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體神經幹細胞可通過TNF-α信號傳導途徑響應全身炎症

2020-12-01 BioArt生物藝術

可逆的靜止狀態是組織特異性幹細胞(stem cells, SCs)的一個特徵,許多成年細胞龕位含有處於兩種激活狀態的SCs。雖然循環的SCs似乎負責生理細胞更新,但非循環的靜態SC貢獻仍不清楚。有研究報導,對肌肉的機械損傷不僅會導致其衛星SCs的局部激活,而且還會導致遠處肌肉中的SCs轉變為始發態,這些瞬態稱為Galert【1】。這些SCs通過進入警報或啟動狀態來響應來自遠處受傷組織信號的能力表明其感知機體環境的能力。雖然大腦與血液循環相對隔離,但可以通過血腦屏障和周圍細胞因子誘導的小膠質細胞活化,對外周損傷的固有免疫激活被有效地轉導為神經炎症【2】。然而,人們普遍認為炎症對哺乳動物的神經發生有害,尚未研究驗證對哺乳動物神經幹細胞(NSCs)狀態的直接作用。

2020年11月17日,來自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的Jose Manuel Morante-Redolat 課題組和Isabel Farias課題組在Cell Stem Cell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Adult Neural Stem Cells Are Alerted by Systemic Inflammation through TNF-a Receptor Signaling」的文章,在這項研究中,作者開發了一種多級策略分析NSCs的不同狀態,以鑑定調節其靜止或激活水平的信號,同時確認了促進NSCs「警覺性」的信號傳導途徑,從而建立了一個新概念,即SCs可以對系統環境作出響應。

首先,作者開發一種不依賴於報告工具小鼠的流式細胞策略,將室管膜下區(subependymal zone, SEZ)譜系分離為九個類別(見下圖1),緊接著完成轉錄組測序以進行下一步的分析。作者使用DNA烷基化藥物TMZ消除了大多數增殖細胞如活化的NSCs(activated NSCs, aNSCs),而靜止NSCs(quiescent NSCs, qNSCs)和始發態NSCs(primed NSCs, pNSCs)的數量未受影響,通過EdU和Hoechst標記顯示qNSCs和pNSCs處於G0至G1期,但兩者在細胞周期相關基因的轉錄方面有所不同,且pNSCs具有增加的細胞體積和線粒體含量,提示pNSCs雖然處於靜止狀態,但仍易於激活,因此作者決定接下來在體外對其進行功能性研究。在體外神經球(Neurosphere)培養中作者發現,aNSCs和神經祖細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s, NPC)均可形成神經球,NPC衍生的神經球顯示出降低的增殖能力;qNSCs不參與細胞周期且無法存活超過48小時。相比之下,pNSCs雖然在最初的24小時內沒有分裂,但隨後可以以較慢的速度形成可以亞克隆多代的神經球。

圖1,用於分析SEC的FACS流水線示意圖

為了獲取對NSCs狀態調節的新見解,作者通過GO分析並揭示了靜態細胞中與「炎症」相關類別的富集,甚至962個炎症GO子類別中有一半特定與qNSCs以及pNSCs相關,這些數據提示炎症在SEZ中可能發揮複雜作用。為此,作者首先對腹膜內注射革蘭氏陰性細菌產物脂多糖(LPS)的小鼠中不同SEZ種群特徵的許多基因表達進行定量檢測。與先前關於炎症對神經發生的負面影響的報導一致,許多基因發生下調。值得注意的是,NSC相關基因表達發生顯著地瞬時增加(Gfap,Prom1,Cdkn1a,Id1或Fgfr3),且儘管LPS處理的小鼠增殖的SEZ細胞比例降低,但仍能產生更多的初級神經球,提示炎症反應可能有助於NSCs的有效活化。

LPS處理可引起全身性炎症反應,且在上述GO分析中「TNF-α信號傳導」是qNSCs和aNSCs間表達差異最明顯的細胞因子途徑,因此,作者想知道TNF-α是否可能在調節靜止或激活平衡重發揮潛在作用?為此,作者決定首先通過監測在不同濃度的細胞因子存在下神經球的生長來測試TNF-α的作用,以及在不存在細胞因子的情況下進行繼代培養時這些神經球產生次級克隆的能力。TNF-α以濃度依賴性的方式刺激或抑制神經球的形成,但是當以任何濃度的TNF-α生長的神經球被解離並鋪在不含TNF-α的有絲分裂原中時,它們都會形成越來越大的次級球,這提示細胞因子可以促進自我更新分裂。

