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見的海南古鹽田,千年「海水曬鹽」技藝,彰顯古人勞動智慧

2021-01-08 彈指間行攝

海南,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海島,憑藉迷人的風光、溫暖的氣候和新鮮的空氣,以及豐富優質的海島旅遊資源,成為國內外遊客鍾愛的熱門旅遊度假勝地。但提起海南,大家想到的都是三亞、海口等著名的旅遊城市和醉人的椰風海韻,陽光沙灘,鮮有人關注那些隱藏在海南各地的特色民俗和海島人文。

在海南的西北部,有一座名叫「儋州」的城市,如果了解蘇東坡的人,就會知道他曾經被貶至此,這裡還有一座「東坡書院」。儋州瀕臨北部灣,海岸線長267公裡,其間分布著許多天然漁港,這裡的鄉鎮居民,傍海而居,靠海而生,世代以打魚為生。

儋州洋浦半島,土地不宜農耕,荒地多人口少,以前這裡的居民也多以打魚為生,2007年洋浦被國家批准設立保稅港區,當地建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在洋浦半島沿岸至今還保存著許多昔日漁家生活遺蹟。其中這一帶遺存的千年古鹽田,就獨具特色,極具看點。

千年古鹽田位於儋州洋浦半島的鹽田村,處在海邊灘涂上,這是當地漁民祖祖輩輩一直延續著的「海水曬鹽」古鹽場,見證了當地人因地制宜、靠海吃海的生存方式和勞動智慧,這項原始的傳統曬鹽技藝至今已經流傳1200多年。

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的提高,在昔日荒涼的古鹽田周邊,已逐漸被拔地而起的樓房包圍,臨海灘涂上這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曬鹽石,也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見證著中國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處世方式。

如今,當地很多曬鹽場已經失去往日的功能,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但有部分曬鹽石仍在使用,一些老鹽工依舊在堅守著這項古老的生活技藝。古鹽田免費對外開放參觀,遊客可以走進其中,近距離了解延續上千年的海水曬鹽的技藝製作過程。

洋浦古鹽田是我國最早的海水曬鹽場,也是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曬鹽場。古鹽田面積共有700多畝,曬鹽石7000多個,以前這裡的海鹽年產量達500噸,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製鹽工越來越少,海鹽產量也越來越低。但這種傳統日曬鹽技藝卻被保留了下來,如今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追溯洋浦古鹽田的歷史,相傳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末年間,一群來自福建莆田的鹽工漂洋過海,歷盡艱苦來到海南島古儋耳郡,在洋浦半島的海邊開山闢石建造家園。因為海南高溫,日曬豐富,起先鹽工們發現經過一天的太陽暴曬之後,海邊灘涂上都會留下一層鹽巴,於是他們想到用海水曬鹽。

鹽工們就地取材,將海邊的火山巖削平鑿槽,做成如硯臺一樣的曬鹽槽,擺放在海邊灘涂上,就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曬鹽場。為了提高產量,他們要先將太陽曬乾的海泥澆上海水過濾,製成高鹽分的滷水,再將滷水倒入石槽讓陽光暴曬蒸發,這樣便大大提高了海鹽產量。

經過原始方法加工製作的天然海鹽,顆粒均勻、色澤鮮亮、鹹度適中,是名副其實的原生態無添加綠色健康食品,是生活美食佳餚的上佳佐料。而且久藏的海鹽,還具有清熱、去火、消炎、散瘀等醫用功效。所以,如今這種海鹽依舊深受當地人喜愛,而且售價相對要高很多。

這項古老的曬鹽技藝工序繁複,需要經過曬海鹽泥、收海鹽泥、過濾滷水、曬鹽、收鹽5道工序,耗時4天時間才能完成。從最先的「煮海為鹽」變為「曬海成鹽」,雖然製作過程耗時,流程複雜,卻閃現著勞動人民的智慧,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技藝應該得以傳承和保護。【原創作品,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敬請關注我,與您分享更多精彩旅行。

