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為虛,心會為實

2021-01-12 憶術品

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而在情感時間中眼睛所看見的未必就是真實,我們只有用心體會才會感受到情感的真相。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家長們似乎都不再使用體罰去教育孩子了,更多的使用愛去鼓勵孩子往好的方向去發展。可是回顧過往,很多如今的家長我相信大部分過去都被父母所揍過,被揍顯然是一件不好的事,可是又有多少家長是為了發洩自身不爽揍孩子的呢?絕大部分都是為了讓孩子長記性而不得已為之,兒時我們可能不能懂其中的道理,可是長大後終有一天我們都會明白父母的不易。這只是個簡單的例子,卻最能說明情感只有用心體會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意義。

以我們目前國人的表現來說,雖然逐漸變得開朗開明,可仍然還是帶有著些許含蓄的。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完整的表達出自己的心意,也許只能表達出一半,甚至只能表達出三分之一,而剩下的則需要他人自己去體會,去猜。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更敏銳的洞察力才能真正讀懂他人對我們的表達。一旦會錯了意很可能將使彼此擦肩而過,或者無法達成最佳的相互關係,使交流的意義變得微乎其微。

唯有真正用心去感受他人所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我們才能更好的解讀出他人的想法,不僅可以是彼此的距離變得更緊密,更可以正確的給予對方回應,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誤會。我們的內心永遠都是最清澈無比的,不論現實中的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內心總會有著一片淨土作為我們的自留地。當我們可以真正用心去體會生活,體會人生,體會他人所表達是意思時,我們會發現其實世界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複雜,很多時候只是我們自己沒有真正理解這個世界的意思。

同樣在我們用心去體會一切的時候,我們內心也將變得更加清澈,更加強大。在未來的人生中我們的心會指引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方向。反之,如果我們只是用眼睛去了解這個世界,而不會用心體會的話,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將變得複雜,最終我們只會陷入無盡的懷疑與自我否定之中,這對我們的人生沒有任何好處,對我們的情感世界更沒有好處。

在情感世界中耳聞為虛、眼見為虛,唯有用心體會才能得到最真實的答案。情感是我們人類進步的基礎,正因為情感的存在,我們每個人才會有不同的人生,我們的人生對每個人才會有不同的意義。情感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情感更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都最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我們的所有行為最終都是目的都是為了我們的情感而產生。

