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限值》國家標準解讀

2020-11-24 中國質量新聞網

促進純電動汽車節能技術應用 推動電動汽車降低能耗

——《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限值》國家標準解讀

□ 本報記者 陳夢竹

2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限值》等國家標準。其中,《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限值》是全球首個針對純電動汽車能耗指標提出要求的技術標準。該標準將於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啟用。標準的發布實施,將促進純電動汽車節能技術應用,推動電動汽車降低能耗。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在相關政策推動下進入快速發展期。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分別增長59.9%和61.7%。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的電能消耗對我國總體能源消耗影響也將越來越大。為推動電動汽車節能降耗,實現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國家標準委下達了《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限值》推薦性國家標準制定計劃。

《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限值》作為在全球首個針對純電動汽車能耗指標提出要求的技術標準,結合相關政策措施,將在促進純電動汽車節能技術應用,推動電動汽車降低能耗、節約電力能源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將提升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競爭力、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鄭天雷介紹:「該標準規定了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限值。標準適用於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3500kg的M1類純電動汽車。標準規定以kWh/100km為評價單位,按照乘用車第四階段標準分檔提出第一、二階段電能消耗量限值。根據第一、二階段限值的建議應用場景和實施時間,基於現有純電動乘用車能耗測試基礎數據進行分析,確定第一、二階段限值指標。其中,第一階段限值基於現有平均水平放寬5%,現有車型達標率為65.4%;第二階段限值基於現有平均水平加嚴10%,現有車型達標率為24.3%。」

他還介紹,標準規定折算係數基於摸底測試數據中同一車型在不同最高車速下的能耗測試結果變化情況統計得到。累計測試車型13個,分別測試車型在120km/h、110km/h、100km/h、90km/h、80km/h之下的能量消耗率,通過對比分析發現,折算係數與車型最高車速之間相關性較大,而與車輛類型、整備質量之間無明顯分布關係。「折算係數等於0.00312倍的車型最高車速(單位為千米每小時(km/h))與常數0.6256相加。計算結果四捨五入至小數點後兩位。」

