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05字,預計閱讀需要4分鐘」
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每年這個時候都會聯合澳洲其他葡萄酒業內協會和組織製作一份對當年釀酒季情況的報告,而今年2020年的報告(2020 National Vintage Report)已於本周二7月7號正式公布。細讀這份報告,會發現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細節一:產業分工明確,超過六成的酒廠所使用的釀酒葡萄是從葡萄農手中購買
根據報告數據,今年澳洲釀酒葡萄總產量為152萬噸,較2019年同比下滑12%,比近十年平均水平低13%。而這152萬噸中,有超過92萬噸釀酒葡萄是由葡萄種植者賣給釀酒廠,這意味著超過六成的釀酒葡萄都不是酒廠企業自己種的,該數據也反映了澳洲葡萄酒產業的結構。在報告中顯示,有約20%的酒廠企業自己根本不種葡萄,全都從果農手中收購。
(圖片來自:Wine Australia)
細節二:最出名的產區巴羅薩谷只佔總產量的2%
說起澳洲的葡萄酒產區,最出名的非巴羅薩莫屬。但巴羅薩谷只貢獻了今年全澳釀酒葡萄總產量的約2%,而巴羅薩谷的葡萄園面積卻佔了澳洲葡萄園總面積的8%,可謂濃縮就是精華!
三大巨型產區Riverland、Murray Darling-Swan Hill、Riverina分別貢獻了約34%、25%、20%的總產量,三個產區加起來佔全澳總產量的79%!而這三個產區的葡萄園面積卻只佔全澳葡萄園總面積的38%。
這三個產區都位於墨累河流域,足見墨累河對於澳洲葡萄酒產業的重要性。因為墨累河提供了充足的灌溉用水,才使得乾旱的內陸可以種植葡萄,並保障每年相對穩定的產量。
(圖片來源:《2020 National Vintage Report》Wine Australia)
細節三:乾旱才是最大問題
今年的減產許多業內人士甚至在九個月之前就預料到了,乾旱是造成2020釀酒季減產最普遍的原因。根據報告數據,因火災損失的釀酒葡萄只佔3%,此外部分地區還遭受冰雹、霜凍等不可抗災害。對此,除了寄希望於今年雨水能多些,少些不良天氣災害,許多業內人士也通過培育新株系等技術手段,嘗試對付每年漸增的氣候變化。
本釀酒季灌溉用水價格上漲及減產及國際市場需求增加等多重因素也造成了釀酒葡萄買賣均價上漲。
細節四:澳洲種植的釀酒品種發生了哪些有趣的變化?
今年紅葡萄產量佔55%,白葡萄佔45%,紅葡萄佔比有所增加。西拉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品種,佔釀酒葡萄總產量約25%,但大多數品種今年的產量較去年都在下滑,數據就不一一羅列了,但有兩個品種值得關注。
一個是Prosecco,在所有葡萄品種產量都下滑的情況下還實現了小幅增長,其實Prosecco氣泡酒近些年在澳洲一直呈現非常強勢的增長態勢。
(圖片來源:《2020 National Vintage Report》Wine Australia)
另一個是Durif,今年竟然逆勢同比增長9%,產量竟然一躍超過了歌海娜Grenache,要知道,幾十年前歌海娜原本是澳洲的第一大品種。而今年澳洲Durif的出口量同比增長22%,有多達34%的澳洲Durif出口去了美國市場。
(圖片來源:《2020 National Vintage Report》Wine Australia)
可見這兩個品種是澳洲葡萄酒產業的新星,Prosecco的增長主要是由於近年來消費者口味的轉變,他們對起泡酒的興趣更加明顯,同時Prosecco簡單易飲,價格實惠,預計前景在未來幾年將更加光明。
而廣泛種植在維州東北處地帶的Durif,作為西拉Syrah葡萄與Peloursin葡萄雜交而來的品種,繼承了西拉口感上的厚重與沉穩,但在酒體結構上更為整體、溫和,能夠在溫度高的產區保持自己的平衡感。
總體來說今年的澳洲釀酒季在經歷了極端氣候和疫情之後顯得頗為坎坷,年產量也如預料的那樣為10年以來最低水平。但作為葡萄酒愛好者,這一年份的「特殊性」讓我對酒質充滿好奇甚至是期待。
我們不搞教育,只是對葡萄酒有極大的興趣;我們不去說教,只是表達我們出心聲。我們只想擁有自己的態度,去說別人不敢說的話,去試多數人不敢試的事。分析葡萄酒行業和市場的事件以及趨勢,解讀葡萄酒從業者的疑慮。在市場語境下,我們認為「意不在酒,而是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