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核潛艇反應堆的關鍵是什麼?提高性價比成重要出路

2021-01-15 騰訊網

裝備小型的核反應堆,也就是「小型化」的核潛艇,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國海軍「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其實法國海軍設計建造「紅寶石」級並不是覺得3000噸左右的核潛艇是最好的選擇,只是在當時法國的技術條件、工藝儲備、設計儲備以及財政實力等等因素的限制下,最終選擇了這樣的艇型。

「紅寶石」級是「紅寶石」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級核潛艇,也稱「袖珍核潛艇」。它水下排水量2 670噸,全長72.1米,全寬7.6米,裝備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攜帶18枚魚雷或飛彈,可發射各型號533毫米重型反潛/反艦魚雷和潛射「飛魚」反艦飛彈。它雖然號稱「袖珍核潛艇」,但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主動力為1座壓水堆,有效功率為9500軸馬力,水下最高航速26節。其第5、6艘艇起進行了改進,艇長增加,排水量略有增加,魚雷、飛彈的裝載量從18枚增加到22枚,螺旋槳由5葉改為7葉。「紅寶石」級服役後,在20世紀80年代曾進行過三次遠航試驗。其中最擦汗那個的一次為62天,航程16000海裡,可以說它就是一艘「正常」的攻擊型核潛艇。

1948年,美國開始規劃核動力潛艇時,就一共考察了5種核動力方案,分別是壓水堆、液態金屬堆、氣冷堆、有機反應堆和熱離子堆。其中後三種方案很快被美國海軍放棄,液態金屬堆在建造了試驗產品進行對比之後也被放棄,從此專心研製和改進壓水堆。1992年4月25日,美國海軍核反應堆部主任布魯斯·德馬斯上將在國會閉幕式上發言時就表示,「在近期我們尚未發現可替代壓水堆的潛艇反應堆。」

對壓水堆而言,由於已有五十多年歷史,在設計方面已非常成熟。理論上說,潛艇需要多大功率,壓水堆就能做到多大功率,但實際上受體積、重量以及當前技術條件下反應堆構型的最優設計等等限制,核反應堆既不能做得無限大,也不能做得無限小。

壓水堆的新設計、新構型方面,20世紀末加拿大的ECS聯合公司開發了AMPS小型核動力系統。它是一種在朗肯循環中應用氟裡昂為工質的低功率堆,採用19.7%的鈾-鋯-氫合金為核燃料,反應堆一迴路為低溫、低壓水迴路。二迴路中的朗肯循環是由在蒸汽發生器二次側中的氟裡昂工質受熱汽化,其蒸汽在汽輪機做功,帶動同步發電機獲得電力,從汽輪機排到冷凝器中,做功後的氟裡昂蒸汽被冷凝變成液體氟裡昂,經給水泵再送到蒸汽發生器二次側,即完成一次朗肯循環,這樣周而復始的循環,獲得有效動力。

AMPS小型核動力系統比壓水堆動力裝置的優點是結構簡單且可靠,可以很方便的安裝在2000~3000噸的潛艇艇殼之內,缺點是其裝置的效率很低,只有10%以下。但畢竟AMPS提供了一種小型化核潛艇的解決方案。