相關焦點

  • 海南奇特的古鹽田,海水曬鹽傳承千年,這才是真正的綠色食品
    作為我國最南端的省份,海南一直是國人最愛的熱帶海島旅遊度假地,其實這裡除了椰風海韻、熱帶雨林,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自然奇觀,可以說海南之美還有大部分沒被發現,比如沙漠、火山、草原、梯田,還有令人稱奇的千年古鹽田。在這個熱情的海島上,蘊藏著神秘的傳奇故事。
  • 海南周刊|儋州峨蔓古鹽田:海岸鹽田古 盛夏鹽情長
    儋州峨蔓古鹽田海岸鹽田古 盛夏鹽情長儋州峨蔓古鹽田日出景觀。編者按日照充沛、海水優良的海南島,沿海地區自古就曬制海鹽,多年傳承,是海南重要的非遺傳統工藝之一。位於海南島西北海岸線上的儋州市峨蔓鎮,一直是重要的古鹽田。當地鹽民每年入夏以後,都會按先人傳下來的古法曬制海鹽,至今尤是。
  • 海水淡化以及海水「曬鹽」的原理
    (2)結晶法結晶法是在海水中加入極易揮發的物質丁烷,丁烷揮髮帶走海水的熱量使海水結冰,從而使海水和鹽分離。(3)膜法膜法淡化海水是利用一種只允許水分子通過而不允許鹽類的離子通過的高分子膜,像過篩子一樣把水和溶解在海水中的鹽分離的方法,其原理是將海水加壓,海水中的水分子通過淡化膜,從而使海水得到淡化。
  • 海水淡化以及海水曬鹽的原理
    海水淡化(1)蒸餾法蒸餾是根據混合液體中各組分的沸點不同,將液體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是分離液體混合物常用的一種方法,它發生的變化是物理變化。目前世界上已採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20多種,其中普遍採用的是「多級閃急蒸餾法」。
  • 科學設計:鹽田產量提高10000倍的方法
    於是,古人利用太陽能曬制粗鹽,在海邊建造大型的鹽場,有些鹽場地勢比較低,潮起時引海水進入鹽場,潮落時關閉閘門,截留的海水就是鹽場的原料,通過日復一日的辛苦勞作,特別是鹽差不多要析出的時候,鹽工冒著強烈的陽光,爭分奪秒地搶收勞動果實。
  • 人工製鹽:你知道有個世代製鹽的村子叫「辛立灶」嗎?
    但是也有些工具卻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像出鹽後清理鹽池用的除混工具,使用的木製除渾耙,又稱勾渾耙,趕渾耙,形如原始木板扒鹽耙,就一直沿用至今。,據測算每120立方米海水可產鹽1噸。>原始製鹽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手工技藝。
  • 古代海邊生活的農村人會用海水曬鹽麼?古代人造鹽用什麼方法?
    那有人就會好奇,海邊的人不能直接用海水曬鹽嗎?如果能,鹽也就沒有那麼金貴了。道理是這樣的,但是這個製鹽是需要工序的,也是需要技術的。那麼,古代究竟有沒有人曬鹽?海鹽在古代如何取得?咱們先弄明白古代人的鹽怎麼來的,然後再說一下古代人的製鹽法。
  • 初湯︳向海為田,煮海為鹽,何以傳承這滄桑變幻千年間的不變真味
    中國在5000多年前,就開始刮取海濱鹹土,淋滷煎鹽。有天然滷水的地區,曾採用「先燒炭,以鹽井水潑之,刮取鹽」的生產方法。戰國末期,四川開始掘井、汲滷、煎鹽。傳說黃帝時有個叫夙沙的諸侯,以海水煮滷,煎成鹽,顏色有青、黃、白、黑、紫五樣。中國人大約在神農氏(炎帝)與黃帝的時期開始煮鹽。中國古時的鹽是用海水煮出來。
  • 暢遊海南,喝著椰子吃著雞,帶你領略與眾不同的海南個個美上天
    海口老城區 海南熱帶海洋世界:「海南千年塔」最為著名,雨林棧道入口在距離水滿鄉約1幹米的五指山最佳觀山點,出口在水滿上村千年大榕樹旁,環形山路全長2千米,徒步約需4哦分鐘。棧道入口可以欣賞到雲遮霧繞的五指山秀姿。但雖然是棧道,山螞蟥仍然十分肆虐,注意保護好自己。
  • 海水淡化廢水如何處理?
