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實驗室直排實驗廢水 微放射性物質隱憂最大

2020-12-06 央視網

高校實驗室直排實驗廢水 微放射性物質隱憂最大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0日 08:24 來源: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一名學生做完實驗後,將含有碳酸鉀的廢液倒進了水池 ■攝影/周林峰

    廢液排入下水道 實驗室竟成汙染源

    實驗室廢物處理問題引發代表委員擔憂

    趙媛媛 徐笛

    「864個實驗室的廢水未經處理與單位生活廢水混合後排放。」這是海澱區一名政協委員的調查結果。據介紹,針對這一問題,該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曾多次向政府部門呼籲。

    廢水有害,不能直接排放,道理再明白不過。為什麼實驗室不把廢液、廢棄物集中處理?記者通過調查還發現,在實驗室廢液、廢物的處理問題上,許多部門都有話要說。

    實驗室直接排放廢水

    「應特別關注海澱區特有的汙染源,海澱區高校和研究院所864個實驗室的廢水,未經處理與單位生活廢水混合後排入市政管網。」海澱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政府部門呼籲,高校實驗室汙染應引起政府的足夠關注。

    海澱區一名政協委員反映說:「高校實驗室的廢水含有各種生物廢棄物、電泳液和特種生物試劑等有害物質,甚至一些放射性元素。但現有的汙水廠大多採取的是生活汙水處理措施,不可能消除這些特殊汙染源的汙染物。」

    實驗室管理令人擔憂

    採訪中,高校對實驗室汙染物的實際管理情況不容樂觀。中國農業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介紹了她所看到的情況,「試劑瓶裡的廢液、做實驗用過的東西有時就隨手倒入下水道,甚至實驗用的小白鼠也直接扔掉。在大學裡的老舊實驗室,這樣的情況更是常見。」

    談到實驗室汙染,北京林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武三安道出了擔憂,「很多實驗室強酸、強鹼直接排放,而一些微放射性物質的直接排放最讓人擔心。」作為民盟海澱區委委員,武三安表示今年民盟有必要把實驗室汙染作為課題專門討論。他同時表示,對高校實驗室汙染物的管理不只是海澱區的問題,全國的實驗室可能都存在監管不嚴的情況。

    有的學校一年只上報10公斤廢液

    作為專門處理實驗廢液的機構,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北京市紅樹林公司就是一家專門處理實驗廢液的機構,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每年廢液處理的規模與高校的實際消耗有一定差距。「一所大學的實驗室廢水一般年產量為一噸到兩噸,但學校上報的一般都在500公斤以內,有的理科院校一年只上交200公斤,甚至有中學一年只報10公斤。」

    是經費問題還是監管問題

    為什麼實驗室不把廢液、廢棄物集中處理呢?首都經貿大學教授金幼菊道出了原委:「實驗室廢液、廢棄物要由專門機構處理,費用較高,讓學校出這筆錢有一定困難。」在今年市人代會上,作為市人大代表的她提出政府應關注高校實驗室汙染。

    為節省經費,實驗室的汙染物可能遲遲不上報。一位理科院校教授告訴記者,自己老師的老師當年做放射性實驗產生的廢棄物,至今還在容器中。因年代久遠加上需專門處理,算下來處理費總計要上萬元,這筆費用學校自然不願負擔。

    記者了解到,由於汙染物成分複雜,處理機構要先通過化驗分析成分,再分步處理,成本較高。處理一噸有機溶劑約為2000元,含劇毒成分的要每公斤300元。還有的廢水每公斤10元、20元、50元不等。

    對於誰做實驗,誰交廢水處理費的原則,很多實驗室負責人不願承擔這筆費用。在管理越來越嚴格的科研經費中,每項費用都要列出。清華大學環境系教授聶永豐發現實驗汙染物處理費在經費單中還未出現。他認為,對實驗室汙染管理的最有效的辦法,一是加強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再就是在規章制度上加強。

    對處理費高的問題,有高校教師呼籲,希望政府出臺一定的補償機制,或不再指定有限的幾家處理機構,引入競爭機制,把處理費降下來。讓高校能輕鬆「埋單」。

    記者目擊

    學生將廢液直接倒入水池

    記者在某著名大學的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裡看到

    一名學生做完實驗後,將含有碳酸鉀的廢液倒進了水池,廢液流進了下水管道。這是昨天下午,記者在某著名大學的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裡看到的情景。

    「做實驗後的廢液,如果是無毒的,可降解的,就直接排到下水管道裡,」正在做實驗的一名學生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氯化鈉、碳酸鉀、酸類、鹼類物質等都可直接降解為無毒物質,所以就排入下水道。如果是有毒有害物質,都要按要求倒入特製廢液桶,由學校統一送往廢液場處理。」該學生表示,每天他排放的廢液約2升,這還只是中等水平。以此計算,800餘個實驗室每天排放的廢液將達1600升。

