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月14日訊 昨日,以「共築零願景」為主題的中國汽研指數之夜於北京啟幕。活動中,中國汽研推出了「中國汽研汽車指數」體系。
2016年起,中國汽研跨行業資源整合,發揮標準和技術經驗積累和能力,陸續推出汽車安全、智能、健康、駕乘和新能源等測試評價規程,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和消費者積極響應,為行業積累了大量的寶貴數據和成熟經驗,有效推進了汽車技術水平整體進步,也為消費者看車、買車、用車提供了科學的參考依據。
此次,中國汽研汽車指數品牌的升級,以ICA為全新品牌標識,以iCARE為理念推動汽車行業標準及技術升級和品牌向上,將「零願景」作為新升維的品牌願景。面向行業,中國汽研將結合中國特色工況和歐美先進體系,推動我國安全技術標準與世界接軌;與醫療、家電等行業學科進行跨行業融合,建立行業標準,促進車內健康防護水平提升;研究我國自動駕駛場景工況,以不同場景試驗發現ADAS產品技術缺陷,督促產業技術進行優化。面向消費者和社會,中國汽研將持續通過測評為消費者購車提供更客觀、更科學的購車參考,同時打造汽車技術科普欄目,組織安全同行公益科普活動,踐行「零願景」使命。面向企業和產品,開展多元化技術交流與研討,促進技術轉化和提升。
據介紹,中國汽研汽車指數從消費者視角出發,自費採購車輛,對市售主流車型開展測評。自開展測評以來,中國汽研完成49個品牌,89款各類車型的測試評價,覆蓋70%主流車型,為消費者提供了一手權威測評資料與測評結果。汽車指數推薦車型不僅是消費者直觀的參考,同時也在激勵整車企業優化產品配置升級,以標準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全面轉型。
目前,已有70%以上的主流車企將汽車指數測評規程納入研發體系。汽車指數是基於行業發展方向和消費者需求的技術標準,源於大量汽車技術數據和案例的研究,其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為車企優化產品設計提供有效依據。在同一標準和規範下,通過測評標準升級,促使整車企業診斷問題、明確差距,進行技術改進,並形成技術升級。
中國汽研指數體系立足全球視野,結合中國特色工況,為企業打造品牌和產品競爭力提供支撐,增強其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力;汽車指數結合「新四化」發展趨勢,通過跨行業合作、數據融合等模式,推動汽車產業品牌打造路徑創新,建立品牌聯動模式,實現產品附加值提升和品牌溢價,從而推動品牌向上。
在重啟重構時代背景下,中國汽研結合自身資源優勢以「長跑定位+品牌賦能」為共識,在未來汽車行業競爭中,推動以技術為抓手的核心競爭力並強化第三方機構品牌賦能責任,以「雙輪驅動」賦能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活動上,中國汽研分享了指數測評工作中的研究成果,包括《i-VISTA中國智能汽車指數2020年度研究報告》、《智能指數2020版智能能效規程規劃》及《基於用戶體驗駕乘評價報告》三項最新研究報告。
在智能指數方面,各個系統優秀率與平均得分逐年提高,其中自適應巡航系統(ACC)性能逐年提升,目標車靜止和目標車低速場景下得分率顯著提高。較以往年,開門預警(DOW)功能的搭載率也明顯提高,行業技術進步明顯。
在智能能效方面,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新四化進入疊加交匯、融合發展新階段,智能電動汽車成為未來發展趨勢。i-VISTA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體系將從消費者立場出發,從安全、體驗、能耗、效率四個維度對汽車智能化程度進行評價。智能能效測評將於2021年2月徵求意見,3月正式發布。
駕乘評價的報告中提出,鄉村國道是日常使用工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就要求企業在設計車輛時針對類似的用戶用車場景進行優化,以此提升消費者駕乘過程中的舒適性和愉悅感。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