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世界三大蒸餾酒之一。
為什麼都是蒸餾酒,白酒卻沒有像法國白蘭地、英國威士忌一樣走向世界走向年輕人呢。
都是蒸餾酒白酒為什麼和白蘭地、伏加特這些酒差距這麼大呢
其實幾大蒸餾酒之間的差異無非就是原料和釀造的技藝。
蒸餾酒的原料要麼富含果糖,要麼富含澱粉。
我們先看看其它蒸餾酒
伏特加
北歐和東歐人的「生命之源」,是一種標準的蒸餾酒精飲品,但凡是能產生酒精的糖類原料,比如小麥、大麥、菜糖漿、黑麥、甚至土豆,都可以用來釀酒。決定它質量的核心在於精緻的蒸餾工藝和次數。最主要的特點是「味道純淨」。
也就是說,一口下去,除了迅速補充酒精帶來的滿足感,你很難嘗出別的什麼穀物水果。
威士忌
這種來自大麥發酵、酒精蒸餾和橡木過桶的烈酒隨著歐洲人的文化傳播而遍布全世界。在威士忌的世界中,木桶及調和成為了決定酒品質量的決定性因素。蘇格蘭威士忌以濃鬱的泥煤而著名,愛爾蘭威士忌專注於燕麥和味道調和,美國威士忌以波本木桶味聞名於世,日本威士忌則傾向於軟綿柔和。因此,木桶特色、陳釀年份和調酒方法(單一麥芽和混合),造就了威士忌不同的故事和風味。
金酒
又稱「琴酒」或「杜松子酒」,是人類第一種為特殊目的所造的烈酒,琴酒的故鄉在荷蘭,它起源於1660年,最先是由一位荷蘭的大學教授Sylvius所發明,其目的是為了讓荷蘭人預防感染熱帶性疾病,最初是作為利尿、清熱的藥劑使用。只不過後來隨著味道的改進而變得逐漸柔和,慢慢流行起來罷了,特別是用在雞尾酒中。
白酒
#白酒#白酒理論上也是糧食釀造的,但是只要喝過酒的人,就絕對不會把白酒和同樣無色又度數高的伏特加弄混。
白酒和以上幾種「西方」蒸餾酒最主要的區別,在於白酒是六大蒸餾酒中,唯一主動加入黴菌參與發酵的品種。
酒麴的原料是發黴穀物。
酒麴釀酒,使白酒中含有大量的醛類,醛類和醇類發生酯化反應,也就形成了複雜的,不同於其他蒸餾酒大類的濃鬱香味。
當然,在不會喝酒的人,或者不能接受白酒的外國友人看來,這個味道說是抹布味或者餿米飯味,也不是完全沒理沒據。
但這是我國特產,幾乎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產生與演化。在中國酒文化中佔據絕對的壟斷地位,它的核心工序是窖池中糧食發酵、蒸餾和勾兌,年份和香型是最重要的兩個維度。
發酵過程中,糧食裡的澱粉分解成糖,再轉化成酒精,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再轉化成有機酸,蛋白質先分解成胺基酸,再轉化成醇類、醛類、酮類和含氮化合物,這些東西區分了「酒」和「酒精」。這是固態發酵法
雖然固態發酵酒有萬般好,但解決不掉的一個問題就是貴。所以液態發酵法出來了
液態發酵,簡單粗暴不負責任的說法就是酒精勾兌。
液態發酵比起固態發酵,最主要的問題倒不是不夠傳統,而是紅薯等原料裡果膠含量過多。
如果酒廠技術不過關,很可能成品酒裡甲醇超標,雖然不至於像假酒一樣一口悶進急救室,但長年累月喝下去,後果顯而易見。
好喝的太貴,便宜的不安全,所以白酒的地位也就越來越尷尬。
不過白酒長期作為國酒用來招待訪華的美蘇首腦,所蘊含的意義不容忽視。
它蘊涵了中華文明,它是外交的酒,友誼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