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 Cell:PcG介導的細胞分裂機制

2021-01-08 生物谷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所位於德國漢堡的表觀基因研究項目組和發育生物學項目組的科學家以果蠅為研究模型,揭示複雜的Polycomb Group Protein Complexes對細胞形成和細胞分裂模式的動力控制機制。相關文章發表在11月6日Cell子刊Development Cell在線版上。

Polycomb Group(PcG )蛋白形成保守的調控複合物,對染色質的表達轉錄具有修飾作用。研究小組從整個基因組範圍以及相關的結合蛋白PhoRC研究果蠅的PcG蛋白複合物,包括其中的DNA結合因子Pho/dYY1和dSfmbt。在果蠅胚胎與幼蟲發育階段,PhoRC構成短調節基因表達的Polycomb效應元素(short Polycomb response elements,PREs)。

PREs與PcG複合物PRC1和PRC2共同出現。對PcG突變體研究發現,PcG系統表達基因在幼蟲發育的前端、背腹以及遠端模式都是必須的,同時可抑制細胞分裂調節基因的活性。大量的基因群以動態的調節模式工作,研究小組的研究結果表明,PcG系統限制部分細胞的信號介導的靶基因活性。對細胞分裂調節研究發現,PcG系統在某些基因表達的模式上是以動態的形式進行的,這為研究腫瘤的PcG突變表型具有重要的意義。(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Developmental Cell, 06 November 2008 doi:10.1016/j.devcel.2008.10.005

Dynamic Regulation by Polycomb Group Protein Complexes Controls Pattern Formation and the Cell Cycle in Drosophila

Katarzyna Oktaba1, 3, Luis Gutiérrez1, 3, Julien Gagneur2, Charles Girardot2, Aditya K. Sengupta1, Eileen E.M. Furlong2 and Jürg Müller1, , 

1 EMBL, Gene Expression Programme, Meyerhofstrasse 1, 69117 Heidelberg, Germany
2 EMBL, Developmental Biology Programme, Meyerhofstrasse 1, 69117 Heidelberg, Germany
3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Polycomb group (PcG) proteins form conserved regulatory complexes that modify chromatin to repress transcription. Here, we report genome-wide binding profiles of PhoRC, the Drosophila PcG protein complex containing the DNA-binding factor Pho/dYY1 and dSfmbt. PhoRC constitutively occupies short Polycomb response elements (PREs) of a large set of developmental regulator genes in both embryos and larvae. The majority of these PREs are co-occupied by the PcG complexes PRC1 and PRC2. Analysis of PcG mutants shows that the PcG system represses genes required for anteroposterior, dorsoventral, and proximodistal patterning of imaginal discs and that it also represses cell cycle regulator genes. Many of these genes are regulated in a dynamic manner, an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cG system restricts signaling-mediated activation of target genes to appropriate cells. Analysis of cell cycle regulators indicates that the PcG system also dynamically modulate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ertain genes, providing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tumor phenotype of PcG mutants.

