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海邊生活的農村人會用海水曬鹽麼?古代人造鹽用什麼方法?

2020-11-28 村裏白哥黑嫂

自古以來,鹽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物質,人們對於鹽的需求從來沒有減少,所以在古代的時候,對鹽的控制力度一直都非常大。早在周朝時,就已經有了專門管鹽的官職。唐朝國力強盛的時候,對鹽實行不專賣也有收稅的方法,但安史之亂後,國力衰減,從唐肅宗乾元元年開始推行「榷鹽法」,也就是專賣專採,裡面規定:

偷賣鹽一石者死,一鬥以上杖背。

我們能看出已經非常嚴苛,但還有更嚴苛的,裡面還規定,就算是偷刮一鬥鹽鹼土,罪名都跟偷賣一鬥鹽一樣,這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那有人就會好奇,海邊的人不能直接用海水曬鹽嗎?如果能,鹽也就沒有那麼金貴了。道理是這樣的,但是這個製鹽是需要工序的,也是需要技術的。

那麼,古代究竟有沒有人曬鹽?海鹽在古代如何取得?

咱們先弄明白古代人的鹽怎麼來的,然後再說一下古代人的製鹽法。

Ⅰ:天然和人工

在古代的時候,鹽有兩種方法獲得,一種是天然,一種是人工。

所謂天然,就是天然產生的鹽,但這個在古代不叫鹽,叫「滷」,而人工做出來的鹽才叫「鹽」。所以,我國古代記載鹽字,用的是繁體字「鹽」。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這個字時是這樣說的:

鹹也,從滷監聲。古者,宿沙初做煮海鹽。

我們看這裡交待了很多信息,不但說了鹽這個繁體字的來歷,而且還說了最開始煮鹽的一群人,他們是一個叫「宿沙」的部落,這群人住在海邊,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用海水煮鹽。

當然了,我們不能空口去說,也不能只憑一句去推斷,這個是有佐證的,比如在《世本》中也說到了宿沙氏煮海造鹽,裡面是這樣說的:

夙沙氏煮海為鹽。

我們看這裡寫成了「夙沙氏」,但這裡仍然有不清楚的地方,因為我們無法知道這個是個人名還是個部落名,而在《呂氏春秋》裡,呂不韋對這個做出過解釋:

夙沙氏子民,自攻其君而歸神農。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部落。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先民煮海為鹽的歷史非常久遠,而當時有天然和人工兩種,天生的叫滷,人工的叫鹽。

清代經學家段玉裁在注《說文解字》時作出過解釋,他對鹽這個字是這樣說的:

滷也,天生曰滷,人生曰鹽。

那有人還會疑惑,古代人是怎麼煮海為鹽的呢?這也是我們下面要說的。

Ⅱ:古人如何煮鹽

跟我們現代人不同,古代人對於煮鹽這種事可不直接說成是煮,它們叫「熬」,對於煮海這種事,他們有個更加形象的稱呼叫「熬波」。元朝的時候,有個叫「陳椿」的人曾經就煮海為鹽寫過一本書,叫《熬波曲》,裡面記載的數種古人煮海為鹽的方法。

但可惜的是,這本書早已經失傳,或者是佚失,我們現在能看到的版本其實是明朝黑衣宰相「姚廣孝」重新編錄的。

另外,跟我們想像中不同,很多人覺得,既然是煮海為鹽,那肯定是直接燒海水,也就是說,直接熬這個海水,最後得到了晶體,或者是殘渣應該就是鹽了。

這有些想當然了,當然不是這麼簡單的,也不是這樣的一個熬法。古代人煮海鹽,首先得「種鹽」。可能有人看到這個詞會發懵,什麼叫種鹽?鹽能種嗎?

其實這個不是這麼理解的,所謂種鹽,就是引鹽,先把海水中的含鹽的水份給引出來,這就叫種鹽。方法其實不難,但特別繁複。

首先得前天晚上把一些鬆散的東西鋪在海邊,可以是稻穀杆,也可以是茅草。等夜裡霧氣升騰,這些鬆散東西上會附上一層白色的鹽霧,然後把這些帶著鹽霧的東西收集起來回去煎熬,這樣才能得出來海鹽,所謂海鹽,在古代並不是直接煮海水,那樣得不到鹽。

當然了,我們這也不是胡亂說的,明朝人宋應星根據元朝人陳椿的《熬波圖》,在《天工開物》中記載了得海鹽的方法:

無雨日廣布稻,麥稿灰及蘆矛灰寸許於地上,壓使平勻。明朝露氣升騰,則其下鹽茅勃發,日中晴霽,灰、鹽一併掃起淋煎。

這個記載在《天工開物·作鹹第三·海鹽》篇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

Ⅲ:綜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先民煮海作鹽的歷史由來非常早,但工藝卻並不那麼普通,這當然是古代人的智慧和經驗結晶,是多少代人總結出來的。

