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認為,「名」「實」本不相關,是人自己給它們建立的關係?

2020-12-02 虹光燈下的彩虹

鑑於願心與機心的不同作用,譚嗣同教導人應該發「願心」去「機心」,那麼怎樣發「願心」去「機心」呢?譚嗣同給出的辦法是:「然則如之何?曰盍於一人試之。見一用機之人,先去乎自己機心,重發一慈悲之念,自能不覺人之有機。人之機為我忘,亦必能自忘;無召之者,自不來也。此可試之一二人而立效,使心力驟增萬萬倍,天下之機心不難泯也。」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譚嗣同的辦法特別類似佛家所說的心性修煉。是一種很神秘的感悟。同時譚嗣同也想出了去除機心的辦法:開講相應的學派。對此他說:「心力不能驟增,則莫若開一講求心之學派,專治佛家所謂願力,英士烏特亨立所謂治心免病法。合眾人之心力為之,亦勿慮學派之難開也。各教教主,皆自匹夫一意孤行而創之者也。」

譚嗣同還指出了培養「心力」的途徑:培養人的慈悲與無畏。他說:「蓋心力之實體,莫大於慈悲。慈悲則我視人平等,而我以無畏;人視我平等,而人亦以無畏。無畏則無所用機矣。佛一名『大無畏』。其度人也,曰『施無畏』。無畏有五,曰:無死畏,無惡名畏,無不活畏,無惡道畏,乃至無大眾威德畏。而非慈悲則無以度之。故慈悲為心力之實體。今夫向人涕泣陳述,惻怛沈痛,則莫不暫息其機心而哀憐之。故僅悲而不慈,已足感人若此,又況以天地民物為無量之大慈悲乎!」由此可見譚嗣同把「心力」作用的發揮與展現和佛教的「慈悲」與「度人」聯繫了起來,所以筆者大膽地認為譚嗣同的「心力」說本質上應該算作是一種宗教的修行,是宗教「自立立他,自度度人」的世俗表述。

「名」「實」關係可以說是中國哲學史一個古老的話題,譚嗣同在夠建自己的哲學體系的時候同樣也談到了自己對「名」「實」的看法,他主張「名」「實」無關,他明確地宣稱:「名本無實體。」、「名也,非實也。」。在譚嗣同看來,所有的「名」都是由人創造出來的,並且是人隨心所欲地創造出來的。對此他曾說:「名者,由人創造」。名既然是由人創造的,那名與實的關係就是人建立的,並不是真實的客觀存在,對於一個事物,叫它什麼名稱都是無所謂的。

所以他才對「二三豪俊,亦時切亡教之憂」發出了自己竊笑:「吾則竊不謂然。何者?教無可亡也。教而亡,必其教之本不足存,亡亦何恨。教之至者,極其量不過亡其名耳,其實固莫能亡矣。名非聖人之所爭。聖人亦名也,聖人之名若姓皆名也。即吾之言仁言學,皆名也。名則無與於存亡。呼馬,馬應之可也;呼牛,牛應之可也;道在屎溺,佛法是乾屎橛,無不可也。何者?皆名也,其實固莫能亡矣。惟有其實而不克既其實,使人反瞀於名實之為苦。」因為在譚嗣同看來「名」「實」本不相關,是人自己給它們建立的關係。所以不要把「名」看得太重,因為「名」只是一個名字罷了。

在譚嗣同的思想中,他把「名」看成了妨害「仁」的一個強大羅網,看成了是破壞平等的東西。他曾說:「仁之亂也,則於其名。名忽彼而忽此,視權勢之所積;名時重而時輕,視習俗之所尚。甲亦一名也,乙亦一名也,則相持;命名也,不明亦名也,則相詭。」可見名的存在就會造成相持相詭的不良情形。