相關焦點

  • Nat Cell Biol:科學家首次闡明細胞分裂的精細化機制
    所有的有機體都可以通過細胞的再生分裂能力來生長發育,而這種能力對於所有有機體都是必不可少,可以說生命就是通過這一過程而來的;當有機體經歷細胞分裂時,我們知道在細胞膜的內側會形成一種收縮環結構,當收縮環一收縮細胞就會被擠壓而形成子代細胞。儘管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的研究逐漸地揭開了蛋白形成的奧秘以及讓我們領悟了如何控制收縮環,但與細胞中自組裝結構相關的很多機制至今尚不清楚。
  • Development Cell:廈門大學張曉坤發現定位在中心體的RXRα促進PLK1激活和有絲分裂進程
    RXRα在體內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參與調節細胞的生長,分化,凋亡,代謝及多種生理病理學過程。RXRα的表達,定位或功能異常與人體的許多腫瘤及其他疾病相關,而RXRα的小分子配體能夠通過調控RXRα的功能治療疾病。因此,RXRα是藥物開發的一個重要靶點。胞質分裂是細胞周期的最後完成階段,是有絲分裂時染色體分離後子細胞的物理分離過程。胞質分裂異常可以導致細胞的基因組不穩定而引起細胞死亡或發生癌變。
  • Science:揭示蛋白酶體控制古生菌細胞分裂機制
    正因為如此,一些控制真核細胞分裂周期中關鍵事件的蛋白都起源於古生菌。這其中包括ESCRT-III蛋白,它在許多真核生物中催化細胞分裂的最後一步,在古生菌嗜酸熱硫化葉菌(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中也是如此。
  • Moleculer Cell: IKK抑制RIPK1介導的細胞死亡效應機制研究
    2015年10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腫瘤壞死因子(TNF-a)是一類促炎性細胞因子,關於它的功能與分子機制已經有十分完善的研究結果目前已知的RIPK1引起的細胞死亡主要包括由FADD-caspase8複合體轉導的細胞凋亡與RIPK3-MLKL複合體介導的細胞壞死。雖然我們已經清楚RIPK1的泛素化最早是由cIAP引起的,但激活後的RIPK1如何調控細胞死亡的分子機制目前並不清楚。針對這一問題,來自比利時的Mathieu J.M.
  • 細胞生物學之細胞分裂與細胞周期
    (概念、類型、結構特         點)和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概念、結構特點、活化的條件及CKI的負       調控)1、細胞周期的概念及細胞周期各時相的主要特徵答:細胞周期(cell cycle)是細胞從一次有絲分裂結束開始,經過物質準備,到下一次有絲分裂終了所經歷的全過程。
  • Developmental Biology:線蟲側線細胞分裂調控分子機制
    ,該文章首次報導了線蟲的ceh-16基因通過和Wnt信號通路的相互作用來調節線蟲側線細胞的對稱和不對稱分裂。我們都知道,幹細胞可以通過對稱分裂來增加本身的數目,也可以通過不對稱分裂產生一系列分化的細胞。但是決定發育過程中幹細胞對稱和不對稱分裂的選擇機制仍不是很清楚。本篇文章以線蟲的側線細胞為模型發現線蟲的engrailed同源基因ceh-16能夠和Wnt信號通路相互作用來決定側線細胞的對稱分裂。
  • Cell:特殊「生物鐘」可促進細胞分裂周期的運行
    ,就會複製一次DNA,隨後將DNA的每一個拷貝分配到兩個子代細胞中,細胞分裂事件往往會被複雜調控,同時也受到細胞周期蛋白的影響,近日,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的一項研究報導中,來自洛克菲勒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使得細胞周期蛋白可以直接對細胞周期調控性的基因表達進行控制,研究者指出,如果細胞周期蛋白可以被完全消除,那麼酵母細胞就不會進行周期性的基因表達,同時也不會完成細胞周期循環
  • TRF2介導的端粒保護在多能幹細胞中是非必需的
    TRF2介導的端粒保護在多能幹細胞中是非必需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5:57:33 近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Eros Lazzerini Denchi及其研究小組發現
  •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阻斷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required for autolysosomeformation」 的研究論文,該文揭示了SARS-CoV-2病毒編碼的輔助蛋白ORF3a通過阻斷HOPS複合物介導的SNARE複合體組裝,從而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
  • 中科院/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合作發表生殖細胞減數分裂的研究成果
