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獄?錯了,想奪回被綁架的人生,藉助他人的力量才是答案

2021-01-13 漫風說教育

01 「 他人即地獄?」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

現在一提起「他人即地獄」,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那部同名高分韓劇。其實,這句話最早出自於法國著名的哲學家薩特的哲理劇《禁閉》,三個罪惡的靈魂,被投進地獄。每個靈魂想要看清自己,只能依靠其他人的描述。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薩特在批判他人對「我」的不良影響,但是換個角度看,這其實揭示了人際關係對我們舉足輕重的作用。

「他人」,可能是你的同學,同事,戀人,甚至父母。他們無處不在,但是你很少察覺到他們的對你的影響。他們,就是你的人際關係網絡,潛移默化你的行為,決定你的選擇。換句話說,你的思想「被綁架」了,而你對此一無所知。

人際關係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曾下過斷言:

「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也許你會不服氣,如果我一個人在無人島上生存,完全可以自給自足,那麼這條推斷就不成立。

但是深入想想,就算物質豐富可以保證生命的存續,你一個人面對無垠的大海,內心的「孤獨」也是無法擺脫的。

而孤獨,都是你和他人失去情感聯結後,才會產生的感覺。

所以,如果想擁有健康、飽滿的人生,只要求個人進步是不夠的,還要追尋對自己有益的人際關係——「第四層次關係」。

「第四層次關係」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博士,領導力專家,亨利·克勞德提出的。他認為,藉助他人的力量,構建成長型的人際關係,也就是第四層次的關係,會讓我們感受幸福,體會溫暖。

基於上述理念,亨利·克勞德撰寫了《他人的力量:如何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深入淺出闡述了他對人際關係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優質關係中成就自己,影響別人。

下面,我就結合國情和本書核心內容,談一談第四層次關係吧。

02 關係的四種層次

「獲得他人力量支持的人,擁有更強的免疫系統,更少患病,就算患病恢復起來也更快。即便你的飲食不太健康,但只要生活在人際關係密切的環境之下,你也會比在情感孤立,而只吃健康食物的環境下,活得更長久」。——《他人的力量》

人生在世,我們無法擺脫與他人的關係而生活。他人有沒有能力,影響我們的生活,對此我們無法左右。但是他人會帶給我們何種影響力,我們是可以選擇的。這就是「他人的力量」。而如何駕馭這種能力,就會影響我們的最終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

我們和他人的關係,就可以總結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孤立狀態

處於關係中的兩人,必須要有情感的流動,不論是好是壞。但是如果其中一方缺少反饋,或者只是敷衍的回應,那麼另一方只能感覺像「獨角戲」一樣,無法對對方產生連接。

缺少反饋那一方,就會讓他人感到困惑:「他到底怎麼想的?」,並漸漸失去其他人和他建立連接的意願。

第二層次:壞的連接關係

壞的連接關係的共同點,就是會讓你感到不舒服。批評、指責、完美主義、貶低行為,都會讓你從朝氣蓬勃,變得畏畏縮縮。

這種關係會讓讓你變得不像你自己,為了達到對方的期待,你拼命努力,最終精疲力竭。

很多中國父母,就很擅長用「打擊」的方式,來獲取對孩子的絕對控制。

有的網友,甚至將父母侮辱、欺壓孩子的教養方式,概況為PUA育兒。此前《爸爸去哪兒》第六季中楊碩對6歲兒子的冷嘲熱諷,就引起了很多人對父母的控訴,皆可歸為此類。

第三層次:蠱惑人心的虛假「良好連接」

處於此類關係的人,可能並不會意識到這也是虛假關係。因為恭維、讚美、無原則的加油打氣,這都會讓我們感覺信心滿滿,開心極啦!

可惜,處在第三層次關係的你,耳中充滿的都是甜言蜜語,而阻斷了你和真實世界的聯繫。尤其是身居高位的領導,陷入此類關係,會讓他們無法認清現實,甚至犯下錯誤。

如果一段看上去很美的關係,不能給你帶來進步與成長,你就要反省下是否屬於此種關係了。

可怕的是,很多人會在第一、二、三層次關係中循環:陷入孤獨-為了擺脫孤獨隨便建立關係-被別人打擊得疲憊,轉而尋找看似美好的關係-感覺虛偽,又切斷關係,一個人抵抗孤獨......

周而復始,毫無成長。

如何擺脫惡性循壞?從此刻開始,尋找第四層次關係吧!