那麼,TNF-α是通過何種方式介導對NSCs的多效性作用呢?先前已報導TNF-α可以與兩個單程跨膜受體TNFR1(也稱為p55或TNFRSF1A)和TNFR2(也稱為p75或TNFRSF1B)相互作用【3】。TNF-α處理Tnfrsf1atm1Imx或Tnfrsf1btm1lmx突變小鼠的神經球的實驗表明,TNFR1的激活是細胞因子的細胞抑制作用的原因,而其對自我更新的影響只有在沒有TNFR2的情況下才能消除。與此結果一致的是,用特異性TNFR2激動劑抗體處理可增加對稱分裂和多能性,這些數據表明TNF-α通過TNFR2促進自我更新活化,並通過TNFR1促進細胞停滯。為了評估這些受體的功能相關性,作者用特異性激動劑處理了FACS分選的pNSCs和aNSCs。儘管TNFR2的刺激誘導了aNSCs形成的神經球的適度增加,但它卻使pNSCs產生的神經球的數量顯著增加了2.5到3倍。相反, TNFR1激動劑減少了pNSCs的活化,而對aNSCs沒有任何影響,這些數據提示pNSCs是TNF-α的潛在靶標。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強調了NSCs可能感知並響應與循環中可檢測到的內毒素水平相關的各種情況,並揭示了TNF-α在調節NSCs進入和退出靜止狀態中的雙重作用。類似於成年斑馬魚大腦中的神經幹細胞在受傷時被激活,炎症誘導的趨化因子的產生有助於它們啟動再生神經發生【4】,顯示出一種古老的生物應對損傷的響應機制。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0.10.016

參考文獻

1, Rodgers,J.T., King, K.Y., Brett, J.O., Cromie, M.J., Charville, G.W., Maguire, K.K.,Brunson, C., Mastey, N., Liu, L., Tsai, C.R., et al. (2014). mTORC1 controlsthe adaptive transition of quiescent stem cells from G0 to G(Alert). Nature510, 393–396.

2, Banks, W.A.(2015). The blood-brain barrier in neuroimmunology: tales of separation andassimilation. Brain Behav. Immun. 44, 1–8.

3, Dostert, C., Grusdat, M., Letellier, E., and Brenner,D. (2019). The TNF family of ligands and receptors: communication modules inthe immune system and beyond. Physiol. Rev. 99, 115–160.

4, Kyritsis, N., Kizil, C., Zocher, S., Kroehne, V.,Kaslin, J., Freudenreich, D., Iltzsche, A., and Brand, M. (2012). Acuteinflammation initiates the regenerative response in the adult zebrafish brain.Science 338, 1353–1356.

