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er Cell: IKK抑制RIPK1介導的細胞死亡效應機制研究

2020-12-05 生物谷

2015年10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腫瘤壞死因子(TNF-a)是一類促炎性細胞因子,關於它的功能與分子機制已經有十分完善的研究結果。TNF作用於細胞膜上的受體TNFR1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細胞內信號轉導過程,從而引起細胞的炎性反應或者細胞死亡。在TNF信號通路中,轉錄因子NF-kB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正是NF-KB的激活導致的下遊一系列基因的表達使得細胞進入炎性狀態。在NF-kB上遊有一類起著調節作用的蛋白激酶複合體叫做IKK,它由三個蛋白亞基組成:IKKα,IKKβ,IKKγ。其中,IKKγ起著調節IKK複合體活性的作用。

TNFR1激活後會形成同源三聚複合體,並且能夠吸引下遊的蛋白(TRADD,RIPK1,TRAF2,cIAP1/2)形成蛋白複合體cIAP1/2是E3泛素連接酶,它們能夠將RIPK1特定位點泛素化,泛素化後的RIPK1能夠進一步募集NEMO(IKKγ)並將其也泛素化;另外,泛素化的RIPK1也能夠募集TAB2/3與下遊激酶TAK1,TAK1最終將IKK磷酸化並激活,引起信號的釋放。NF-kB能夠促進一些抗凋亡基因的表達,比如c-FLIP,從而抑制TNFR1信號本身導致的凋亡效應。

目前已知的RIPK1引起的細胞死亡主要包括由FADD-caspase8複合體轉導的細胞凋亡與RIPK3-MLKL複合體介導的細胞壞死。雖然我們已經清楚RIPK1的泛素化最早是由cIAP引起的,但激活後的RIPK1如何調控細胞死亡的分子機制目前並不清楚。針對這一問題,來自比利時的Mathieu J.M. Bertrand課題組進行了相關研究,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Molecular Cell》雜誌上。

首先,作者利用NEMO-/-/WT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MEF)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TNF-a/TNF-a+Nec1(一種RIPK1抑制劑)/對照處理,並比較其細胞死亡情況。結果顯示,相比於野生細胞,NEMO敲除後的細胞對於TNF-a的刺激凋亡效應十分明顯,這說明NEMO有著保護細胞免受TNF-a致死效應的作用。

另外,作者發現在TNF-a與Nec-1聯合刺激的情況下,細胞死亡的程度明顯降低,這一結果暗示了TNF-a引起的細胞死亡與RIPK1有關。由於NEMO的主要作用是調節IKKα與IKKβ的活性,作者猜測是否這兩個亞基也參與了這一調控過程。之後,作者以IKKα-/-與IKKβ-/-MEF作為對象進行了相同的刺激實驗,結果顯示,單獨敲除任何一個亞基對於TNF-a的刺激的致死效應都不夠明顯。作者比較了IKKα-/- IKKβ-/-雙敲的MEF,得到了與NEMO-/-相似的實驗結果。這些結果表明的確IKKα與IKKβ能夠抑制RIPK1介導的細胞凋亡。

由於IKKα與IKKβ是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作者猜測是否這一保護作用依賴於它們的激酶活性。因此,作者利用物種不同類型的IKK酶活抑制劑進行處理,並進行上述刺激。結果顯示,藥物處理後的細胞在TNF-a的刺激下展現出類似於IKK敲除的致死效應。這一結果表明IKK的保護作用依賴於它的激酶活性。所以作者希望了解IKK的這一作用是否依賴於其下遊的NF-KB的活性。作者通過放線菌酮預處理抑制了NF-kB下遊基因的表達,實驗結果與上述並無太大區別。這一結果證實了IKK的作用不依賴於NF-KB的活性。

那麼IKK是如何影響RIPK1引導的細胞死亡事件的呢?之前的研究我們知道IKK與RIPK1存在物理作用。結合IKK的激酶屬性,作者們猜想IKK可能會磷酸化RIPK1從而抑制RIPK介導的死亡信號。通過生化實驗,作者發現在野生狀態下RIPK1存在磷酸化的狀態,這種狀態猶豫有高度泛素化的存在因而難以察覺。而在利用NEC-1抑制RIPK1本身激酶活性之後這一磷酸化並未消失,說明RIPK1的磷酸化不是由於自身磷酸化作用造成的。作者發現在IKK活性受損的條件下RIPK1的磷酸化同時受到了影響。這些結果說明RIPK1的磷酸化是由IKK催化導致的。隨後,作者通過一系列蛋白互作實驗證實:在RIPK1磷酸化的狀態下,RIPK1難以與FADD-caspase8形成穩定的複合體,因而難以介導凋亡的發生。

最後, 作者通過小鼠試驗也證明IKK的活性直接影響了RIPK1介導的細胞死亡的事件,並且證明這一效應不依賴於IKK下遊的NF-KB的活性。

綜上,作者通過一系列實驗說明在TNFR1下遊複雜的信號傳遞過程中,IKK可以不依賴於下遊的NF-KB而直接抑制RIPK1介導的細胞凋亡事件的發生。(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PMC:

