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首次載人的「飛鐵」之旅取得了成功

2020-11-10 烏傷聊電影

Hyperloop一般指超級高鐵,超級高鐵(Pneumatic Tubes)是一種以「真空鋼管運輸」為理論核心的交通工具,具有超高速、高安全、低能耗、噪聲小、汙染小等特點。因其膠囊形外表,被稱為膠囊高鐵,也稱飛行鐵路、飛速鐵路(簡稱「飛鐵」),其列車稱為飛行列車。採用磁懸浮+低真空模式。

Hyperloop首次進行乘員測試,為實現其新的運輸方式邁出了一大步。在公司位於內華達州的DevLoop工廠,周日晚上有兩名乘客被射穿了500米長的管道。該公司表示,這標誌著真空管技術發展的新領域。

超環是一種未經證實的運輸系統,其中人們在真空管中的車輛中行駛時速高達600 mph。維珍的系統包括磁懸浮,非常類似於日本和德國先進的高速鐵路項目中使用的磁懸浮。

磁懸浮將火車車廂提升到軌道上方,因為磁鐵像磁極一樣將火車推向上方。磁鐵也像極點排斥並推動火車向前一樣推動火車,相反的極吸引並向前推動火車。自1970年代以來,磁懸浮已用於某些火車系統。

據該公司稱,Virgin Hyperloop的吊艙在賽道上僅達到了100 mph,而不是Hyperloop倡導者長期以來承諾的600 mph。Virgin Hyperloop表示,它的軌道長達500米,限制了吊艙的行駛速度。

儘管如此,Virgin Hyperloop高管仍將測試視為重大裡程碑,是將Hyperloop技術商業化的一步。

Virgin Hyperloop的首席技術官Josh Giegel和其乘客體驗總監Sara Luchian進行了首次試乘。他們坐在Virgin Hyperloop的兩人座艙中,該座艙包括安全帶,豪華座椅和小窗戶。

Virgin Hyperloop設想了連接城市的建築系統。吉格爾說,其未來的商業系統將擁有可容納25至30人的吊艙。吉格爾說,維珍超級高鐵的設想是每小時載運成千上萬的乘客。

Hyperloop系統既可以在地面上運行,也可以在地下運行,但到目前為止,該公司一直專注於地面項目。地下隧道施工既耗時又昂貴。

在構建商業超迴路系統之前,仍然存在障礙。Virgin Hyperloop仍需要為其下一個項目籌集足夠的資金,該項目是在西維吉尼亞州進行的六英裡,5億美元的測試設施。沃爾德說,該設施的速度不會達到每小時600英裡,但拒絕透露它們走多快。正在建立測試設施以認證Virgin Hyperloop的技術。

Walder認為公司的Hyperloop系統將在2025或2026年獲得認證,並且我們可以在十年結束之前看到Hyperloop項目。

並非只有Virgin Hyperloop對Hyperloop感興趣。特斯拉和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2013年宣布了這種系統的概念。

然後在2017年,馬斯克在推特上發文說,他獲得了「口頭上的政府批准」,以修建一條從華盛頓特區到紐約的隧道,整個旅程可能需要29分鐘。該項目的第一階段陷入了環境審查之中,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來完成。

馬斯克(Musk)的hyperloop合資企業「無聊公司(Boring Company)」專注於在城市下建造隧道,以便為不需要真空管的特斯拉汽車提供低速服務。目前,它正在拉斯維加斯建造一個名為「循環」的系統。

Virgin Hyperloop於2014年以Hyperloop Technologies的身份成立。RichardBranson於2017年加入董事會,公司名稱隨後更改。

公司聯合創始人約什·吉格爾(Josh Giegel)和乘客體驗部負責人薩拉·盧奇安(Sara Luchian)參加了首次亮相。吉格爾(Giegel)作為該項目的負責人是一個明顯的選擇,以表明他對這項工作的信心,而盧西安(Lucian)是自願參加膠囊另一個座位的40名員工之一。該公司表示,兩家公司均接受了廣泛的測試和培訓,以確保他們的身體健康並為旅行做好準備。

在測試前與Engadget進行的通話中,Virgin Hyperloop的代表告訴我們,由於旅途可能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因此非常重視安全性。他們都走過試管,並顯示了各種出口點和程序,以確保萬一發生故障,它們可以從膠囊中脫出。Hyperloop表示,在整個測試過程中,他們將一直與公司的控制臺保持聯繫。