    日前,記者從岱山縣鹽業局獲悉,浙江省首個海水淡化濃縮水製鹽技術開發與示範工程在該縣正式開工。按照設計,岱山綠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將對海水淡化剩下的濃縮水進行一定處理,然後通過輸滷管道輸送到茶前山鹽場進行曬鹽。工程計劃於5月底完工。沉澱、過濾、加藥、反滲透、消毒……在位於岱山縣浪激渚的綠源公司廠區裡,工作人員正按照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海水淡化。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南灣猴島觀猴 分界洲島玩海
    熱愛動物的朋友們可不要錯過了這裡,而同屬於南灣猴島的一號沙灘也一樣風光綺麗,不僅具備優質的陽光、海水還有全海南島東線最原始的濱海沙灘礁石海岸風光,對於喜歡潛水的朋友,這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開發相對較晚,海底世界保存相對完整,當您潛入海底,可以欣賞到海底世界的奇妙。  從清水灣出來,另一個要去的景點非分界洲島莫屬了。
  • 央視大型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1季開篇聚焦海南
    《航拍中國·海南》整集紀錄片既展示了碧海藍天、現代都市、中部山區,也展示了邊陲漁村、壯美火山、古老鹽田,還呈現了升騰的火箭、飛馳的動車,講述了海南更新迭代的動人故事,告訴大家:「飛行在這片秘境之上,我們可以聽到大海平緩的呼吸。」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外宣部副主任田野所帶領的團隊,是海南乃至全國最早使用無人機航拍方式拍攝紀錄片的團隊之一。
  • 唐代造紙工藝延續千餘年 石橋古法造紙技藝讓人大開眼界
    石橋白皮紙就是在這個非常簡陋的作坊裡生產出來的,讓人難以置信,但同時佩服古人的智慧。師傅四十左右,年富力強,每天就是在這個水槽子裡水漚構皮麻,漿灰,煮料,一整套工藝。師傅在簡陋的操作間,前面是一張花塑料布,然後就是漂洗,地灰煮,在一個水泥池子裡,身後是豆腐塊一樣的無數層紙張,這要經過壓紙,曬紙,然後才能用。
  • 來海南的六大理由看完立刻想出發
    千年古鹽田、火山海岸、風車海岸等不但景色優美,而且人文深厚,是了解海南島的又一個窗口。 NO.3 享受明媚陽光 佔據了海南全島七分之一區域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體驗海島深呼吸的最佳目的地。無論是海南的五指山,還是被稱為「中國亞馬遜」的尖峰嶺,在享受深呼吸的同時,你還能領略千年古樹、空中花園、雨林絞殺等各種雨林奇觀。海南島現有維管束植物4000多種,約佔全國總數的1/7,其中600多種為海南所特有。
  • 看看南海「曬」非遺
    於培森介紹,日曬法共有納潮、制滷、結晶和收鹽集坨四大工序。在製鹽過程中,首先要在海水漲潮時通過揚水站提水設備將海水抽入到蒸發池中,通過蒸發、過濾把海水濃縮成飽和滷水,再把飽和滷灌入結晶池繼續曬製成鹽。  日曬製鹽的生產流程雖然簡單,但是每道工序都很講究技巧,講究科學依據。
  • →峨蔓龍門激浪【海南儋州】
    ▲ 文章為走讀家原創,ID:zoudujia2012海岸本來只是單純的海水清涼,但在峨蔓,清涼只是一半,另一半是火焰,這一切始於100萬年前!火山噴發或噴溢出的物質堆積而形成海岸,由北向南綿延四公裡,一段狀似萬裡長城令人印象深刻。
  • 鹽田「引客入鹽」扶持政策發布 精品線路推出
    信息時報訊(記者韋柑潞)10月17日,由深圳市鹽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嶺南控股廣之旅策劃承辦的大灣區鹽田旅遊發布會在深圳鹽田舉行。鹽田區全域旅遊企業代表及來自粵港澳地區旅行社同行代表、媒體朋友參與了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