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大腦中控制社交記憶的區域同時引發攻擊性行為

2020-12-04 生物谷

2018年12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哥倫比亞科學家已經確定了一個可以幫助機體做出什麼時候攻擊入侵者以及何時接受入侵者的決定的大腦區域。這個大腦區域稱CA2,是海馬體的一部分。海馬體是一個更大的腦結構,此前相關研究表明海馬體對於機體感受其它人,地方,事物和事件的記憶至關重要。


已知CA2專注於社交記憶,即記住與他人相遇的能力。令人驚訝的是,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單個大腦區域可以控制高階認知,如社會記憶,以及像社會侵略這樣的天生的本能行為。並且由於CA2功能障礙與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有關,這些結果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持,即改變的CA2功能可能導致與這些疾病相關的異常社交行為。


(圖片來源:Felix Leroy and David H. Brann/Siegelbaum lab/Columbia's Zuckerman Institute


這項研究發表在今天的《自然》雜誌上。


「人類和老鼠是社會生物。我們都參與學習和天生的社交互動,有時促進合作,其他時間推動對配偶,食物和支配地位的競爭。大腦如何調解這些衝突的衝動一直是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史蒂文說。 A. Siegelbaum,博士,Gerald D. Fischbach博士,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神經科學教授和主席,哥倫比亞大學扎克曼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和該論文的資深作者。

「今天在老鼠身上的研究告訴我們,由幾千個細胞組成的小型CA2充當社會行為的紐帶,讓記憶影響參與社會侵略的決定,」他繼續道。

儘管人們對海馬體的其他區域了解很多,但CA2的體積小,再加上夾在較大的鄰近區域之間的難以接近的位置,使得研究具有挑戰性。但在2014年,Siegelbaum實驗室開發了一種用於開啟或關閉CA2的遺傳方法,並發現該區域對於社交記憶至關重要。

作為確定CA2是否可能調節其他社會行為的第一步,研究人員檢查了從CA2接收信息的大腦區域。他們發現CA2與外側隔膜有很強的聯繫,這是一個已知有一段時間的大腦區域,可以在限制攻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事實上,經典研究和最近的研究都表明,包括人類在內的幾個物種的側隔中的腦損傷促進了過度激進的狀態。

「CA2與側隔膜的緊密聯繫使我們懷疑它是否也在這種類型的攻擊中發揮作用,」Siegelbaum實驗室的副研究科學家,該論文的第一作者Felix Leroy博士說。

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員暫時關閉了一隻獨居於其家籠中的老鼠的CA2。然後他們將入侵者引入籠中並觀察其產生的行為。

當CA2關閉時,與正常情況相比,居民的攻擊傾向明顯減少。這種差異強烈表明,除了調節社交記憶外,CA2通常還可以驅動攻擊性行為。

但為什麼控制記憶的大腦區域也會被用來調節攻擊?一個線索來自於這樣一個事實:雄性小鼠在被安置在一起時會形成社會等級;一個佔主導地位的阿爾法男性坐在這個等級之上,接著是一系列越來越順從的男性。當一隻新的老鼠被引入殖民地時,陌生人和其他老鼠之間會發生一些戰鬥,直到社會等級被重新建立。

「看起來,在社交互動的開始 - 例如當常駐老鼠遇到入侵者時 - 動物的CA2形成了另一隻老鼠的社交記憶,一種社會ID標籤,」Leroy博士繼續道。 「在兩隻小鼠之間的相互作用中,CA2中產生的信號被發送到側隔,這有助於攻擊行為。」

研究小組表示,一種叫做血管加壓素的激素也可能起作用。當在大腦中釋放時,加壓素調節許多社會行為,因此該團隊詢問加壓素是否有助於確定小鼠是否決定發作。


「我們發現當血管加壓素在側隔中釋放時,CA2細胞有效激活側隔的能力大大增強,」Siegelbaum博士說。 「之前的研究揭示了加壓素與攻擊之間的聯繫,CA2似乎是這種效應的中心。」