願所有朋友都能用最真的心去體會最真的情,收穫最美好的情感世界,擁有最豐富的人生。

相關焦點

  • 眼見為虛:基金短期業績會「騙人」
    來源:雪球都說眼見為實,不過有時候,眼睛也會騙人,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歡迎關注:投基摸狗我們投資基金,肯定要優中選優,很多時候要從同類基金中比較,選擇哪個業績好的基金,這是很正常的操作是不是?下面開始今天的話題:眼見為虛。這是投資選股方向基本一致的兩個不同基金,成立都超過5年了,近幾年業績都還不錯。我們仔細看看,兩個基金業績都不錯,但是似乎第一個基金稍微差一點,無論是短期來看(今年以來或是近1年),還是中長期業績(近3年、近5年)來看,第一個基金都跑輸第二個基金啊。
  • 沈道遠:踐行「三嚴三實」得心存「三氣」
    原標題:沈道遠:踐行「三嚴三實」得心存「三氣」  昨日下午,省委宣傳部召開全體機關幹部會議,傳達學習全省「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工作座談會和省委書記李鴻忠講的專題黨課精神,具體安排「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工作,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梁偉年出席並講話。
  • 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有句常用俗語,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是形容不要輕信傳聞,看到的才是事實。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是謂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觀點,由來已久,早在西漢時期,漢室皇族的劉向就說過:「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辯之。
  • 一圖一故事|眼見為虛 上手為實
    所謂「眼見為虛,上手為實」,是他借鑑核安全監督「獨立驗證」的手段,藉助手頭有限的工具,用最簡便的方法去排查每一個可能存在的問題。就在這幾天,他們組已經發現了好幾起汙染治理設施形同虛設的問題。  在每一輪藍天保衛戰強化監督定點幫扶的戰場上,都活躍著一個個這樣的身影。在一線歷練後,他們又將帶著寶貴的經驗,回到本職崗位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 缺乏修行,累世都無法洞見佛教的心要
    若認定戒律只是種傳統,那麼,即使老師告訴我們實相,我們的修行還是會有缺陷。我們可能研究教法並能背誦,但若真的想了解它們,就一定得修行。缺乏修行,會成為一種障礙,使我們累世都無法洞見佛教的心要。覺知「法」的人,不會只憑記憶說話,他或她說的是實相。世間人通常只憑記憶說話,更糟的是通常是誇張地說話。例如有兩個人久未謀面,有天他們在火車上不期而遇。「哦,真巧」,其中一個人說:「我正想找你!」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彼此完全沒有想到對方,只是一時興奮才如此說。因此,那變成謊言,是的,那是無心之過。這是不知不覺的謊言,是種微細的煩惱,它經常會發生。
  • 怎樣降伏自己的心?
    佛說怎樣降伏其心我們的心不在內也不在外,更不在中間。只要心念一起便著相在哪裡!佛說:「一切惟心造」。那麼菩提心是什麼呢?菩提心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的智慧。只要念念住菩提了,就能念念降伏其心了。
  • 「眼見不為實」視錯覺科學創意展等你來參加哦!
    「眼見不為實」視錯覺科學創意展等你來參加哦!我們將帶你探秘「眼見不為實」視錯覺科學創意展,等你來現場驗證!創意展上會有哪些好玩的東西呢?快來一睹為快!「眼見不為實」視錯覺科學創意展基於人體生理科學知識,設置扭曲的空間、動靜大不同、變換的顏色和幾何迷局四大主題:主題一:扭曲的空間歡迎來到扭曲的空間展區。
  • 《心經》諸法空相應為宇宙實相,愛與慈悲乃能量源泉!經文詳解!
    以人為鏡,人皆吾師。解經最大的樂趣,是可以在評論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可以取長補短邊學邊悟,比如言語還不夠溫和,比如心底還有波瀾起伏,比如用詞還不夠通俗,比如說話還略帶偏頗……這點點滴滴,都是熱心腸的朋友給予樵夫的正能量,有待慢慢修補。
  • 從「心」觀時空:客觀實在性,本質上是主觀的
    據說,都是人的「心性」或「心識」所創造的,是氣心性」或「心識」的一種自我意識,因而時空在本質上是主觀的。隋唐時期,天台宗代表人物智領有一個著名的命題,叫做「一念三千。」「一念」亦日「一心」,指心念活動的一剎那,即一瞬間廠三千」指「三千世界」,包括人世間和佛教講的非人間的整個世界。「世界」並稱作為一個合成詞,實來自佛教,其內涵則相當於中國固有的「宇宙」概念。
  • 「眼見不為實」視錯覺科學創意展覽 顛覆你的「眼界」
    6月30日起,嘉興博物館聯合青島海璟科普文化有限公司推出「眼見不為實——視錯覺科學創意展」,其間還將開展「話說文物」等配套活動,這是嘉興博物館為青少年打造的首個益智類展覽,也是今年繼「古生物展」後為小朋友們送上的又一個暑期科普展。
  • 任用忠誠信實的人
