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養生|一分為二——陰陽學說,天地之道陰陽的基本概念
一分為二——陰陽學說陰陽,是古人從大自然獲得靈感後總結出來的一對概念。地球自轉一周即為一天,出現白天黑夜的交替。白天氣溫較高,能見度較強,象徵著光明;夜晚氣溫較低,能見度弱,象徵著黑暗;黑白之分非常明顯,屬於自然的陰陽之說由此而生。人類順應這個規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中醫知識】陰陽學說
中醫學把陰陽學說應用於醫學,形成了中醫學的陰陽學說,促進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中醫學的陰陽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礎之一和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解和掌握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一把鑰匙。「明於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靈樞·病傳》),「設能明徹陰陽,則醫理雖玄,思過半矣」(《景嶽全書·傳忠錄·陰陽篇》)。
-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易經中講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太極圖就是陰陽運動哲理的縮影~陰陽五行學說貫穿於經絡,臟腑,精,氣,血,津,液等理論指導著中醫的診斷和治病!比如為什麼說陽虛多兼氣虛,陰虛多兼血虛等,自然界萬物的產生,發展和變化,離不開陰陽的相互作用~陽主動而散,可促進萬物的氣化,陰主靜而凝,可促進萬物的成形~晝為陽,夜為陰!白天上午為陽,下午為陰~氣為陽,血為陰。。。
-
通過中醫來理解陰陽
在中醫中對於陰陽轉化是這樣描述的,「因為陰陽對立,雙方聯繫不強,所以也就不可能向陰陽屬性相反的方向進行轉化」,這句話從陰陽哲理來看,有點失之偏頗的。中醫中陰陽標準好多都是人為所規定,也就是陰陽均衡點人為色彩太多濃厚。
-
中醫常說陰陽,陰陽究竟是什麼,快看看和你理解的一樣嗎
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陰陽觀念才應用到醫學領域。秦名醫醫和在為晉侯診病時,以陰陽解釋疾病的病因,「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徵為五聲,淫生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這是陰陽在醫學領域成功且正確的應用。可能大家還是不理解陰陽,只是模糊的認為,白天為陽,夜晚為陰,這麼認識是正確的,但不全面。
-
陰陽學說(之三)
概括和闡述人體的生命過程陰陽學說認為,「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素問·寶命全形論》),「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而長養百骸」(《類經附翼·醫易》)。就是說,人的有生命的形體產生於陰陽二氣,所以說:「生之本,本於陰陽」(《素問·生氣通天論》)。
-
基於陰陽平衡的理論,中醫治病可信嗎?
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中醫治病的原理無疑首推陰陽平衡。許多黑中醫者,都是基於質疑陰陽學說,建立起自己的思維邏輯。他們用現代實驗科學的思維方式,想當然地給中醫貼上不科學的標籤。有意思的是,中醫本身並不是科學的產物,硬說中醫不科學,就好比說這個女人不是男人,明顯是句廢話,純粹多此一舉。世界的多維性,每個學說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科學邏輯本身,也沒有認定一種理論是科學的,然後去否定其他的一切學說。就像有人吃飯用手抓,而你用筷子,你不能因為自己用筷子,而一概認為別人用手是不合理的。為什麼基於陰陽平衡的理論的中醫,能達到治病救人扶正祛邪的作用呢?
-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一直有朋友留言讓我以通俗的語言,寫一寫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陰陽對於學習《易經》等學習傳統文化非常重要,可以說對陰陽的理解是基礎的基礎。陰陽,是整個宇宙的簡練概括總結陰陽,是我國傳統文化對於整個宇宙的簡練概括和總結。在《詩經》中已有「既景乃崗,相其陰陽」的說法,可見陰陽觀念流傳之久;而《易傳》中的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和《道德經》中的「萬物負陰而抱陽」則可以看出陰陽觀念流傳之廣。無論在儒學還是道家,陰陽都是重要的基礎概念,今天的學術中則把陰陽稱為我國古代哲學中的矛盾論。
-
中醫基礎理論的陰陽的特性
我們剛才把一個白晝的上午為陽,下午陽中之陰以外,那麼陰陽的可分性,無限可分。我們講五臟六腑,剛才我講了,我們把心包單獨拿出來,那麼六髒對六腑,那麼髒為陰,腑為陽這樣的分法。同樣我光把五臟拿出來,光說五臟,五臟中的心和肺它在胸腔裡的位置最高,我們把它屬於陰中之陽,肝和腎位置更低,它就是五臟裡邊的陰中之陰。那麼心和肺在一塊兒,心和肺在五臟裡邊,它屬於髒中之陽了。
-
院士何祚庥:中醫陰陽五行是偽科學
第2頁:中醫陰陽五行理論是偽科學第3頁:馬上廢止中醫不現實 何院士總是被媒體包圍(資料圖)「從這個方面來說,我是支持批評中醫的,我覺得那些呼籲取締中醫的言論大多數有根有據。」 「那時很多老頑固非常相信中醫,對西醫極為排斥。就像《家春秋》裡描寫的那樣,西醫說什麼他們根本不聽」 「我主要就是說它在理論上落後。什麼虛啊,實啊,氣啊,補啊,陰陽五行啊等等,這些概念都是不準確的,不知所云。什麼叫做虛火上升,什麼叫做寒症,這些語言是不科學的。
-