壓水堆之外,液態金屬堆則在小型化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畢竟液態金屬的導熱率更高,密度也更大。但液態金屬堆在過去幾十年一直存在安全隱患,主要是液態金屬比超高溫的水要「難伺候」得多,尤其是高溫液態金屬對迴路的金屬管壁的衝刷侵蝕效應最為可怕。不過,如果出現革命性和顛覆性的材料技術,可以大幅度提高液態金屬堆的安全性和系統使用壽命,那麼它就有可能步入實用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神秘093核潛艇的小龜背到底裝了什麼,巡航飛彈還是反應堆?
    一般來說,擁有龜背設計的核潛艇都是戰略核潛艇。戰略核潛艇擁有大龜背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艇體直徑有限,為了容納下尺寸巨大的潛射洲際彈道飛彈,即便是「俄亥俄」級此類級別的戰略核潛艇,也是擁有龜背設計的。但攻擊核潛艇擁有龜背設計卻是非常罕見的,此前美蘇只有極少數特殊改進型/試驗型攻擊核潛艇才會擁有小龜背此類突出設計。像093攻擊核潛艇改進系列如此常見擁有龜背設計,堪稱舉世無雙。
  • 幾經曲折,終成正果!美國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的傳奇往事
    巨額資金和大量人員持續投入,蘇聯在核潛艇領域很快追平,並在潛深、航速等重要指標上全面反超。此時美國還蒙在鼓裡,高層仍在傳統理念中打轉,認為潛深和靜音是潛艇設計的首要指標。因速度與靜音呈反比,航速越快噪聲越大,所以只能從優先指標中剔除。美軍對外吹噓的鰹魚級高速核潛艇,真實水下航速只有29節,而後來的長尾鯊級、 鱘魚級一級比一級低,逐漸從28節下降到26節。
  • 【每日動態】GPS-3衛星/《小型模塊堆技術發展進展》/「哥倫比亞」級核潛艇 /「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
    》報告國際原子能機構10月出版了《小型模塊堆技術發展進展》2020年版,探討了小型模塊堆在全球範圍內的作用,稱工廠定製反應堆進入利基市場的計劃將在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該報告提供了全球小型模塊堆的最新數據和信息,包括18個國家正在開發或建設的72座反應堆的詳細說明。小型模塊堆與大功率堆不同,運行效率通常最高300兆瓦,部件預製,現場組裝。前期投資較少,融資方案多。其模塊化特性還可根據需求增加模塊來擴大容量。也可和風能、太陽能等不同的可再生能源配合運行,並適用於海水淡化、區域供熱以及制氫等非電力應用。預計小型模塊堆將在未來十年廣泛應用。
  • 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成功實現臨界,中國再次躋身世界前列
    家用轎車都有望裝載移動式的小型核電源!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成功實現首次臨界,讓中國再次躋身世界前列!中核集團反應堆工程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中核集團為開發先進反應堆工程技術,經過數年攻堅成功取得重大突破,打造出了擁有自主產權的國內唯一重要反應堆物理實驗平臺—啟明星系列零功率裝置。在此之後,中國唯一液態金屬冷卻快堆研發中心—原子能院又在啟明星I號和II號基礎上,針對鉛鉍堆技術研發,一舉建成了啟明星III號!
  • 國產核動力反應堆終於成功了:未來核航母想生產多少就產多少
    據悉,自2004年開始,我核工業集團公司設計研發了我國自主的新一代小型輕水堆ACP100,該ACP100小型輕水堆,實際上是衍生自國產ACP1000型壓水堆的第三代改進型核反應堆,特別是其強大的非能動安全系統,也就是所謂餘熱排出系統等一系列非能動安全系統,顯著提高了反應堆的安全性。
  • 盤點中國掌握的黑科技 下一代核潛艇呼之欲出 不輸美國
    這使得中國在核潛艇靜音諸環節中又鎖上了重要的一環。核潛艇是國之重器,但只有安靜的核潛艇才是國之利器。在70年代中國就憋勁咬牙造出了第一代核潛艇。但由於技術和經濟條件的限制,這是有遺憾的。40年後,中國在許多關鍵的工業技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有些甚至跨入世界前沿,但在核潛艇靜音方面還是有顯著差距。
  • 093A核潛艇配「雙反應堆」?僅俄有先例,093A或造驚喜
    核潛艇的核動力系統以單堆配置為主,現役核潛艇中,絕大多數型號都只配備一座反應堆,只有2個型號採用了雙堆配置。自從1954年全球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服役以來,各國建造、裝備的各類核潛艇的總數量估計超過400艘、型號數十種,而核潛艇裝備2座核反應堆的情況,截至目前還只有蘇聯時期設計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和「奧斯卡級」巡航飛彈核潛艇2個型號。
  • 中國093A核潛艇性能大幅提高 美國認為已經可與洛杉磯級媲美
    093A型攻擊核潛艇安靜性能大約相當於俄羅斯海軍671RTM型攻擊核潛艇(北約編號V-Ⅲ級)後期型水平,或者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中期水平。當然這個水平與俄羅斯和美國最新攻擊核潛艇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例如美國最新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噪聲水平據說已經降低到100DB以下.
  • 法國核潛艇事故最新細節,起火的位置在尾部艙段,反應堆險些爆炸
    核潛艇是最關鍵的水下力量,但是一旦發生事故,其危害也將是災難性的。2020年6月12日上午,法國核動力攻擊潛艇「珍珠」號停泊在土倫港的幹船塢時,突然尾部起火,險些導致48兆瓦壓水核反應堆爆炸。
