說法:姓為同部落的集體共有名稱,而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區分分支部落的子孫出處,由於後續人口繁衍,或遷居他地,或改變自身在部落負責的"功能"等原因,就分裂出了分支—氏。在夏、商、周時,氏是獨為貴族階層的宗族制度中,男子使用的「稱」,而女子多用姓「稱」,例如,孔子的孔就是氏,而子才是姓,丘則為名,所以按照當時稱氏的做法,就是叫孔丘,而不是子丘。
  • 濮陽姓馮的請注意,您的輩分排序出來了!
    最近比較火的某導演就是姓馮。在百家姓中列第九位。馮姓在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其實馮姓早在東周時期就已經出現,據《元和姓纂》和《廣韻》記載,馮姓是周文王之後,他們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個兒子畢高公,他的後代封在魏地,其子孫採食於馮城,於是,這一支子孫就以邑為氏,就是馮氏。
  • 史姓的來源_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每個家長都會愁寶寶起名這件事情,想要做好這件事情,首先應該了解一下百家姓起源,了解一下自己的百家姓,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史姓的來源,姓史的名人有哪些吧。史姓來源  一、史氏來源  史佚的遠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為周始祖,歷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
  • LOL:繼上次上單輩分圖後,中單輩分圖出現,那一箭出現在了三清祖師...
    而在沒有比賽的日子裡上次有傻屌玩家做出了上單排位圖,而在這次等待半決賽的時候又是有網友做出了一份關於中單的輩分圖。那麼這次的輩分圖又是有誰呢? 第二個Govd:你可以質疑LGD隊打得菜,但是不能質疑偉神菜。雖說有反向Q的梗一直存在但是相信那一箭就算真的射準了估計對於比賽的局勢也不會有著多大的改變。
  • 「姓氏尋宗」党姓——歷史來源
    根據史書的記載是夏禹的支裔,故黨氏後人尊奉夏禹為党姓的得姓始祖。現今,党姓在全國分布範圍較廣,尤以陝西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党姓人口的47%。党姓源起複雜,可謂是民族大融合的產物。党姓現今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於北,而盛於北。党姓在隋唐以前鮮見於史,隋唐及其以後開始昌盛起來。
  • 由新版《鹿鼎記》中的「鰲府」看滿清旗人的「稱名不道姓」
    今天小編我就借著「鰲府」這個錯誤的常識來說說滿族旗人的「稱名不道姓」傳統。鰲府影視劇中對滿族人姓名的稱謂在眾多的關於清朝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對朝廷高級官員的稱呼這往往會使不懂滿清歷史的人以為和珅姓「和」,索額圖姓「索」,肅順姓「肅」,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和珅的姓氏是「鈕鈷祿」,索額圖的姓氏是「赫舍裡」,而肅順更是跟皇帝是一家,姓「愛新覺羅」。之所以不稱呼他們的姓氏,跟滿族人「稱名不道姓」的傳統有關。
  • 霹靂:梳理一下輩分,葉小釵的輩分也在一頁書之上!
    道門:劍子(和道武王谷前掌門平輩論交,暫且算低道皇一輩,笑封君對劍子冷哼「後起之秀」)----玄武真主(輩分不知,大概海蟾尊/懸壺子一級或者低一級)>塵道少(管劍子叫前輩)----道尊(不知道和劍子比輩分如何,但是崇真三傻管道尊傳人狂刀叫「對道門毫無貢獻的後生小輩」,可見道尊輩分不高)>三世道君(十三道的師叔)/亂世狂刀/天道主>十三道(太真君慈海渡者,天真君照世明燈
  • 楊康與穆念慈是楊康太薄情,還是穆念慈執念太深?
