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藝術家Diana Scherer利用植物根系創作 操縱生長織圖成書_遊俠...

2020-11-27 遊俠網

  為了提升人們對可持續發展農業的認識,愛爾蘭羅斯科公司與德國藝術家黛安娜·舍勒合作,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生態項目。這個項目最終完成品是一本書,一本名叫《生長之書》的書,這本書共有22頁,沒有紙張,也沒有油墨印刷,書頁、圖標和字母文字全部是通過操縱活植物的根部生長而成,完全是一本有擁有生命的書籍。

  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是其原理卻簡單至極,它和著名的盆栽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這一次,我們操縱生長的植物,從堅實的松樹變成了柔軟的草根,並將植物塑造變得更加細緻化了而已。

  這個雄心勃勃的宏偉項目給人的印象極為深刻,正本書的所有元素,包括書頁本身、文字和裝訂全部都是由草根製成,其目的是為了向當地農民展示,只要管理得當,草也可以是一種極其強大的資源。實際上這個觀點也正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全書總共包含了10條簡單而有價值的信息與經驗,旨在幫助人們最大限度的提高使用最有價值的農業資源之一——草的持續性運用。用這樣一種形式,用這樣一本全有機的「草書」來傳達這一信息,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

首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共7頁提示:支持鍵盤「← →」鍵翻頁

相關焦點

  • 植物也有大腦?德國藝術家打造出令人驚嘆的活地毯
    受生物學家達爾文與其兒子關於植物智力理論的啟發,德國藝術家Diana Scherer成功地迫使各種植物的根系以特定的模式生長,最終的成果十分驚人。查爾斯·達爾文在其《植物運動的力量》書中認為,雖然植物不能自行移動位置,但它們的根系卻並不只是被動地生長
  • 德國藝術家創作巨型粉紅兔子雕塑在奧地利展出
    德國藝術家創作巨型粉紅兔子雕塑在奧地利展出5) "← →"翻頁 當地時間2014年4月17日,奧地利維也納,德國藝術家創作的為
  • 藝術家創作3D立體畫 栩栩如生
    (原標題:藝術家創作3D立體畫 栩栩如生)
  • 高通量分離培養和鑑定植物根系細菌的實驗流程與分析方法
    #植物根系微生物組的研究主要依賴於高通量擴增子和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對微生物組的物種分類和基因組成進行描述。原位分離培養微生物對於揭示微生物在植物生長和健康中的功能非常重要。分離培養的微生物和無菌體系相結合,將揭示根系微生物與植物生長表型之間的因果關係和互作機制,是推動根系微生物組從描述向功能研究發展的重要技術。白洋研究組在Nature Protocols 雜誌撰寫文章詳細介紹高通量分離培養和鑑定植物根系細菌的實驗流程與分析方法。
  • 植物是如何通過根系和葉片吸收養分?根系如何吸收養分的
    植物是如何通過根系和葉片吸收養分?通過植物根系吸收養分,植物所獲得的養分大部分是通過根系的吸收穫得的,根部營養使作物獲得高產的前提與保證。這使得根系能夠通過共質體的主動轉運及對離子的選擇性吸收控制離子的運轉,共質體是指植物體內細胞原生質體通過胞間連絲和內質網等膜系統相聯而成的連續體,溶質經共質體的運輸以主動運輸為主。
  • 植物根系不發達到底是缺了什麼肥?
    當然,缺肥會影響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造成植物根系不發達。但是在實際生產中,植物根系不發達,更多的情況並不是缺什麼肥,反而可能是施肥過量等施肥不當等原因造成的。具體是怎樣的情況,咱們來看一下吧。情況一:施肥不當造成植物根系不發達1.就如題主所述的缺乏某種營養成分。
  • 植物的根系:一切都是為了適應環境
    這其中只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可能長出真正的主根。種子萌發後,胚根是最早出現的器官,它突破種皮深入到泥土中,將植物幼苗固定住,之後逐漸發育成幼苗的主根。主根生長到一定長度後,在一定部分的側面形成許多分枝,分枝上再形成更多的分枝,這些分枝就稱為側根。不過,和很多裸子植物、雙子葉植物不同,單子葉植物的胚根在植物長大後,所形成的主根生存期非常短,在入土後不久便停止生長,轉而長出許多不定根和側根。
  • 德國藝術家"戰爭"銅版畫展出 記錄二戰經歷(圖)
    奧託·迪克斯不是現在經常被掛在嘴邊的藝術家。他所經歷的戰爭,他的作品中表現的場景,離我們充滿娛樂新聞的美麗世界距離遙遠。  1891年生於德國圖林根州,後來進入德勒斯登工藝美術學院就讀。一戰爆發後,迪克斯與當時許多年輕人一樣,中斷學業主動報名參軍,以極大的激情投身到了一戰最前線。
  • 專家點評Cell|植物根系利用細胞損傷「門控」機制調節自身免疫
    該項研究對植物根系如何利用細胞損傷機制來調控自身免疫系統從而識別土壤中的「朋友」(有益細菌)和「敵人」(有害細菌)這一問題給出了答案。我們有幸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儉民研究員對該工作進行了點評,以饗讀者!