同時,譚嗣同還說:「名本無實體,故意亂,名亂焉而仁從之,是非名罪也,主張名者之罪也。俗學陋行,動言名教,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國憲而不敢議。嗟乎!以名為教,則其教已為實之賓,而決非實也。又況名者,由人創造,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則數千年來,三綱五倫之慘禍烈毒由是酷焉矣。君以名桎臣,官以名軛民,父以名壓子,夫以名困妻,兄弟朋友各挾一名以相抗拒,而仁尚有少存焉者得乎?」。可見在譚嗣同看來「名」這個不實有的東西在被人創造出來之後,不但沒未人帶來多大的便利,反而成壓制人殘害的工具。緊接著譚嗣同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然而仁之亂於名也,亦其勢自然也。中國積以威刑鉗制天下,則不得不廣立名為鉗制之器。如曰仁,則共名也,君父以責臣子,臣子亦可反之君父,於鉗制之術不便,故不能不有忠、孝、廉、節等一切分別等衰之名,乃得以責臣子曰:爾胡不忠?爾胡不孝?是當放逐也,是當誅戮也!」

可見,君和父之所以能鉗制臣與子,利用的就是仁、義、忠、孝、廉、節等等的名,並且隨著制度的建立,「忠孝既為臣子之專名,則終必不能以此反之;雖或他有所摭,意欲詰訴,而終不敵忠孝之名為名教之所上,反更益其罪曰怨望,曰觖望,曰快快,曰腹誹,曰訕謗,曰亡等,曰大逆不道。是則以為當放逐,放逐之而已矣;當誅戮,誅戮之而已矣。」同時,名也人們不敢為善的強大障礙,對此,譚嗣同說:「曾不若孤豚之被縶縛屠殺也,猶得奮蕩呼號以聲其痛楚,而人不知責也。施者固泰然居之而不疑,天下亦從而和之曰:得罪名教,法宜至此。而逢、比、屈原、伯奇、申生之流,遂銜冤飲恨於萬古之長夜,無由別白其美。實不幸更不逮逢、比諸人之遭,則轉復被之以惡名。」

