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原理:糧食是怎麼轉化成酒的,你知道幾點?

2020-12-06 騰訊網

眾所周知,固態白酒是由糧食發酵釀造而來,十裡香所釀為濃香型白酒,由五種糧食按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配醅發酵而來,採用老五甑小跑窖的工藝來進行釀造,應用變壓式蒸餾釀出優質原漿酒。但是白酒是怎樣由糧食釀造成白酒的?是什麼在糧食變成白酒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呢?鬼哥帶大家一起揭開白酒釀造的奧秘。

濃香型大麯酒從釀酒原料澱粉等物質到乙醇等成分的生成,均是在多種微生物的共同參與、作用下,經過及其複雜的糖化、發酵過程而完成的,在糧食入窖後,微生物菌群從有氧發酵慢慢到厭氧發酵,各自分工又協同作用,糧食中的澱粉首先轉化成糖,再由糖變成酒。整個發酵過程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發酵期

主發酵期主要是澱粉變成糖,糖變成酒精的過程,也就是攤晾下曲的酒醅進入窖池密封后,直到乙醇生成的過程,它包括糖化與酒精發酵兩個過程。固態法白酒生產邊糖化邊發酵,封窖後的幾天,黴菌進行有氧呼吸,大量酵母菌進行菌體繁殖,當整個窖池呈無氧狀態後,此時由酵母菌進行酒精發酵,產生大量酒精。

第二階段:生酸期

細菌代謝活動是窖內酸類物質生成的主要途徑,使得乳酸、醋酸大量生成,酸類物質不僅提供白酒香味物質的原料成分也對調節酒質具有有益的作用。固態法白酒生產屬開放式,在生產中自然接種大量的微生物,他們在糖化發酵過程中自然會生成大量的酸類物質。

第三階段:產香味期

「無酸不成酯」,這一段時間是發酵過程中的產酯期,也是香味物質逐漸生成的時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將酸和醇經化學反應,生成香味物質。包括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等其它香型物質。

從上述過程中,我們知道澱粉變成酒及白酒香型物質生成的過程,離不開微生物的作用,那酒醅發酵過程中的微生物來自於哪裡呢? 首先,「千年老窖萬年糟」濃香型白酒釀造採用泥窖,泥窖中的窖泥是微生物來源之一,窖泥中富含豐富的己酸菌,對己酸乙酯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萬年糟」中遺留富集的多種微生物菌群也是釀酒必不可少的微生物來源之一。再次,釀酒發酵過程中,另一個微生物主要來源是糖化發酵劑—大曲。大曲不僅能夠提供菌源,大曲還具有邊糖化邊發酵作用,投糧作用以及生香作用。最後,固態法白酒的開放式生產,積極利用了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對酒醅發酵產生了積極作用。

其實整個過程就是把糧食蒸熟,然後加酒麴,我這個小曲裡面主要是含根黴菌它在合適的溫度溼度下大量繁殖,這個過程就是把澱粉結構破壞轉換成糖的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氧氣,糖化好後就入窖發酵,發酵是需要密封好的需要達到厭氧發酵才可以產酒,不然就生產的就是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如果醋酸菌感覺就會發酸。明白了沒有,就是澱粉轉化糖分,糖分經過發酵變成酒的一個過程。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抄襲!