兩人乘坐代號為XP-2的全新第二代Hyperloop吊艙「 Pegasus吊艙」旅行。XP-2旨在舒適地容納和支撐兩名乘客。兩個座椅都具有五點式安全帶,這是您在賽車中發現的那種,但它們是用於測試的唯一修改。這是因為吊艙旨在通過儘可能多的方式反映真實的Hyperloop旅程,並且將真實事物設想為更像是乘坐地鐵而不是火箭。

為了保持舒適的加速和制動體驗,此測試中的膠囊速度限制為每小時107英裡。這還不到試管中最高速度的一半,在2017年底的測試中,試管最高速度達到每小時240英裡。這主要取決於試管的長度:500米的長度不足以達到試管公司承諾達到的某種速度。但是,當第二個Hyperloop設施在西維吉尼亞州建成時,可能會顯示出更高的速度。



相關焦點

  • 日本「載人飛行汽車」首次試飛成功,驚爆世界
    日本「飛車」試飛成功!在智慧交通的另一個解決方案中,飛車正一點點地進入現實。東京的 skydrive公司在4月份進行了號稱日本首次載人多旋翼飛行器試飛行之後,現又於本周早些時候發布了它的新sd-03型飛機的首次公開試飛測試,這是日本首次載人多旋翼飛機。
  • 載人航天裡程碑時刻!SpaceX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
    這也是首次經批准的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標誌著商業載人航天的重要裡程碑。「這是首次有4名太空人,並且通過商業太空飛行器前往國際空間站,這也是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首次批准前往軌道的商業載人太空飛行器,」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Jim Bridenstine)表示,「此次飛行有著眾多『第一』,4位太空人也將在未來半年內取得更多驚奇的發現。」
  • 載人航天裡程碑時刻!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馬斯克讓...
    (Jim Bridenstine)表示,「此次飛行有著眾多『第一』,4位太空人也將在未來半年內取得更多驚奇的發現。」就在上周,NASA宣布星際航線的下一次無人測試將於2021年一季度進行,而首次載人飛行預計至少要到明年夏天才能進行。
  • Space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成功
    根據新浪科技發布,根據外媒在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的報導,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今日首次發射載人「龍飛船」,並且成功的將兩位美國太空人送入了軌道。
  •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
    2008年9月25日至9月28日,神舟七號搭載三名中國航天員,展開近乎完美的太空之旅五載光陰,三度跨越,從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從中國人首次問天到首次漫步蒼穹,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太空出艙技術的國家。這是9月25日21時10分,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 加加林成為人類首次太空之旅太空人,源於這樣一個細節?
    赫魯雪夫和甘迺迪在蘇聯太空犬實驗取得成功的三個月後,美國也完成了自己的太空艙試驗,當時已經成為美國太空計劃總工程師的布勞恩決定,進行一次不載人發射試驗,如果這次實驗取得成功,那麼進行載人航天也就指日可待了。
  • 早報:SpaceX首次載人發射成功 還要登陸火星
    科技行業新鮮趣事早知道,今日份《科技早報》為君奉上。儘管之前經歷了一定的波折,但是馬斯克首次載人發射火箭在上周日終於成功了。好事多磨!SpaceX首次載人發射成功北京時間上周日,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攜帶載有兩名NASA太空人——鮑勃·貝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利(Doug Hurley)——的龍飛船,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的39A發射平臺升空,隨後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實現對接。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圓滿成功
    正式展開商業運營的載人航天任務,也是一個新的突破,標誌著美國的載人航天向著常規化發射邁出第一步。,這也是該局首次提供私人載人飛行器的認證。「這個認證是NASA和SpaceX取得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突出了我們可以與商業夥伴合作,共同取得歷史性的進步。」
  • 美國SpaceX載人飛船成功返航!落入大海,用的竟是60年前的老技術
    文案:曾正編輯:正昊 國際形勢日益緊張,作為風暴中心美國自然而然受到世界關注。美國又一次成為焦點,但並不是其強橫無理的外交,也不是其政治高官骯髒政治鬥爭,這次是一次美國乃至人類的喜悅。據了解,太空探索技術公司&34;飛船與2日返回地球,成功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落入大海,完成了首次載人試飛任務。
  • 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
    根據環球網報導,我國航空領域傳來捷報傳來,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北京航空控制中心於近期對新一代載人飛船進行了試飛,試驗船返回艙在東方著陸預定區成功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達到著陸現場艙體完好無損,這個消息一出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
  • 外媒綜述:「龍」飛船開啟商業載人航天之旅
    此次為時27小時的太空之旅原定於14日開始,但NASA官員說,發射推遲了一天,原因是預報有大風,「獵鷹9」的可重複使用助推器返回著陸有難度。太空人身穿白色飛行服,下午4點30分準時乘坐3輛白色特斯拉抵達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臺。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出席了此次發射活動,並在發射之前說,在川普總統領導下,美國「重申要在載人航天領域領先」。
  • 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美國載人航天的輝煌與落寞
