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干邏輯思維體系裡,命題與結論存在著什麼樣的關聯性?如何理解

2020-12-05 小棉花糖愛科技

邏輯是研究人類思維的一門學科,思維是人大腦的機能,是人腦對存在概括性的認識。如果我們將認識的對象表述為命題,那麼命題基本單位的構成,量子相干論就要與傳統哲學觀明確的分開處理。感覺與感覺對象歸屬於物質系,是物質範疇的命題。相干思維與思維的對象也歸屬於實體物質觀範疇,同態映射反映的約定。儘管量子物理的實體運動觀,歸屬於精神範疇,但是,命題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它是由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存在決定的。相干抽象思維的命題與相關抽象思維的命題不同。實體觀的命題概念指謂就是與物質實體的存在保持一致。這種不同於傳統哲學思維命題的理論要求,在傳統的邏輯關係中是無法踐行的。

回到主題,實體觀邏輯的命題與結論存在著什麼樣的關聯性,讓我著重說一下。

通常的邏輯關係,命題與結論之間存在著可抽象演化,推導出某種結論的內在變化關係。量子物理實體觀的邏輯命題,意識指向明確,但是由於物質間的相互作用的運動與變化,其性質與抽象思維的邏輯變化無關,所以相干邏輯的結論,是無法通過推導產生的。相干思維的邏輯反映,要求同步和物質系的變化保持一致,相干邏輯命題雙重性質的制約,這是與傳統哲學的本質區別。

說到這裡,需要說下相干邏輯思維命題的定義原則,思維內容的區別,其定義是藉助於名詞概念來完成的,概念的多種多樣,涉及到人類認識的不同領域。量子物理哲學,首先要界定的就是概念的基本性質,它的變化是歸屬於物質範疇還是精神範疇。在量子相干論中,相干性是以觀察者感覺對象的特性,來決定概念的歸屬性,而不是以觀察者的意識、思維來決定概念的歸屬。就量子物理的哲學觀而言,感覺與感覺的對象,思維與思維的對象都是概念、都是定義發生的載體形式,但概念性質卻截然不同。物質、物質觀兩個基本概念首先不能混淆,客觀、客體觀的反映,概念也不能混淆。

因此,哲學的概念,便有了不同性質歸屬的理論區別。實體與觀念的反映界面要清晰,內容要確定,物質的變化與精神的變化要分離開表述,觀的變化,概念的內容,也就具有相對性特徵。所謂不同概念的性質定義,是被定義概念的種屬關系所決定的。即歸屬於誰,由誰決定。尤其是動態思維演化形式,還要指明其性質的歸屬。所謂命題,是指具有真假意義陳述句,在量子相干論物理哲學範疇內,凡是相對於物質實體真實存在的,通過感覺系可以把握的,包括藉助於測量的儀器、設備,確定存在的描述對象,都可以是量子物理觀的相干命題。

意識與思維直接與物質的實體,構成的全同態的觀念反映,我們稱之為命題的相干性關聯。相干性關聯的命題,精神範疇的意識存在,是對物質實體全同的觀念反映,這就是量子物理的實體物質觀。這種相干全同反映的存在條件是唯的,即當物質實體存在時,對其作出的概念化定義。簡單地講就是反映與反應要求是同步的、直接的、共生的。「理論實體的存在是由與某些理論相關聯的觀察所確定的。」

相干預相關的關聯性質有著

明顯的不同。「客觀」這一概念,由於物質的存在對象,並不要求與觀察者感覺到的真實保持一致,意識的反映也就沒有了物質的實體,真實存在的對應和約束。靜態如此,動態的變化更是相去甚遠。因此可以看出,「客觀」反映的內涵,包含著由意識、精神可以預設或決定的成分。「客觀」這一概念不具備嚴格的,相干命題的關聯性。量子相干論的實體觀,對物質世界認識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命題概念是否具有相干性,是否具有相干性基礎上的全同性。由此可以劃分出量子相干論物質觀,命題真值的限定條件。

最後我們關心的是相干邏輯對命題關係的哲學約束又在哪裡呢?在傳統哲學中,任何概念都被看成是一個抽象化的形式概念,不必與外部物質世界,有嚴格的實體存在對應關係。而在量子相干論的實體觀,則是由相干邏輯命題的關係,嚴格規定的。物質的實體觀,只存在於觀察者感覺與知覺全同的直接反映。感覺的對象物質實體是否存在,這是個特定的物質存在約束條件,此時此刻人的意識、思維與真實物質世界一致全同的變化,才是對客體物質真實反應同步映射的真值反映。

