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 被畢達哥拉斯從音樂中所發現的調和級數及幾個有趣應用

2020-11-25 騰訊網

[遇見數學翻譯小組] 核心成員: 劉雄威

一個數學愛好者,希望為數學科普工作做更多貢獻,歡迎糾錯或討論,微信號是Mr_LiuXW。

我們曾經在學校裡學過兩種級數:

等差級數(arithmetic series),例如:

幾何級數(geometric series),例如:

有一個同樣基礎的級數,稱之為調和級數(harmonic series):

調和級數雖然形式上很簡單,但是包含了許多有趣的數學、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奧數題、幾個出人意料的應用、甚至一個著名的未解決的問題。而有關調和級數的許多問題背後的答案都與我們最初的直覺相違背,因此非常值得了解與學習。

▌為什麼該級數稱為"調和"?

中世紀畢氏音程木刻畫,在圖中顯示畢達哥拉斯正在使用鍾與其他樂器。

這個名字起源於希臘人,我們知道希臘人在許多學科上都造詣頗深。畢達哥拉斯是第一個研究由各種長度的弦所發出的音符的人。如果將一根撥弦時發出中央音的弦,它的長度剪至原來的,這根弦便能發出音符(音樂家們稱從到為一個*五度音程*)。如果弦的長度減半,它將發出高音,即高出一個倍頻程。這些音符和它們對應的弦長是畢達哥裡斯的和聲學基礎。

在調和級數中,和的調和均值為。現在將這些數字取倒數,即

形成等差數列,因此,那些取倒數即為等差數列的數列,也就是調和級數。

立方體和八面體

畢達哥拉斯的思想由數學佔主要地位,但它也非常接近於神秘主義。例如,他指出立方體有個面、個頂點和個邊。由於、和是調和級數,畢達哥拉斯立方體是一個「和諧」物體。還有其他"和諧"物體嗎?有得——八面體,它有個面,個邊和個頂點。還有其他的嗎?雖然這是個簡單的問題,但我還沒深入地思考過,這部分還需要了解歐拉的多面體公式和佩爾方程的解的內容。

▌調和級數的值

不像等差級數和幾何級的公式,調和級數的值沒有簡單的公式對應

即便如此,我們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調和級數「取極限」究竟是怎樣?

也許你會認為調和級數收斂於某個常數,因為隨著項的增多,所增加的項在逐漸變小。確實如此,但是如果你用簡單的計算器或桌上型電腦試著計算,你會得到一個有限的數字。這是因為一般的運算器只能處理一定大小(通常為)的數字,並且將視為零。這樣的計算器會告訴你,調和級數的總和是大約,如果你讓它運行足夠長時間的話。

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這個數列的和會無休止地增長。這個令人驚訝的結果首先被600多年前的法國數學家尼克爾·奧裡斯姆(Nichole Oresme)使用比較審斂法所證實。他指出,如果你把該級數

中的某些項換成更小的項

並將它的某部分括起來,這個級數就變成

這個總和就顯而易見地比我們原認為的調和級數還要小。

用表示調和級數的項部分和,也叫作第個調和數。奧裡斯姆認為

因此,隨著增加的項越來越多,增長的速度越來越慢。可以觀察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便是除了,以外,不再等於任何整數。我看到這個問題在不止一篇數學奧林匹克試卷中出現過,而這個問題的解答,因其推理的嚴謹,同樣是值得研究的。

設,取整數使得,有

令的最小公倍數為,其中為奇數。現在等式兩邊同時乘以這個數字,可得

當乘以這個最小公倍數時,等式左側的所有項都將是整數,但有一項除外:

不是整數,因為是奇數,所以等式左側不是整數。因此等式右側也不是整數。這意味著這不是整數。

▌創紀錄的降雨量

想知道天氣記錄多久被刷新一次?調和級數也給出了答案。

如果我們手頭有張空白的百年降雨量表格。現在預計百年內會有多少次打破降雨紀錄?當然假設降雨量是隨機的,因為任何一年的降雨量對以後任何一年的降雨量沒有影響。

第一年無疑是創紀錄的一年。在第二年,降雨量有同等的可能性大於或小於第一年的降雨量。因此,第二年也創紀錄的可能性為。因此,在保存紀錄的頭兩年,預計創紀錄的年數為。繼續到第三年。第三次觀測的概率為,因此三年內記錄的降雨量創紀錄預期數量為。繼續這一推理,得出的結論是,經過次觀測對應的預期創記錄年數是