    責編 | 兮減數分裂為生殖細胞所特有的生物學事件,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礎。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生配對、聯會和重組交換,而非同源染色體分配時自由組合,從而使配子呈現遺傳多樣化,增加了後代的適應性【1】。
  • 細胞分裂時,染色體不是隨機分配的?
    在人們的傳統認知中,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是「隨機均等分布」到子代細胞的。而應頌敏團隊的研究為挑戰傳統認知提供了新的證據,學界認為,這是生命科學領域一項基礎性的重要發現,儘管背後的機制尚未完全闡述清晰,但會激發許多學者的研究興趣。人的體細胞一共有23對染色體。細胞分裂時,母細胞的23對染色體發生分離,進入不同的子代細胞。
  • 植物胞質分裂中成膜體的動態調控及囊泡運輸機制
    本文主要綜述了植物細胞的胞質分裂過程中成膜體的形成及其動態變化過程以及細胞板囊泡拴系和融合的分子機制,同時對相關研究進行了展望。關鍵詞:植物;胞質分裂;細胞板;成膜體;囊泡運輸 細胞分裂是指1個親代細胞(mothercell)分裂為2個子代細胞(daughtercell)的過程,其中包括細胞核分裂以及胞質分裂。
  • Cell Rep:IKKe調控T細胞NFAT激活的分子機制
    在未激活的情況下,NFAT被激酶磷酸化後能夠阻止其進入細胞核中,一旦T細胞被激活,鈣信號的流入能夠激活更多鈣依賴的激酶,從而促進NFAT的入核與轉錄調控。NFAT不僅對於T細胞的激活十分重要,而且參與了其它很多過程,包括幹細胞的分化以及腫瘤的惡化等等。因此,了解NFAT轉錄因子的精細調控過程是十分重要的方向。
  • Cell:重磅!揭示細胞識別端粒縮短機制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6.0062017年7月1日/生物谷BIOON/---端粒保護著我們的染色體,非常類似於位於鞋帶末端的阻止鞋帶鬆散開的塑料帽。
  • 生命學院何塞課題組發文報導異位的微管會引起多倍體細胞的試圖分裂
    生命學院何塞課題組發文報導異位的微管會引起多倍體細胞的試圖分裂清華新聞網4月24日電 4月1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何塞(José Carlos Pastor-Pareja)課題組在《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期刊上發表了題為「血影斑蛋白Shot在果蠅多倍體細胞中維持核周微管網絡」 (Spectraplakin Shot
  • Cell 突破!發現植物免疫反應中促進細胞存活的分子機制
    在感染部位,ETI快速誘導程序性細胞死亡 (PCD),以限制病原體的生長。如果沒有對抗機制,ETI引發PCD可以擴散到未感染的組織,嚴重損害植物生存【2】。水楊酸 (SA) 介導的系統獲得性抗性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SAR) 就是這樣一種對抗機制【3】。
  • Plant Cell:揭秘細胞分裂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程祝寬研究員,其早年畢業於揚州大學,目前主要從事植物減數分裂過程的遺傳控制,水稻花器官發育及種子形成的分子機理等方面的研究。這項研究得到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的資助。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絲與著絲粒起初會以隨機方式相連接,使得前中期存在許多錯誤的連接方式。
  • Cell:細胞壞死狀凋亡分子機制
    2005年7月,袁鈞英博士帶領的課題組發現了一種化學物質Nec-1,它不能對細胞調亡起到抑制作用,它可以對一種程序性壞死樣細胞死亡(programmed necrosis-like death)起到特定的抑制作用。她將之稱為necroptosis(necrosis + apoptosis,壞死狀凋亡),是一種新的細胞死亡方式。
  • Nature:細胞分裂中獨立於紡錘體的卵裂溝形成機制
    在後生動物細胞分裂的「教科書」模型中(該模型建立在對較大海洋動物細胞和Candida elegans細胞所做的一個世紀的研究基礎之上),有絲分裂紡錘體被假設引導卵裂溝的位置。現在,以檢驗這一模型是否足以解釋一個較小細胞(果蠅成神經細胞)的非對稱分裂過程中的卵裂溝位置為目的的實驗表明,它是不能的。
  • Development:逆轉錄病毒DNA激活對B細胞是致命的
    2016年5月18日/生物谷BIOON/--逆轉錄病毒DNA整合進宿主基因組,但是它們的表達在正常情形下遭受細胞防禦機制的抑制。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的Gunnar Schotta及其研究團隊證實當這些防禦機制失效時,病毒蛋白的積累可能觸發程序性細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