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中的神秘區域!科學家稱:對人的大腦進行電擊可恢復記憶

2021-01-08 仰望星際

你正在參加考試,卻記不起你所知道的答案就在你大腦的某個地方。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快速地對你前額葉皮層的某個區域進行掃描,可能會幫助你找到丟失的記憶。

好吧,也許在這個階段,在實踐中使用這個比科學更像科幻小說,但是新的研究已經幫助神經科學家確定了我們大腦中檢索記憶的一個區域。這項研究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人員牽頭,專門研究了位於前額後部、眉毛和髮際線之間的大腦左前額葉外側皮質,以及(顧名思義)位於頭部左側(慣用右手的人)的前額葉外側皮質。

已經有理論證明它與高層次思維有關,包括監控大腦其他區域收集的信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心理學家、研究人員之一傑西·裡斯曼解釋說,我們之前的神經成像研究顯示,在記憶檢索過程中,左側前額葉外側皮質高度活躍。 當我們用電刺激這個區域時,人們在記憶任務上做得更好,這一事實提供了因果證據,證明電刺激有助於記憶的恢復。

研究人員將72名參與者分成三組,然後讓他們連續兩天接受測試。該團隊測試了三種不同的東西:記憶、推理和感知。第一天,研究人員向參與者展示了80個不同的單詞,並給他們一些記憶單詞的技巧。第二天,研究人員對這些小組的80個單詞進行測試,參與者接受測試,以測量他們的記憶力、推理能力和感知能力。但是這三組人被給予了三種不同的條件,他們要麼接受一種輕微的無效的zap(對照組),一種zap來增加左前額葉外側皮質神經元的興奮性,或者一種不同類型的zap來降低興奮性。順便說一句,「zap」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可怕。這項技術被稱為經顱直流電刺激,據研究人員稱,它給人一種溫暖的刺痛感。

研究小組發現,無論是推理能力還是感知能力,在「興奮性增強」組都沒有明顯改善,但他們確實發現他們的記憶力明顯改善,得分結果高出15.4%。裡斯曼說,我們沒有料到微弱的腦電刺激會神奇地使他們的記憶變得完美,但事實上他們的表現卻有了這麼大的提高,這令人驚訝。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表明這種方法有可能被用來提高人們的記憶。

我們還預測,推理任務可能會隨著興奮性的增加而改善,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不認為這個大腦區域對感知任務很重要。但是研究人員解釋說,這並不是大腦中唯一一個能夠恢復記憶的區域。我們的大腦是極其複雜的器官,我們對它們的工作原理還只是皮毛。裡斯曼說,我們發現,當我們增加這一區域的興奮性時,記憶力會顯著提高。我們認為,這個大腦區域在獲取你過去形成的知識和做出相關決定時尤為重要。無論你做什麼,都不要在家裡嘗試,科學還處於早期階段。

