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張一天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華輿訊 綜合報導近來,美國輝瑞與莫德納兩家醫藥公司研製的新冠疫苗陸續宣稱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上市有望。但多家媒體指出,美國這兩款率先面世的疫苗採用了全新的mRNA技術,運輸儲存的難度也是前所未有的高——需要-20℃~-70℃的超低溫冷鏈運輸。
想把這樣的疫苗推廣開來,美國媒體大呼頭疼,印度方面更是直接吐槽:我們就當這事沒發生吧。
丨儲存條件要求「前所未有」本周,美國輝瑞製藥宣布,該公司和德國BioNTech聯合開發的疫苗能夠達到90%的效能。
美國莫德納公司則宣布,其最新研製的新冠疫苗可以達到將近95%的效能,消息放出引來美股一片歡騰。
學術期刊《科學》刊載的文章指出,兩種疫苗都屬於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路線,屬於此前從未投入實用的新概念疫苗技術。
這種物質可以讓人體細胞對新冠肺炎病毒發展出免疫能力,但十分脆弱,只有在極低溫情況下才能保持穩定。
輝瑞公司稱其疫苗需要-70℃冷鏈運輸,莫德納公司將自己產品比輝瑞更「皮實」作為賣點,但運輸中也需要保持-20℃冷凍。
英國《衛報》在一篇介紹美國疫苗前景的文章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除了過去四年有人不斷向美國公眾灌輸錯誤信息,冷鏈運輸顯然是推廣疫苗最大的挑戰。」
據新華社報導,如此極端的低溫需求,一般要靠-78℃的乾冰(固態二氧化碳)來滿足。目前工業上大規模製備的二氧化碳通常是生產乙醇的副產品。但是,乙醇的產量會根據汽油的需求而上下浮動。今年春天,由於實施居家隔離措施,民眾駕車外出的需求減少。因此乙醇產量也隨之減少,進而導致二氧化碳供應量降低。大規模運輸mRNA疫苗,可能導致乾冰成為搶手貨。
丨物流巨頭砸重資嚴陣以待,發展中國家直接放棄對發達國家而言,美國疫苗的嚴苛條件是個問題,但不算不能解決。
據歐洲時報報導,DHL、德迅等物流巨頭都宣稱可以確保疫苗在超低溫條件下完成運輸。目前德迅和DHL已經宣布,和製藥企業籤訂了新冠疫苗的物流合同。
DHL一位負責人稱,德荷邊境的一處臨時儲存庫中其實已有58臺這樣的冷櫃,它們都在使用之中,被各種特殊藥物、動物疫苗和用於臨床研究的產品塞得滿滿當當。
這位負責人表示,雖然這麼麻煩的成品疫苗是頭一次見,但超低溫運輸需求在醫療行業其實並不少見,他們在這種超低溫運輸方面有很多經驗。
中國中集集團推出了一款「疫苗三棲儲運方艙」,適用於海陸空等多種長途運輸方式,但對於-70℃的極端需求也無能為力(圖片來自中新網)不過,這樣的準備也只對疫苗運輸的「幹線」起作用。對於分發疫苗體系的末梢來說,這樣嚴苛的要求相當令人頭疼。
中國財經媒體《每日經濟新聞》稱,高規格冷凍設備在美國醫療系統中已經供不應求,兩家中國冷凍設備生產商因此股票大幅上漲。
中國A股上市公司冰輪環境稱,該公司正在承建復星醫藥(美國輝瑞在中國境內的合作方)一個-70℃冷庫項目。該公司因此和主營業務包括商用冷鏈產品、冷鏈物流裝備、超低溫設備等的行業龍頭企業澳柯瑪一起股價漲停。
相比之下,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就更不樂觀了。
「算了吧(Foget it)」接受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採訪時,印度一家致力於推廣疫苗的社會組織負責人表示,他們的保障能力連為少數適齡兒童提供需要-8℃~-20℃保存的麻疹疫苗都辦不到,-70℃冷鏈在印度根本不可能完成。
丨論親民還得看中國
據中新社報導,19日,聖保羅州政府購買的首批12萬劑中國科興疫苗「克爾來福」(CoronaVac)運抵聖保羅瓜魯柳斯國際機場。
該州州長若昂·多利亞(Joao Doria)當天表示,這是該州擬進口的600萬劑中國科興疫苗的一部分,後續的疫苗原料將分批運抵巴西,並由聖保羅州布坦坦研究所(InstitutoButantan)在巴西生產另外4000萬劑疫苗。
目前,中國科興疫苗在巴西進行的第三期最終臨床試驗即將完成,預計再過兩三周的時間就可以把測試結果提交給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Anvisa)審批。
這款疫苗之所以能夠如此輕描淡寫的運來這麼多,主要是因為其技術路徑是最傳統的滅活疫苗。
常見的滅活疫苗成品保存所需條件與一般家用的冰箱冷藏條件差不多,有效時間最長可達3年。
這條技術路徑歷史最悠久,也被認為產出成品會相對較慢,但由於中國的疫苗研發起步較早,目前進度並不比速度最快的mRNA疫苗落後。
今年8月,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上一款向公眾展出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圖片來自中新網)據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此前介紹,疫情暴發後中國選擇了5條技術路線加快推進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分別是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
其中,多款中國滅活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已經在全球多國開展大規模臨床實驗。
與輝瑞和莫德納同路線的mRNA疫苗則起步相對較晚,陳薇院士領銜的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參與研發的mRNA疫苗今年6月才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進行臨床試驗。而此時該院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已經在國際上開展三期大規模臨床實驗了。
中國此前曾反覆強調,中國新冠疫苗將作為公共產品為全球抗疫作貢獻,而顯然,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疫苗相對「接地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