    如果說關於楊康的身世及後來的賣國求榮最大的責任在誰,那一定是包惜弱和丘處機,他們是最應該告訴揚康實情的知情人,但包惜弱沒有這樣做,丘處機忙著雲遊四方宏楊正氣忘記告訴楊康關於他是一個漢人的事實。他在比武招親時對穆念慈並無愛慕之意,倒是穆念慈對這位樣貌俊秀的小王爺動了心,在後來的相處中,楊康漸漸的也愛上了善良美麗的穆念慈,但在遇到郭靖知道自己身世後,楊康的人生第一次面臨重大的選擇——一頭是視為生父親朝夕相處的王爺養父,一頭是身上流有血脈的生身父親楊鐵心,外加一個大宋子民穆念慈,但對於楊康來說,往前一步是黃昏,退後一步才是人生。
  • 楊振華和金炳昶的相聲輩分問題,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
    但不知道為什麼,近些年來,關於這兩位的師承問題屢屢見諸網絡,有人認為他們應該屬於文字輩相聲藝人,更有甚至居然還有人認為他們應該是明字輩藝人。 在筆者看來,所謂楊振華和金炳昶的相聲輩分問題,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
  • 反扒民警老穆:抓過2000多名扒手 胸懷天下無賊夢
    抓捕時,老穆和老牛衝在了最前面,老牛一腳踹開房門,老穆嗷的一聲衝了進去,老牛緊隨其後也呵斥著「別動,別動」衝進屋來。兩名毒販在睡覺,被驚醒的同時,發現腦門上頂著槍口。而在兩名毒販的枕頭下,各有一把子彈上膛的自製手槍。當毒販被押解上車時,外地民警拍了拍老穆的肩膀,「真勇敢……」。老穆和老牛備受鼓舞,恨不得馬上去找領導邀功。
  • 我姓「木昜楊」
    圖二 本人姓楊從識字起,小學老師就告訴我:你姓「木易楊」。  此後我一直深信不疑,當別人問起「貴姓」時,我就以此作答,對方也不以為怪。直至上大學時,才知道自己足足被騙了10餘年!  那是在古代漢語課上,老師告訴我們,繁體字「楊」的右邊為「昜」,讀yáng。原來「楊(楊)」為形聲字,「木」為形旁,「昜」為聲旁,不能拆分為「木+易」。
  • 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關於撤銷寧夏寧化工業企業有限責任...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20年6月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網站發布關於撤銷寧夏寧化工業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兩家企業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通告。通告原文: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公告2020年第19號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關於撤銷寧夏寧化工業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兩家企業
  • 錢文忠:錢姓源於彭姓 祖先最遠可考證到壽星彭祖
    錢姓原來真是「管錢」的!要說錢姓的祖先,非壽即貴,遠的可以考證到壽星彭祖,近的可以推到吳越國錢鏐。最值得錢姓驕傲的是,歷史上錢家人還出了個連中六元的才子,他是誰呢?《百家姓》裡第二個姓是錢。錢姓的起源相當單純,還真和錢有關。
  • 看看《弘農楊氏族史》!
    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邑之有志。所以,寫家譜是不能夠亂寫的,寫譜就要講證據,楊家人,出具證據,如果說寫錯了,改正就行了。不要寫錯了,死不認錯。楊維森先生寫的《弘農楊氏族史》就是如此,翻開書,史料一條一條,如果引用證據錯了,他就改正,這是一個學者的風範。
  • 歷史上有四大姓是所謂的「通天普」,普天之下,只有一種家譜的!
    但是在後世各宗族修家譜,有四大姓是所謂「通天普」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種家譜。家譜這四大姓是孔、孟、曾、顏。這四大姓的祖先都分別追溯到孔子、孟軻、曾參、顏回這四大聖人,而這四大家譜,所排的字輩——就是輩分命名所用的字——也是完全一樣的。這件事情看起來好像與我們國家和民族沒有什麼關係,實際上這充分表現了我們這個民族崇高的文化,重視血統的精神。
  • 左姓起源、歷史與名人
    左姓歷史來源「左」源出:1、以官名為氏。左史,原為周代史官。周穆王時有左史戎父,春秋時楚靈王有左史倚相,其後皆有左氏。2、據《姓考》及《呂覽》所載,古有左國,以國為氏,黃帝臣左徹為其後。一說左徹為左姓之始。
  • 中國第三大姓,張姓的祖先是誰?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姓,張姓是怎麼得姓的呢?祖先又是誰呢?目前,各地的張姓家譜有以下幾種說法:得姓祖:張揮多數《張世家譜》認為張姓的得姓祖是張揮,但關於張揮與黃帝之間的關係,有黃帝之子和黃帝之孫兩種不同的說法:嘉靖年間的《張氏統宗世譜》中的《得姓郡望》說:「自軒轅黃帝第三妃彤魚氏之子曰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