PMID:

doi:10.1016/j.molcel.2015.07.032

NF-kB-Independent Role of IKKa/IKKb in Preventing RIPK1 Kinase-Dependent Apoptotic and Necroptotic Cell Death during TNF Signaling

Yves Dondelinger, Sandrine Jouan-Lanhouet, Tatyana Divert, Emilie Theatre,John Bertin, Peter J. Gough, Piero Giansanti, Albert J.R. Heck, Emmanuel Dejardin, Peter Vandenabeele, and Mathieu J.M. Bertrand

TNF is a master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Activation of TNFR1 by TNF can result in both RIPK1-independent apoptosis and RIPK1 kinase-dependent apoptosis or necroptosis. These cell death outcomes are regulated by two distinct checkpoints during TNFR1 signaling. TNF-mediated NF-κB-dependent induction of pro-survival or anti-apoptotic molecules is a well-known late checkpoint in the pathway, protecting cells from RIPK1-independent death. On the other h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regul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IPK1 to cell death is far less understood. We demonstrate here that the IKK complex phosphorylates RIPK1 at TNFR1 complex I and protects cells from RIPK1 kinase-dependent death, independent of its function in NF-κB activation. We provide in vitro and in vivo evidence that inhibition of IKKα/IKKβ or its upstream activators sensitizes cells to death by inducing RIPK1 kinase-dependent apoptosis or necroptosis. We therefore report on an unexpected, NF-κB-independent role for the IKK complex in protecting cells from RIPK1-dependent death downstream of TNFR1.