仰望星際——關注你身邊的科學科普

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發表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記憶並不僅僅是儲存在大腦中的,而且記憶可以進行轉移
    有一種觀點認為,每個人之所以是獨特的,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擁有著不同的記憶,可以說一個人的行為處事與他所保有的記憶是密切相關的,不同的記憶會造就不同的人格。而這些珍貴的記憶都是保存在我們的大腦之中的。即使是一些認為意識與大腦獨立存在的科學家也毫無疑問的承認記憶是存在與大腦之中的,如果意識,也就是所謂的靈魂和大腦相脫離,那麼也會瞬間喪失所有的記憶。雖然人類的大腦構造極為複雜,而人類對於大腦的研究也極為有限,但是迄今為止我們還是知道記憶儲存在大腦的什麼地方。當然,人類存儲記憶並不只是為了存儲,而是為了使用,所以記憶會在大腦的神經突觸之間進行傳遞。也只能在神經突觸之間進行傳遞。
  • 法科學家發現大腦長期儲存記憶的區域
    新華網巴黎7月5日電(記者楊駿)法國波爾多大學科學家布盧諾·邦滕皮及其研究小組最近通過研究終於發現了大腦儲存並調出舊時記憶的區域。據稱,這一發現為今後人們有針對性地治療記憶退化病人提供了可能。  邦滕皮等人早先的研究表明,大腦海馬區對於記憶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但這種作用只是暫時的,這一區域並不構成記憶最終的儲存地。
  • 巴黎科學家發現大腦長期儲存並調出記憶的區域
    法國波爾多大學科學家布盧諾·邦滕皮及其研究小組最近通過研究,發現了大腦儲存並調出舊時記憶的區域。這一發現為今後人們有針對性地治療記憶退化病人開闢了新路。 邦滕皮等人早前的研究表明,大腦海馬區對於記憶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但這種作用只是暫時的,這一區域並不構成記憶最終的儲存地。大腦儲存並調用長期記憶的區域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沒有被發現並確定。
  • 科學家聲稱:未來人類可將大腦記憶上傳下載
    目前科學家正逐步接近以計算機存儲方式複製人腦記憶的技術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記憶能否像計算機數據一樣上傳下載呢?科學家稱目前還無法實現,但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未來幾十年很可能實現,之後還能恢復檢索。
  • 大腦如何跨時間組織記憶?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首次報告小鼠大腦中的CA1中央海馬區負責該圖-並且這是通過附近腦區的神經波輸入發生的。為了證明這一點,操縱了靠近CA1的海馬區CA3,以使其輸入關閉。確實,當輸入停止時,更新後的地圖就會大打折扣。 在這項研究中,對小鼠進行了基因工程改造,使其在CA3中表達一種毒素,該毒素停止了將CA3連接至大腦其他區域的突觸連接的功能。
  • 大腦長期儲存記憶區域被確認 有助治療記憶退化
    7月7日電 法國波爾多大學科學家布盧諾·邦滕皮及其研究小組最近通過研究終於發現了大腦儲存並調出舊時記憶的區域。大腦儲存並調用長期記憶的區域,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沒有被發現和肯定。  邦滕皮等人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為了尋找真正儲存記憶的區域,科學家利用腦成像技術,對實驗鼠腦中一種名為c-fos的特殊基因進行了分析,這種基因的表達能夠反應出大腦神經活動的特徵。科學家將實驗鼠放在一個有5個不同路徑的迷宮中,並觀察實驗鼠在辨別並記憶這些路徑時c-fos基因的表達。
  • 電擊大腦有助清除不良記憶
    《自然—神經科學》研究人員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中報告稱
  • 蝸牛間的記憶傳遞方式,挑戰大腦如何記憶的傳統理論
    這一令人震驚的結果將改變被廣泛認同的觀點,即關於記憶在大腦中是如何存儲的、被存儲在什麼位置。  對於來自David Glanzman實驗室的新發現,暗示了一種基於RNA的新療法對恢復丟失的記憶有著潛在的幫助。如果正是這一假設,將會改變記憶和學習領域。
  • 如何強化或抑制記憶?刺激大腦特定區域或可操縱記憶
    北京時間7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有朝一日也許能「操縱」人們的大腦、從而杜絕創傷性記憶對心智的情緒影響,大腦中的一處小型結構也許是未來治療抑鬱症、焦慮症、以及創傷後應激障礙症(PTSD)的關鍵,醫生們可以利用這一結構,強化患者的正面記憶、或抑制負面記憶。
  • 美國科學家稱記憶存儲在DNA而非大腦中
    美國科學家稱記憶存儲在DNA而非大腦中 2008年12月10日 09:28 來源:北京日報 發表評論   人們在常識上一直認為,思考和記憶是大腦的最重要功能之一。
  • 美科學家實現動物間記憶轉移,將改寫大腦記憶儲存模式?
