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讀書會,一年拆書300本,今天第285本,《他人的力量》。
本拆書稿正文4900字,閱讀預估用時12分鐘。
如果不方便文字閱讀,也歡迎聽音頻,只是普通話不標準哦,↓
《他人的力量》拆讀音頻.m4a來自三七讀書會葛叔00:0015:55
關於作者、關於本書
作者亨利·克勞德,心理學博士,領導力專家。
出版30多本書,銷量累計超過千萬冊。代表作《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為孩子立界線》等,長期佔據亞馬遜榜單前列。
本書以作者自己接受諮詢的案例為主,而不是基於數據、對照實驗。選錄在咱們的【一年300本】裡,主要是覺得書裡提及的「第四種人際關係」的模型蠻有意思。
還有,「寫過30多本書」這個信息,也希望給咱們【1000天寫本書】的小夥伴,帶來些鼓舞。
1
自立,但不是孤立,而是從他人處汲取力量
三七讀書會的書友,可能都熟悉了阿德勒的「課題分離」學說。咱們一直在提倡的,是「誰痛苦,誰改變」,諸事向內求。
除山中賊易,除心中賊難,而現代社會的個人成長,大多是需要「除心中賊」。畢竟,知識供給是無限的,外界條件是齊全的,是否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壓力、堅守得了長期主義,主要靠自己。
「諸事向內求」的過程中,有三個要點,值得咱們自我提醒:
自我回顧、戰術優化的過程中,是多給自己「提建議」,而不是只「提意見」。要減少自責,要防止消耗珍貴的來自自我的能量。自立,但不是孤立,而是從他人處汲取力量。
現代社會分工協作越來越複雜,閉門造車,搞出個大發明,技驚四座的情況,越來越難以發生。
個人很喜歡的小男孩的故事,請允許我再貼一次:
一個小男孩在院子裡搬一塊大石頭。父親在旁邊鼓勵:「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來!」但是石頭太重,最終孩子也沒能搬起來。他告訴父親:「石頭太重,我已經用盡全力了!」父親說:「你沒有用盡全力。」小男孩不解。父親微笑著說:「因為我在你旁邊,你都沒有請求我的幫助!」
所謂的「全力以赴」,並不是只使上自己的全力,也包括動用身邊他人的力量。
2
幸福三角形
在這本書裡,提及了丹尼爾.西格爾的幸福三角形,咱們大概介紹一下。
丹尼爾.西格爾是加州大學的教授,著名的神經生物學家。就這個身份來看,他應該非常重視人的硬體基礎。
但是,他提出的幸福三角形裡,把人際關係擺放到一個「幸福的三要素之一」的高度。
幸福三角形的構成是:
大腦。和神經系統構成一個整體,也就是我們的身體裡,思考和行動的生理基礎。可以視為硬體吧。思維。是我們如何理解世界,如何解讀世界的。也是埃利斯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ABC裡的B。世界是怎麼樣的,看似客觀存在,但是更取決於我們如何解釋世界。可以視為軟體、作業系統吧。人際關係。是作為個體的我們,如何和周圍人群發生互動,獲取和給予能量、幫助。
我做個示意圖,方便書友們理解。
脫離人際關係的我們,像是處於飛行模式的手機,單機模式有單機模式的精彩,但是一旦飛機落地,還是儘快聯網,才踏實、充實。
又或者,按照書裡的一個比喻:汽車沒油的時候,是沒法給自己加油的,而是要去加油站。
從心理諮詢的角度,心理問題的表現形式之一是「社會功能受損」。這時候自我修復會很困難,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之一,就是心理諮詢師自己和來訪者之間建立良好的聯繫,這是為來訪者提供一個社會功能良好的樣板,幫助來訪者更好地恢復社會功能。
穿插一句我的偏激理解,「窮則獨善其身」在現代社會是不成立的,會剛好相反,表現為「獨善其身,則窮」。
商業之美,在於給他人提供價值。這是積極人際關係的表現形式之一。
3
四個層次的人際關係模式
任何時候,人與人之間都只有四種可能的關係狀態。
第一層次:孤立狀態。對人際關係喪失興趣,和人相處的時候,興味索然,有被他人切斷聯繫的感覺。第二層次:壞的連接關係。有和他人的聯繫,但是不被友好對待,導致自己很不舒服、不滿意,產生焦慮、恐懼、內疚、恥辱、甚至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受。第三層次:虛假的「良好連接」。這種關係把一切負面信息擋在身外,使人產生虛假的完美關係。這種關係會讓人上癮,但是不能持久。第四層次:真正的連接關係。這是本書提倡的核心。
3.1
第一個層次,也許表現起來很外向,也可能因為事情做得很好,可以達到管理崗位。但是,卻始終無法對其他人投入真正的情感。
第一層次的孤立,會限制自己的高度,因為別人在內心裡,總會覺得「這個人很難接近,距離我很遠。」
這個孤立,可能是不肯給予,也可能是不肯接受。
3.2
第二層次的壞的連接關係,往往是雙方中的一方有這樣的特點:過高期望、完美主義、提不合理的要求、愛挑剔、不肯讚美……
第二層次下,弱勢的一方會變得自我懷疑、自我貶低。即使為了滿足對方,把事情做到讓對方滿意,但是在試圖迎合的過程中,始終戰戰兢兢的感覺,會讓人喪失做這些事情的快樂。