相關焦點

  • Development Cell:PcG介導的細胞分裂機制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所位於德國漢堡的表觀基因研究項目組和發育生物學項目組的科學家以果蠅為研究模型,揭示複雜的Polycomb Group Protein Complexes對細胞形成和細胞分裂模式的動力控制機制。
  • Cell 突破!發現植物免疫反應中促進細胞存活的分子機制
    NB-NLR (nucleotide-binding/leucine-rich repeat) 類蛋白受體通過識別病原體效應分子(effector),激活ETI【1】。在感染部位,ETI快速誘導程序性細胞死亡 (PCD),以限制病原體的生長。
  • RIPK1剪切對抑制細胞凋亡和壞死起重要作用
    RIPK1剪切對抑制細胞凋亡和壞死起重要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2 13:50:47 美國加州南舊金山基因技術公司Vishva M. Dixit和Kim Newton等研究人員近日合作取得一項成果。
  • Cell:重磅!揭示氧氣抑制癌症免疫療法機制
    2016年9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和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小鼠肺內,鑑定出一種抗癌免疫反應受到抑制的機制,其中肺部是很多癌症的一種常見的轉移位點。通過基因或藥物手段抑制免疫細胞的這種氧氣檢測能力就會阻止肺轉移。
  • Cell:細胞壞死狀凋亡分子機制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25日Cell雜誌上。2005年7月,袁鈞英博士帶領的課題組發現了一種化學物質Nec-1,它不能對細胞調亡起到抑制作用,它可以對一種程序性壞死樣細胞死亡(programmed necrosis-like death)起到特定的抑制作用。
  • 研究發現調控細胞生死轉換的重要分子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重要激酶蛋白RIPK1通過K376位點的泛素化修飾,調控細胞生存與死亡命運轉換的關鍵分子機制,為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細胞死亡是多細胞生物體維持自身穩態與正常發育的基本生命活動,人類多數疾病從根本上說歸因於細胞死亡異常(過多或過少)。
  • Nature Immunology:調節性T細胞可限制效應T細胞的功能
    70年代曾命名為抑制T細胞(suppressor T cell),因缺乏明確的表面標誌,研究長期處於尷尬和停頓的境地;直到90年代研究出現轉機並成為目前研究熱點,但現多稱為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調節性T細胞最重要的分子標記是一種轉錄因子Foxp3,在所有調節性T細胞中均可發現有多量表現。
  •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阻斷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required for autolysosomeformation」 的研究論文,該文揭示了SARS-CoV-2病毒編碼的輔助蛋白ORF3a通過阻斷HOPS複合物介導的SNARE複合體組裝,從而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
  • Nature:揭示α-酮戊二酸是p53介導的腫瘤抑制的效應因子
    2019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腫瘤抑制基因TP53(編碼蛋白p53)在大多數人類癌症中以及在70%以上的胰腺導管腺癌(PDAC)中發生突變。野生型p53在細胞應激反應中積累,並調節基因表達以改變細胞命運和阻止腫瘤產生。
  • Cell Death Dis:腺瘤管狀表皮細胞壞死性凋亡機制
    不過,最近研究鑑定出了一種新型的細胞死亡方式--即不依賴caspase蛋白的程序性死亡"細胞壞死性凋亡(necroptosis)"。這也許能夠為腫瘤的殺傷提供其他思路。TNFa能夠通過介導caspase 8的激活來介導細胞凋亡,其中需要胞內蛋白TRADD、RIPK1、TRAF2以及FADD的參與。另外,TNFa引發的壞死性凋亡則需要依賴TRADD、RIPK1以及RIPK3。
  • Immunity:RIPK1與RIPK3介導細胞炎症反應機制
    2016年7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RIPK1與RIPK3是同源的兩類絲氨酸/蘇氨酸激酶,它們是介導細胞壞死性凋亡的關鍵元件。此外,一系列天然免疫受體,例如TNFR1、IFNR以及TLR等等的激活也會引起RIPK1與RIPK3的激活。有研究表明這些刺激能夠在體外條件下引起細胞的壞死性凋亡,而caspase 8,細胞凋亡的關鍵分子,能夠抑制這一過程的發生。大量研究證明TNF-a的刺激能夠引發細胞壞死性凋亡,其中RIPK3的激活具有關鍵的作用。
  • ...中美科學家揭示鈣粘蛋白介導的細胞間相互作用調節癌細胞鐵死亡...
    2019年7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鐵死亡(ferroptosis)是一種由細胞代謝和鐵依賴性脂質過氧化作用驅動的細胞死亡過程。它與缺血性器官損傷和癌症等疾病有關。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GPX4)是鐵死亡的一種至關重要的調節劑,通過中和脂質過氧化物來保護細胞,其中脂質過氧化物是細胞代謝的副產物。
  • 抗體藥介導NK細胞進行ADCC的檢測
    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不僅是機體通過抗體清除被病毒或其他病原物感染細胞的主要途徑,也是目前抗體藥物發揮臨床效果的作用機制(Mechanism of Action ,MOA)之一。
  • Ptpn6抑制caspase-8和Ripk3/Mlkl依賴性炎症
    Croker研究組最新研究發現,Ptpn6(胞質磷酸酶)抑制caspase-8-和Ripk3/ Mlkl依賴性的炎症。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2019年12月9日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免疫學》上。 研究人員通過抑制caspase-8依賴性的凋亡和Ripk1–Ripk3–Mlkl調控的壞死,研究了控制白介素1(IL-1)α/β從中性粒細胞中釋放的機制。
  • Nature:中美科學家揭示鈣粘蛋白介導的細胞間相互作用調節癌細胞鐵...
    2019年7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鐵死亡(ferroptosis)是一種由細胞代謝和鐵依賴性脂質過氧化作用驅動的細胞死亡過程。它與缺血性器官損傷和癌症等疾病有關。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GPX4)是鐵死亡的一種至關重要的調節劑,通過中和脂質過氧化物來保護細胞,其中脂質過氧化物是細胞代謝的副產物。
  • Cell death&differ:中國科學家發現抑制乳腺癌腫瘤幹細胞新策略
    2015年1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生物學期刊cell death &differentiation發表了來自加拿大和中國科學家的一項最近研究成果。研究人員通過體內和體外實驗證明激活toll-like receptor 3(TLR3)能夠促進乳腺癌細胞向腫瘤幹細胞(CSC)轉化,產生幹細胞特徵,而TLR3的這種促CSC轉化效應需要同時激活β catenin和NF-κB信號通路才能發生。這一研究成果為癌症治療中抑制CSC產生提供了新的策略。 研究人員指出,在2012年的統計中,乳腺癌是導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疾病。
  • PNAS | 蘭州大學黎家教授團隊揭示免疫共受體BAK1缺失引起細胞死亡的分子機制
    第一時間了解植物科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leads to NLR-dependent cell death的研究論文,報導了免疫共受體BAK1缺失引起細胞死亡的分子機制。黎家研究組先前的研究發現,BAK1及其同源基因BKK1雙突變體表現出自身免疫表型,包括細胞死亡,類似於典型的NLR蛋白(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介導的ETI反應。但是BAK1和BKK1缺失導致細胞死亡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ADR1s是一類NLR蛋白。
  • 肝轉移可通過巨噬細胞介導的T細胞消除來抑制免疫療法
    肝轉移可通過巨噬細胞介導的T細胞消除來抑制免疫療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19:37 美國密西根大學Weiping Zou、Michael D.
  • cell death&disease:大腸癌細胞壞死性藥物療法
    常規性的抗癌藥物的主要作用機理是引起DNA的損傷以及細胞的死亡,包括線粒體介導的內源性細胞凋亡以及死亡受體介導的外源性細胞凋亡。在腫瘤惡化過程中,新產生的腫瘤細胞經常會發生遺傳或表觀遺傳上的突變,導致其對細胞凋亡不再敏感。因此,尋找其它導致癌細胞死亡的方式對於癌症的治療十分重要。很久以來,細胞壞死都被認為是一類無規律的、被動性的細胞死亡方式,主要由炎症反應與組織損傷引發。
  • Science:ILC -III介導微生物特異性T細胞「陰性選擇」
    介導克隆刪除的關鍵是位於胸腺中的表皮細胞與樹突狀細胞,它們表達MHC II,並能夠呈遞自身的抗原物質。一旦有T細胞能夠識別該抗原-MHC II複合體,那麼就會啟動細胞死亡的程序。然而,腸道微生物特異性的T細胞的產生就變得十分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