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突破】應邀又做了一期高考地理風的專題,同時教你如何判斷...

2021-01-15 網易

  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網絡知名地理科普平臺,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強烈推薦關注,關注後可馬上領取565個高考地理專題設計福利!

  1.風向、風力的影響因素

  

  2.風力發電的特點及區位分析

  

  3.風沙問題

  

  風力大小的分析與描述

  

  湖陸風

  湖陸風是一種在沿湖地區在夜間風從大陸吹向湖區,晝間風從湖面吹向陸地而形成的一種地方性的天氣氣候現象。

  湖陸風(land-lake breeze)是在沿湖地區,由於大陸地面的夜間冷卻和白天加熱作用,在夜間風從大陸吹向湖區,晝間風從湖面吹向陸地而形成的一種地方性的天氣氣候現象。如湖南省嶽陽位於洞庭湖東北側,在一定的天氣條件下,夜晚風從市區吹向湖面,而白天從湖面吹向市區。群眾稱為「進湖風」和「出湖風」。

  湖陸風的形成相當於海陸風,白天湖泊和陸地都接受太陽輻射升溫,因兩者的熱力性質差異,湖泊升溫慢,陸地升溫快,湖泊氣溫偏低在近地面形成高壓,陸地近地面則形成低壓,形成湖風;而晚上則陸地降溫快,湖泊降溫慢,湖陸之間的高低壓轉換,陸面則形成高壓,湖面則形成低壓,水平方向上的風是由高壓吹向低壓的,所以會形成陸風。

  湖陸風全年均可出現,但以溫暖季節為盛。一般是9-10時由陸風轉為湖風,17-18時由湖風傳為陸風。

  季風

  由於大陸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熱和冷卻程度不同,在大陸和海洋之間大範圍的、風向隨季節有規律改變的風,稱為季風。季風分為夏季風和冬季風。

  

  海陸風

  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岸附近形成的有日變化的風,稱為海陸風。在基本氣流微弱時,白天風從海上吹向陸地,夜晚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前者稱為海風,後者稱為陸風,合稱為海陸風。

  

  山谷風

  山谷風,由於山谷與其附近空氣之間的熱力差異而引起白天風從山谷吹向山坡,這種風稱「谷風」;到夜晚,風從山坡吹向山谷稱「山風」。山風和谷風總稱為山谷風。

  

  焚風

  焚風效應(Foehn wind)是指當氣流經過山脈時,沿迎風坡上升冷卻,在所含水汽達飽和之前按幹絕熱過程降溫,達飽和後,按溼絕熱直減率降溫,並因發生降水而減少水分。過山後空氣沿背風坡下沉,按幹絕熱直減率增溫,故氣流過山後的溫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溫度高得多,溼度也顯著減少。

  成因:

  氣象專家介紹,焚風是山區特有的天氣現象。它是由於氣流越過高山後下沉造成的。當一團空氣從高空下沉到地面時,每下降1000米,溫度平均升高6.5攝氏度。這就是說,當空氣從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時,溫度會升高20攝氏度以上,使涼爽的氣候頓時熱起來,這就是「焚風」產生的原因。例如,臺灣臺東市焚風,它的形成就是西南氣流在越過中央山脈後,溼氣遭到阻擋,水汽蒸發從而形成了乾熱的焚風。

  造成的危害

  焚風可以促進春雪消融,作物早熟;同時,也易引起森林火災、乾旱等自然災害。

  焚風強烈時,氣溫迅速升高,空氣溼度降低,能使農作物枯萎,樹木葉片焦枯,土地龜裂,甚至會引起森林火災、乾旱等災害;在高山地區還可以使大量積雪融化,造成洪水泛濫;有時連人們的呼吸也會感到困難,身體頓時衰弱起來。

  焚風的害處很多。它常常使果木和農作物乾枯,降低產量,使森林和村鎮的火災蔓延並造成損失。十九世紀,阿爾卑斯山北坡幾場著名的大火災,都是發生在焚風盛行時期的。焚風在高山地區可大量融雪,造成上遊河谷洪水泛濫;有時能引起雪崩。如果地形適宜,強勁的焚風又可造成局部風災,颳走山間農舍屋頂,吹倒莊稼,拔起樹木,傷害森林,甚至使湖泊水面上的船隻發生事故。