第二層次下,把對方推到防禦狀態。
3.3
第三層次的虛假連接,和抽菸喝酒吸大麻類似,那種感覺很美,為了追逐那種感覺,會讓自己身不由己地再次嘗試。
按照咱們此前拆讀的《欲罷不能》,很多時候刷卡也是在給虛假的反饋。
第271本,《欲罷不能》:行為上癮的奠基之作。
虛假連接下,總是希望聽到對方的正面反饋,哪怕心裡知道這個正面反饋是虛假的。虛假連接下的恭維,是一種毒品,讓對方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每當遇到失敗和挫折的時候,會很快想出一個華而不實的新策略。
上述三種連接,都是在削弱你的成就和幸福。
而最麻煩的是,人還會陷入三個狀態的環遊,找不到出口。
你覺得自己特別孤獨,所以你很想找一個連接關係。結果慌不擇路,連接並開始依賴一個整天挑剔、批評你的人,建立了一個壞的連接關係。這個壞的人際關係,讓你覺得好煩,需要被認可,於是又進入看似美好的虛假的連接關係當中。在虛假的連接關係裡,開心的時間長了,卻發現自己越墮落,發現自己越沒有進步。慢慢地覺得這些關係都沒有意思,於是又向後退一步。於是又回到孤獨的狀態。孤獨一段時間又開始尋找。這就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讓一片土地不長雜草的好方式,是種上莊稼。終結三種不好人際關係的方式,是創建第四種良好關係。
4
創建第四層次的良好關係。
第四層次的、真正的連接關係,有三個特點:
關心。總是給予足夠的關心,說話的時候不傷害別人。坦誠。和別人交流的時候,保持坦誠。結果。關注行為改變和更好的結果。
這是書上的總結,但是嚴格來說,就「結果」這一部分,也並沒有結構化地展開。
樊登老師有拆讀過這本書,在本號發送285可以看到那篇解讀版的文字稿。
接下來咱們70%來自於原書,30%地融入我一些個人的理解。供參考、供批判性地接收。
5
一個奇特的力量
作者投資了一個新項目,根據朋友的推薦,招來了一位管理者,然後完全放手讓這位管理者去幹。
一切看起來很好,這位管理者一直在傳來好消息。到年底的時候,以為會大賺一筆,結果,不僅不賺,還會虧一大筆。
作者覺得很失敗,很沮喪。就在這時,作者的導師打來電話,詢問情況。
這位導師一直很成功,投資都是賺錢的。作者就很擔心,自己的矬事,會被導師笑話。
結果並沒有,在作者講完當前的矬事、窘境後,導師說:「這樣啊,我們都曾遇到過。我們都曾犯過這樣的錯誤。」
就這樣的幾句話,就給作者帶來了很大的力量。作者的腦子裡,從混沌走向澄明。
因為,作者感受到了共情,也發現自己並不是唯一做傻事的人。也看到別人走出困境的實例,給了他希望。
6
又一種奇特的力量
作者的女朋友的爸爸,是美國一個州的州長。在第一次拜見未來的老丈人的時候,作者開了未來老丈人的豪華汽車。結果,因為自己駕駛不當,出了車禍,汽車被嚴重損壞了。作者打電話給自己的親爸爸求助,比如如何走保險之類的。結果親爸在電話裡說:「兒子,如果你已經長大到可以陷入這樣的麻煩,那麼你也應該長大到了足以讓自己擺脫這樣的麻煩。」然後,就掛斷了電話。就這?但是作者還是很開心,感受到了來自父親大人的力量。一方面覺得老爸沒有批評自己,這很好,一方面覺得自己長大了,該獨立承擔責任了。
也許有中美文化差異,也許在中國老爸如果這樣甩手不管,兒子會有意見。但是背後的意思,可能是:
在一個親近的關係裡,我支持你去獨立承擔責任。這就會對方力量。
這股「來自老爸的力量」比較費解。也許下面這位老爸,更容易理解些。
高爾夫球王傑克·尼克勞斯在早期比賽的時候,爸爸有給他提建議,用某某球桿。但是尼克勞斯沒有聽,而是說「爸爸,這是我的比賽。」然後,爸爸就站在一邊不說話,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打比賽。
這樣的力量,也許更容易理解:
我給你提建議。你聽了,很好;你不聽,也不打緊。等到下次,我還可能給你提建議。因為我愛你、我支持你。如果你鄭重其事地跟我說,以後再也不要提建議了,那也行,我就不提。如果你想聽我的建議,就對我說。
而對於兒子來說,看起來在拒絕建議的時候,是拒絕了來自他人的力量。但是因為父親沒有進一步堅持,讓自己獨立地承擔責任,於是自己的力量至少沒有被他人損傷。
7
創建第四層次的關係
其實應該根據關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創建方式,比如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和閨蜜/哥們的關係、和同事的關係、和領導的關係、和導師的關係……應該是處理方式不一樣的。
以下要點,更多是基於中關係,不是和父母、閨蜜的那種,而是生活、工作中有頻繁接觸,但不是基於其他法定關係的那種。
7.1.意圖和動機
我們在和其他人接觸的時候,會先從對方的身體語言裡,判斷對方是不是真的想幫助我們。
如果是,才會更願意向前一步,和對方建立高於平均數的關係。
從這個角度出發,把自己的本心,調整到「真的為你好」,是創建第四層次關係的基礎。
喊著「客戶第一」口號的那些商家,真的是客戶第一、真的為了客戶好、為了客戶方便?而不是被自己組織的教條的規則束縛住,而去對抗客戶的需求?