你猜一百年的降雨量表中打破降雨量記錄的次數是多少?如果是,那幾乎是正確的,因為調和數列的前一百個項的總和是。

即使在某一年降雨量創紀錄之後,沒有人會懷疑這一紀錄將在未來某個時候被打破——也許在明年。因為無限次的觀測對應創紀錄年數顯然是無窮大。我們有直觀的理由相信調和級數是發散的。

以下是取不同的值時所對應的:

▌交通流量

在不允許超車的單行道交通中,一輛慢車後面跟著一堆想超車但不能超車的汽車。如果輛汽車行駛,將形成多少條車流?如同上一個例子,這就像在問將觀察到多少低速記錄一樣,我們知道答案:

因為車流中後車速度一定會比前車慢,所以兩車的間隔會更大。這解釋了為什麼在長隧道出口附近的汽車往往比隧道入口附近的汽車行駛得更快,並且車流較稀疏時車與車的間隔也會更大。

▌更好的檢測方法

假設你有一百根類似的木樑,並希望找到他們產生斷裂應變的力的最小值。您製作了一個簡單的機器,將逐漸增大的力施加到水平放置的木樑上。通過逐漸增加力的大小,直到木樑斷裂,你可以找到每根木樑的斷裂應力。假設我們用表示第根木樑的斷裂應力。

以這種方式進行的銷毀測試有一個缺點。雖然最後你知道了根木樑的斷裂應力,但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毀壞了所有木樑。實際上我們想知道的並不是每根木樑斷裂應力的精確值,而是的最小值,其中。於是你改成以下實驗。

測試第一根木樑使其產生斷裂,並記錄下第一根木樑的斷裂應力()。然後,測試第二根木樑,不斷增加作用在木樑中心的力直至的大小,但不要超過。如果木樑沒有斷裂,說明這跟木樑的斷裂應力大於。如果木樑斷裂了,則記錄第二根木樑的斷裂應力。然後測試第三根木樑,使作用在木樑中心的力增加至和中的最小值。如果木樑斷裂了,記錄下斷裂應力,如果沒有斷裂,則繼續做下一根木樑的測試。

這個實驗不斷地記錄木樑斷裂應力的最小值,只有那些斷裂應力打破新低記錄的木樑才會被毀壞,因此如果試驗木樑的數目為,則有根木樑會被毀壞,而如果試驗木樑根,則有根被毀壞。

▌洗牌

洗牌(從數學上講)最簡單的方法被稱為"隨機頂部"洗牌。卡牌組的頂部卡被隨機地插入到卡牌組中。那麼,必須重複多少次這樣的洗牌以後我們才能視這個卡牌組為「隨機的」洗過牌了呢?

我們知道,一開始置底的那張卡牌,在有另一張卡牌放置到它底下之前,這張卡牌(記為)一直都是在置底的。現在從卡牌組頂部取出一張卡牌,再隨即地放回卡牌組裡,有種可能的情況,這張卡牌被放置到底下的概率為,因此平均下來經過次這樣的洗牌就會有一張牌置於的底下。而因為有了第一張牌置於的底下了,也就是的底下有兩個放牌的空間,所以這一次每一張牌經過洗牌後置於的底下的概率就變成了,同樣地預計經過次的洗牌會有第二張牌置於B的底下。因此,預計經過的洗牌會有兩張牌置於的底下。請注意,現在置於底下的牌的順序時隨機的。不斷重複這樣的洗牌,整副卡牌置於底下所需要的次數是

如此一來,底下的卡牌順序都是隨機的,想要整副卡牌順序都是隨機的,只需要再洗一次牌,將隨機地放入卡牌組中。因此,隨機地洗完整副牌所需的次數是:

▌穿越沙漠

這個問題在二次大戰中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以至於有傳言稱,這是德國人設計出來並散布到英國的,以此分散英國科學家的注意力。

問題是這樣,現在要乘吉普車穿越沙漠,但中途並沒有燃料補給,也不能在車裡攜帶足以穿越沙漠的燃料。目前你沒有時間建立中途的補給站,但好消息是,手頭有的是吉普車。現在的問題是,如何使用最少的燃料穿越沙漠?