第四層次:真正的連接關係

真正的連接關係,會讓我們感到真實,「不複製、不虛偽或模仿」。

能讓你成為完整的自我、成為真正的、真實的你,是能調動你的心靈、思想、靈魂和熱情的一種人際關係。這種人際關係中,雙方都是毫無保留、互相理解,並且相互扶持的。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關係雖然長期上來看,會帶給我們前進的動力。但是並不代表會讓你時時感到快樂。有的時候,為了加速我們的成長,第四層次關係中那些「真正的朋友」,會直言不諱至出我們的錯誤。

03 如何建立第四層次的連接關係?

「未來不是一個目的地,而是一個大方向」。——皮克斯公司創始人艾德·卡特姆

那麼,我們該如何建立第四層次的連接關係呢?

第一,如果你是個體,試著接納自己的需求,尋求他人的幫助。

利亞姆是一位享有盛譽的外科醫生,但是他的出軌,讓事業和家庭遭受了雙重打擊。為了走出低谷,利亞姆制定了一些計劃,比如閱讀心靈讀物、健康飲食、和情人切斷關係、為妻子做更多的事,來拯救這段婚姻。但是克勞德指出,這些事並不會真正解決利亞姆的問題。

因為利亞姆的工作原因,他承擔了太多壓力。這些所謂的改良計劃,只會讓自己壓力更大,因為都是對自我產生的要求。所以克勞德建議他尋求他人的幫助。可以參加互助會,與別人分享糟糕的經歷;和妻子一起參加婚姻諮詢,接受專業人士的建議。

每個人在遭遇問題後,下意識地從自己出發,如果「我怎麼樣,事情就會解決了」。這個辦法不是靈丹妙藥,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審視自己的需求,和他人求助,這是建立真正關係的第一步。

第二,如果你是領導者,請帶動組織成員學習,交流時打破等級和立場。

出品過《海底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等耳熟能詳的皮克斯公司,無疑是世界上最富有盛名的動畫公司。但是皮克斯剛建立時,「燒錢」製作出來的動畫全是爛片,公司也岌岌可危。

為了拯救皮克斯,創始人之一艾德·卡特姆決定打造「生機勃勃」的企業文化,他在後來的暢銷書《創新公司:皮克斯的啟示》中總結道:

「生機勃勃」的企業文化,就是不必保持完美,也不必永遠正確。健康的文化,要為人們營造安全感,也要保證人們不會沉湎享樂。

在團隊進行頭腦風暴時,卡特姆力求讓每個人都保持坦誠,彼此信任,對事不對人。

當別人告訴你不喜歡你的看法時,不要認為是責難或批評,而是將所有反饋都基於想要創造最好的電影。這樣就打破了我們面對批評時,常有的防備心理,降低了溝通成本。

「想法沒有等級或立場」的理念,讓皮克斯的團隊的每個人,不必恐懼失敗,而是不斷挑戰自己,孕育未來。

第三,警惕人際關係中的「百慕達三角」

百慕達三角是地球上的一塊禁區,輪船、飛機都會在那裡無故消失。在人際關係中,也存在類似的百慕達三角,值得我們警惕。

比如,:A與B發生了矛盾,本來應該兩人解決,但A卻和C吐槽B,希望C支持自己,協助解決問題。

這裡的A(受害者)、B(施害者)、C(拯救者)就組成了人際關係的「百慕達三角」。

這種關係沒辦法建立第四層人際關係,因為無法解決問題,只會讓團隊、伴侶、朋友圈之間產生不和。

所以,坦誠和信任,對建立真正的人際關係至關重要。

「你的表現有多好,不僅僅取決於你的技能和本領如何,還取決於誰同你一起做或者誰對你做了什麼。你相信誰,你不相信誰,你從他人身上收穫了什麼,以及你如何與他們相處,將會決定一切。」

很多情況下,我們以為自己需要的是一個機會,一個決定,一個行為才能改寫人生。而事實上,我們的成長,也需要藉助他人的力量,從優質關係中得到滋養,才是最終答案。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原創文章,盜版必究。作者漫風點點,管理學碩士,多年高校教育經驗。歡迎點讚並關注 @漫風點點說教育, 專注教育與自我精進,從教育學和心理學角度助你教養孩子,提升自我。】