由於精神分裂症和孤獨症患者的血管加壓素水平發生改變,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探討這些疾病是否以及如何與CA2功能障礙相關聯。(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藥物成癮記憶的機制;控制社交偏好的「大腦地圖」
    UTX (ubiquitously transcribed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 X chromosome;又名KDM6A) 作為一個具有調控染色質功能的H3K27me3去甲基化酶,廣泛的表達於小鼠大腦的各個區域,並且在神經元的發育過程中有著重要的調控功能。
  • 【最新】Nature:星形膠質細胞的線粒體通過大麻素控制社交行為
    大腦中的「霸道總裁」神經元消耗了大腦消耗的總能量的80–90%(1),為了能夠提供充足的能量,聰明的神經元選擇了產生ATP最有效、最快速的方式-氧化磷酸化途徑提供能量。作為分布最為廣泛的星形膠質細胞卻只能通過糖酵解來滿足能量需求。
  • 男女存在不同的腦細胞,位於控制侵略和交配行為的大腦區域
    該研究首次發現,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擁有不同的稀有腦細胞類型,這些性別特異性細胞位於控制侵略和交配行為的大腦區域。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在細胞組成和基因表達水平上,雌雄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大腦之間存在差異,但這些差異是微妙的,其功能意義尚待解釋。
  • 當你孤獨時,你的大腦到底在幹什麼?|核磁共振|大腦|孤獨|區域|記憶...
    我們知道,這些認知能力是由大腦的默認網絡區域居間促成的。因此,這種對自我反省以及可能是想像的社會體驗的增強關注,自然會動用基於記憶的默認網絡功能。」有一天他偶爾發現,大腦某一區域在被試休息時還存在某些激活,而在任務開始後激活又消失了,大多數研究者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那不過是隨機噪聲(沒有意義的實驗數據)罷了。但 1997 年,雷切利的同事喬丹·舒拉姆發現其實並非如此。他仔細察看了以往 134 名被試的腦成像結果,發現無論試驗任務是什麼,大腦中的一個部分總是在任務開始後降低了激活。
  • 外側韁核GABA能神經元中的食慾素信號調控雄鼠的攻擊性行為
    包括自閉症、注意障礙性多動症、人格障礙、情緒異常在內的多種精神症狀均和病理性攻擊行為的增加相關。據推測,控制社交行為的大腦獎賞系統可能在這些疾病中出現失調,導致侵略行為的不斷加強。由於攻擊行為具有很強的動機成分,所以人們對獎賞迴路在控制攻擊行為中的作用越來越感興趣。外側韁核(the lateral habenula,LHb)最近被認為是一個潛在的調製攻擊性行為的腦區,可以調節積極的社會互動。LHb是人類和非人類動物的獎賞迴路中的一個關鍵節點,當它被激活時,主要通過間接抑制中腦多巴胺神經元來引起負面情緒。
  • 如何強化或抑制記憶?刺激大腦特定區域或可操縱記憶
    北京時間7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有朝一日也許能「操縱」人們的大腦、從而杜絕創傷性記憶對心智的情緒影響,大腦中的一處小型結構也許是未來治療抑鬱症、焦慮症、以及創傷後應激障礙症(PTSD)的關鍵,醫生們可以利用這一結構,強化患者的正面記憶、或抑制負面記憶。
  • 大腦長期儲存記憶區域被確認 有助治療記憶退化
    7月7日電 法國波爾多大學科學家布盧諾·邦滕皮及其研究小組最近通過研究終於發現了大腦儲存並調出舊時記憶的區域。大腦儲存並調用長期記憶的區域,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沒有被發現和肯定。  邦滕皮等人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為了尋找真正儲存記憶的區域,科學家利用腦成像技術,對實驗鼠腦中一種名為c-fos的特殊基因進行了分析,這種基因的表達能夠反應出大腦神經活動的特徵。科學家將實驗鼠放在一個有5個不同路徑的迷宮中,並觀察實驗鼠在辨別並記憶這些路徑時c-fos基因的表達。
  • 腦科學日報:在自閉症小鼠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體重對大腦的影響
    科學家在自閉症小鼠模型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來源:小柯生命>瑞士巴塞爾大學Peter Scheiffele小組在自閉症小鼠模型中實現催產素反應和社交行為的恢復。研究人員發現,突觸粘附分子Nlgn3中的自閉症相關突變會導致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催產素信號轉導受損,並改變小鼠對社交新鮮感測試的行為反應。用一種新的、高度特異性的腦滲透性MAP激酶相互作用激酶抑制劑治療Nlgn3基因敲除小鼠,可重置mRNA的翻譯並恢復催產素信號轉導和社交新鮮感反應。
  • 腦科學日報:在自閉症小鼠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體重對大腦的影響
    科學家在自閉症小鼠模型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 來源:小柯生命 瑞士巴塞爾大學Peter Scheiffele小組在自閉症小鼠模型中實現催產素反應和社交行為的恢復。
  • 腦科學日報:大腦是如何產生記憶的?撓癢行為背後的神經學原理