我們以一輛吉普車能行駛一箱油的距離所耗油量作計量單位。如果兩輛吉普車一起出發,則先一起走箱油的距離,然後吉普車將箱油倒給吉普車,然後用剩下的箱油返回原點。此時,吉普車行駛距離合計為箱油。

如果三輛吉普車出發,則先一起走箱油的距離,然後吉普車分別給吉普車和吉普車倒入箱油,此時吉普車剩下箱油,但吉普車的油箱是滿的,這就跟上一種情況相同。當吉普車返回到吉普車所在處時,吉普車已經沒油了,但他們有足夠的油一起回到原處。此時,吉普車行駛距離合計為箱油。

同樣地推理,四輛吉普車,可以行駛的最長距離為

箱油的距離,則只需輛吉普車你就能穿越沙漠,沙漠的距離計為

在這裡,我們有一個新的級數,它也是調和級數(每一項都是等差級數的倒數),當然也發散的

事實上,這個級數的收斂性表明,通過使用這樣轉移油料大法,只要你有足夠多的吉普車就可以穿過無窮大的沙漠(* ̄︶ ̄)。

▌其他級數

我們剛剛看到,即便刪除了調和級數的偶數項,餘下項組成的級數

級數依然發散。那麼下面這個級數斂散性如何?

該級數刪除了調和級數中第一項和帶有合數(即非素數)分母的所有項,剩餘的分母都是素數,你知道,素數的分布會越來越稀疏,但非常令人驚訝的是,由素數的倒數構成的級數依然發散。

這個事實的證明有點複雜(雖然這只是大一水平的難度),因此你可以嘗試著去證明下。當你證得這個級數發散的同時,你也可以推斷出質數的個數是無窮的。

與其刪掉分母為合數的項,不如讓我們來刪掉分母中含零的項。這看起來僅僅是在原有的調和級數中刪掉了分母為十的倍數的項。於是我們合理地作出這個級數依然發散的猜測,然而事實或許會違背你的直覺並使你震驚,因為我們的這種猜測是錯的。

我們首先看一下那些分母只有一位數的項,顯然只有9個,而且它們都小於1。因此他們的總和小於9。

然後,我們看級數中分母有兩位數的項。有項,且都小於。因此他們的總和小於。

通常,級數中分母為位數的項都有項,且每一項都小於,因此它們的總和總是小於

這是一個幾何級數,項數趨於無窮時,總和等於90。因此,沒有包含零位數的詞的調和級數收斂。實際上可以進行更精確的分析至小數點後五位,以得到該級數等於。

▌與對數的聯繫

早在14世紀,尼克爾·奧裡斯姆已經證明調和級數發散,但知道的人不多。17世紀時, 皮耶特羅·曼戈裡、約翰·伯努利和雅各布·伯努利完成了全部證明工作。

現在讓我們回到奧裡斯姆的證明,即調和級數的分散。這是通過

來實現的,在得出這個不等式中就有與對數的聯繫。

調和級數和對數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利用一點微積分知識更仔細地分析奧裡斯姆的不等式,會發現與的自然對數的發散速度一致。可以得到當趨於無窮時,兩者只相差一個常量值,通常用表示。

這後來以瑞士著名數學家倫納德·歐拉的名字命名為歐拉常數(又稱歐拉-馬歇羅尼常數)。值已計算大約為,但對的性質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是有限小數或無限小數,但是分析表明如果它是一個有理數,那麼它的分母位數將超過。如果你能解決這個著名懸而未解的問題,便也能立刻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End -)