相關焦點

  • 成體神經幹細胞通過TNF-α受體信號通路響應全身炎症
    成體神經幹細胞通過TNF-α受體信號通路響應全身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1:12:15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Isabel Farias和Jose Manuel
  • Cell Stem Cell | 成體神經幹細胞可通過TNF-α信號傳導途徑響應全身炎症
    為了獲取對NSCs狀態調節的新見解,作者通過GO分析並揭示了靜態細胞中與「炎症」相關類別的富集,甚至962個炎症GO子類別中有一半特定與qNSCs以及pNSCs相關,這些數據提示炎症在SEZ中可能發揮複雜作用。為此,作者首先對腹膜內注射革蘭氏陰性細菌產物脂多糖(LPS)的小鼠中不同SEZ種群特徵的許多基因表達進行定量檢測。
  • Cell Stem Cell | 成體神經幹細胞響應全身炎症
    這些SCs通過進入警報或啟動狀態來響應來自遠處受傷組織信號的能力表明其感知機體環境的能力。雖然大腦與血液循環相對隔離,但可以通過血腦屏障和周圍細胞因子誘導的小膠質細胞活化,對外周損傷的固有免疫激活被有效地轉導為神經炎症【2】。
  • 【前沿進展】神經幹細胞及其微環境的衰老與再生
    NSC微環境的細胞組成,它們對系統或局部信號的響應,甚至其物理性質(例如硬度)在衰老的過程中都會改變。在本節中,我們探討了與衰老相關的微環境變化(例如系統或局部的細胞外信號或其他細胞類型)如何影響並促進衰老過程中神經發生減少及最新進展(總結於圖3)。儘管尚不清楚NSC對這些外部信號做出反應的許多機制,但它們很可能會通過影響上述的內在途徑來影響NSC功能。
  • 【重磅綜述】成體幹細胞穩態與衰老的晝夜節律調控
    特別是,通過整合直接信號(如體液信號和自主神經系統傳導的神經信號)以及間接信號(如節律性靜息活動、體溫、氧氣水平、進食周期等),它能夠在恆定的黑暗條件下維持周圍組織的晝夜節律同步。組織對不同的SCN依賴性協同線索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動力學。
  • 生物物理所發現TNF-α介導的炎症響應記憶現象並闡述其分子機理
    研究發現,炎症因子TNF-α的持續刺激能夠誘導部分炎症響應基因產生轉錄記憶,對後續TNF-α刺激產生更快、更強、更靈敏的響應;該現象的分子機制核心為信號誘導的轉錄因子激活及其誘發的DNA主動去甲基化。信號分子能夠激活特定基因以調控生物學過程。大多數基因對信號分子的初次刺激和二次刺激的反應是相同的,但少數基因在接受信號分子的二次刺激時,有更快、更強的反應,該現象叫做轉錄記憶。
  • Cell Stem Cell:成體神經幹細胞小生境的構造
    其中心含有室管膜下區幹細胞微小的頂端末梢(藍色部分),而周圍部分則含有多纖毛室管膜細胞較大的頂端表面(暖色部分),其中含有一種全新的具有2纖毛的室管膜細胞。圖片提供:Kenneth Xavier Probst)成體神經幹細胞是非常重要的一類細胞,它們保持著基本上皮特性,對於這類細胞的研究能大大改變我們對於成體神經原性小生境(niche)的認識。
  • 哈佛研究者證實,針灸可通過特定神經減輕炎症
    這項 8 月 12 日發表在《神經元》(Neuron)雜誌上的研究,證實了針灸能夠激活不同的信號通路,從而在細菌誘導的全身炎症反應中觸發促炎或抗炎反應。「大多數西醫一直關注阻止疼痛的神經通路來緩解症狀,但是有太多的疼痛通路,也有太多的途徑來打開它們。」研究論文的通訊作者、哈佛大學醫學院的 Qiufu Ma 說道。
  • Neuron重磅長綜述:星形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炎症中扮演的角色
    CNS炎症中的星形膠質細胞在炎症過程中,星形膠質細胞信號傳導途徑聚焦於常見的下遊轉錄調節因子上,例如,NF-kB異二聚體的核轉運是星形膠質細胞活化的關鍵步驟,促進自身免疫脊髓炎(EAE)和其他CNS病理發展。NF-kB的核轉運受多種途徑調節,可廣泛分為NF-kB活化的驅動因子和抑制因子。
  • TNF-α-JNK信號通路研究獲進展
    生化與細胞所於2008年底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所長,林安寧教授於2009年8月起受聘出任生化與細胞所所長。 細胞信號轉導在諸如增殖、分化、程序性死亡、轉化等細胞活動的調控中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信號轉導調控異常的發生往往會導致很多人類疾病甚至癌症。細胞外的各種信號通過一個由眾多信號轉導通路構成的細胞內信號轉導網絡傳輸到細胞內部,從而調控至關重要的細胞活動。
  • PNAS:林安寧等TNF-α-JNK信號通路研究獲進展
    細胞信號轉導在諸如增殖、分化、程序性死亡、轉化等細胞活動的調控中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信號轉導調控異常的發生往往會導致很多人類疾病甚至癌症。細胞外的各種信號通過一個由眾多信號轉導通路構成的細胞內信號轉導網絡(intracellular signaling network)傳輸到細胞內部,從而調控至關重要的細胞活動。