    1,未來幾年你可能都會記住這次疫情,大腦是如何做到的?來源:科技工作者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通訊》雜誌中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大腦學習機制,它可以「固化」記憶並減少記憶之間的幹擾。它的發現也為人類如何形成期望,以及準確預測提供了新見解。當大腦和神經細胞之間產生強聯繫時,就會形成記憶。
  • 科學家找到大腦中控制思維徘徊的區域
    科學家找到大腦中控制思維徘徊的區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3日 10:01 來源: ??科學家們一直在探求人在思維徘徊時大腦中發生了什麼,但是製造最近,人們對於能夠這種使我們作白日夢的神經機理仍了解得很少。??但是在1月18日的《Science》上,一組來自英國阿伯丁大學和美國Dartmout大學、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發表文章,聲稱發現了人腦中支持人作白日夢的一些區域。??在研究中,科學家們對一些在進行簡單的記憶問題的志願者的大腦進行了掃描。
  • 【Science】MIT研究長期記憶神經迴路,海馬體和新皮層記憶同時產生
    當我們拜訪一個朋友或去海灘時,大腦會在一個叫做海馬體的部分存儲短期的記憶。一段名為海馬腦部的經驗的短暫記憶。這些記憶之後會被「鞏固」——即轉移到大腦的另一部分進行長期存儲。一項最新的針對基於這一過程的神經迴路的MIT 研究首次揭示出,記憶是在海馬體和大腦皮層中的長期儲存區同時形成的。
  • 研究揭示海馬CA2區在社交記憶中的作用
    研究揭示海馬CA2區在社交記憶中的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2 13:36:21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Steven A. Siegelbaum團隊取得最新進展。
  • nature 中文摘要 16 April 2015
    通過齧齒動物研究可以得到標記捕捉的行為學證據。在研究中微弱的早期記憶通過未來的行為訓練得到了加強。但行為標記過程是否在人類中出現並將微弱的短暫記憶轉化為穩定的長期記憶卻不得而知。本文發現,對於人類來說,如果通過相同神經基質表徵的相關信息可以通過情感學習體驗變得更加突出,該信息就會被選擇性加強。
  • 美發現大腦中通往記憶區域的通道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歐文分校10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藉助最新發明的技術,看到人類大腦中通往記憶區域的一條通道,這一發現將有助於及早診斷阿爾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 公報說,藉助這項新技術,研究人員利用核磁共振儀,拍攝到負責大腦記憶的一條通道的清晰圖像。研究人員對一批18歲至89歲的志願者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測試,取得滿意效果。
  • 法科學家發現大腦長期儲存記憶的區域
    新華網巴黎7月5日電(記者楊駿)法國波爾多大學科學家布盧諾·邦滕皮及其研究小組最近通過研究終於發現了大腦儲存並調出舊時記憶的區域。據稱,這一發現為今後人們有針對性地治療記憶退化病人提供了可能。  邦滕皮等人早先的研究表明,大腦海馬區對於記憶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但這種作用只是暫時的,這一區域並不構成記憶最終的儲存地。
  • 腦科學日報:大腦是如何產生記憶的?撓癢行為背後的神經學原理
    來源:科技工作者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通訊》雜誌中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大腦學習機制,它可以「固化」記憶並減少記憶之間的幹擾。它的發現也為人類如何形成期望,以及準確預測提供了新見解。 當大腦和神經細胞之間產生強聯繫時,就會形成記憶。
  • 海馬CA2銳波波動重新激活並促進社交記憶
    海馬CA2銳波波動重新激活並促進社交記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1:41:51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Steven A.
  • 玩電腦時刷手機或改變大腦結構 可能讓你記憶衰退
    玩電腦時刷手機或改變大腦結構 2014年,一項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的研究發現,同時操作多個電子產品(也稱為媒體多任務操作)或會給人的社交情緒和認知帶來負面影響。在一心多用的情況下,大腦的多個腦區會發揮不同的功能,如前扣帶和後扣帶會參與回顧性記憶,而前額葉區域會參與前瞻性記憶與行為計劃。長時間接受各種新的信息衝擊,這些大腦區域結構可能會發生改變,例如控制情緒、調節衝突的前扣帶的灰質密度會減小。 這種行為還會影響前扣帶與楔前葉的連接,後者與許多高水平的認知功能有關,如情景記憶等。
  • 大腦中的神秘區域!科學家稱:對人的大腦進行電擊可恢復記憶
    你正在參加考試,卻記不起你所知道的答案就在你大腦的某個地方。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快速地對你前額葉皮層的某個區域進行掃描,可能會幫助你找到丟失的記憶。好吧,也許在這個階段,在實踐中使用這個比科學更像科幻小說,但是新的研究已經幫助神經科學家確定了我們大腦中檢索記憶的一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