就製鹽來說,到漢朝時,製鹽工藝其實已經非常成熟,人們吃的鹽也不僅僅限於海鹽了,當時已經出現了鹽井。到了魏晉時期已經出現了精製鹽,鹽的顆粒非常細,這些都已經屬於精加工了,關於那時候的精製鹽,記載在北魏末年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卷八·常滿鹽花鹽第六十九》篇中,我們這裡不再贅述。

相關焦點

  • 難得一見的海南古鹽田,千年「海水曬鹽」技藝,彰顯古人勞動智慧
    但在洋浦半島沿岸至今還保存著許多昔日漁家生活遺蹟。其中這一帶遺存的千年古鹽田,就獨具特色,極具看點。千年古鹽田位於儋州洋浦半島的鹽田村,處在海邊灘涂上,這是當地漁民祖祖輩輩一直延續著的「海水曬鹽」古鹽場,見證了當地人因地制宜、靠海吃海的生存方式和勞動智慧,這項原始的傳統曬鹽技藝至今已經流傳1200多年。
  • 周朝時鹽是貢品,漢朝實行鹽鐵官營,鹽在古代為何會是戰略資源?
    「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不起眼的它,在古代社會可是重要的戰略資源,西周時期它是上貢給周天子享用的「貢品」,漢朝時,大臣們還專門為它召開了一次「鹽鐵會議」。按照這條記載,早在三皇五帝時期,夙沙部落的某位叫做夙沙氏的人無意中發現了把海水熬幹之後,可以得到原始的「海鹽」,因而夙沙氏又被人稱為「鹽宗」。
  • 鹽在古代是非常金貴的,窮困老百姓要吃鹽,他們有什麼辦法?
    引言現如今說起飲食,人們都知道要吃得清淡一點,如果吃得太油膩,高血壓、就離你更近了一步,如果吃得太鹹,心臟病也會離你越來越近。總的來說,就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現在老百姓是不缺鹽,古代可就不一樣了,鹽非常珍貴,窮苦百姓要吃鹽很困難。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如果吃鹽有什麼辦法呢?
  • 海水淡化以及海水「曬鹽」的原理
    目前世界上已採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20多種,其中普遍採用的是「多級閃急蒸餾法」。(3)膜法膜法淡化海水是利用一種只允許水分子通過而不允許鹽類的離子通過的高分子膜,像過篩子一樣把水和溶解在海水中的鹽分離的方法,其原理是將海水加壓,海水中的水分子通過淡化膜,從而使海水得到淡化。
  • 海水淡化以及海水曬鹽的原理
    海水淡化(1)蒸餾法蒸餾是根據混合液體中各組分的沸點不同,將液體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是分離液體混合物常用的一種方法,它發生的變化是物理變化。目前世界上已採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20多種,其中普遍採用的是「多級閃急蒸餾法」。
  • 人類生活離不開鹽,但是大家了解鹽是什麼時候被發現與使用的嗎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增高,在烹調美食的時候,調味品是滿目琳琅,各種各樣。但是,在絕大多數的菜餚裡面,不管是再怎麼美味可口的食品,只要沒有鹽的加入都是不完美的。很多情況下可能會產生一些缺陷,所以說鹽的發現與加入,給我們人類起到了很大的好處作用,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
  • 鹽,人類文明的結晶
    當古代先民處於「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禮記·禮運》)的蒙昧時代,尚不知何為鹹味,亦不知鹽為何物。司馬遷在《史記·樂書》中對這種古禮也作了記載:「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典籍的這些記載,都可視為古代先民原本不知鹽、不識鹽的佐證。因而可以推論,古代先民確實曾經歷過一個不知食用鹽的漫長的歷史時期。
  • 人工製鹽:你知道有個世代製鹽的村子叫「辛立灶」嗎?
    而據《黃驊縣誌》記載:自西周開始這裡就有產鹽歷史,春秋時期已開始盛產:「宋之鹽以河北稱冠,元之鹽以河間著,明則銀花玉液,馳譽長蘆」。2008年8月,在村子的東南方就發現了一處戰國時期的遺址,發掘出諸多古代的煮鹽器具。據省文物部門考證,戰國時期這裡的先輩們就有用陶罐熬鹽的歷史,所謂「煮海為鹽」。
  • 用鹽美容的5種神奇方法
    生活中的美容方法有很多,各種護膚產品充斥著我們的眼球,但是這些產品都含有一些化學物質,長期使用其實對我們的皮膚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那麼有什麼健康安全的美容方法呢,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用鹽美容的方法。  用法  混合兩湯匙海鹽和四湯匙原生蜂蜜,攪勻稱糊狀,然後塗在皮膚上(避免眼周部分),靜待10到15分鐘,然後用一塊棉布浸泡溫水,輕輕擦拭乾淨,然後把這塊布蓋在臉上30秒,然後用溫水洗淨,同時用手指做輕柔的打圈動作。