  • Sci Adv:新型動態Fas信號網絡調節神經幹細胞增殖及記憶
    哺乳動物齒狀回未成熟神經元中的Fas活化引發哺乳動物帕雷黴素靶點mTOR激活及隨後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分泌。持久的Fas活化誘導神經幹細胞外的信號調節酶Erk磷酸化。這種信號網絡的重複激活導致小鼠神經幹細胞增殖並短暫增加空間工作記憶。該研究證實了一種齒狀回新型Fas信號網絡,並闡明了該信號網絡對成年神經發生和記憶增強的影響。
  • 幹細胞在動物醫學中的應用進展:從基礎研究到臨床實踐
    圖1 MSC對幹細胞巢的影響:MSC根據信號傳導因子,可能會做出不同的決定,其中主要涉及增殖和細胞分化。MSC捕獲並發送分子信號,通過調節免疫系統或提供組織修復效應物,包括激活細胞歸巢、細胞凋亡、誘導新血管形成和癒合過程,來改變幹細胞微環境。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病變中施萬細胞凋亡信號傳導通路的研究進展
    ,以及皮膚汗少、乾燥、增厚、肌無力、肌萎縮等,包括典型的「手套、襪子樣」感覺障礙,一般下肢重於上肢。 Bcl-2蛋白家族是細胞凋亡的調節蛋白,根據其結構和功能特徵可分為3類:Bcl-Ⅰ、Bcl-Ⅱ、Bcl-Ⅲ,其中Bcl-Ⅰ成員具有抗凋亡活性,Bcl-Ⅱ、Bcl-Ⅲ成員促進細胞凋亡。
  • 專家發現「不為人知」的神經幹細胞,中風、帕金森或能攻克
    神經幹細胞是一類具有分裂潛能和自更新能力的母細胞,具有分化為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的能力。研究表明,成體神經幹細胞主要存在於腦內兩個狹小的區域:側腦室的室管膜下區和海馬齒狀回顆粒下區,數量非常稀少。孫毅教授團隊發現,除上述區域外,在第四腦室的室管膜區域、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室管膜、脊髓中間管膜上也存在豐富的神經幹細胞,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好消息。
  • 用對的神經信號調製對的神經可以提高自愈力
    神經系統不但是維持人體正常機能的重要器官,還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控制系統,它通過神經信號來對全身進行協調和控制, 信號沿著神經纖維傳輸的速度大概是 30 米/秒。20 世紀 50 年代前後, 神經信號已被科學家證實是一種脈衝電信號,利用測量細胞膜內外電位差的技術,研究發現當信號沿神經傳導經過電極時,膜電位會在幾毫秒內發生急劇變化。
  • 研究發現STING信號通路對神經幹細胞的調控作用
    在大腦發育過程中,每個過程都被基因與外部信號之間的相互作用精確地調節,任何異常的刺激均可能改變神經幹細胞的命運,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已有研究證明,DNA損傷會影響神經幹細胞的增值與分化。STING信號通路已被證實是動物細胞自主性固有免疫系統的核心成分,在DNA損傷的情況下可被激活。STING信號在多種細胞類型中也發揮重要作用,如心肌細胞、腸上皮細胞、癌細胞。
  • 間充質幹細胞-中科西部細胞,始於2007年
    MSCs是一種主要類型的成體幹細胞,正在研究用於治療應用,因為它們具有治療一系列急性和退行性疾病的潛力。它們在體內外特定的誘導條件下可以分化成脂肪、軟骨、肌肉、肌腱、韌帶、神經甚至血液等多種組織細胞——這簡直相當於孫悟空72變的能力! 1.間充質幹細胞的免疫調節功能 間充質幹細胞最重要的特性在於其具有很強的免疫調節作用。
  • 【Nat Communi】植物表皮細胞通過生長素途徑響應熱反應
    該研究表明植物在高溫下表皮細胞中的PIF4水平和活性增加,然後以細胞自主方式激活表皮生長素應答,從而促進擬南芥中的熱形態發生。熱形態發生(Thermomorphogenesis)是指植物響應環境溫度的升高而發生的形態變化。其特點包括下胚軸和葉柄伸長,葉子偏下性的生長,降低了葉片厚度。
  • JBC:AMPK信號通路參與調控神經幹細胞增殖
    無論是在胚胎發育階段還是成體階段,神經幹細胞的自我增殖都受到內因基因表達水平及外因微環境的精細調控,這種調控作用與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腦功能的維持和修復都有密切關係。近日,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李佳研究員、南發俊研究員和馮林音研究員課題組等協作進行的對小分子化合物調控神經幹細胞命運及其作用機制研究中,首次發現了小分子化合物AICAR對永生化神經幹細胞C17.2及來源於不同發展時期,及不同部位來源的神經幹細胞均有明顯誘導分化為神經膠質細胞的作用,該作用可能並不依賴於其傳統胞內靶點AMPK信號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