    北京時間5月31日22時16分,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兩位龍飛船太空人(黑色上衣)隨後與國際空間站上的三位太空人相聚。51年前,「阿波羅11號」的登月之旅也是從這個發射臺開始的。這次龍飛船的發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首先,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由商業航天公司執行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目前世界上僅有俄羅斯、美國、中國3個國家掌握了載人航天技術,在 SpaceX 的成功之前,所有載人航天項目無一不是由國家航天機構推動的。
  • 翟志剛完成太空行走 我國首次空間出艙取得成功
    這標誌著我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取得成功。整個出艙活動持續時間25分23秒,空間出艙活動獲得成功。    這次航天員實施空間出艙活動穿著的「飛天」艙外航天服,由我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製。航天服總質量120千克,可為航天員艙外活動提供至少4小時生命安全和工效保障,重複使用次數不低於5次。
  • SpaceX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有哪些重要意義?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點22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次利用載人龍飛船把兩位太空人送入地球軌道,在經過大約19個小時的飛行後,於北京時間5月31日22點18分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意義至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第一個層面,對於SpaceX公司來講,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次發射是該公司的首次載人發射,成功就意味著拿到了商業載人航天的入場券,未來前景無可限量;第二個層面,對於美國和NASA來講,意味著自從
  • SpaceX龍2飛船成功載人首飛,世界載人航天迎來第四位玩家
    2載人飛船,成功運送兩名太空人(Douglas Hurley和Robert Behnken)進入太空,前往國際空間站,他們將在1天後抵達。火箭一級也實現了成功回收。二、劃時代的載人飛船:龍2SpaceX初代的龍1貨運飛船僅用於貨運,但它用了很多超前設計理念和先進工程技術,可靠性很高。在22次發射任務中,除了一次因為獵鷹9號v1.1火箭爆炸事故被摧毀之外,其餘均取得成功。
  • SpaceX龍2飛船成功載人首飛,世界載人航天迎來第四位玩家
    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03時22分,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用自家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龍2載人飛船,成功運送兩名太空人(Douglas Hurley和Robert Behnken)進入太空,前往國際空間站,他們將在1天後抵達。火箭一級也實現了成功回收。
  • 美國SpaceX載人飛船發射成功!18年以來的首次載人飛行
    美國SpaceX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18年以來的首次載人飛行!當地時間2020年5月30日下午15:24,美國佛羅裡達州,美國SpaceX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乘「獵鷹9號」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這是人類第一次乘坐商業飛船飛往太空。此本次發射原定於當地時間27日進行,但當日由於天氣原因,擔心接觸雷電,發射在最後時刻取消改期至本次發射時間。
  • SpaceX載人航天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馬斯克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
    當然,毫無疑問的是,此後SpaceX公司在商業航天領域之所以接連取得了不起的成功,並不能完全歸功於馬斯克一個人。當地時間 5 月 30 號下午 3 點 22 分,北京時間 5 月 31 日凌晨 3 點 22 分,由SpaceX負責執行的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在甘迺迪航天中心圓滿完成,獵鷹 9號火箭成功將載人龍飛船以及參與此次飛行的兩名太空人鮑勃·貝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利(Doug Hurley)平安送上了太空。
  • 成功返回!新一代飛船開啟載人航天新篇章,向世界一流前行
    5月8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降落在酒泉東風回收著陸場預定區域,這標誌著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圓滿成功,也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開啟了新的篇章。測試中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這7項關鍵技術是:在軌飛行階段,首次採用的國際上推力最大的單組元無毒發動機成功完成首秀。該發動機使用的HAN 推進劑具有無毒、無汙染、低冰點、密度大、比衝高和使用維護成本低等優點,後續將全面替代現有推進劑,進一步提高航天員的安全性。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這是胡錦濤在飛船發射成功後同現場指揮人員親切握手,向他們表示誠摯慰問。2003年和2005年,我國航天員楊利偉和費俊龍、聶海勝先後從這裡踏上徵程,開始太空之旅,兩度實現了我國載人航天飛行的歷史性突破。今天,我國航天員將第三次從這裡出徵,續寫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新篇章。  17時30分許,航天員出徵儀式在問天閣舉行。胡錦濤等來到這裡,親切看望執行這次飛行任務的3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為他們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