  • 古代統治者為何管控食鹽買賣?鹽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鹽是百姓生活中最為尋常的物品之一,它不僅能用來調味,還可以用來醃漬蔬菜,能延長食物的保質期,甚至還可以調製成鹽水以便用來殺菌消毒,蘸一點食鹽來刷牙,能夠幫助更好地清潔牙齒。
  • 中國古代真正領先世界的先進技術,你可能會覺得完全就是神話!
    今天要講一個中國古代真正領先全球的技術。你可能很難想像,除了四大發明,中國古代還有什麼技術是全球領先的的。不像那些生活在海邊的人們,在中國古代內陸的四川,人們是如何取得這種維持生命所需的重要食品補充劑和防腐劑的呢?這就是我今天提到的技術——鑽井。
  • 【民間傳說】第一個用海水煮鹽的人
    部落裡有位少年叫瞿子,他天性活潑,聰明伶俐,勇敢堅強。在一次不期而至的狂風暴雨中,瞿子的母親和許多鄉親被海中的惡龍奪去了生命。為替母親和鄉親們報仇,瞿子決定把大海煮幹,制伏海中的惡龍。 以後,每天清晨,瞿子用陶罐舀海水來煮。時間一久,瞿子發現每次把一罐海水煮幹後,罐底總要留下些白色、黑色、紅色、黃色、青色的顆粒。為什麼會出現這種 情況呢?
  • 「老街」、「挑仙」、「煮鹽」……記憶中的「老東臺」!
    一個簡易的一頭高一頭低的草坯棚子就搭成了煮鹽的土灶,裡面堆鹽住人,門前堆滿了大大小小的草堆,遠處的鹽工把的場上曬著佔滿白色鹽霜的草木灰倒入土渠,土渠盡頭有兩位漢子正在用串著繩木桶打水進來,通過長長土渠穿過一道道由蘆竹打的層層疊疊壩,由黑變清、由渾變淨,流入了門前的鹽滷池。再將鹽滷倒入鍋中熬製,最後用皂角點滷、抄制,鹽就這樣熬成了。
  • Woolworths Select喜馬拉雅細粉鹽憑什麼這麼貴?
    食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普通的食鹽價格低廉,製作也比較簡單,一般是用海水曬鹽或用井水、鹽湖水煮鹽,使食鹽晶體析出,得到含有較多雜質的粗鹽後再將其溶解、沉澱、過濾、蒸發,最後製得精鹽。但是隨著工業發展,大氣和海洋汙染的接踵而至,地球上足夠純度的鹽越來越少,使得我們獲取純淨食物的願求也變得愈加奢侈。
  • 海水晶≠水族海水鹽,但國產鹽沒那麼不堪,聽我細細道來
    雖然用普通海水晶養海水魚或者LPS短期內沒什麼差異,但時間久了水質監測發現重金屬超標、微量元素比例失衡、隨之而來的還有PO4、NO3超標、NO2檢測爆紅,要知道我的系統是有藻缸過濾的啊,看來普通海水晶替換水族海水鹽的隱患還真不小,所以我給他的答案是除非你想養皮皮蝦,否則最好還是放棄這個想法,畢竟即使是死一兩個小丑魚的損失都夠買鹽的錢了。
  • 海水營養鹽分析檢測
    氨在海水中可被氧化生成NO2-和NO3-,是在亞硝酸菌和硝酸菌作用下完成的,這種作用稱為硝化作用。海水中氨氮的測定方法:靛酚藍分光光度法和次溴酸鹽氧化法。海洋行業標準HY/T 147.1-2013中採用流動分析方法。
  • 科學設計:鹽田產量提高10000倍的方法
    二、傳統曬鹽概述熱傳遞的方式大致分為三種:輻射、對流、傳導。太陽光照射到人的臉上,人會感覺到熱辣辣的,這是輻射;加熱水的時候,表層的水和底層的水溫度差不多,這是對流引起的;加熱鐵棒的一端,鐵棒的另一端也熱起來了,這是熱傳導引起的。
  • 去海邊遊玩,海水能不能喝?小夥做一個實驗,把海水煮幹,愣住了
    炎熱的暑假已經到來了,很多孩子暑假的時候都在家裡,父母有很多的時間和孩子相處,這時候呢,不少家長也喜歡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比如說到海邊,讓孩子和大海有一次親密的接觸,讓孩子在海邊玩水,遊泳,剛開始在海邊遊玩的時候,難免會被嗆到水,也不小心喝上兩口的海水,會發現海水特別的鹹。
  • 曾是民間製鹽原料,如今20元一斤成稀罕貨,蛋白質含量比雞蛋高
    從前,野菜是一種救荒食品,基本上也只有窮苦的人才能吃,因而不被人們重視。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野菜反而成了香餑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大多數野菜生長在荒野,遠離汙染,加上它們又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因此近年來成了受歡迎的無汙染野菜。
  • 醃臘魚時,直接抹鹽就錯了!教你用了30年的老方法,魚肉醇厚甘香
    醃各種臘貨對於我們這些是農村孩子來說真的是太熟悉不過了,尤其是這醃臘魚,在曬的時候,周圍都會瀰漫著一股「熟悉」的味道,每一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製作方法,味道也就不太一樣,有的會直接抹鹽來醃製,但是那個除了鹹味還是鹹味,味道沒有層次不夠豐富,我只對自家的臘魚情有獨鍾,今天就告訴你這用了近30年的醃魚方法,值得你學一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