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鋁居然密度小於水!化學家們在材料設計上取得新突破

2020-12-03 DeepTech深科技

我們都知道一把鋁製勺子放入水槽中,它就會沉到水底,這是因為鋁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常規鋁的密度是 2.7 g/cm3,大於水的密度 1 g/cm3。但是,這個情況現在有了例外。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化學和生物化學系的教授 Alexander Boldyrev 表示,如果在分子水平上重構常規的金屬結構,可以獲得低密度的金屬。

正如 Boldyre 和俄羅斯南聯邦大學的化學家們合作的研究顯示,利用計算模型,可獲得密度比水低的超輕鋁。該項研究成果於 9 月 18 日發表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期刊上。另外,他們的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俄羅斯教育科技部的支持。

Boldyrev 表示,「我們團隊所採用的方法非常新穎。我們以已知的金剛石晶體結構為基礎,然後將其中的碳原子用鋁四面體替代。」

計算結果證實,得到的晶體鋁是一種新型的、介穩態的、超輕的結構。

圖丨超級四面體晶體鋁結構的示意圖。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和俄羅斯南聯邦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計算,設計了新型的、介穩態的、超輕的晶體鋁結構。(來源:來自俄羅斯南聯邦大學的 Iliya Getmanskii)

更令人驚奇的是,相較於常規的鋁密度(2.7 g/cm3),該新型鋁結構的密度只有 0.61 g/cm3。這就意味著它可以浮在水上(密度為 1 g/cm3)。

這種新型的鋁結構可用於航天、醫藥以及質量更輕、更節能的汽車零部件等領域。當然,由於這種新型鋁可能還存在很多未知的屬性(比如它的強度),所以,現在設想它的應用前景仍為時尚早。

