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最南端的省份,海南一直是國人最愛的熱帶海島旅遊度假地,其實這裡除了椰風海韻、熱帶雨林,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自然奇觀,可以說海南之美還有大部分沒被發現,比如沙漠、火山、草原、梯田,還有令人稱奇的千年古鹽田。
在這個熱情的海島上,蘊藏著神秘的傳奇故事。在6000多年前的一次地殼運動中,海南島北部火山爆發,引起地表塌陷,形成了瓊州海峽,從此將海南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分離出來,至今島上仍有40多座火山,因此也有著火山運動的痕跡。
在海南島西北部的海岸線上,有數不清的火山巖石,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長久以來當地人不僅與這樣的地形地貌和諧共處,更學會了加以利用,人們把火山巖削去一半,在剩餘的石頭中間鑿出一個平滑的石槽,形成了一片「有故事」的鹽田。
這一個個平整的石槽,被海水灌入之後又經過陽光暴曬,就是可以提取的海鹽結晶,久而久之便有了規模,形成了中國最早的日曬鹽田,迄今已有超過1200年歷史。這片鹽田名為「洋浦千年古鹽田」,雖然大部分遊客不曾聽聞,在海南島上卻可謂家喻戶曉。
在這裡,形狀各異的石槽共有7300多個,由於看似磨墨的硯臺,已被稱作「硯氏鹽槽」。每日潮起潮落,風吹日曬,石頭上就會自然露出白色晶體,像是「海石掛霜」,這些海鹽都是純天然的,富含碘元素,非常健康。
自古以來,中國沿海一帶就採用「煮海成鹽」的製鹽技藝,而在海南,經過當地人的嘗試和技術改良,發明了極具本地特色的「五步日曬製鹽法」,並一直沿襲至今,保留了絕無僅有的民間工匠手藝,因而也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日曬製鹽地。
如今,洋浦還有近30戶鹽工在傳承這項製鹽工藝,千年古鹽田被列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被開放為非遺景點,不過並不是安排「演員」表演,而是讓人們免費入場,參觀當地鹽工真實製鹽過程。
利用海南島上持續高溫、烈日當空的氣候特徵,鹽工們現在把海水中的泥沙先過濾乾淨,製成高鹽分「滷水」,再把這些滷水倒在各個石槽上,任陽光暴曬製成鹽巴。這樣的工序古老而獨特,製成的海鹽鹹味純正不苦,白如雪細如棉,可直接食用。
這片千年古鹽田上,錯落無序地排列著7000多個硯臺式的石槽,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縱橫交錯,尤為壯觀,而在夕陽西下時分,這裡的顏值更是達到頂峰,燦爛晚霞、海港風情、古老鹽田構成了一幅巨型油畫。
用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製鹽,不僅是鹽工們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同時他們也肩負著傳承這項傳統技藝、守護這片鹽田的責任。現場看到他們一絲不苟的製鹽手藝,讓人不禁感嘆古法傳承的不易,心生崇敬之情。【原創作品,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敬請關注我,與您分享更多精彩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