相關焦點

  • 釀酒技術發酵糧食有幾種方法
    糧食是顆粒的白酒發酵分為固態發酵,半固態發酵及液態發酵方法;這三種發酵方式都是糧食釀造成酒的一種方法,固體發酵的的就是在完全固態的環境下發酵,半固態則是糧食就是發酵時加適量的水,保證合適的發酵環境,而液態發酵則是在糧食在完全液態下的環境下進行發酵。
  • 釀酒知識-水果酒和糧食酒有什麼區別?
    水果酒,以新鮮水果為原料釀成的低度果味酒;糧食酒,顧名思義,以糧食為原料釀成的白酒。那麼,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而糧食酒是固態發酵白酒採用的是完全傳統的釀酒工藝,以糧食為原料,經粉碎後加入曲藥自然發酵一定時間,經高溫蒸餾後得到的白酒。 (3)度數不同: 水果酒度數普遍偏低,比如水果發酵酒的度數一般是8~20度左右;而糧食酒的度數一般較高,比如52度、53度、60度等。
  • 酒文化:關於酒的起源你知道多少
    酒在遠古時代便已經存在,甚至一萬多年前我們的人類祖先就已經開始用糧食穀物釀酒了。但是關於酒的起源確實一直眾說紛紜,到現在算是有四個比較突出的說法。今天我們便來討論一下以下這四種關於酒的起源的說法吧。上古人類大多以水果肉類為食物,史前人類開始有關於穀物的種植的記載大約是在一萬兩千年前,而酒的存在比之還要早。酒的形成是來源於水果,動物乳汁,以及穀物的發酵。我們都知道,水果只要稍微放置些時間便會產生酒味,在自然界中存在著許多的酒化酶,這種黴菌很容易分解轉化為乙醇。特別在高溫的天氣下更快地讓水果發酵。因此酒其實是自然界黴菌,氣溫以及食物在達到某個條件下自然而然發酵產生的,並不是起源於人的發明。
  • 追根溯源,酒源於何時、何地?釀酒靠的是天時、人和抑或是猿猴?
    一顆顆糧食想要蛻變成清澈透亮、酒香四溢的佳釀,離不開需要「天時、地利以及人和」的釀造。而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釀酒史極為悠長。最早的釀酒源於大自然的簡單自釀,而後在有了比較充裕的糧食以及酒器、酒具後,人為的釀酒才算真正掀開了序幕,並自成一體。
  • 糧食酒發酵技術-冬天釀酒如何掌握室發酵室的溫度?
    悉知,糧食發酵最重要的之一就是溫度,發酵的溫度之所以特別重要,是因為溫度會直接影響到釀酒酵母的活性,同樣重量同樣品質的糧食,發酵溫度沒有控制好,出酒率和出酒品質都會有所下降。
  • 你知道哪種原料釀酒才是最好的?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
    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喝酒基本都喝純糧酒。俗話說:"曲是酒之骨,糧是酒之肉",糧選的好不好是至關重要的。高粱、大米、糯米、豌豆、玉米、小麥、大麥、蕎麥,甚至紅薯、馬鈴薯等富含澱粉和糖分的糧食都曾被用來釀造白酒。這麼多原料眼花繚亂,到底哪種原料釀酒才是最好的?
  • 《史記》|醴:酒中類人猿,酒的起源
    專業一點來講,就是只經過澱粉糖化,還未進行酒精發酵或酒精發酵微弱的酒,因為此時澱粉在澱粉酶作用下已經轉化為葡萄糖,所以酒體較甜,稱為甜酒。2.酒釀造過程的首要步驟?回答此問題,我們先看以下,糧食是如何變成酒的。
  • 釀酒趣談,世界上所有植物都可以釀酒嗎,最好釀的植物是什麼
    酒是上天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在農業文明前人類就發明了酒,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品種的不斷發現,釀酒原料的不斷篩選,現在人類已經可以釀造出口感極佳的酒了。那麼,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植物都可以用來釀酒呢。世上無閒草,理論上講,確實所有植物都可以,在釀酒師的眼裡,路邊的小草也有它的用處。為什麼所有植物都可以用來釀酒呢?這要從釀酒的原理說起。
  • 釀酒糧食那麼多為什麼高粱酒最好喝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用於釀酒的原料並非從一開始就用於釀造白酒或者說釀造中國酒,而是在釀造工藝演變過程中逐步被納入釀造體系,然而各種糧谷原料用於釀造白酒具體始於何時並未有確切的答案,只能通過歷史文獻加以推測。因此,釀酒官微從釀酒用糧食的起源和發展,探討幾種主要釀酒原輔料在白酒釀造中的使用和演變。
  • 釀酒小竅門:釀好酒的9個小竅門,你知道幾個?
    1、 技術 釀酒是一種文化傳承,不同與其他的技術,這門技藝是釀酒師們通過長期的操作積累出的經驗。因此需要釀酒師擁有精湛的技術,釀酒技師及工人要有熟練的技術,懂得釀造工藝,並精益求精,才能出好酒、多出酒。
  • 出酒率怎麼換算?
