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部重量級環保文件正式生效,有力推動回收紙及造紙行業環保升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於2018年1月1日實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目前,各地基本上已明確環保稅適用稅額標準,做好開徵準備工作。環保稅實行的是定額稅率,即多排多繳,少排少繳。環保稅負的差異,最終將帶來產品價格、生產規模等差異,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環保稅開徵之後,大氣和水汙染物排放企業受影響最大。根據環保稅法要求,應稅大氣汙染物的稅額幅度為每汙染當量1.2至12,水汙染物的稅額幅度為每汙染當量1.4至14。
2、《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
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生態環境損害往往具有長期性、潛伏性,尤其是具有汙染易、修復難的特點,很多汙染一旦造成,罰再多錢也沒法徹底修復。有鑑於此,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成了一種有效的兜底措施。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目的首先就是實現損害擔責的需要。
3、《水汙染防治法》
2018年1月1日,新修訂的《水汙染防治法》正式施行。與以往相比,此次《水汙染防治法》明確了許多比較具體的工作要求,並且加大了水環境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在增加按日連續處罰的基礎上,提高了罰款幅度,比如將對企業超標、超總量的罰款由「排汙費數額兩倍以上五倍以下」改為「十萬以上一百萬以下」等。
4、環保部六大「督察局」正式亮相,環保督察工作常態化
六個區域督察局,由環保部原六大區域環保督查中心「升級」而來。經中央編辦批覆,環保部華北、華東、華南、西北、西南、東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由事業單位轉為環保部派出行政機構,正式更名為「督察局」。「督察局」的一大新增職能是承擔中央環保督察相關工作,進一步強化督政。這也意味著,中央環保督察將成為常態。
二、《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正式發布
《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正式發布,其中有關廢紙的含雜量的描述為「進口廢紙中應限制其他夾雜物(包括木廢料、廢金屬、廢玻璃、廢塑料、廢橡膠、廢織物、廢吸附劑、鋁塑紙複合包裝、熱敏紙、瀝青防潮紙、不乾膠紙、牆/壁紙、塗蠟紙、浸蠟紙、浸油紙、矽油紙、複寫紙等廢物)的混入,總重量不應超過進口廢紙重量的0.5%。」,由此可知,進口廢紙中其他夾雜物的比重確定為0.5%。並確定2018年3月1日開始實施。
三、商務部將推動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發展納入2018年綠色循環消費重點工作內容
2018年4月25日,商務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做好2018年綠色循環消費有關工作的通知》(商辦流通函〔2018〕137號),《通知》中提到「商務部將以《企業綠色採購指南(試行)》的貫徹落實為重點,制定綠色採購行業標準,指導有關協會、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成立綠色採購聯盟,推動線上線下企業對接,提高綠色產品採購比例。推進流通領域綠色包裝,推動解決塑料汙染,對促進綠色消費有重要作用。2018年,商務部將通過制修訂綠色分揀中心建設標準,推動大中城市分揀中心綠色發展。」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受商務部委託,作為《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建設管理規範》修訂單位。
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籤署國務院令公布《快遞暫行條例》,《快遞封裝用品》新國家標準9月1日正式實施
2018年3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籤署國務院令,公布《快遞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對快遞包裝綠色回收提出了要求:國家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複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採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此後,「綠色快遞」理念成為快遞物流企業新的企業責任關注點。
9月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根據減量化、綠色化、可循環的要求,對快遞包裝減量提出新要求:快遞包裝袋宜採用生物降解塑料,減少白色汙染;降低了快遞封套用紙的定量要求,降低了塑料薄膜類快遞包裝袋的厚度要求以及氣墊膜類快遞包裝袋、塑料編織布類快遞包裝袋的定量要求。
標準對於快遞包裝箱單雙瓦楞材料的選擇不再作出規定,只要材料符合耐破、邊壓和戳穿強度等指標即可。標準還明確提出快遞包裝箱的基礎模數尺寸,以包裝標準化推動包裝的減量化和循環利用。
五、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文《關於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的通知》,支持城市末端廢物進行協同處置,實現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
《關於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辦環資〔2017〕1778號)要求,2018年5月3日,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布《關於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18〕502號),在全國範圍內支持一批條件成熟、規劃合理、定位於城市垃圾清運和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對接,將再生資源以原料或半成品形式在無害化前提下加工利用,將末端廢物進行協同處置,實現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的基地建設。2018年9月10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了第一批50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名單。