  重力風(下降風)

  重力風是因地心吸力沿山坡下降的風,因此重力風也稱為下降風。重力風主要在多山或冰川地區發生,密度高的冷空氣受重力影響從高山或冰川頂流下斜坡。當斜坡特別陡峭時,冷空氣下沉時獲得巨大的動能導致大風出現。

  分類

  重力風的類型有:

  若斜坡是微斜而風相對較弱,重力風亦稱為流洩風(清空夜晚,由於地面輻射,貼近地面形成一層冷空氣。山坡上的空氣比同一高度的、離山坡較遠一些的空氣要冷一些。冷而重的空氣,沿山坡下滑,在谷底積聚於暖而輕的空氣的下面,形成「冷湖」。 在入夜後開始,日出前風速達最大)

  冷空氣沿陡峭的山坡向下吹的大風,則被稱為下降風(又稱下沉風或山風)。

  特點

  重力風主要在多山或冰川地區發生,密度高的冷空氣受重力影響從高山或冰川頂流下斜坡。當斜坡特別陡峭時,冷空氣下沉時獲得巨大的動能導致大風出現。

  重力風在不同的地方叫法也不盡相同,如地中海叫西北冷風、亞德裡亞海叫東北季風、火地島叫威利瓦颮等。最恐怖的是威利瓦颮和南極大陸的下降風,時速可達50m每秒以上(相當於16級颱風)。有記錄的最強烈的重力風是在南極洲的下降風。在南極內陸,極其寒冷的空氣從平均超過2千米高的冰封高原移動下滑,衝向海岸。在沿海地區附近,經常有暴風記錄。最強烈的重力風記錄出現於1972年,達到每小時327千米。

  太陽風

  極光和「風」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先來看看對於「極光」的解釋:極光,一種絢爛多彩的發光現象。其產生的原因是,來自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在地球的南、北兩極進入地球磁層,使大氣層中的氧、氮等分子發生電離,進而導致了這種發光現象。

  來,敲黑板!!!

  看關鍵詞:來自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這種帶電粒子流,被科學家們稱為「太陽風」,這也是今天科教授要和您說的那種「風」。

  太陽在為地球帶來光和熱的同時,每秒鐘還放射出大量的帶電粒子流,可以說,地球每分每秒,都在經受的太陽風的洗禮。

  

  

  太陽風能給地球帶來美麗的極光,這麼看來,這種風還不錯,挺好的,棒棒噠!

  可現實情況是,如果僅僅是太陽風,其對地球的影響還不算嚴重。但是,就像地球上不光有拂面的微風,還有颱風、颶風、龍捲風一樣,從太陽吹出來的帶電粒子流,也不可能全是一種量級的。

  當劇烈的太陽活動暴發的時候,吹向地球的,就不是太陽風了,而是太陽風暴。這種風暴的破壞力是驚人的。

  

  如何判斷地勢高低

  01

  利用河流的流向判斷地勢的高低

  「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通過水流流向的變化,能夠反映出地勢的變化。我國的江河大

  多向東流,說明東邊地勢低,西邊地勢高,從而得出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

  02

  利用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地勢的高低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數值 的大小、等高線的疏密程度能反映地勢的高低起伏狀況。

  03

  利用羊腸小路判讀地勢的高低

  根據圖中所給的小路結合我們生活實際進行判讀。

  04

  利用聚落的分布判斷地勢的高低

  聚落的空間分布與自然環境關係密切,地勢平坦的 地方聚落多,反之,聚落少。例如上題就可以利用聚落的空間分布來進行判讀。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05

  利用索道判斷地勢高低

  現在很多的旅遊景點中都能夠看見空中纜車,這些設施是為了

  方便遊客而設計的,我們從中也不難發現,它們的建造都是從一些行走極其艱難的地方,比

  如地勢陡峭的地方、兩山之間、跨越溝谷等。那麼,我們可以據此判讀地勢的高低狀況。

  06

  利用溫度的變化判斷地勢高低

  氣溫的高低也能反映地勢的高低,根據氣溫與海拔高度 的關係,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反之,氣溫就越高。

  

