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顆生豆到一杯咖啡

2021-01-13 第一財經

詹姆斯·霍夫曼

9點,上海一棟寫字樓的大堂咖啡店,詹姆斯·霍夫曼(James Hoffmann)終於喝上了這天的第一口咖啡。「你最餓的時候,不會想去一家高級餐廳。人起床後想喝杯咖啡,其實也未必是真的需要。」他告訴第一財經。這位知名咖啡師每天飲用4杯咖啡,而在杯測階段,這一數字會驟增至100。

「若早起不想交流,喝杯咖啡能緩解情緒。」或因還沒掃去舟車勞頓的困意,他起身環顧一圈,點了杯淺度烘焙的Teenage Love Affair,「產地肯亞/衣索比亞/水洗日曬」。非洲國家衣索比亞是公認的咖啡發源地,出產帶有奔放花香與果香的咖啡,口感多樣。而鄰國肯亞地跨赤道,「咖啡以鮮明而複雜的莓果和水果味著稱,同時帶有甜美氣息和密實的酸度。」

這家店的咖啡都有「身份證」——一張扼要介紹產地、風味的小卡片,來拉近顧客和咖啡的距離。這正是霍夫曼致力多年的領域。在新近出版的《世界咖啡地圖》(The World Atlas of Coffee)中文版中,他以百科全書式的篇章揭開這龐大市場的一角,認識咖啡、解構生產,娓娓道來29個產區國。

相比消費意識萌芽的第一次咖啡浪潮和廣泛認可產區國的第二次浪潮,第三次浪潮在可溯性、來源、透明度等象限內表現出的美學價值和商業倫理,是不可逆勢的全球化現象。但霍夫曼表示,咖啡作為流通商品,最值得玩味的產業現象,是售價過低。「米其林三星餐廳和街邊小店的價差可以達到100倍甚至更多,而頂級的精品咖啡跟最廉價的商業咖啡之間,可能僅差10倍。」

1905年取得專利的拉帕瓦尼雙孔機Ideale,將意式濃縮咖啡推廣到歐洲,之後遍及世界

強調「產區」

2004年,霍夫曼還是倫敦一家百貨公司的咖啡機推銷員,「當時僅僅需要一份工作,談不上有多喜歡咖啡。」但他以此為契機,閱讀了大量資料,逐步理順這個產業的各個知識點。僅僅過了3年,他獲得2007年世界咖啡師比賽(WBC)冠軍,並與同年的世界盃測冠軍Anette Moldvaer合作創立平方英裡咖啡烘焙廠(Square Mile Coffee Roasters),成為倫敦精品咖啡業的重要推手。

霍夫曼對風味的感知尤為敏銳。他喜歡葡萄酒,但咖啡產業沒有一本類似《世界葡萄酒地圖》的書,於是他將目光轉向這背後盤根錯節的王國——如今,咖啡生產國裡有超過1.25億人靠咖啡產業維持生計,而當其與經濟、文化、歷史緊密結合,咖啡從未像過往那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他花了兩年時間撰寫《世界咖啡地圖》,走訪原產地是最耗時耗力也是最興奮的一環。他本想效仿葡萄酒清晰的產區版圖,給每個國家畫一張地圖。但在南美玻利維亞遇到的挫折,讓霍夫曼明白,咖啡還是一個年輕的產業。玻利維亞國土面積與哥倫比亞相當,但產量逐年減少,咖啡園也以驚人的數字在消失。當地人相當貧窮,許多咖啡農改種用作毒品的古柯葉以獲取更多經濟保障。

「在玻利維亞,人們也不重視『產區』的概念,沒人會對著地圖看產區。每個國家的咖啡產業都是如此不同而複雜。」他遺憾地說道,因為咖啡種植的落後格局,這裡的高山咖啡仍然缺乏鄰國如哥倫比亞和巴西的名聲。

「如果說我的餘生只能喝一個國家的咖啡,我會選哥倫比亞。」霍夫曼表示。哥倫比亞咖啡帶有許多不同的氣味,產區之間差異性也大,「有的濃鬱呈現巧克力味,有的宛如果醬般甜美,帶著果香。」他在書中介紹,哥倫比亞是很早開始建立品牌形象的國家。