    ——《群書治要》卷三十一之《六韜·文韜》【譯文】做為君主,應讓德才兼備的賢者居於上位、受到尊崇,應讓缺德少才的不賢者居於下位;任用忠誠信實之人,排棄奸詐虛偽之人;禁止暴亂之事,防止奢侈之風。【釋義】我們要辦事要用人,用人很重要,用人你要觀察這個人,可不可以重用他,你就觀察貪瞋痴這三個字。如果他無貪、無瞋、無痴,這個人可以重用。
  • 如何覺察未知的實相 【未知的實相】709.2
    現在,事實也許會也許不會給你智慧,如果它們被卑屈地追隨的話,它們甚至能領你離開真正的知識。可以這麼說,智慧呈現給你事實的內面,以及事實由其中浮出的那些實相。    那麼,《「未知的」實相》大半剩下來的部分就將提供對實相本質的一個內幕看法,並有一些會讓你由另一個視角看你自己及你世界的練習。稍後,我有意要對,以你們的說法,一些在你們自己文明之前來到的文明說得更多(但見注三)。
  • 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佛在金剛經中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能明白這句話的真義嗎?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什麼意思?人生的一切感覺,知覺,見聞覺知,理想和夢,都是如露亦如電,如夢亦如幻,來時並不是沒有並不是空,去時卻會把一切都帶走,不會留下什麼;可是眾生愚痴,總想著能夠得到什麼留住什麼,都最後卻會發現人生就是空空如也,赤裸裸來去無牽掛,什麼也得不到。人生的真相就是不可得,永遠只有當下這一念。
  • 為什麼佛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不可得?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如來這裡所說的這一切心啊!全都不是世間人都理解的那個心,只是現在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心;所以者何?之所以這樣說;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須菩提,因為世間人所理解成的那個心,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不可得的。
  • 星雲大師:佛教的圓滿世界,法身實相的意義!
    法身與實相具有相同的意義,《華嚴經》說:「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實相是涅槃的三德之一,具足一切功德智慧,永離眾患,畢竟安樂,十力具足,妙用無窮,萬古不變,歷劫常存,福智圓滿,萬德莊嚴。
  • 拼多多聲明:公司有300小時工時的「本分計算器」等為不實言論
    公司人力資源部研判該員工上述言論嚴重違反員工手冊,且有可能其極端情緒會對其他同事造成不可知威脅,決定與其解除勞動合同1月11日,針對員工王*(花名太虛)在網絡平臺發布不實視頻訊息,自稱「《因為看到同事被抬上救護車我被拼多多開除了》」一事,拼多多人力資源部發布的情況說明表示,王*被公司解約,並非因為其在匿名社區發布了「救護車照片」,而是公司事後調查發現王*多次在這一匿名社區發布帶有顯著惡意的
  • 譚嗣同認為,「名」「實」本不相關,是人自己給它們建立的關係?
    人之機為我忘,亦必能自忘;無召之者,自不來也。此可試之一二人而立效,使心力驟增萬萬倍,天下之機心不難泯也。」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譚嗣同的辦法特別類似佛家所說的心性修煉。是一種很神秘的感悟。同時譚嗣同也想出了去除機心的辦法:開講相應的學派。對此他說:「心力不能驟增,則莫若開一講求心之學派,專治佛家所謂願力,英士烏特亨立所謂治心免病法。合眾人之心力為之,亦勿慮學派之難開也。
  •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眼見就一定為實嗎?
    原以為年齡越來越大,萬物好像會更清晰,事實是越來越模稜兩可。發現眼睛也會騙人,蒙蔽事實真相。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關於「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話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字面的含義形容不要輕信傳聞,看到的才是事實。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親眼看到的才算是真實的。所謂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我們先看耳聞的「聞」,知聞也,從耳門聲。
  • 不生不滅的宇宙發自於心
    物質能量信息可以歸化為心念,心念正能量正身體就正,命運當然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現代物理學證實,物質是能量的一種存在方式,佛家認為色空不分,人們肉眼所見並非真實存在,這種能量的化身在觀察時,它已糾纏定位在觀察者的眼前。
  • 相空等於空相,也等於諸法實相,相有的,當下即是性空
    融入這個相中,思考理解法性的部分,性空之後,自然會跑出相空來。我的個性很溫和,所以長相自然溫柔,比較圓融一點;個性非常神經質,整個人就長得比較稜稜角角,人會比較瘦弱一些;這就是說個性影響了長相,既然是性空,那就應該是相空,性空等於相空,這就是泯相證性.。所謂相空,其實就是實相的出現,是諸法實相乃諸法空相。所以性空或相空,只是由切入的角度來形容真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