儘管如此,該項研究仍然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穎的材料設計方法,那就是利用已知的結構來設計新的材料。這種方法將為未來研究奠定了基礎。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用計算機設計超輕晶體鋁:比水輕了不少
    科學家模擬設計出比水更輕的超級四面體鋁晶體。俄羅斯南聯邦大學科學家供圖科技日報北京9月25日電 (記者聶翠蓉)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猶他州立大學(USU)和俄羅斯南聯邦大學的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設計出比水還輕的超輕晶體鋁。發表在最新一期《物理化學雜誌》網絡版的這一重大突破性成果,有望用於太空梭和汽車等領域製造超輕部件。
  • 金屬的密度低於水?劉靜團隊再次實現液態金屬領域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比水(密度 1 g/cm³)更輕——這是由於水和液態金屬對玻璃表面有不同的親和性,當接觸到水後,GB-eGaln 內部結構會變為玻璃微珠 - 水(GB-water),這便引起了密度的變化。
  • 「鋁+水+空氣」就能發電?鋁燃料電池來啦!
    用「鋁+水+空氣」發電,看似不可思議,但是這項「黑科技」已然成為現實。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動力鋰電池工程實驗室的研究團隊研製出了新型千瓦級的石墨烯基鋁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為電源安全及長效應用探索出了新的方向。
  • 「高密度存儲與磁電子材料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十二五」期間,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 「高密度存儲與磁電子材料關鍵技術」主題項目。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該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該項目開展了與CMOS工藝兼容的阻變與電極材料組合體系研究,研發的TaOx阻變存儲器;晶片製造基於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8英寸0.13µm標準邏輯生產工藝線,晶片級讀取時間達到十納秒級,寫操作電壓滿足0.13µm或0.11µm技術代標準邏輯工藝IO承受電壓;研發了低熱導率的新型超晶格相變材料,研發了非對稱環狀微電極結構相變存儲器單元,製備出了相變存儲器陣列;開展了磁性隧道結等磁電子材料研究
  • 美國華人科學家鋁電池研究取得突破
    戴宏傑說,他們開發的鋁離子電池可以充放電,具有超快充電、不易燃燒爆炸、可摺疊、材料成本低的突出優點。他說:「這是開發可充電鋁電池方面的一個重大突破,因為先前可充電鋁電池基本不存在,尤其是具備這些性能的鋁電池。」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等離子電解液不會燃燒,鋁和石墨也不易燃燒,因此這種鋁電池非常安全。
  • 中鋁集團突破鋁燃料電池產業化技術瓶頸
    日前,記者在十五屆中國國際鋁工業展獲悉,中鋁集團旗下從事金屬空氣電池產品研發生產的企業——寧波烯鋁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烯鋁公司」)突破了鋁燃料電池產業化技術瓶頸,在展會上首次隆重發布了三款產品:鋁燃料通信備用電源、可攜式鋁燃料應急電源、水電熱一體鋁燃料應急保障設備,並即將實現規模化生產。
  • ...空電池產品首次亮相上海鋁工業展 ——中鋁集團突破鋁燃料電池...
    它具有比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安全性高、低熱輻射、低噪音、儲存時間久、放電壽命長、適配溫度範圍寬、資源豐富及綠色無汙染等優勢;尤其是比能量密度遠高於其它傳統電池,其中鋁的理論能量密度可達8140瓦時/公斤,是當前商業化鋰離子電池的數十倍,因此,被稱為「面向21世紀的綠色能源」。
  • 碳納米材料取得突破 工業化製成廉價自感材料有望
    碳納米材料取得突破 工業化製成廉價自感材料有望  黃琨 • 2020-11-26 18:10:20
  • 「鋁+水+空氣」發電,「黑科技」變現
    用「鋁+水+空氣」發電,這項「黑科技」在德陽真正走向了市場。  探路  三大用途加緊試驗  鋁空電池用途廣泛,以之為基礎的鋁燃料UPS並非德陽希望量產的唯一產品。「讓鋁空電池一舉成名的應用,還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
  • 輕合金研究所高性能鋁合金材料取得產業化應用新突破
    輕合金研究所彭立明教授和青島宇遠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項目「高強韌輕量化鋁合金材料與高緻密度半固態壓鑄技術在商用車上的產業化應用」榮獲科技產業化一等獎,以表彰在產業技術轉化方面的突出貢獻和引領作用。 自2016年,上海交通大學丁文江院士團隊與青島宇遠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山東省院士工作站,雙方就新材料、新技術及應用等方向開展了深入合作。
  • AI化學家誕生:1天可做500個實驗,自主開發新材料
    以往的人工智慧大部分生活在硬碟和內存裡,人工化學家則突破了「次元壁」,能直接將自己的「想法」在現實世界中通過物理手段來驗證。「人工化學家就像一個真正的自主導航系統,在紛繁複雜的化學宇宙裡穿梭。」論文通訊作者、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學的助理教授 Abolhasani 給了人工化學家的工作過程一個生動的比喻。
  • 金屬的密度低於水?液態金屬領域再次實現新突破
    在領先世界的液態金屬方面,中國科學家再次實現了新突破。近日,某研究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液態金屬」,是一種不定型、可流動液體的金屬,可看作是由正離子流體和自由電子氣組成的混合物。作為可變形智能機器的基本要素,液體金屬為可變形體(尤其是液體機器)的設計、製造開闢了全新途徑。
  • 為什麼冰的密度小於水
    >
  • 這種新材料每公斤1000多元!能自己動,還會吞東西...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性能超群的新材料越來越成為世界強國科技競爭的焦點之一。從歷史上看,隱身材料的發明,增強了戰鬥機的打擊和生存能力;矽的研究和發現,推動了半導體信息和新能源等一系列產業;各種複合材料的發明也不斷推動航空、航天的發展;可以說,新材料的研發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之一。
  • 化學家們及其貢獻,包括諾貝爾獎的創立者
    【格雷阿姆】(Thomas Graham,1805~1869)英國化學家。發現了氣體擴散定律,即不同氣體的擴散速度與氣體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他還研究膠體溶液與真溶液的區別,對膠體化學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他在《水是鹽的成分》一文中指出,硫酸銅含的五個分子結晶水中,其中有一個分子結晶水不象其餘四個水分子那樣容易失去。
  • 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科學家鋁電池研究取得突破
    鋁被認為是有吸引力的電池材料,但商業上可行的鋁電池尚未問世。美國史丹福大學一個華人為主的研究小組6日在《自然》雜誌網絡版刊登研究報告,介紹他們最新研發的鋁電池具有高效耐用、可超快充電、可燃性低、成本低等特點,可以成為常規電池的安全替代品。長期以來,鋁電池研究沒有實質突破的主要難題在於電池材料。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
  • 曾經只有貴族才用得起的「高貴金屬」鋁,是如何走下「神壇」的?
    地殼中鋁的含量約為7.7%,僅次於氧和硫,是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金屬元素,是鐵的兩倍。現在,鋁製品隨處可見,價格低廉。然而,作為歷史上地位和榮耀的象徵,鋁一直籠罩在神秘的光環中。實際上,高嶺土是一種重要的鋁矽酸鹽。早在17世紀,德國化學家斯塔爾就意識到明礬中含有的一種金屬具有不同於普通金屬的性質。至於鋁的發現者,一般認為他們是丹麥化學家厄爾斯泰茲和德國化學家魏勒,因為他們在20世紀20年代用無水氯化鋁獨立制鋁。
  • 中國合金材料又獲突破,強度比鋼鐵硬一百倍,助力高端製造輕量化
    最近,烯碳鋁合金錠坯從上海烯碳金屬基複合材料工程中心的生產線上成功下線,這標誌著這種複合材料的中試取得了巨大成功。它從仿生學出發,成功解決了石墨烯合金的結構問題,替代傳統鋁合金,有助於我國航空、高鐵、汽車等高端製造領域步入輕量化時代。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