相關焦點

  • 「以太」本是一種物質,為什麼卻能決定這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在對「仁」進行解釋時,譚嗣同指出「仁以通為第一義。以太也,電也,心力也,粗淺之具也,借其名以質心力。」而「通」之象為「平等」。譚嗣同以「仁」作為《仁學》的中心思想,以「以太」為背景,以「通」為基礎,以「平等」為目的,構建了一個「以太—仁—通—平等」的哲學思想體系。
  • 金庸寫飛狐系列原來是暗喻大刀王五和譚嗣同
    據言此詩原作非此,乃梁啓超為了自己的保皇活動作宣傳改作的。梁啓超說,兩崑崙指康有為及大刀王五,因為康有為跑路了,王五還在。由於梁的名氣大,所以這個說法為大多數人認同。還有陶菊隱說,崑崙就是武俠小說中的崑崙派,指大刀王五及通臂猿胡七。還有譚嗣同孫子譚訓聰說,兩崑崙是指其家僕人胡理臣及羅升。孰是孰非,且聽金庸一一道來。
  • 實拍譚嗣同墓地:寒酸簡陋雜草叢生,當年斬首時被砍了30多刀而死
    【譚嗣同】「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百年前譚嗣同的遺言如今讀起來依舊令人血脈噴張,然而譚嗣同的結局又令人感到無比遺憾。(這是一組反映譚嗣同墓地情況的照片)【譚嗣同塑像】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六(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皇帝於瀛臺,隨即抓捕維新人士,康有為、梁啓超很快逃離北京城,本可逃走的譚嗣同選擇留了下來。9月18日,譚嗣同等6人在北京菜市口被斬首。
  • 「我不認為自己是男人,也不認為自己是女人,我不需要被貼上標籤。」|「柏林人」故事
    我作為一個「異鄉人」,瞬間踩空在陌生的環境中。病毒四處蔓延,我無法工作,居無定所,不知何日能回國,打開電視就是疫情和國際關係緊張…...起初的日子,媒體又爆出亞洲人在國外被歧視。實話說,我出門當然會緊張,家人朋友也讓我外出多注意,但我不喜歡這種狀態,我反而更渴望交流。於是,我開始了拍攝項目——「柏林人」,找遇到的人聊柏林,聊他們的故事。
  • 譚嗣同被殺當日,看過行刑的老人:這哪是砍人,分明是鋸頭!
    晚清時期是近代中國最為黑暗的時期,人們總說黎明前的黑夜最可怕,然而卻沒有多少人知道,行走在這樣夜晚的烈士有多孤獨。康有為的前半生是光彩照人的,主持公車上書,推動維新變法,康有為無疑是功勞的人,革命需要鮮血來灌溉,然而當危險來臨後,康有為先知先覺早已跑路,改革路上只剩下戊戌六君子的人頭滾落。
  • 艾爾建美學中國與微軟中國宣布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
    2020年7月30日,上海 ——艾爾建美學中國與微軟中國宣布正式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利用數位化創新科技在中國共同推進並系統構建醫療美學行業規範與標準通過與微軟建立戰略合作,艾爾建美學將加速打造融合線上線下的專業化服務,用數位化技術聯通產業鏈上下遊,賦能醫美從業者,幫助醫美消費者做出科學、理性的求美選擇。」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兼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博士表示:「微軟一直致力於予力各行各業的合作夥伴,共同探索並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和科技創新。
  • 八竿子打不著,為何納粹德國會認為自己和西藏人有親緣關係?
    納粹對西藏感興趣,既不是為了經濟利益,更不是為了戰略利益,而僅僅是為了自己莫名其妙的意識形態。不要忘了,納粹是一個意識形態非常極端和荒誕的政權,其種族主義觀念是非常激進的。納粹是臭名昭著的種族主義政權那這和西藏有什麼關係呢?本來並沒有什麼關係,德國人和西藏在歷史上的接觸幾乎就是零。
  • 如何與家裡的貓建立牢固的關係?
    來源:新浪科技有些人認為,貓只是為了獲得食物才會向主人表示親近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30日消息,貓是我們唯一成功馴養的非群居動物。不過,讓貓奴們感到失望的是,我們與貓建立聯繫要比與狗困難得多。我們是不是忽略了什麼重要的細節?從生理上講,狗似乎無法隱藏它們內心的情緒。
  • 谷歌工會對矽谷科技公司有何影響 或顛覆現有勞資關係
    較之於傳統工會,新成立的谷歌工會可能會顛覆整個科技行業的既定勞資關係。谷歌有不少第三方合同工,其中一些隸屬於埃森哲,負責審查YouTube平臺上暴力極端的視頻內容。他們要麼被確診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PSTD),要麼或多或少已經出現這種症狀。這些人年薪約為3.7萬美元,許多人覺得他們的工作條件難以忍受,但他們害怕公開發表意見,擔心會被解僱。
  • 論語正本為政篇2.7 名實相符,方能領悟儒學義理之精微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幾篇問孝都挺有意思的。皆是出在為政篇。皆是春秋筆法也。以齊家之道言治國之道也。此是其邏輯所在。概國治必先齊家也。這章的微言大義在哪裡呢?一言以蔽之,名實相符也。孝者,名也,養只是孝之一也,亦是名也。而實則在仁也。這就和學而篇的孝悌其為仁之本與對應上了。
  • 以狗為本:不應借汝之名橫行無忌
    以狗為本:不應借汝之名橫行無忌 2014-06-27 10:00:00 導讀:食狗者云:吃狗肉就是一種民間飲食習慣,它不違法,和道德也扯不上關係。    食狗者云:吃狗肉就是一種民間飲食習慣,它不違法,和道德也扯不上關係。     動物保護主義者云: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不應論為大快朵頤的食材,滿足人們的饕餮之欲。     其實玉林狗肉節本是小眾節日,如果不是近幾年動物保護主義者對其過度關注、媒體過度曝光,相信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過分的炒作更是引起了全國各地食狗者的好奇心。