    白酒大家一般都知道接酒分掐頭去尾接中間,那麼今天一鍋糧食到底出了多少酒?產量多少?怎麼算?今天給大家普及一下白酒怎麼去換算產量。 想要知道酒的產量,也就是出酒率,那我們首先要知道酒度的換算: 出酒率=50度酒的總和÷糧食總重量×100%
  • 世上真的有猴兒酒嗎?猴子是怎麼釀酒的?
    猴兒酒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其也有另一個叫法叫猿酒,就是指猿猴所釀的酒。在不少國風遊戲中都有猴兒酒出現,許多人以為這是人們一廂情願想像,但事實上有很多古文都有記載關於猴兒酒的事跡,那麼猿猴們真的會釀酒嗎?
  • 這種酒居然是用發黴的穀物釀造的,說不定你也喝過
    我們先看看其它蒸餾酒伏特加北歐和東歐人的「生命之源」,是一種標準的蒸餾酒精飲品,但凡是能產生酒精的糖類原料,比如小麥、大麥、菜糖漿、黑麥、甚至土豆,都可以用來釀酒。決定它質量的核心在於精緻的蒸餾工藝和次數。最主要的特點是「味道純淨」。
  • 釀酒工藝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這些方法之間存在著一些普遍的規律,被稱為釀酒工藝的基本原理。酒精發酵和澱粉糖化:一、酒精發酵酒精的形成需要具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和催化條件。糖份是酒精發酵最重要物質,酶則是酒精發酵必不可少的催化劑。在酶的作用下,單糖被分解成酒精、二氧化碳、其他物質。法國化學家路易斯·帕斯特發現酒精發酵可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進行。
  • 生料、熟料釀酒有什麼區別?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了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了 在釀酒中,不管是小酒坊、大型酒廠、家庭釀酒,基本就是三種釀酒發酵方式:1、生料液態釀酒,2、熟料液態釀酒,3、熟料固態釀酒。
  • 猴兒酒
    明代學者李日華(也是個熱衷八卦的傢伙)在《蓬櫳夜話》裡說,「黃山多猿猱,春夏採雜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飲之,不可多,多即減酒痕。覺之,眾猱伺得人,必嬲死之。」李學者說,黃山裡的猴子不知什麼時候學會了釀酒。它們把採來的野果、鮮花混放在石穴中,果物發酵,久而久之成為佳釀,酒的香氣遠播。
  • 良心釀酒師告訴你,這幾種白酒最好悠著點喝
    一、價格便宜的白酒,大家都知道工廠製造一個產品出來的成本包括原料成本、時間成本、工資成本、包裝成本、納稅成本等等,生產一瓶酒同樣也需要成本,有的酒外表包裝華麗,酒盒甚至用木箱,但價格卻很低廉,看起來讓你感覺買到了性價比很高的酒,佔了個大便宜,其實這樣的豪華包裝的成本佔了一瓶酒的成本一大部分,想想就知道這裡面的酒是什麼質量了,還有一些散裝的酒,賣幾塊錢1斤,號稱是
  • 農村自釀酒有毒!散酒不能喝!誰在散布謠言?
    農村小作坊的散酒有毒!這個謠言是誰造的?本人家裡從事釀酒20餘年,做固態發酵高粱原漿酒,基本上很多人都問我,你們小作坊的的甲醇是怎麼去除的?大肆製造散酒不能喝的言論。他們對外宣稱散小燒都有甲醇。本身純糧小燒都是農民自釀,沒有過多的財力去澄清這件事情,所以一旦輿論製造出來,人們也會跟著大眾的走向去走。但是甲醇真的存在於散酒當中嗎?甲醇來自於植物細胞壁和植物纖維裡的果膠物質,這些物質在發酵過程中,經過麴黴菌的作用生成甲醇。
  • 用現代學說看釀酒的起源
    【1】 酒最早是天然產物江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穀物自然發酵釀酒說的人。他在《酒誥》中寫道:「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又雲杜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鬱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在這裡,古人提出剩飯自然發酵成酒的觀點,是符合科學道理和實際情況的。在遠古時代人們的食物中,採集的野果含糖分高,無須經過液化和糖化,極易發酵成酒。【2】 果酒和乳酒——第一代飲料酒我們都知道,酒是有酵母菌分解糖類產生的,它是一種發酵飲品。
  • 農村釀酒師傅分享酒麴的製作方法和發酵原理,學會了你也能做酒麴
    在農村的酒坊除了購買農家酒麴釀酒之外,還會有一些釀酒師傅,自己本身也會製作酒麴,釀酒的時候會按需求量提前做好酒麴子。這一類型的釀酒師傅,他們做的酒麴和釀酒工藝一般都是祖輩傳承下來的,用的也是最傳統的工藝製作方法,不過,現在很多遭到淘汰了,許多製作酒麴的方法也就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