相關焦點

  • 目光奴役:他人即地獄
    著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在1944年發表了一部著名的哲理戲劇《禁閉》,劇中三人最後都發現:「用不著硫磺、火堆、鐵條——地獄,就是他人!」「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成為你自己」「活出自己的風採」是存在主義的思想核心,薩特的「他人即地獄」論一出便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他對這句話的解釋是:太依賴於他人對自己的判斷,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一屁過江來」,那麼,他人對於我可能就是煎熬的地獄。
  • 「他人即地獄」沒有必然性,那麼薩特的《禁閉》想表達什麼?
    他說這地獄中雖然沒有殘酷的刑罰和劊子手,以及那些能撕裂人體的酷刑,但他「寧可遍體鱗傷,給鞭子抽,被硫酸澆,也不願使腦袋受折磨。」緊接著說出了那句最著名的臺詞:他人即地獄!第一次閱讀劇本,看到這句話時我也非常震驚。但按薩特本人的解釋,「他人即地獄」這種狀況是有前提條件的,不具備普遍性和必然性。
  • 他人即地獄,但地獄的鑰匙在自己手裡
    他只是設法在想:「我要設法砸碎這鐵籠,將這個人儘快解救出來。」於是,這個孩子找來了一把大榔頭,用儘自己所有的力氣,向鐵籠砸去……可是直到這個孩子累到了極點,鐵籠還是沒能砸開。見狀,那個人頓時憐憫起孩子來:「唉,把榔頭給我,讓我自己砸開吧!」話音還沒有落下,鐵籠就已經散開了。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打開你枷鎖的人,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你自己。
  • 薩特為什麼說「他人即地獄」?
    他有怎樣的人生經歷?他為什麼說「他人即地獄」?6月21日,北大教授董強所做的「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第三十一講《薩特:一位哲學家的文學夢》給予了解答。被稱為「世紀的良心」讓-保爾薩特是二十世紀法國聲譽最高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是戰後法國知識界的一面旗幟,享有「世紀偉人」「世紀的良心」之盛譽。
  • 《他人即地獄》真正的地獄來自於人內心的黑暗
    「他人即地獄」來自薩特的戲劇《禁閉》,是說當你和周遭的人相處不愉快,難以調和之時,他人對你而言就只能是地獄了。韓劇《他人即地獄》根據韓國作家金基石漫畫《驚悚考試院》改編,講述了從鄉下初到首爾工作的年輕人尹鍾宇租住在考試院,意外遭遇了他人製造的地獄的驚悚故事。
  • 哲學名言「他人即地獄」是什麼含義
    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多時候都是因為過分高估了自己在別人眼中的份量,或者理解錯了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度。一個社會化的人,只有得到別人的肯定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為此,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常常違心地改變自己,以博取他人的讚許。於是,自己因「他人」而痛苦地扭曲,「他人」便成了自我不願意去卻不得不去的「地獄」。
  • 《他人即地獄》每個人都有成為變態的潛力
    男孩緊盯著電腦屏幕,手指不停敲打著鍵盤,臉上逐漸露出一個詭異的笑容,在他始終注視的屏幕上,滿屏寫著「去死去死去死……」這是韓劇《他人即地獄》的最後一個場景,描述的是主人公尹宗佑從滿是殺人犯的考試院逃出後在醫院醒來的場景,從劇情來看,他應該剛剛完成了一個從社會正直善良男到心理變態殺人狂的巨大心理轉變。
  • 淺析《他人即地獄》那些充滿「惡」的暗示和詭異的鏡頭
    韓劇《他人即地獄》的劇名,引用了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的名句。「你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你就身處地獄了」,但在《他人即地獄》這故事裡,並非因為過於關注他人的看法和意見,才令自己活在水深火熱的地獄中;而是「他人打造了地獄」——惡的環境不僅會影響並改變自身,同時,惡的環境還會挖掘出自身隱秘的惡。
  • 8.4分黑暗韓劇《他人即地獄》:變態和我們,僅一牆之隔
    壓抑的氣氛、變態的劇情,加上任時完(《未生》主演)、李棟旭等演員的演技,共同構築出了《他人即地獄》灰黑底色的詭異肅殺質感。1《他人即地獄》改編自韓國網絡高人氣漫畫《驚悚考試院》,該漫畫在韓網NAVER的評分高達9.9,點擊量達8億次,並曾蟬聯39周韓網漫畫榜冠軍。劇版的《他人即地獄》基本保留了《驚悚考試院》的故事內核和主線,只在一些角色和情節設定上做了修改。不過觀眾對於這些修改褒貶不一。
  • 一個人的判斷太依賴別人時,他人即地獄!