  如何判斷迎風坡還是背風坡

  01

  利用降水量判斷

  迎風坡降水較多,背風坡降水較少;所以迎風坡雪線較低,背風坡雪線較高;所以常常根據雪線高低判斷迎風坡與背風坡。

  02

  利用風向判斷

  風沿斜坡往上吹的為迎風坡;由於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山地的迎風坡和背風坡常形成不同的自然環境,進而形成了不同的人文環境。在迎風坡,由於地形對暖溼氣流的阻擋使其被迫抬升而降溫,易成雲致雨,降水較多。在背風坡,氣流因下沉而升溫,難成雲致雨,降水較少。

  03

  利用分布情況判斷

  背風坡是指形成地形雨當中的地形一側降水較少的那一側。因為這一面正好處於暖溼氣流被地形阻擋的背面,因此而得名。背風坡相對而言,植被和動植物資源較少。光熱獲得也較少。人們的居住分布和建築等人文景觀也較稀散。迎風坡自然條件更優越,人口、城鎮分布密些,經濟發達些。如古詩『山雨欲來風滿樓』一般只有迎風坡才有這種現象出現。

  04

  利用海拔高度判斷

  同一自然帶迎風坡分布的海拔高些,背風坡分布的海拔要低些。因迎風坡降水多,但是熱量要少些。

  05

  利用自然景觀判斷

  如果山地對氣流過度抬升,迎風坡和背風坡甚至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觀。如南美南部安第斯山脈的西風帶兩側,西側迎風坡是溫帶落葉林帶,背風坡東側是溫帶荒漠帶。

  06

  利用雪線分布判斷

  迎風坡雪線分布的海拔低些,背風坡分布的海拔高些。因為迎風坡降水多,更易積雪,水循環更活躍。背風坡氣流下沉增溫乾燥,積雪更易融化和蒸發,同時降水少,積雪也少。

  高考地理專題設計——湖陸風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典型例題一: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陸風是指在沿湖地區,由於陸地和湖泊的熱力性質差異引起溫度差異,導致風向出現晝夜變化的一種地方性天氣現象。下左圖示意我國洞庭湖流域局部區域。

  (1)嶽陽市夏半年湖陸風比較典型,請用「→」完成該地夜晚湖陸風熱力環流圖(上右圖)。

  (2)隨著嶽陽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熱島效應的增強,分別說明沿岸地區湖風和陸風強度的變化特點。

  (3)說明圖中山區亂砍濫伐對圖示區域雨季防洪帶來的不利影響。

  參考答案:

  (1)畫圖略(逆時針)
(2)隨著嶽陽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熱島效應增強,市區氣溫升高;白天,嶽陽與洞庭湖的溫差增大,湖風增強;夜晚,嶽陽與洞庭湖的溫差減小,陸風減弱。
(3)水土流失加劇,河湖泥沙淤積加重,湖泊調蓄洪水功能減弱;植被截留地表徑流能力減弱,地表徑流匯流速度增快,河水快速上漲,洪水的頻次和強度增加。

  典型例題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騰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河水補給佔入湖水總量的94.8%,蒸發佔出湖水總量的60.45%,但蒸發總量有上升的趨勢。湖區水位季節變化很大,但近年有減小的趨勢。湖區內湖陸風(在較大水域和陸地之間形成的以24小時為周期的地方性天氣)現象較顯著。多年平均數據顯示,博斯騰湖夏半年陸風轉湖風的時間為11~12時,比冬半年提前兩小時左右。

  材料二博斯騰湖區域圖和湖區湖陸風風速月變化圖。

  

  

  (1)結合材料,分析博斯騰湖水位季節變化減小的原因。

  (2)根據材料,找出博斯騰湖湖陸風最弱的季節,並分析原因。

  (3)分析夏半年陸風轉湖風的時間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4)試分析在湖邊大規模興建城市對湖陸風的影響,並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夏季為湖泊豐水期,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退化,導致入湖河水減少;氣溫升高,導致湖水蒸發加劇;人類經濟活動過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減少,豐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變化不大,致使博斯騰湖水位季節變化減小。

  (2)冬季。原因:冬季博斯騰湖水量最小,湖陸熱力性質差異最小;冬季湖面結冰,湖陸溫差小;冬季太陽高度角小,晝長短,湖水獲得的熱量少,湖陸溫差小;靠近冬季風源地,冬季風強勁,湖陸風不顯著。