相干命題的真值,是感覺與知覺的同時存在。因為只有在此時此刻嚴格的命題邏輯規定下,意識與思維的變化才能被約束,才會被外界物質所支配,才是對物質世界真實存在與變化的正確反映。這是人的意識、思維、知覺系的反映,受到生理感覺系的幹涉後,形成的相干命題的直接關聯。量子物理的實體觀,「真值」存在的唯一條件,是因為觀念的存在,它與物質存在,保持了相干的同步聯繫。量子相干論的命題性質,最關心的是,此時此刻的觀念變化,是否被賦予了一種來自外在物質形態,相干支配、約束的力量,並被其所決定。

相關焦點

  • 量子物理的相干邏輯關係,有什麼重大意義?它算是二值邏輯嗎
    而量子哲學對物質存在的認識定義為,感覺與感覺的對象,對物質反映的存在定義為意識與意識、精神與精神、知覺存在在的邏輯關係,形成了量子哲學理念新的物質觀體系。量子物理的實體觀,賦予物質實體以具體的實在性,並規定為物質具有不被抽象的性質。這種清晰明確的二元邏輯關係,在非量子物理的哲學體系中,是無法得到確認的。
  • 幼升小邏輯思維題,難倒眾多家長,孩子邏輯思維能力該如何培養?
    在歐美國家的教育體系中,十分重視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國家天才兒童協會》的評判標準中,邏輯思維更是佔比最高的那一項。 英國劍橋大學的莫珊博士,做過一項研究,測驗一群8歲孩子的思維能力,假設自行車比汽車快,汽車比火車快,那麼自行車將快過火車,可是8歲孩子概念裡自行車不可能快過火車,當最後得出結論A>B,B>C,所以A>C時,有些孩子可能給不出正確答案。
  • 何為邏輯思維?明白模式就能快速得出正確的結論
    再加上還存在「參與工作的母親」這種有著雙重身份的客戶,會給市場分析帶來浪費和混亂。另外我在第一章寫道「邏輯思考中必須注重事實根基的平衡」,可如果現在有五個事實可以作為根據,卻遺漏了兩個的話,由此推導出的結論可信度就會變得非常脆弱。想要按邏輯思維得出高精度的結論,就必須著重檢查是否有重要因素被遺漏,以及是否存在相同要素的重複。
  • 邏輯思維語言~論證
    邏輯思維是人際溝通的基石,是推動科學進步的一種基礎性力量。起源於西方,它重視一種因果關係。中醫就因邏輯關係不明晰,未得到世界認可。 學點邏輯知識,有利於我們更好地交流、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此前我寫過《邏輯思維的思想框架》、《邏輯學的基本原理》,這都是邏輯學的入門知識,是麥克倫尼(美)《簡單的邏輯學》的讀書整理。這是第三篇。
  • 推薦NO.3∣提升邏輯思維必讀的十本書
    你可以從別人那裡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須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裡鑄成你思想的砂型。本書的意圖即是為了彌補這一疏忽,教你如何客觀地看待事物,用邏輯(推理)來對問題進行思考,本書還有一大亮點就是每一章的結尾都會有許多應用練習,用以激發你的邏輯思考並幫助你訓練自身的技巧。
  • 邏輯思維&分析方法
    邏輯歸納,需要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並結合領域知識形成該領域的分析方法。而領域方法,進一步歸納則能夠成為通用了方法論。 關於數據分析,本文將從邏輯思維和分析方法2個角度進行解讀,其中分析方法會介紹數據分析前的準備以及數據如何為我們創造長期價值。
  • 數學中的邏輯思維(二)——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
    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是對人們運用概念,命題,推理和論證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思維邏輯的基本表現形式。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內容是: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每一思維與其自身是同一的。
  • 關禮林:偵查員邏輯思維能力的培訓與習慣養成
    偵查員邏輯思維能力不是自然形成,豐富培訓形式、加強實踐鍛鍊,及時總結經驗,探索新領域是提高和拓展偵查員邏輯思維能力與習慣養成的有效途徑。通過案例分析如何運用邏輯思維方法偵破案件及邏輯思維的習慣如何養成。  恩格斯曾說「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離開思維」。德國法學界考夫曼認為:「法官的判決不僅要服從法律也受邏輯的約束,這是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