中醫為什麼講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對我國古代醫學理論的建立有著重大意義,是我國古代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組成和概括總結。如果想要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中醫,除了一些口傳心授的偏方、秘方和各代編著的醫藥書籍外,還必須深入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而想要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首先必須弄清陰陽五行的概念。我國古代先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五種自然元素構成的,即金、木、水、火、土。
-
易以道陰陽——陰陽是中國文化的基石
我們說易經是六經之首,群經之始,諸子百家之源,這裡的之首、之始、之源,就是易經中的無極、太極和陰陽,可以說諸子百家都是從無極、太極和陰陽之後分化出來的學術流派,因此陰陽概念也貫穿在各家學說之中。比如《孫子兵法》中僅僅六千字,就出現了80多對陰陽,而且是反覆出現、反覆提及。陰陽的產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陰陽觀念的產生、陰陽符號的創立和陰陽概念的提出。
-
中醫的氣血,陰陽概念,具體是什麼樣子
學習中醫,了解中醫,繞不開血氣(氣血)的概念,更繞不開陰陽的概念。當然,現代也有一些實踐學派,為藥效是論,拋棄了中醫的基本理論體系,這個情況我們就保留意見。今天就一起來學習,血氣,陰陽的概念。這其實講的是四個概念,四個事情:血、氣、陰、陽;人們經常把血氣放在一起討論,把陰陽放在一起討論,陰陽不只是中醫的概念,更是華夏文明所有學科之宗。這樣子是因為整體觀,他們就是一對的。我們初步感覺這四樣事情是這樣的,其實是這樣的,血,血液,這是很直觀的概念。
-
《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百病的起因,無非一個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裡,就有很多關於疾病形成、健康養生的論述。《素問.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應該是中醫關於健康長壽最早的總結。
-
《易》以道陰陽: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時至今日有何意義?
《易》以道陰陽——《莊子·雜篇·天下》在《莊子》雜篇中,將《易經》總結為「陰陽」,可見陰陽在我國傳統的易經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懂陰陽,幾乎無法理解傳統文化。在《易經》中,雖然沒有明確的陰陽的概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把陰陽稱為《易經》的核心,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
陰陽學說的魅力,《黃帝內經》來解讀!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國學的精髓之一,自古以來,不少人對研究陰陽五行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陰陽五行常常給人神秘莫測、奧妙無窮之感,想要吃透其中精髓,實在難呀!今天,小編就和您從《黃帝內經》的角度一起來學習學習陰陽學說,感受下中醫的魅力吧!來源:悅讀中醫,文章選自《內經精要譯註》;作者:鄭紅斌,包素珍。
-
夫妻之間的陰陽之道
男陽女陰,陰陽相濟夫妻齊心,陰陽平衡夫妻平等,陰陽環繞夫妻纏綿···等等,但是陰陽不平衡,則夫妻之間必生破裂和事端,鬥數中的星曜本具陰陽屬性,陰陽分布於諸星,陽星見的太多,陰星見的太多,都不是吉兆!第二,夫妻宮多兇多煞煞星也分為三對,羊陀主性格不和衝突,火鈴主感情關係複雜難清,而空劫則主感情波折出意外,如果六煞星有超過3個進入夫妻宮,命造之感情必然波折不順,而且是一生都這樣,如果是空劫+其他煞星,則離婚的概率就會很高。如果是羊陀火鈴,則主配偶感情坎坷,配偶脾氣惡劣,離婚概率並不大。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悠悠蒼天,此何書哉!——《黃帝內經》心得...
放縱的生活是背離陰陽之道的,長此以往,五臟之氣相搏,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就會出現失眠或者嗜睡等症狀。當今之世,亞健康的體質的人呈幾何級數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呈年輕化的趨勢,人未半百,卻是未老先衰,《內經》中強調防患於未然,「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古人誠不欺我。
-
道醫學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體醫學、生命醫學
道為醫之體,醫為 道之用。道醫之本在陰陽,陰陽是道生化出來的,是道性的體現。「道」是道醫的根 本和源頭。要想學好道醫,用好道醫,要想演繹出古代道醫的神效,必須認真修道、 練功,只有修道、證道,才能悟道、識道、把握道;對「天人合一」、「萬物同體」 有所感悟;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質,明陰陽之理、升降之機;才能本於陰陽,應症施 法;才能不值一法,不舍一法,法無定法,甚至非法之法而達上工境界。
-
葛洪魂魄學破譯疾病之迷 · 老中醫破譯修身正心之道
儒家經典《禮記集解》又說:「夫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人生於世間有天覆地載的恩德,身為陰陽之合和,體有魂魄神明共存,萬物悉由五行而生,而人最得其妙氣,人在天地間猶如人腹有心。故葛洪在《抱樸子內篇》說:「有生最靈,莫過乎人」;「夫陶冶造化,莫靈於人。」認為人乃是萬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