  • 【智庫聲音】俄羅斯核潛艇技術發展概況
    ◆核反應堆與艇同壽,增加部署時間,減少維修成本 反應堆功率適當提高,堆芯壽命普遍實現「與艇同壽」。俄羅斯「北風之神」級彈道飛彈核潛艇上採用的核反應堆是俄羅斯於1995年研製成功的第四代壓水反應堆OK-650B型。
  • 前瞻:核電小型堆或將成中國能源綜合利用「主力軍」?
    其次,更小的堆設計使得將反應堆建成半地下或者全地下成為可能,這也提高了反應堆抵抗地震海嘯飛彈以及飛機墜落等事故的能力。小型模塊化堆(SMR),顧名思義,有兩大特點,一個是小型,另一個是模塊化。一、小型化。
  • 揭秘美國新一代戰略飛彈核潛艇:當代最高水平
    據媒體報導,美國新一代戰略飛彈核潛艇——「哥倫比亞」級項目進展順利,已於今年年初通過美軍裝備採購的「裡程碑 B」關鍵節點,進入詳細設計階段,並將籤署首批建造合同。首艇造價124億美元,其中包括48億美元的研發費用,計劃於2021財年開工,2031財年開始作戰值班,全部12艘將於2039年建造完畢。
  • 美國新一代彈道飛彈核潛艇發展軌跡及主要技術特點分析
    一、美國新一代戰略飛彈核潛艇發展海基核力量是美國維護國家安全與保持「三位一體」戰略核威懾體系的重要支柱之一。其生存能力強,隱蔽與機動性高,可靈活部署,是實施先發制人核打擊或戰略核反擊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為「哥倫比亞」級潛艇的核心系統,新設計的S1B型反應堆堆芯壽期將達到42年,與潛艇艇體同壽期,不需要中期更換核燃料,以大幅降低艦艇全壽期使用成本,進一步提高「哥倫比亞」級潛艇的在航率。S1B型反應堆以「維吉尼亞」級核潛艇裝備的S9G反應堆為基礎,進一步提升了功率密度,並沿用了S9G反應堆的良好的自然循環能力,降低了中低速航行中的機械噪聲。
  • 美海軍打算在核潛艇上裝雷射炮,到底有什麼秘密用途?
    《大眾機械師》網站報導,公開信息來源表明,美國海軍正在考慮為維吉尼亞級核潛艇裝備高能雷射武器。這聽起來是個奇怪的主意,因為雷射武器在水下無法工作。而核潛艇的設計目的就是在水下航行,很少露出水面。如果把雷射武器裝在核潛艇上,就要面對很多物理問題。光在水下只能傳播幾百米遠。在水下一千米就完全是黑暗了。雷射通信在水下的作用距離也只有幾百米。但從工程角度來說,核潛艇是很好的雷射武器載體。高能雷射對能量有很大的需求,但把它們放在核潛艇上就可以解決,因為核潛艇可以發出大量電力,驅動各種各樣的設備。
  • 玲瓏一號國產小型核反應堆亮相!核動力航空母艦離我們還遠嗎?
    因此,核動力航母的難點其實就在於怎麼造出一個體積小、輸出功率又足夠大的核反應堆,畢竟這個反應堆是要裝到航母上面去,體積和重量有著非常嚴格的限制,像核電站裡的那些大型核反應堆,肯定是不適用於艦用的,那麼除此之外,核動力有什麼優缺點呢?
  • 廢棄的「水中巨獸」——核潛艇如何處理?俄簡單粗暴,美選擇深埋
    一般來說,核潛艇的壽命只有40年,達到服役年限後就要做報廢處理。而印度則是2009年剛剛研製出核潛艇,暫時還沒有需要處理廢棄核潛艇的必要。本身核潛艇的製造、維修費用就已高昂,倘若認真處理起來廢棄核潛艇的費用也將不菲。而美國和俄羅斯作為最早製造出核潛艇的國家,他們擁有的廢棄核潛艇的數量也是最多的。那麼他們是如何處理這些廢舊的核潛艇的呢?
  • 核航母反應堆的熱能,怎樣轉化成機械能驅動螺旋槳的?
    其中核動力具有功率大、航程近似無限等很多優點,在航母、核潛艇和破冰船、科考船上廣泛使用。目前絕大多數船舶核動力都是壓水反應堆,用高壓輕水(純淨的普通水)作冷卻劑和慢化劑,將熱量從反應堆一迴路中帶出來。壓水反應堆成熟可靠,結構緊湊,非常適合船舶使用。
  • 我國掌握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心技術
    記者4月9日從位於合肥科學島上的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在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堆芯核心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研發出新型燃料組件及包殼材料,解決了鉛基堆堆芯高份額燃料、高密度冷卻劑、耐高溫耐腐蝕結構材料等關鍵技術難題。這一成果打破了國外相關技術壟斷,標誌著我國已成功掌握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心技術。
  • 093B核潛艇短板在哪?排水量不足奧斯卡一半,潛深落後美俄上百米
    作為093攻擊型核潛艇的最新改進型,093B技術上已經沒有了明顯短板,無論是火力、靜音、聲吶探測等性能都已經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我們的工業基礎薄弱、核潛艇起步較晚,攻擊型核潛艇至今只發展了兩代,足足比美俄少了一倍!
  • 攻擊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有什麼區別?僅是用途不同嗎?
    攻擊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潛艇,它們在軍事基礎設別部署上不可或缺。那麼,攻擊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有什麼區別呢?首先,從外觀和排水量上來講。相對而言,攻擊核潛艇更加小巧,並且外部會有很多細密的排水孔,戰略核潛艇更加宏偉,排水孔比較大且比較少。一般的戰略核潛艇會有1.5個足球場那麼大,優質的戰略核潛艇總噸位能達到26500噸。它們兩者均具備龜背的外形,但是戰略核潛艇更加圓潤。戰略核潛艇的排水量是攻擊核潛艇的2-3倍,其排水量能達到6000噸。其次,從配備的武器和水下噪音上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