《中國質量報》

相關焦點

  • 現有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國家標準解讀
    現有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國家標準解讀謝樂瓊,何向明江蘇華東鋰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一、引言電動汽車是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其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地位十分明確,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 CEVE評車及發現-能耗維度(續駛裡程&能量消耗率)
    CEVE規程設置能耗評價指標,突破了新能源汽車傳統的電耗定義,創新性地設置了 「續駛裡程」、「能量消耗率」、「充電效能」 等三個二級指標,最大程度再現真實消費使用場景中碰到的能耗相關問題,並給予科學的測評。
  • 純電動乘用車能耗現狀及提升措施分析
    隨著純電動乘用車銷量逐年增加,及時制定純電動乘用車的能耗限值和引導刻不容緩,這有利於扶強扶優,引導產業良性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同時充分發揮純電動汽車節能降耗的本源優勢。一、標準制定:總體寬鬆 逐步加嚴我國於2016年啟動《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限值》標準的編制,最終於2018年12月28日正式發布,該標準於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 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標準解讀與拓展:饋電特性
    導語:文章封面是MINI Cooper SE電動汽車,去年秋季在紐北賽道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表演,然而本次的重點並不是速度,而是其優秀的制動能量回收表現,在沒有踩踏制動踏板的前提下,完成了整個賽道的駕駛。
  • 一種增程式電動汽車動力系統能耗分析
    但現階段純電動汽 車面臨續駛裡程短、電池成本高、充電時間長等痛點, 還無法完全滿足用戶的需求[1]。而增程式電動汽車作為 過渡車型,可以在燃油汽車燃料消耗和純電動汽車續駛 裡程短的問題上做到較好的平衡,同時可以減小電池電 量解決純電動汽車電池成本高、充電時間長的問題。
  • 電動汽車的輻射概念解析:電離輻射與電磁輻射
    在設計電力的領域似乎被認為接收的輻射最強,然而常見在核電風電水電火電站工作的人員,其累計輻射比某些地區的背景輻射量還要低;所以波長特殊的電磁輻射實際並不會對生物體造成損傷,除非超過國標限值才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 電動汽車安全質疑
    6月18日,在香港剛剛引進比亞迪電動計程車一個月,就發生了充電時爆炸事件。雖然比亞迪官方聲明此次輕微爆炸是源於充電盒故障,但還是不禁令人想起了前兩年發生的兩起電動汽車因不同原因起火的事故,再次引起了公眾對電動汽車安全問題的討論。 2012年5月26日,深圳濱海大道上一輛電動計程車被一輛高速行駛的跑車追尾後,電池短路起火。
  • 《移動通信終端電磁輻射暴露限值》國家標準報批公示
    根據國家標準委下達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組織完成《移動通信終端電磁輻射暴露限值》強制性國家標準報批稿編制工作。前期該標準報批稿在工信部網站上進行了公示,並根據公示意見對標準報批稿進行了修改。現再次對修改後的標準報批稿及編制說明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0年11月11日。
  • GB/T 39132-2020 英文版/翻譯/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定型試驗規程
    GB 1495 汽車加速行駛車外噪聲限值及測量方法GB/T 12538 兩軸道路車輛重心位置的測定GB/T 12673 汽車主要尺寸測量方法GB/T 12674 汽車質量(重量)參數測定方法GB/T 18384.1 電動汽車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車載儲能裝置GB/T 18384.2 電動汽車 安全要求 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護
  • 《移動通信終端電磁輻射暴露限值》強制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
    《移動通信終端電磁輻射暴露限值》強制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2020-10-13 08 : 52 來源:科技司根據國家標準委下達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組織完成《移動通信終端電磁輻射暴露限值》強制性國家標準報批稿編制工作(具體內容見附件1)。
  • 電動車電磁強度將實行新的國家標準
    近日,選車網獲悉,由電動車車輛分標委員會組織修訂的汽車推薦性國家標準《電動車輛的電磁場發射強度的限值和測量方法》已完成徵求意見稿。並進入提交公式,廣泛徵求意見階段。不久後,關於電動車輛的電磁場發射強度將實行修訂後的最新標準。
  •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電磁安全性的最新研究進展
    電動汽車(EV)以其清潔節能、低噪聲、起步平穩等特點受到了廣泛關注,而無線充電技術具有安全、便捷等優點,是電動汽車供電技術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但是,隨著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的推廣,其安全問題也勢必會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之一,在安全性問題中,電磁洩漏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電磁洩漏與能量的有效利用、人體健康等都直接相關。
  • ChinaAutoRegs|GB 18352.6-2016 英文版/輕型汽車汙染物排放限值
    附錄M(規範性附錄) 作為獨立技術總成的替代用汙染控制裝置的型式檢驗附錄N(規範性附錄) 生產一致性保證要求附錄O(規範性附錄) 在用符合性附錄P(規範性附錄) 排氣後處理系統使用反應劑的汽車的技術要求附錄Q(規範性附錄) 裝有周期性再生系統汽車的排放試驗規程附錄R(規範性附錄)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試驗
  • 電動汽車「輻射」掉頭髮?專業設備實測看到底強不強
    所以,提到電動汽車,總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坐久了電動車,會頭暈眼花,或者掉腿毛掉頭髮……開電動汽車還能危害健康?!其實「輻射」本身是中性詞。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會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能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就是我們聞之色變的「輻射」。生活中,光是電磁波,手機信號是電磁波,對講機信號,無線電波也是電磁波。
  • GB/T汽車標準英文版/翻譯/English/Translated/現成譯文目錄
    GB 17691-2018 重型柴油車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 (中國第六階段)GB 18352.6-2016 輕型汽車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GB 8702-2014 電磁環境控制限值CNCA-C11
  • 電動車輛的電磁場發射強度的限值和測量方法(GB/T 18387-2008)
    SAE J551-5 JAN2004((電動車輛的電場和磁場強度的測量方法及執行電平》。  本標準規定了電動車輛的發射電場和磁場強度的限值和測量方法,頻率範圍9 kHz~30 MHz,與GB 14023《車輛、機動船和由火花點火發動機驅動的裝置的無線電騷擾特性的限值和測量方法》頻率範圍30 MHz~1000 MHz相協調。
  • 電動汽車電池輻射是否對人體有危害
    電動汽車電池輻射是否對人體有危害 發布時間:2020-09-16 10:57:50 原創 來源:中華網 閱讀:63
  • 實時跟蹤_【低速電動汽車】低速電動汽車政策_品牌_排名_管理辦法...
    電車之家 發布與 2020-08-18 13:56 隨著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汽車的發展也是越來越綠色化,無汙染化,電動汽車的出現,可以說是做到了這些。市面上的低速電動汽車已經形成氣候,低速電動汽車的電瓶能量消耗,也成為最惹人關注的焦點問題。
  • 一種電動汽車能量回饋下IGBT保護策略優化及驗證
    關鍵詞:電動汽車;能量回饋;IGBT  0 引言  傳統汽車在制動過程中,機械能大部分通過制動器的摩擦轉化為熱能損耗掉,電動汽車採用電機作為驅動部件,可以利用電機的制動發電來回收制動能量[1]。通過能量回饋,可以有效回收車輛滑行和制動時的動能,使車輛行駛裡程增加10%~30%[2]。
  • 研究表明:電動汽車磁場不會威脅人體健康
    一項針對電動汽車電磁安全的迄今最全面的研究顯示,電動車的電磁場強度遠遠低於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規定的安全暴露水平。 挪威特隆赫姆市的電動汽車 那些擔憂電動汽車會產生危險磁場的人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