  • 匠心獨運,楚圖南楷書作品「譚嗣同詠潼關詩」
    吳學良這是楚圖南的一幅楷書作品,內容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所作的一首名為《潼關》的七絕:「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這雖然是一幅楷書作品,卻並不完全受楷書嚴整方正所限,而是依楷書體勢,不被點畫所束縛,用筆靈活,起收有度。作品用筆圓潤,而結體方正,正是以圓潤的用筆寫就方正之字,方與圓巧妙地融為一體,給人的感覺生動活潑而含蓄內斂。這幅作品於漢碑、顏楷之中有機相融而靈活多變,風格獨特,別有風味。
  • 只要能夠停止自己的所有念頭,就能見到實相,就能成為稀有的人
    在上一章,我們已經知道萬物的實相,就是把自己現有的欲望、想法、念頭全部都去除以後,接觸到的自己周圍的人事物的狀態。這一章我們來了解,能見到實相的人,為什麼會是佛法禪修上稀有的人,是世上稀有的人。沒有見證到實相的人,對要把自己現有的憤恨、情緒、焦慮、念頭全部去除,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一、絕大部分人會認為,這是在使人變笨變傻。進而認為只有木頭、只有石頭才能做到。他們擔心這樣適應不了現實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是行不通的,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絕大部分人,根本就不願也不敢去觸碰實相。
  • 母獅哺育小豹子,本是競爭關係的它們卻成了母子關係,實屬罕見!
    獅子和豹子是天生的競爭對手,它們之間基本沒有成為朋友的可能,獅子只要一見到豹子,就會想著辦法去殺死豹子,哪怕對方只是一隻小豹子而已。這僅僅因為它們是食物鏈中的直接競爭者,少一個對手就能多一份口糧。而這隻母獅去很特別,它竟哺育了一隻小豹子。
  • 如何覺察未知的實相 【未知的實相】709.2
    從你們的觀點,可能的人代表了替代的人,即這族類的替代版本。這同樣也適用於個人。在出體狀態許多人曾接觸到可能的自己及可能的實相,他們也曾旅遊到你們所認為的過去與未來。私人的心靈在其本身內包含著對其自己的可能性之知識,而它包含了一個鏡子,在其中,至少可以對人類的經驗略見一瞥。    你們習於一種特殊的取向,習慣於以一種特定方式去用你的意識。
  • 不能體諒自己?不會關心他人?彌補「情緒顆粒度」,建立良好關係
    無論是與家人、同學還是自己進行相處時,謝爾頓都無法準確識別他人的情緒,而且還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非常正確。這樣的小謝爾頓雖然擁有高智商,但卻沒有好人緣,有時還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在我看來,小謝爾頓如果存在於現實當中,應該很難收穫友誼,畢竟每個人的忍受都是有限度的,不可能一味地縱容他。而被理解、被讚賞則是人的天性,但「情緒顆粒度」很大的小謝爾頓卻不能滿足人性的需求。
  • 君實生物回復上交所問詢:相關報導與客觀事實嚴重不符、相悖
    君實生物11月13日晚間,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君實生物,688180.SH,001877.HK)發布公告,回復11月1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發的《關於對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媒體報導的問詢函》(簡稱「《問詢函》」)涉及的四大問題。11月13日早些時候,君實生物就曾發布H股公告,稱有關在研核心產品安全性數據的文章內容全面失實。
  • 接納自己的坑洞,穿越它們到達彼岸
    一般而言,大部分人都充滿了我們所謂的「坑洞」。我們帶著一身的坑洞四處奔忙,卻往往無法察覺到它們。我們通常只能意識到自己的欲望:「我想要讚美。我想要成功。我想要這個人的愛。♢  關係的建立,往往是在填補彼此心中的洞當你和某人建立起深刻的關係時,你就會用那個人來填補你的洞
  • 市紀委通報一起作風不嚴不實被問責問題 讓作風不實者付出應有代價
    本網訊 宜紀宣報導:1月19日,市紀委通報了市財政局、市城鄉規劃建設局、市房管局、靖安縣、奉新縣等地方和單位共28人在民生資金監督檢查工作中作風不嚴不實、失職失責被問責問題。有關通報情況如下:  2016年8月至10月,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對扶貧資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危房改造、節能專項資金等民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自查自糾。
  • 《他人的力量》:遠離消耗型關係,建立第四層級的積極關係
    代表作《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為孩子立界線》等,長期佔據亞馬遜榜單前列。本書以作者自己接受諮詢的案例為主,而不是基於數據、對照實驗。選錄在咱們的【一年300本】裡,主要是覺得書裡提及的「第四種人際關係」的模型蠻有意思。還有,「寫過30多本書」這個信息,也希望給咱們【1000天寫本書】的小夥伴,帶來些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