喜歡本篇內容請給我們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被畢達哥拉斯從音樂中所發現的調和級數
    我們曾經在學校裡學過兩種級數:● 等差級數(arithmetic series),例如:● 幾何級數(geometric series),例如:有一個同樣基礎的級數,稱之為調和級數(harmonic series):調和級數雖然形式上很簡單,但是包含了許多有趣的數學、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奧數題、幾個出人意料的應用、甚至一個著名的未解決的問題
  • 數學中最著名數學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是不是畢達哥拉斯發明的?
    這個定理在西方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這個定理的起源不得而知了。既然不是他幹的,為何還要以他的名字命名?是因為他長得帥嗎?看下圖這位大爺帥不帥?有沒有長得像帥哥吳彥祖?畢達哥拉斯影視明星 吳彥祖可以肯定的是,畢達哥拉斯不是第一個發現它的人。
  • 【走進數學】畢達哥拉斯定理
    這可真算得上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了,畢竟畢達哥拉斯這個人可能是虛構的,他同時還是一樁謀殺案的主要嫌疑人,甚至並沒有對這個使他彪炳史冊的定理進行過系統的陳述。在數學課堂上,除了乘法表和基本的算數運算之外,畢達哥拉斯定理應該是講授的最多的了。這條定理相當的簡潔,因此很容易記住:
  • "中心火"與"對地"——畢達哥拉斯的宇宙
    泰勒斯的學生畢達哥拉斯比他更為著名。一般人知道畢達哥拉斯是因為畢達哥拉斯定理,即中國人所說的勾股定理。我們這裡感興趣的不是畢達哥拉斯在數學方面的成就,而是他在天文學和宇宙學方面的成就。他首先認識到大地是一個球,提出了"地球"的概念,而且認識到了月蝕是地球阻擋日光的影子造成的。
  • 調和級數的幾個有趣應用及一個著名懸而未解的數學問題
    不斷重複這樣的洗牌,整副卡牌置於 B 底下所需要的次數是如此一來,B 底下的卡牌順序都是隨機的,想要整副卡牌順序都是隨機的,只需要再洗一次牌,將 B 隨機地放入卡牌組中。我們以一輛吉普車能行駛一箱油的距離所耗油量作計量單位。如果兩輛吉普車一起出發,則先一起走 1/3 箱油的距離,然後吉普車 B 將 1/3 箱油倒給吉普車 A,然後用剩下的 1/3 箱油返回原點。此時,吉普車 A 行駛距離合計為 1+1/3 箱油。
  • 魅力數學,畢達哥拉斯,你不知道的小知識
    畢達哥拉斯出生於愛琴海東部的薩摩斯島(跟昨天我們聊的米利都三傑的出生地是不是特別近~),公元前523年左右是他的輝煌時期,有人認為他的父親是阿波羅神。這裡跟大家講一個非常奇妙的「兄弟」關係。太陽神和音樂之神阿波羅與掌管文藝的繆斯女神卡利俄帕生了一個兒子,叫俄耳甫斯。這也就意味著,畢達哥拉斯跟俄耳甫斯是同一個父親。
  • 畢達哥拉斯定理的變形
    畢達哥拉斯定理的變形   亞歷山大裡亞的帕普斯,是公元前300年的一位希臘數學家.他證明了畢達哥拉斯定理的一個有趣變形:將畢達哥拉斯定理中論及的,立於直角邊和斜邊上的正方形,變形為他自己定理中論及的,立於直角邊和斜邊上的任意形狀的平行四邊形.
  • 希臘史9:數學之父畢達哥拉斯殺死發現無理數學生,引發數學危機
    在宇宙論方面他認為存在著許多但有限個世界,並堅持大地是圓形的。在數學上,畢達哥拉斯被認為是勾股定理的發現者,在西方,勾股定理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對數學發展影響重大。從公元前535年到公元前525年這十年中,畢達哥拉斯學習了象形文字和埃及神話、歷史和宗教,並宣傳希臘哲學,受到許多希臘人尊敬,有不少人投到他的門下求學。畢達哥拉斯在49歲時返回家鄉薩摩斯,然後又去了克裡特島,在那裡他用很短的時間研究了法律制度。在薩莫斯島,他建立了一所學校,他把該學校命名為「半圓」(Semicircle)。
  • 九九乘法表與畢達哥拉斯三元數
    在數學中,我們通常把滿足等式a2+b2=c2的三個正整數(a,b,c)稱作畢達哥拉斯三元數
  • 萬物皆數,畢達哥拉斯的宇宙法則
    話音未落,他的第二個弟子阿那克西美尼又慷慨陳詞:「你們都錯了,萬物起源於氣」。(米利都學派三哲)在三位哲學家對宇宙爭論不休的時候,希臘東部一個叫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的青年走出了他的故鄉薩摩斯島(Samos)。1.遊歷諸國畢達哥拉斯的父親是個富商,這支持了他青年時遊歷埃及、巴比倫,也來到了米利都。
  • 將畢達哥拉斯定理拓展到無限?
    從這裡開始,你可能隱約發現了一種規律,從數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規律很有趣。如果下一步我們找到包含了更多數字的等式的解是什麼,我們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這一點。換言之,我們要如何找到a² + b² + c² + d² = e² + f² + g²的解?
