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展示,已經成為震撼整個科技圈的一顆炸彈。這種怎麼看怎麼像科幻電影裡的科技,和擅長「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科學狂人馬斯克結合,的確讓人不能不浮想聯翩。人們熱衷的探討著這種科技在未來的應用場景,幻想著用它實現顛覆教育、醫療等各個領域,引爆一次新的技術革命;或者擔心這種新科技對社會結構和倫理道德的衝擊,憂慮淪為「黑客帝國」裡被圈養的牲畜或二等公民,仿佛科技已經近在眼前。
科技的確近在眼前,畢竟人家馬斯克都展示了嘛;但是這些幻想或者憂慮,倒未免太有科幻味,什麼腦機學習什麼藍藥丸,只怕馬斯克本人都不敢想,顯然是想多了。
馬斯克這次展示的科技,到底研發到了什麼程度,我們不得而知。但僅從他目前展示的內容看,他的確令人驚嘆的克服了許多技術障礙,包括無線充電、腦機轉換、接口集成化和微型化等等,但是距離真正的應用,果然還是卡在了兩個老問題上:數據分析,和腦科學。
筆者曾在知乎回答一篇問題時(有興趣可以自行查閱,知乎同號看屋雲),提出過一個觀點:目前為止,我們在人工智慧領域真正取得成就的,都是我們本來就很熟悉的領域,人力也能完成,只是換人工智慧來做而已。而那些人類本來不熟悉的領域,人工智慧就舉步維艱。
所以,目前而言,我們在人工智慧領域最難克服的兩個障礙就是:數據分析,腦科學。數據分析是人類進入當代才剛剛掌握的新技能,大腦研究更是至今沒譜。這兩件事人類自己搞不定,人工智慧也就很難克服。
回到馬斯克這裡。據他所說,之所以選擇豬作為展示對象,是因為「豬的喜怒哀樂最容易觀察」,給口好吃的就快樂,因此容易確定大腦對「快樂」的反饋。那麼換句話說,他目前能夠掌握的,其實只是豬的「食慾快樂」反應,他現場繪製的那個豬的大腦反應圖,其實也僅僅是一張食慾圖表罷了。
馬斯克認為,只要擴大觀察對象、給足觀察時間,一定能繪製出更豐富的圖譜,甚至能繪製出人類的心理圖譜,這樣腦機接口就成熟可用了。從普通常識來說,或許的確如此。但對於稍了解數據分析、了解BI商務智能的人來看,如果堆數據就能堆出一個可用的圖譜,那全世界的數據分析師都可以回家睡覺了。數據是交互的,越複雜的數據交互越多。偏偏大腦是一個極為複雜、交互極多的超級資料庫。就以馬斯克的豬為例,當他觀察十個興奮點時,要如何排除其中某一個,比如聞到食物味道的食慾幹擾項呢?
上世紀60年代,腦科學家們就已經在嘗試用類似的方法來研究大腦了。除了刺激特定感官、觀察腦電波這種「馬斯克玩法」,他們還做過更瘋狂的嘗試:逐一切掉一小部分腦組織,看人類啥時候失去記憶、語言等對應功能。這些瘋狂的嘗試無一例外的失敗了,現在人們基本回到了原點,承認大腦比想像中複雜,單一刺激、單一反應、單一腦組織,三者根本無法對應掛鈎。
所以,暫時而言,不看好馬斯克能夠攻克這兩大傳統難關。當然,或許,即使不克服這兩大難關,他的技術發展已經足夠了不起,足夠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只是腦機接口本身,只怕還需要相當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