「咖啡產業還在蓬勃發展,不像葡萄酒,擁有一套成熟而固定的體系。」霍夫曼說。他此行第一次嘗到了中國咖啡,「品質很不錯,但不供應出口。這裡有咖啡種植的潛力。」但哪怕是咖啡師鼎力相薦的精品咖啡品種,在市場上依舊生存堪憂。「有一種黑紅色的咖啡果實,風味乾淨,非常獨到。有人愛入骨髓,覺得像果汁般美味;有人認為咖啡就該有咖啡的味道。所以咖啡師很興奮,覺得你必須得試試,但是消費者總覺得不對味。」他說,「我們有時候也會忘了,消費者畢竟不是咖啡專家。」

1937年,巴西桑託斯港口,眾多咖啡麻袋裝載上船的情形

在衣索比亞咖啡工廠中,咖啡豆的分級是由圖中這些女子以人工方式進行的

第三世界的烙印

多數中國人對咖啡的認識,原點往往是超市貨架的速溶咖啡。細幼或顆粒的咖啡被灌入笨重的玻璃瓶,一旁是白色粉狀的咖啡伴侶,這是上世紀末最時興的一種禮盒。而咖啡的產區、烘焙度,甚至品種,包裝上往往不予顯示。

和這些信息一同沉默的,還有整整幾個世紀的咖啡生產和交易史。美國夏威夷是唯一一個位於發達地區的咖啡產區,其他產地則集中在非洲、亞洲、美洲不發達的第三世界。即便在穩坐全球咖啡生產國龍頭寶座超過150年的巴西,「咖啡館在各大城市蓬勃發展,不過咖啡價格與歐美那些較佳的咖啡廳不相上下,也因此成為巴西境內貧富差距的另一象徵。」霍夫曼在書中寫道。在收穫季,流動的勞工無法滿足生產力時,波多黎各甚至一度讓囚犯協助採收。

「在咖啡生產國,歷史是如此多變。咖啡由殖民者帶入第三世界,基本上都是以奴隸交易為主。所以一開始,咖啡種植是非常不公平的,公平貿易也是被忽視的。」他說。即便是印度尼西亞的新品種,居高不下的貓屎咖啡在過去10年也備受動物保護者的聲討。這種由吃了咖啡果的麝香貓糞便製成的咖啡在趨利者的鼓動下,偽造司空見慣,罪惡的商人還非法捕捉囚禁麝香貓,並強迫餵食其咖啡果。從動物到人,剝削的行為沒有停止過。

如今,精品咖啡產業的烘豆商向咖啡生產者採購時,有了許多新名詞,比如,合作夥伴關係咖啡、直接貿易、公正買賣模式。隨著有機認證、公平交易認證、雨林聯盟等認證體統的發展,精品咖啡產業出現了一些維護市場健康的工具。

這首先會對商業咖啡產業起到矯正作用。霍夫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大多數義大利酒吧,一杯咖啡的價格還不到一歐元。這和咖啡豆原料有關,也有部分原因是意式濃縮咖啡價格過低。「義大利的咖啡原料過於商品化,根本就沒有購買更多高品質咖啡的選項。」他說。另一方面,巴拿馬的翡翠莊園種植的瑰夏品種,花香與柑橘香豐富,帶著如茶般的醇厚度,在2013年曾賣到每磅350.25美元的天價,且價格仍在逐年攀升。

「對全球而言,這都是個大問題,我們需要培養顧客,他們不知道咖啡的品質可以更好,或者曾經有一段不太愉快的經歷。但我一直覺得,這些僅僅還是市場中的一小部分,是可以被理解的。」他說,「就像品質最好的不能成為市場份額最大的,悖論是天生存在的。」

《世界咖啡地圖》封面

 