  (3)夏季日出較冬季早,陸地升溫時間早;太陽高度角較冬季大,獲得的太陽輻射量多,陸地升溫快;湖泊水量較冬季大,湖面升溫慢,所以陸風轉湖風時間早。

  (4)使湖風加強,陸風減弱。由於城市的熱島效應,白天增大了湖陸之間的溫差,使湖風加強;晚上減弱了湖陸之間的溫差,使陸風減弱。

  典型例題三:納木錯位於西藏自治區中部,是我國第三大鹹水湖,近些年出現湖水水位上漲的現象。湖區風大,湖陸風冬季明顯弱於夏季。讀納木錯湖區圖和A地各月降水的日變化圖,完成下列要求。

  

  (1)利用熱力環流的原理說明納木錯冬季湖陸風弱的原因。

  (2)說出A地降水的日變化規律,從雲層變化角度推斷其成因。

  參考答案:

  (1)冬季月平均氣溫在0°C以下,湖面封凍;湖泊周圍被冰雪覆蓋;湖泊與陸地之間溫差小, 湖陸之間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弱

  (2)規律:夜晚多,白天少。原因:白天輻射強烈,雲層吸熱蒸發,不利於雲層形成發展;夜間降溫快,水汽冷卻雲層增厚易形成降水

  典型例題四: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陽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吞吐型湖泊,高水位(20m)時湖區面積為4125km2以上,低水位(12m)時僅500 km2。湖泊水面呈現「冬季一條線,夏季一大片」的景象變化。鄱陽湖湖濱地區湖陸風明顯,7、8月尤其顯著。

  

  (1)說出鄱陽湖冬季水文特徵。

  (2)分析鄱陽湖「夏季一大片」的自然原因。

  (3)分析7、8月鄱陽湖湖陸風顯著的原因。

  參考答案:

  (1)湖水量少(水位低);含沙量小(水質清澈);無結冰現象(水溫低或水溫高於O℃)。

  (2)夏季降水補給多;匯入湖泊支流眾多,人湖水量大;夏季長江水位高於鄱陽湖,長江水補給鄱陽湖。

  (3)鄱陽湖7-8月水量大,湖面寬廣,湖泊和陸地熱力性質差異顯著;7-8月鄱陽湖地區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夏季風對湖陸風影響小。

  典型例題五: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來,隨著鄱陽湖面積縮小,湖畔出現了面積達20平方千米的沙山,一湖清水、金黃沙礫一起構成了黃綠相間的「山水沙漠」。鄱陽湖附近沙山分布示意圖。

  

  材料二 湖陸風是一種在沿湖地區夜間風從陸地吹向湖區,晝間風從湖面吹向陸地而形成的一種地方性大氣運動現象。

  (1)從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沙山」的形成原因。

  (2)鄱陽湖區每年7~8月湖陸風最為顯著,試分析其原因。

  (3)有專家提出,為改善鄱陽湖區的環境,可在鄱陽湖與長江之間修建大壩。你認為是否可行?並簡述理由。

  參考答案:

  (1)鄱陽湖流域多低山丘陵, 夏季多暴雨, 流水侵蝕作用強;(2分)大量泥沙被河流搬運到湖區沉積;(2分)冬季風強勁,將湖盆內裸露的泥沙搬運至沿岸地區堆積(2分)

  (2)7-8月鄱陽湖水量大,湖面寬廣,水陸熱力差異顯著(2分);7-8月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晝夜溫差大,水陸熱力差異顯著(2分),所以7-8月湖陸風顯著。

  (3)可行。理由:建壩後可增加翻陽湖枯水季節水量,可減輕鄱陽湖區豐水季節的洪水威脅,具有供水(灌溉)、航運、旅遊以及水產等方面的綜合效益。(答出其中兩點即可,2分)

  不可行。(2分)。理由:建壩拉截湖水不入長江,可能影響長江下遊的用水安全;可能影響鄱陽湖的天然調查調蓄作用,威脅長江中下遊防洪安全;可能改變鄱陽湖溼地生態環境,影響魚鳥生存。(答出其中兩點即可,2分)(僅答可行或不可行而無理由敘述,不得分)

  聲明: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點擊閱讀原文有更多驚喜!