    這項發現為有朝一日應用RNA療法重塑丟失記憶提供了新可能。如果結果正確,它將撼動整個記憶及學習研究領域。研究已於本周在神經系統科學學會的在線期刊eNeuro上發表。許多科學家會對該研究持保留意見。海兔是神經科學領域強有力的模式生物,但其簡單的腦部與人類大腦的工作方式有很大不同。因此,該試驗需要在腦結構更複雜的動物上重複。
  • 為何睡覺的時候,大腦會產生亂七八糟的夢?科學家:或與記憶有關
    噩夢會讓人感到恐懼科學家表示,這與人類大腦裡面一個叫做「海馬區域」的大腦功能區有關,這個大腦功能區是人類用來儲存記憶的,人類發現很多失憶的人都因為大腦海馬功能區受損引起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在人處於清晰的狀態的時候,人類的大腦會高速運轉,這個時候大腦的各個功能區都會被激活,包括視覺功能區、語言功能區、嗅覺功能區還有記憶功能區
  • 電擊人類大腦的震撼景象:太驚悚
    有些事情好像已經成為人類的一種習慣,比如對大腦進行電擊。在古希臘時代就有人這麼幹了,那時有醫師用電鰻來治療頭疼和其他疾病。今天,我們延續了這種療法。神經科學家運用電流刺激患者的大腦,來激發大腦功能,或治療抑鬱症等疾病。外部的電流之所以會對大腦功能產生影響,是因為我們的神經細胞之間的交流便是通過電信號和化學物質完成的。
  • 美科學家發現奇特基因 令老鼠忘記糟糕記憶
    騰訊科技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系統科學家發現使老鼠忘記糟糕記憶的一種化學方法,通過抑止「記憶基因」—— Npas 4,他們發現老鼠能夠「忘記」此前遭受電擊的籠子。
  • 科學家擬將微晶片植入大腦 可保存十年記憶信息
    科學家正在研究大腦海馬體組織,它負責大腦形成長期記憶,可持續10年時間10年,未來兩年有望植入中風和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恢復他們的記憶。  美國南加州大學、威克森林大學的科學家致力於分析人類大腦海馬體,它負責保存大腦長期記憶內容,大約能夠存儲10年的記憶。他們指出,新型植入晶片能夠幫助大腦局部損傷患者和中風患者,最終將用於恢復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記憶。  目前,研究人員已對老鼠和猴子進行了實驗,證實一種矽晶片的電子信號能夠複製大腦信息。
  • 科學家發現一種修復大腦受損通路並恢復記憶功能的非侵入性方法
    由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們進行的最新研究已經概述了一種非侵入性技術,能夠恢復70歲受試者的工作記憶,使他們的記憶功能表現能夠像20多歲的年輕人一樣好
  • Nature:大腦中控制社交記憶的區域同時引發攻擊性行為
    2018年12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哥倫比亞科學家已經確定了一個可以幫助機體做出什麼時候攻擊入侵者以及何時接受入侵者的決定的大腦區域。這個大腦區域稱CA2,是海馬體的一部分。海馬體是一個更大的腦結構,此前相關研究表明海馬體對於機體感受其它人,地方,事物和事件的記憶至關重要。
  • 科學家找到大腦中控制思維徘徊的區域
    科學家找到大腦中控制思維徘徊的區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3日 10:01 來源: ??科學家們一直在探求人在思維徘徊時大腦中發生了什麼,但是製造最近,人們對於能夠這種使我們作白日夢的神經機理仍了解得很少。??但是在1月18日的《Science》上,一組來自英國阿伯丁大學和美國Dartmout大學、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發表文章,聲稱發現了人腦中支持人作白日夢的一些區域。??在研究中,科學家們對一些在進行簡單的記憶問題的志願者的大腦進行了掃描。
  • 沉睡15年後植物人醒了 電擊迷走神經讓病人恢復意識
    哭了,笑了,還知道害怕了  西裡古團隊在25日出版的《當代生物學》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通過電擊頸部迷走神經刺激大腦,成功讓這位法國小夥恢復了部分意識。他們在病人頸部迷走神經周圍植入一些非常細的電極,進行了持續6個月的電極治療。每次治療的電擊時間是半分鐘,間隔5分鐘後接著進行下一次電擊,如此往復。
  • 真實美國邪惡實驗:用人體進行實驗,電擊治療大腦並成功植入記憶
    所以,當維斯進入進了階段三以後,他就會利用高電壓電擊維斯,讓其從階段三變成為階段二,並且變成為階段二的時候會不停的循環播放他想要植入的記憶。,然後再進行電擊,如此往復。雖然安全屋內日日笙歌,實驗數據不斷,但此時CIA的高層產生了一個疑問,所有實驗的男性都是沒有經過訓練的人,這不符合特殊審訊的對象標準,高級的特工都是經過嚴格的精神訓練,他們甚至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為自己洗腦,強行的添加或者修改大腦中的記憶,同時將真正有價值的機密鎖在大腦中的某個角落,那麼針對這一類的人應該用多少的劑量才能達到完美的效果呢?為了得到這個實驗數據塞的高層決定把實驗黑手伸向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