相關焦點

  • 一杯咖啡怎麼來?從一顆種子開始,認識咖啡
    一杯咖啡怎麼來?今天我們就從一顆種子開始,認識咖啡。我們平時喝的「咖啡」,從咖啡豆變成咖啡粉,然後衝煮以後變成一杯咖啡。那麼咖啡豆怎麼來的呢?又怎麼衝煮呢?咖啡生豆,其實是咖啡樹果實的「種子」。↓跟一般的植物一樣,從種子,生根發芽,變成一棵樹,接著開花結果。↓「摘」下熟成果實,就是所謂的咖啡櫻桃(Coffee Cherry)由左至右,分別是生果—熟果。最佳的採收果實狀態為右2。↓經過一連串的篩選、「處理」,獲得咖啡生豆。基本分為:水洗、日曬、蜜處理。
  • 瑞幸咖啡將一杯新鮮看得見的咖啡送到消費者手中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咖啡不僅僅只是一杯飲品,似乎已經成為了精神寄託。隨著咖啡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咖啡品牌,瑞幸咖啡作為品牌新勢力,自創立至今一直把品質放在首位,為了保證咖啡的品質與口感,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喝到正宗的咖啡原香,瑞幸咖啡下了很大的功夫。
  • 知識|從咖啡苗到咖啡果實
    上期我們認識到咖啡從種子到杯子需要經歷多重複雜過程。這一次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咖啡作為植物從幼苗到結果過程的相關知識吧。
  • 咖啡生豆分級制度詳解 咖啡生豆的分類及等級 咖啡豆分哪幾個等級
    像G2、AA等是代表了這支咖啡生豆的等級,每個咖啡產國對生豆的分級標準各有差別。下面來分享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咖啡產國生豆等級標準。本地/國內(Local /Domestic)缺陷豆數量多(未熟豆),過季以及存放不佳導致的風味相對較差的咖啡。其中,精品 和商業是針對出口國際市場,ECX按照物理屬性特徵與杯測風味特徵的總分將咖啡生豆分為九個等級,其中物理特徵分數佔40%,杯測質量分數佔60%。
  • 如何在家喝上一杯好咖啡?我想要杯咖啡,冰美式續杯
    大家近期有沒有聽到吳亦凡的新歌《咖啡》,歌詞的第一句就是唱著「我想要杯咖啡」,如果此刻你是在家中沙發上打開這篇文章的話,那麼你可有福了,因為你馬上也能喝上一杯好咖啡。很多人在問我,如何在家喝上一杯好咖啡?你在網上搜的話,會有千萬種答案告訴你,然而並沒有一種像我這樣齊全的。一、你需要選擇好咖啡豆怎麼挑選咖啡豆呢?
  • 尋找咖啡星人,接頭暗號:「來一杯!「
    在他們的生命中,咖啡是和陽光空氣水一樣重要的必需品。辨別身邊的咖啡星人很簡單,在早上喝到第一杯咖啡之前,他們都是沒有感情反應遲鈍的行屍走肉。但是,咖啡星人是有追求的群體,他們可不是隨隨便便什麼咖啡都喝的。他們認為,好的咖啡,不僅能喚醒大腦,激奮精神,還能提供愉悅的心情。
  • 咖啡知識|一顆咖啡豆系列之咖啡豆的研磨有啥講究的?
    一顆咖啡豆,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我們杯中濃香四溢的咖啡呢?  咖啡生豆從挑揀、加工、烘焙、再挑揀、包裝、養豆、賣給商家或個人,拿到一包咖啡豆之後,你第一件事想的,應該是「我用什麼方式喝?磨成什麼樣子的粉?」  當然,你要非想著「我應該找個什麼樣的瓶子把它裝上供起來?」
  • 手衝一杯咖啡,要用幾顆豆子?
    今天在跟啡友聊天的時候,冒出一個問題:手衝一杯咖啡,到底要用多少顆豆子?不同產地/品種的豆子,大小/密度差別大不大?有想法當然就行動,下面以一杯手衝咖啡取15g熟豆為例,數一數阿啡的店熱賣的12隻豆子,結果還是蠻有意思的,歡迎看完這篇文章的夥伴,也一起動手來數一數,並在文章最後留言哦 :)
  • 一顆咖啡豆誕生
    △裝袋然後再將乾燥好的咖啡豆裝入麻袋裡靜置,進行2-3個月左右的生豆休養,為的是讓其生豆品質更加穩定。只不過咖啡杯測師會用更專業的打分表格來評價每一杯咖啡,給咖啡打分。做生豆貿易的豆商會通過杯測來了解咖啡生豆的品質,來做為交易的依據。在精品咖啡的交易中,咖啡的杯中滋味決定著咖啡的價格。
  • 如何從咖啡生豆外型區分咖啡品種 常見的阿拉比卡咖啡豆風味特點