  • 從曾經班上的倒數第一到高考狀元,高考狀元:邏輯思維讓我逆襲
    誰都想金榜題名成為當屆的高考狀元,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什麼樣的人又會更具優勢脫穎而出?可能有很多人認為高考狀元一定都是一路走來穩居前茅的學霸,班上數一數二的尖子生。但是小編今天帶大家來看一看一位從曾經班上的倒數第一到高考狀元的勵志學生。從曾經班上倒數第一逆襲到高考狀元鄭恩柏是浙江省一所中學的普通學生,性格內向收斂,斯斯文文的,不愛於他人交流。
  • 微觀相干量子退相干,宏觀相見相識再分別,兩個世界邊界在哪裡?
    有一定科技基礎的小夥伴們一起來思考,薛丁格的貓是量子糾纏的很形象的假設,既相關又不相干,在微觀世界兩個相干量子無視距離可以相互影響,在宏觀世界,一顆長滿瓜子隨著太陽轉動的向日葵,瓜子落地後不再做一樣的動作,長成兩顆獨立的向日葵。
  •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系統論的關聯性研究
    從20世紀20年代起,歐美的理論家通過改造科學理論,建立了一門新的科學論體系—系統論,並將其應用於對科學理論系統的研究中。系統論主要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上,其涵蓋的學科較為廣泛,但是系統論並不在這些學科中,它所指導的思想在這些學科之上。它的構成體系主要是通過方法、原理、概念、程序等組成。
  • 網際網路產品經理能力矩陣:基本能力之邏輯思維
    如何準確地要零花錢,在我這從來都是信手拈來、遊刃有餘。 常見現象是,越普遍的概念,其定義越難做到百喙如一;其實對於不同的行業、企業、人群,相同的概念都會有不同的解讀;而對於網際網路產品領域,我對邏輯思維理解是: 通過結構式系統化的思維對網際網路業務進行感知、推理、規劃、組織、營運的能力;結構式、系統化在於思維的深度、廣度、條理性,更強調方式與程度。
  • 初一數學——命題、定理、證明
    本節內容主要把幾個基本概念和它們彼此間的關係搞清楚,會判斷一個語句是否是命題,如果是再進一步判斷它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同時加深對證明體系的理解:定理是由公理推導而來,證明要有理有據,不能想當然。對的叫做真命題,錯的叫做假命題。(2)命題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題設是已知事項,結論是由已知事項推出的事項。
  • 中科院精密測量院詹明生團隊相干合成單個分子開啟原子-分子體系全面相干操控研究大門
    操控原子-分子體系的所有自由度,一直以來是量子體系調控的孜孜追求,是夢想也是挑戰。從雷射冷卻原子到超冷原子再到原子量子計算,對原子體系量子態的操控達到了非常精密的程度。然而,從原子相干地生成分子從而實現原子-分子之間的相干轉化,這看似一步之遙,實則面臨眾多挑戰。
  • 邏輯思維廣度能決定你所做事情的深度
    從文中一開始很多人在問怎麼樣提高邏輯思維或者是有什麼方法能夠快速構造邏輯思維的體系。想當然什麼是邏輯思維?邏輯思維百科上是這樣解釋的:思維內容聯結、組織在一起的方式或形式。思維是以概念、範疇為工具去反映認識對象的。
  • 破解「聯言選言命題」的妙招!
    問題四:如果小雯即溫柔又善良,請問原命題是否正確?其實四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問題一、問題二、問題三的答案都是原命題錯誤,只有問題四的答案原命題才成立,所以我們得出來關於聯言命題的重要結論:一假即假,同真才真。
  • 關於論文結論的理解
    結論,顧名思義就是前面研究部分的結果,也是論文三要素中的第三個要素。從理論上講,論文結論應該是針對前面的研究問題做出自己的回答,這一點理解起來很容易,但實際寫作中往往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很多論文沒有研究問題,導致沒有研究結果,於是無法對問題給出結論。
  • 如何理解分析哲學的「分析」?
    分析哲學強調語言的可分析性,然而問題不僅僅是在哲學思考中確保分析工具的良好運作,而是需要明確,在何種意義上把語言當作理解現實的途徑。在拒絕了分析/綜合區分的預設之後,分析哲學不再視形上學為無意義的命題,而是將永恆的形上學主題重新引入。
  • 【試題研究】高考歷史選擇題命題趨向、命題特點及解題策略
    在學習掌握歷史概念時,要把握住每一個歷史概念的特定背景和與同一時期歷史現象、歷史問題的相互關係,重在多角度理解的基礎上掌握。 2.對歷史主題的理解與整理歷史主題是歷史教學的基礎,更是近幾年高考選擇題的命題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