六、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201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意見》針對重點領域,抓住薄弱環節,明確要求打好三大保衛戰(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七大標誌性重大戰役,著力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取得扎紮實實的成效。在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中指出:
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到2020年,實現所有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全覆蓋,基本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和第一批分類示範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推進垃圾資源化利用,大力發展垃圾焚燒發電。推進農村垃圾就地分類、資源化利用和處理,建立農村有機廢棄物收集、轉化、利用網絡體系。
強化固體廢物汙染防治。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嚴厲打擊走私,大幅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種類和數量,力爭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開展「無廢城市」試點,推動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調查、評估重點工業行業危險廢物產生、貯存、利用、處置情況。完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轉移等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化監管體系,提升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能力,實施全過程監管。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跨界轉移、傾倒等違法犯罪活動。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固體廢物大排查活動。評估有毒有害化學品在生態環境中的風險狀況,嚴格限制高風險化學品生產、使用、進出口,並逐步淘汰、替代。
七、生態環境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史上最嚴固廢法即將出臺
2018年7月11日,生態環境部在官網發布了關於公開徵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本次《固廢法》修訂草案增加了排汙許可制度、環境保護稅、環責險等多個方面內容,並重申「洋垃圾」禁止令。此外,修訂草案還新增區域合作條文,統籌建設區域性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
其中值得企業關注的主要修改內容有:
(一)強化了產生者的主體責任,並提出產生者責任延伸:
1、第五條:固體廢物的產生者對其產生的固體廢物依法承擔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責任。
2、第三十五條: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者應當對受委託者進行跟蹤檢查,保證受委託者的運輸、利用、處置行為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合同要求。
(二)界定了轉移相關方的義務與責任:
1、第三十五條:產生者需要委託他人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必須採用書面合同形式。委託合同不能轉移產生者的固體廢物治理的法定責任。禁止產生者無合同或採取虛假合同委託他人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防範以買賣的名義非法轉移固體廢物行為。
(三)建立危險廢物分級管理制度(第五十九條)
(四)增強行政強制措施,提高罰款上限:
1、未履行危廢轉移聯單等罰款上限由二十萬提高至一百萬(第八十三條);
2、造成固廢環境汙染事故的,對直接責任人除行政處分外,增加收入50%的罰款及可能的行政拘留措施(第九十條);
(五)法規制度銜接方面:
1、取消危險廢物排汙費,增加徵收環境保護稅條款;
2、增加關於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的條款,要求涉危險廢物企業強制參保;
3、建立固體廢物排汙許可制度,將固體廢物納入排汙許可實施「一證式」管理,促進落實產生者主體責任。
4、全面貫徹實施《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改革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
八、8月1日起,進口外廢貿易型企業註冊登記將自動失效
根據《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海關總署制定了《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國內收貨人註冊登記管理實施細則》,現予以公告,自2018年8月1日起執行。《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國內收貨人註冊登記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原質檢總局公告2009年第91號公布)同時廢止。
原已獲得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國內收貨人註冊登記的企業,屬於加工利用型的,應及時向工商註冊所在地的直屬海關申請換發新證;屬於貿易型的,註冊登記自動失效。