總是想著「你就買了一個低價格的商品,我的服務已經交付完畢了」,這樣的想法,是「客戶第一」?
如果圍繞著「我真的為你好」,甚至也不會「己所欲,施於人」,而是從對方的利益出發去行動,哪怕對方的利益和自己是相反的。
7.2.敞開
如果兜兜轉轉,那麼信息的傳遞會增加很大難度,別人可能會誤解。
如果需要幫助,那麼明確表示出來,會更合適。畢竟,在暗示需要對方幫助而對方實際沒有幫助的時候就怪罪對方,是強人所難的,因為也許沒有猜透你的想法呢。
現代社會,大家都很忙,不想活在《甄嬛傳》裡。那太難了。
7.3戰術優化
不要用「敞開」,成為自己「我是直性子,不怕得罪人,我就直接說啦」的藉口。
在求助、幫助的時候,審視一下自己說的話,會不會讓人誤解、是不是合適的時機和場合、怎麼樣優化一下會更好……還是有必要的。
道也正,術也提高,才是更合適的相處方式。
7.4.能力
朋友摔斷了腿,我可以扶他上下樓。但是如果他要做手術,我來做手術還是不合適,我又不是外科醫生。
在表達幫助、提建議的時候,更詳細地說說,我為什麼要提這個建議,是基於自己怎樣的認識,才更合適。
別人不能遇到建議就聽,畢竟很多建議是互相矛盾衝突的,想都聽,也不可能。
如果真的想幫助對方,就更向前一步,亮出自己的能力底牌。
7.5.熱愛5分鐘
書裡提及一種不錯的集體提案的做法,就是當聽到一個自己不認可的提案的時候,不忙著打壓,而是熱愛5分鐘,也就是先假設這是一個好觀點,試著找到其中的合理之處。
這是頭腦風暴的延伸,不批判,而是在此基礎上,試著借鑑和進一步發揮。
7.6.關注結果
這是為了逃脫第三層關係,虛假的良好關係。
單純地報喜不報憂、奉承說好話,那不是積極的第四層次關係。
真實地幫助對方成長,才是好關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SVIP群裡,我推動年度目標、推動月復盤、推動開子營……可積極了。出於「幫助真實成長」的底氣嘛。
7.7具體化
和直男說,「我感覺不到你的關心」,還不如說得具體些,比如「今天下班後,陪我一起走走,好嗎?」
這個例子不是我發揮的,是書上原文哈。
這個例子顯示,作者自己是個直男。而我轉過來,顯然也是直男思維。
不過背後邏輯是對的。至少在男人世界裡,是對的。
7.8.多鼓勵
這條最簡單,最容易做到,如果前面幾條太難了,那麼咱們就多鼓勵吧。
書裡開篇就是這個例子:
海豹突擊隊的訓練非常艱難,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淘汰人。隨時可以放棄,只要一拉繩子,就立即從特難的環境裡解放出來,進入很舒服的環境裡,送回家。
一個隊員在負重遊泳的環節,感覺耗盡了身體的全部能量,就在放棄的剎那間,看到一個隊友給他鼓氣,於是又來了勁。
鼓勵,可能是效果很好的方式裡,成本最低的。
歡迎多鼓勵身邊人。
歡迎多鼓勵想建立第四層關係的他人。
歡迎留個言,多鼓勵鼓勵我。
拆讀稿完。
咱們的拆讀稿如上。
以下,是我在網絡上看到的一版「視頻版解讀《他人的力量》」。
總體上,作為讀過這本書後再看這個視頻的我,覺得這個視頻不咋的。
5分鐘的視頻,前面3分半鐘都是閒扯,就人際關係的感慨而已,和本書完全沒有關係。
而所配的視頻,和本書也關係不大。
如何既能傳達原書精華,又能保證口感,我也還在探索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