    鐵皮卡(Typica)與阿拉比卡原生中中的長豆相似,生豆外形為橢圓形,從側面看豆身偏薄們就算栽種地區的海拔高度不同,生豆側面的厚度差異也不會太大。前街咖啡通過杯測不同產地的鐵皮卡,無論種植在哪裡,鐵皮卡都帶著它特有的清幽乾淨風味,均衡的特色,以及口感的特點傳遍世界各地咖啡種植產區。
  • 遇見你丨一杯熊爪咖啡:看不見你 觸摸到愛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冰冷的冬天,一杯咖啡會讓你覺得暖暖的,而一隻毛茸茸的小熊遞給你的咖啡會不會讓你更暖呢?沒有廣告,沒有門面,一隻毛茸茸的「熊爪」從洞裡遞出的咖啡,在上海火了。最近,熊爪咖啡的故事吸引了很多顧客,治癒了很多網友,但同時也引來了很多人的猜測和質疑。
  • 奇象咖啡莊園之旅|每一顆豆子,都值得溫柔對待<一>
    若沒有這次普洱奇象咖啡莊園之行我不會知道從一粒種子到一杯醇香褐色液體中間要經歷怎樣的一段漫長旅程01種植階段這是個漫長的孕育生命的過程阿拉比卡對於生長環境是極為挑剔的為了得到高品質的咖啡豆需要對抗多變的氣候,進行專業的病蟲害防護
  • 動畫短視頻《一杯咖啡裡的脫貧故事》
    當咖啡之豆來到茶葉之鄉當生活之品面對生計之需一個咖啡與脫貧的故事將水墨淡彩和後印象派融為一體恰如這杯雲南咖啡聯接了不同人群的生活追求「復興路上工作室」與「中國好故事」資料庫聯合出品短視頻新作《一杯咖啡裡的脫貧故事
  • 在家也能做咖啡,一杯三步走,還要一款美國咖啡保溫杯來配~
    不是鬧鐘、不是夢想、不是銀行卡裡的數字,而是一杯熱咖啡。對,就這麼簡單!作為一個不喝咖啡會死星人,沒什麼比咖啡更能激發我的洪荒之力!不過呢,這大冷天的,比起裡三層外三層地裹成個熊樣去外面買咖啡,我更喜歡宅在家裡自己做一杯咖啡,然後坐在陽臺上,翹個二郎腿,優哉遊哉地發呆做白日夢。什麼?在家只能喝速溶,做咖啡技術難度太大?NO,本咖啡控第一個不服!
  • 豆說咖啡:全世界都等著搶的咖啡是什麼味道?
    藍山咖啡盛名在外,但是說起咖啡中的第一,老炮們都會不約而同提到一個名字——瑰夏。只有喝過它,才不枉來人間一趟。而一旦上癮,就要做好錢包加速癟掉的後果,味道神仙,價格也格外美麗。你可能喝過它,但你不一定真的懂它,今天我們就來嘮一嘮這傳奇「藍山咖啡盛名在外,但是說起咖啡中的第一,老炮們都會不約而同提到一個名字——瑰夏。只有喝過它,才不枉來人間一趟。而一旦上癮,就要做好錢包加速癟掉的後果,味道神仙,價格也格外美麗。你可能喝過它,但你不一定真的懂它,今天我們就來嘮一嘮這傳奇「人物」。
  • 解密這一杯咖啡的基因
    長久以來我們總是對某一領域的專業人士懷著無比誇張的幻想和種種揣測比如我們想像中的品酒師工作時一定是這樣的▼「這杯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仿佛讓我回到了1982年的夏季,9月的波爾多氣候炎熱而不乾燥,普照的陽光使每一顆葡萄都獲得了不同凡響的成熟度…
  • 「三合一靚杯」:不能榨汁的咖啡磨豆機,不是一個優秀的隨身杯!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款日本網紅「胖虎豆豆杯」,可謂是家用研磨一體機中的「尖子生」啊!胖虎豆豆杯的驚豔之處如下:1、開箱後,首先驚豔到我的,是個性的包裝:一般的家用小電器,基本都是用四方紙盒,但是這個「胖虎豆豆杯」的包裝是一個棕色的「茶葉桶」。平時買的小電器拆開後,盒子丟了吧怕機器沒地兒裝,不扔吧擺著不好看,而且佔地方。
  • 趣聞|咖啡外帶杯的妙用
    喝一杯咖啡,種一棵樹。
  • 6塊/杯被鄙視,一杯咖啡究竟該賣多少錢?
    事實上,一杯專業的咖啡真的很難,但是想要好喝相對而言簡單很多。 正如趙源所說,對中國大多數的消費者來說,需要的或許不是一杯花香、果酸風味明顯的90+咖啡,而是一杯喝著比較順口,有濃鬱奶香的、可能有糖的、價格很親民的咖啡。
  • 號稱限量的高顏值冷萃咖啡,想喝一杯就這麼難?
    首先,好的冷萃通常沒有明顯的苦澀感,入口時微酸,而後轉為甘甜,直到一杯入喉,舌根還存留淡淡的香。清透、醇厚,是我對它最直觀的印象。店員說罷,一臉抱歉地說著這款咖啡有多受歡迎,就差留個預約電話了。這陣勢,讓我想起不少打卡清單上永遠排不到的那些網紅……一杯咖啡,竟能高冷到如此地步,小小冷萃咖啡,究竟有著怎樣的身世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