相關焦點

  • 精品|衝刺2020高考地理之解題技巧專項突破|專題2.2 原因依據類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 衝刺2020高考地理之解題技巧專項突破 | 專題2.2 原因依據類命題特點【設問形式】「分析河流A—B處南北兩岸地貌特點及其成因」、「高考地理中選擇題答題技巧精品 | 衝刺2020高考地理之解題技巧專項突破 | 專題1.1 圖文材料分析類精品 | 衝刺2020高考地理之解題技巧專項突破 | 專題1.2 地理事項判讀類精品 | 衝刺2020高考地理之解題技巧專項突破 | 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氣系統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泉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高考地理小專題——反季節農產品高考地理小專題——地熱高考地理小專題——海綿城市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大湖效應
    納木錯為西藏最大湖泊,面積超過2000km2,受湖泊效應影響,納木錯流域形成了明顯的湖岸風,導致納木錯流域積雪雪情的獨特性。下圖為納木錯流域示意圖。(1)分析納木錯變為鹹水湖的過程。 (2)指出納木錯湖岸風最弱的季節,並說明其形成的原因。 (3)判斷納木錯觀測站與那曲觀測站積雪日數的差異,並分析原因。
  • 高考地理小專題——湖陸風
    材料二 湖陸風是一種在沿湖地區夜間風從陸地吹向湖區,晝間風從湖面吹向陸地而形成的一種地方性大氣運動現象。(1)從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沙山」的形成原因。(2)鄱陽湖區每年7~8月湖陸風最為顯著,試分析其原因。(3)有專家提出,為改善鄱陽湖區的環境,可在鄱陽湖與長江之間修建大壩。你認為是否可行?並簡述理由。
  • 地理動畫視頻|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是怎麼形成的?
    【備考乾貨】高中地理等高線知識總結高考地理中選擇題答題技巧精品 | 衝刺2020高考地理之解題技巧專項突破 | 專題1.1 圖文材料分析類精品 | 衝刺2020高考地理之解題技巧專項突破 | 專題1.2 地理事項判讀類精品 | 衝刺2020高考地理之解題技巧專項突破 | 專題1.3 比較排序組合類精品 | 衝刺2020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特徵
    (4分)(3)上遊植樹造林,起到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4分);A點上移、右移(4)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水量平衡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地理環境特徵
    (1)據圖中等高線特點判斷圖示地區的地形類型,並說明判斷理由。(2分)(2)右圖地貌類型可能出現在圖中A、B、C、D四處的哪個位置,並描述其形成過程。(4分)(3)描述該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下圖示意沙壩和基瓦利納小鎮的地理位置。(1)對比沙壩東西兩側侵蝕作用的主要差異,並解釋差異的成因。(2)指出一年中沙壩面積減少最快的季節,並說明判斷理由。(3)與50年前相比,分析近50年來沙壩面積縮小、海拔降低的原因。(4)沙壩面積縮少,影響小鎮居民的居住安全。有人建議將居民全部搬遷到大陸,對此你是否贊同,請表明態度並說明理由。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冰、可燃冰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花崗巖地貌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雲、雷電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對地理環境的適應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浪地貌
    (6分)(3)說明該區域沙塵是如何形成的。(6分)(4)簡述為減輕臺東市區沙塵危害可採取的措施。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多樣性
    你持何種意見?請簡述理由。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壩、海堤、海塘
    (8分)(2)荷蘭人民是如何利用海壩進行圍海造陸的?(8分)(3)木鞋、風車、鬱金香、奶酪被稱為荷蘭「四寶」,從古至今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重要影響。請你任選其一,分析其被稱為「寶」的原因。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態價值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整體性原理的應用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聖安娜風高考地理小專題——林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高低問題高考地理小專題——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高考地理小專題——土壤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特徵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補給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襲奪
  • 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我國廣西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依據圖中信息判斷,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類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D)A.年降水量的差異B.地質構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蓋率不同D.地表巖石種類不同高考地理微專題25 高考地理綜合題審題技巧高考地理微專題23 巖石圈的物質循環高考地理微專題22 湖泊綜合治理高考地理微專題21湖泊特徵高考地理微專題20 河流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