    《他人即地獄》裡面有大家最愛的「地獄使者」李棟旭出演。很多網友對這部劇的評價就是「不敢往下看但又停不下來」。這部劇是改編自韓國網絡高人氣漫畫《驚悚考試院》,這個漫畫在韓網NAVER的評分高達9.9分,點擊量也是高達8億次,並曾蟬聯39周韓網漫畫榜冠軍,真的是實力不容小覷啊!
  • 從人際關係和自我自由的角度,聊一聊「他人即地獄」
    "他人即地獄"這句話,出自存在主義哲學保羅·薩特的一部戲劇《禁閉》的臺詞。故事講述的是三個生前有罪,死後在地獄中相遇的靈魂相互之間的折磨和糾纏。密室裡沒有鏡子,鬼魂沒有眼皮,眼睛永遠地睜著,刀子也殺不死人。
  • 《他人即地獄》之後,人氣校園殭屍漫畫《極度恐慌》將改編成韓劇
    #韓劇#韓劇近來趨勢多為漫改劇,韓國很多人氣網漫改編的電視劇都獲得了不錯的反響,包括《梨泰院CLASS》、《他人即地獄》、《很便宜,千裡馬超市》、《喜歡的話請響鈴》等等。《現在我們學校》的漫畫人物形象不是很俊美類型的,但是看著男女主角們在充滿病毒感染者的校園中四處逃生,想盡辦法與感染者鬥爭的畫面,能使觀看者感受到生命的珍貴,學生們之間互相依靠的力量,人性的善與惡在災難面前顯露無遺。漫畫《現在我們學校》在NAVER網站上從2009年5月連載到2011年11月,一共130回。
  • 要想獲得成功,除靠自己的努力奮鬥之外,有時還要藉助他人的力量
    從中也可得到一個啟示:一個人在事業上要想獲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奮鬥之外,有時還要藉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平步青雲或扶搖直上。在現代社會,借力這種手段已被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外交等領域廣泛運用,而且大有日趨擴展之勢。對於人際交往,它不失為一種提高自身形象、擴大自身影響的策略和技巧。有些人在晉升途中總寄希望於名人拉自己一把,而這種希望往往是一廂情願。
  • 《他人的力量》解讀精華
    讀書君看到這些留言,不禁想高呼:人間真實!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很難擺脫他人的影響。 但並不是所有關係,都能帶來正面結果,為我們補充能量。 一段壞的關係,輕則影響心情,重則傷及自尊。
  • 異度空間:他人、怪物和地獄——科幻電影中的封閉空間
    ▼ 怪物與血腥如前所述,封閉空間內外的致命物才是關鍵。這方面[異形]系列、[怪形]都已經做出了好榜樣。▼他人式地獄薩特有一部著名的戲劇《禁閉》,主角是三個死後被投入地獄的罪人:郵政局小職員伊內絲、巴黎貴婦艾斯黛兒、報社編輯加爾森。
  • 與惲代英烈士對話——為他人創造美滿生活,人生才有意義
    原標題:為他人創造美滿生活, 人生才有意義 雨花臺英烈是青春中國的象徵。36歲、27歲、19歲、17歲、16歲,花季少年、花樣年華,他們短暫的生命為信仰而綻放,因信仰而輝煌。隔著歲月的長河,跨越迥然不同的時代,重讀烈士的生命篇章,今天的同齡人當有何思、何為?
  • 看透人性,驅使人性背後的力量與人際交往的本質是什麼?
    人類是群居動物,而一個人的能力有限,無法完全靠單獨一個人的力量去完成所有事情。因此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條件。工地老闆會請工人,企業會請員工,學生要請老師等等,那人類是怎樣互相驅使他人的呢?然而,最近我才知道,只要能出得起價,無論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同樣的待遇。如《西虹市首富》中,王多魚花4000萬元請劇中股神拉菲特吃東北烤腰子,這是利益使人(當然,利益不完全是金錢)。二:暴力比如有人綁架了你或者你的親人,你應該會聽綁匪的話,這就是暴力使人。
  • 堪稱中國版《他人即地獄》
    不少網友看後甚至紛紛表示,鹿晗此次的表演堪稱中國版《他人即地獄》!雖然鹿晗的演技技術得到了提高並受到了網友的稱讚,但他在這部電視劇中的造型卻不免讓人感到異常的壓抑。雜亂的長髮遮住了半邊臉,讓鹿晗整個人離以往的陽光的形象漸行漸遠。甚至不少網友在看到了鹿晗在這部電視劇中的形象後還紛紛吐槽鹿晗是不是得罪了化妝師和造型師,準備放飛自我。
  • 《他人的力量》你成功的程度,取決於你找到第四層人際關係的速度
    為什麼人際關係有那麼大的力量?為什麼生活中我們的人際關係,沒有發揮作用呢?那些獲得成功的人,是怎樣經營人際關係的?各位書友早上好,我們今天繼續共讀《他人的力量》,第四章到第六章,為什麼第四層人際關係,擁有釋放人們潛能的力量。01.本書作者亨利·克勞德說:人際關係完全可以擁有釋放他人潛能的力量。
  • 《他人的力量》:遠離消耗型關係,建立第四層級的積極關係
    三七讀書會,一年拆書300本,今天第285本,《他人的力量》。本拆書稿正文4900字,閱讀預估用時12分鐘。如果不方便文字閱讀,也歡迎聽音頻,只是普通話不標準哦,↓《他人的力量》拆讀音頻.m4a來自三七讀書會葛叔00:0015:55關於作者、關於本書作者亨利·克勞德,心理學博士,領導力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