  • 植物感光的「眼睛」 :或可人工操縱
    原標題:植物感光的「眼睛」 :或可人工操縱   維斯特拉認為,植物光敏色素控制技術將給農業帶來巨大改變,其最大的推動作用是讓農民能以更高的密度進行栽植,在既定範圍內生產出更多的作物,從而節省空間和其他資源。   想在院子一小塊地裡種出高產的玉米?想在臘月裡開出美麗的月季花?
  • 植物根系養得好,高產跑不了
    任何植物都是由新根生而生,由根衰亡而亡。健壯發達的根系是植物生長和高產的基礎。在土壤問題頻出的當下,除了要做好改良土壤的工作外,還應把促進植物生根養根的工作提上日程,才能取得高產高效。
  • COM:根系微生物組研究中的合成群落還原法
    植物根係為微生物提供大量聚集棲息和繁衍的場所。這些微生物及其相互關系統稱為根系微生物組。根系微生物組伴隨著植物的整個生長周期,幫助植物吸收營養、抵抗病害和適應脅迫環境。根系微生物組研究目前主要以描述性研究為主,重組菌群體系為研究根系微生物組與宿主植物互作的功能和機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 植物根系知多少?—新聞—科學網
    根是種子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通常位於地表之下,它不僅能為植物地上部分提供支撐,還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等滿足自身生長,它是植物重要的營養器官。
  • 植物所在植物根系性狀及其對降水變化的響應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主要器官,其性狀特徵決定植物對地下資源的獲取,影響植物的生長、生存、分布以及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對生態系統的功能和過程具有重要的驅動作用。由於根系的難獲取性以及根繫結構的複雜性,對根系性狀的種間變異規律及其對降水變化的響應機制知之甚少。
  • 用球鞋栽花,這位日本植物藝術家開的小店居然這麼美
    曾多次在世界各地舉辦過關於植物裝置的展覽的他,還經營著名為「綠手指(GREEN FINGERS)」的植物雜貨店,在準備《美式風格手記》一書時,正好迎來了綠手指的第七家分店在紐約的開張,也意味著川本的生活重心從東京移到了紐約。
  • 看完國外25位藝術家的設計作品,再也不敢說自己學過photoshop了
    我們研究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傑出的Photoshop藝術家和設計師,以向您展示這些傑作。你會相信你的眼睛嗎?鑰匙這張名為「The key」的照片是藝術家Alex Belko的數碼自畫像。這張照片被選為索尼世界攝影獎的受表彰類別。 這照片有不可思議的細節,看完這張圖片,我們想知道藝術家在創作這部作品時是怎麼想的,以及他是否能看到我們的靈魂。
  • 植物根系構型變化「指揮官」現身
    同一植物,環境不同,其根系構型(根繫結構及空間造型)可隨之變化,但誰在主導這種「隨機應變」?在學術界,這一問題尚未定論。近日,山東農業大學李傳友、陳謙科研團隊發現了主導植物根系構型變化的「指揮官」,揭示了根系可塑性發育過程中根尖幹細胞不對稱分裂的分子機理,為作物優質抗逆育種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 《遊俠小木客》出版
    此次發布的《遊俠小木客》,是熊亮在2018年被提名安徒生插畫獎之後推出的首部系列作品。  活動現場,熊亮以沉浸式演講的形式吐露了近年來個人的創作歷程及感悟。《遊俠小木客》有哪些故事背景?中國傳統經典故事如何融入到繪本文學中?怎樣用水墨創造一個中國式的幻想世界?中國兒童閱讀市場的空白點在哪裡?熊亮在現場一一為大家做了介紹。  過去3年,熊亮不斷完善《遊俠小木客》的創作。
  • Plant Physiology: 植物根系對「節約用水」 的崇高追求
    水分再分配的機制對植物和生態系統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 HR 在根區土壤重新分配水分,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的存儲和利用,從而實現根系區域的水分分布均勻化。HR 不僅有助於避免木質部栓化,並保護淺根系在乾燥的土壤中存活來維持其功能,而且可以促進表層土壤中有機質的分解和氮循環。中國白楊樹具有水平擴展的側根和深根系,能佔據更多土層。
  • 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長與分布對植物的影響
    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長狀態,除了與根系的特性有關以外,還常常受到外界的各種環境影響,比如土壤的狀況、水源、光照等都會對根系造成一定影響,那麼了解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長分布情況,對於植物的合理密植,中耕施肥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