九、《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建設管理規範》專家評審會召開,並在商務部官網公開徵求意見
2018年8月2日,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對國家商務部委託課題——《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建設管理規範》(以下簡稱《規範》)在京組織專家審定會。本次標準修訂的主要目的是滿足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對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利用行業的功能定位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嚴格其建設和加工過程中的安全、環保、質量管理規範,提升分揀中心對城市環境綜合治理的服務能力,建設環保達標、土地集約、技術先進、管理規範的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2018年10月-11月,《規範》在商務部網站完成公開徵求意見,2018年12月完成標準報批。
修訂後的《規範》主要包含以下內容:引言、範圍、規範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分揀中心的分類、基本要求、基礎設施、環保要求、能耗要求、安全要求、產品質量及管理要求。相比SB/T 10720-2012,新規範的適用範圍更為明確,同時增加了引言、廢棄大件家具的術語、分揀中心的分類、基本要求、部分環保要求、部分安全要求、產品質量要求、管理要求和績效指標等內容,在建設管理各方面體現綠色原則。
十、商務部:美廢將首先被加徵25%關稅;原紙方面或將遏制低價進口紙對國內市場衝擊
8月8日晚間,商務部官網宣布根據商務部2018年第55號公告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約160億美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18〕7號),現公布經調整的對美國輸華商品加徵關稅商品清單二,自2018年8月23日12時01分起實施加徵25%關稅。
在這批清單中,固體廢物成為一大類產品,廢紙也在其中,包括編碼47071000、47072000、47073000和47079000在內的廢紙產品都在清單中。
十一、生態環境部:2018年固廢進口量減半,力爭早日修訂《固廢法》
11月29日,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部際協調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小組組長、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在會上透露截至11月15日,全國固體廢物進口量為1861萬噸,同比減少52.8%。
李幹傑強調,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2019年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圓滿完成調控目標和各項改革任務。
一要積極推動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力爭法律早日修訂出臺。二要強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力度,深入推進各類專項打私行動。三要提升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水平,加快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提高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率。四要充分發揮協調小組的機制保障作用。
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2019年工作計劃》等有關文件。
2018年生態環境部共公示二十六批進口廢紙批文,核准進口總量約為1816萬噸。
十二、國家郵政局發布《快遞業綠色包裝指南(試行)》,推行快遞綠色包裝至少循環20次
2018年12月16日,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好郵政業汙染防治攻堅戰,指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做好綠色包裝工作,根據《快遞暫行條例》等有關規定,國家郵政局制訂發布了《快遞業綠色包裝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規定了行業綠色包裝工作的目標,即快遞業綠色包裝堅持標準化、減量化和可循環的工作目標,加強與上下遊協同,逐步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和再利用。
在採購、統計、培訓等方面,《指南》指導企業逐步建立綠色供應體系、逐步建立快遞包裝物使用的企業內部統計制度、積極組織從業人員開展綠色包裝標準、操作規範的培訓。
在綠色包裝工作具體操作方面,《指南》提出企業在採購和使用塑料包裝時,可加入全生物降解塑料考察因素,逐步提高符合標準的塑料包裝袋的採購比例,建立綠色包裝應用的推動機制,主動為用戶提供綠色包裝選項,並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以推動綠色包裝應用。同時宜優先採購採用水性印刷工藝生產的包裝物料,或者由具有綠色認證資質的企業生產的包裝物料,使用封裝膠帶時應符合有關標準要求。
在減量化操作方面,《指南》鼓勵企業積極探索使用循環快遞箱、共享快遞盒等新型快遞容器,逐步減少包裝耗材用量,並對使用緩衝填充物、包裝物品印刷提出要求。《指南》還指出,企業寄遞協議客戶的標準產品時,要加強與上遊電子商務企業或生產企業的協同,積極向協議客戶建議使用簡約包裝,逐步減少二次包裝。
在可循環操作方面,《指南》要求企業要積極推行在分撥中心和營業網點配備標誌清晰的快遞包裝回收容器,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和業務流程,推進包裝物回收再利用。要逐步推廣使用可循環快件總包,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編織袋。快件總包使用的材質、規格等宜符合快遞行業相關標準,循環使用次數不低於20次。
(文章來源:中再協廢紙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