  • 課件分享:畢達哥拉斯定理(簡化版)
    最近比較忙,沒時間寫新的文章,就再分享一份關於「畢達哥拉斯定理」的課件簡化版吧!供有需要的讀者朋友學習。
  • 王冠翔: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故事
    西方理論數學的創始人畢達哥拉斯。講到這兒有些同學可能還不認識他,但是說到「勾股定理」,是不是馬上就熟悉了呢?沒錯,就是他最先證明!而我們直至解放初年,仍引用西方的叫法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畢達哥拉斯是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因為嚮往東方的智慧,經過萬水千山,遊歷了當時世界上兩個文化水準極高的文明古國:巴比倫和印度,吸收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印度文明的文化。
  • 《數學好的人是如何思考的》---畢達哥拉斯數秘術
    尤其是以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為首的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認為「數是萬物之源」,他們就像信仰神明一樣,忠實地堅信整數的比(分數)。甚至給數字1~10給予不同的含義,也稱為「畢達哥拉斯數秘術」。其實所謂的佔星術和塔羅牌佔卜術都源於畢達哥拉斯數秘術。雖然當時的絕大部分古希臘人認為,整數和整數的比能描述一切數的概念,但是在已被神化的畢達哥拉斯學派中,已經有人發現,世界上存在無法用整數的比來表示的數。最可笑的是,還是通過畢達哥拉斯定理(也稱勾股定理)證明那個數的存在的。
  • 穿越時空的思考,神秘的畢達哥拉斯形數
    在眾多的學派中,畢達哥拉斯學派對「形數」的研究最為突出,該項研究強烈地反映了他們將數作為幾何思維元素的精神,有效地印證了「凡物皆數」的觀點。 那什麼是形數呢?即有形狀的數。畢達哥拉斯學派研究數的概念時,常常把數看成砂子或小石子,用它們進行各式各樣的排列來研究數學。
  • 一個數字引發2000多年的數學危機,發現者被畢達哥拉斯溺亡於海中
    公元前500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所有數都能通過分數的形式表示」的觀點引起了其門徒希帕索斯的懷疑。於是他老師最引以為傲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入手,尋找「不能用分數表示的數」。假設有一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那其對角線的長度應該可以很容易算出。
  • 第一次數學危機,邏輯鬼才畢達哥拉斯,學霸的另一層意思
    我們首先必須從古希臘時代的一個人說起,這個人叫畢達哥拉斯。畢達哥拉斯是誰?是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他的主要觀點第一個是萬物皆數,萬物皆數有點類似於我們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種。而且他認為萬物皆數,這個數是什麼數呢?是整數,萬物皆是整數。那就有人說了,那我0.5這個分數怎麼表示?
  • 畢達哥拉斯定理最簡單,最美麗,最受歡迎的一種
    首先在開始之前,我們先進行一些揭穿,畢達哥拉斯定理是一個錯誤的稱呼,關於直角三角形的基本事實,畢達哥拉斯根本沒有發現以畢達哥拉斯命名的定理實際是是古代巴比倫人在畢達哥拉斯出生前一千年就已經發現了,儘管人們通常認為畢達哥拉斯是第一個對此定理進行了嚴格證明的人
  • 畢達哥拉斯三駁天圓地方,最後竟「奇襲」地心說
    他的弟子阿拉克西曼德,通過實際的觀察進一步發展成為地球是一個圓柱體,而且這個圓柱體的直徑是他高度的三倍,柱體並不是漂浮在無限的海洋中,而是靜止在宇宙的中心,人民就生活在這個圓柱體的上表面。作為古希臘的傳說人物,畢達哥拉斯在遊歷愛奧尼亞的時候,顯然不滿足於米利都學派的這些論點。
  • 說文解圖|第一期:畢達哥拉斯定理
    勾股定理的證明是論證幾何的發端;是歷史上第一個把數與形聯繫起來的定理,即它是第一個把幾何與代數聯繫起來的定理;導致了無理數的發現,引起第一次數學危機,大大加深了人們對數的理解;是歷史上第—個給出了完全解答的不定方程,它引出了費馬大定理;勾股定理是歐氏幾何的基礎定理,並有巨大的實用價值.這條定理不僅在幾何學中是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被譽為「幾何學的基石」,而且在高等數學和其他科學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