    學生倒入的廢液是否無害?該校一名教師表示,實驗廢液中較常見的是氯化鈉,溶入水後基本無毒無害。而在進入實驗室前,學生們都經過了安全培訓,放射性物質、有毒有害物質如何處理都有相應辦法,有毒有害的廢棄物都由學校統一處理。

    權威回應

    應儘快立法治理實驗室汙染

    海澱區環保局———

    海澱區環保局局長郭少東表示,高校、科研機構的實驗室在環保局都登記在冊,每年也會對學校抽查。政府要求實驗室產生多少廢棄物,都要統一運往專門機構處理。

    他同時承認,「不敢保證每個實驗室能嚴格按規定處理汙染物,每個實驗產生多少廢液也很難掌控。」要對每個實驗室監管,他表示目前在人力和技術上還很難做到。

    海澱區環保局表示,無機試劑對環境危害不大,排放過程中大量的酸鹼鹽也會中和。對有毒物質、放射性廢棄物、強酸強鹼等,環保局要求學校分類裝瓶,統一處理。據了解,去年海澱某高校就因直接倒福馬林被罰款數萬元。

    根據海澱區環保局2004年的數據,該區的中學、大學、工廠、醫院、科技公司的實驗室有970個,涉及156個單位。環保局監察科負責人表示,從2004年開始,已對實驗室汙染提出了進一步要求,對實驗室汙染物的收集、處理有關部門會統計、抽查。但實驗室的學生、科研人員的素質也有待提高。對實驗室汙染的監督、治理,海澱區環保局希望有關部門儘快立法,出臺管理辦法。

    相關政策

    廢物處置情況必須如實申報

    據了解,2005年市教委、市環保局出臺了加強高等學校實驗室排汙管理的通知,要求產生實驗室廢物的學校必須按國家環保法規要求,到相應環保部門申報登記,如實申報實驗室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噪聲、放射性廢物的產生、貯存、處理處置以及排放情況。對化學試劑年使用量、排放口數量,實驗室廢水、廢氣的處理、去向、處理方式都要求填寫調查表。

    兩部門還強調,禁止將危險廢液排入排水管道。放射性廢物要按國家規定集中收集並送有資質單位處置。同時要求,將實驗室汙染防治費用納入學校年度預算。

責編:肖金平

相關焦點

  • 高校化學實驗室廢水處理
    ,科研的進行,化學實驗室廢水日益增多,很多實驗室對廢水不加任何處理就排入下水道,因實驗廢水的成分相當複雜,含有較多的酸、鹼、氰化物、六價鉻、砷化物、酚、苯等有毒有害的物質,直接排放對人們的生活用水和居住環境勢必造成汙染,尋找一種經濟、高效、節能、環保,適用的化學實驗室廢水處理工藝已經刻不容緩。
  • 實驗室超純水機為什麼要排濃縮廢水?你都知道嗎?
    我們在使用實驗室超純水機時不難發現:設備在製取純水、超純水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產生濃縮廢水。為什麼一定要排放濃縮廢水?會不會造成水資源浪費?今天,優普小編就和大家細緻講解這些問題。 先來說說濃縮廢水是怎麼產生的。原水預處理系統中的PP棉濾芯和活性炭濾芯,一般是沒有濃縮廢水產生的。
  • 磁性納米顆粒可以輕鬆去除廢水中的微汙染物!
    微汙染物對水道造成了相當大的負擔,但是從廢水中去除它們需要相當大的技術資源。現在,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這些有問題的物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使用大量的化學物質,包括化妝品、藥物、避孕藥、植物肥料和清潔劑——所有這些都有助於使人們的生活更容易。
  • 如何利用實驗室資源自淨化學實驗室廢水
    把經過沉澱和過濾後的廢水的上清液倒入自製廢水淨化器,可進一步減少其中的懸浮物、離子和有色物質。  6.用活性炭吸附和脫色  廢水中的某些有色物質,如酸鹼指示劑反應後的產物、苯酚等有機物,如果濃度較大,也需要進行脫色處理。我們選擇多孔、比表面積大、吸附和脫色性能好的活性炭,即可以吸附水中的細小固體雜質,還可以吸附可溶性的有色有機小分子。
  • 盤點:獨立擁有「國家實驗室」的高校七雄
    「國內大學排行榜」把中國科技大學排到多少位,在人們心中,這所院校都有著無法取代的重要位置。雄厚的學科底蘊和廣闊的人才分布也許就是上海交大擁有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的理由所在。  上海交通大學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是依靠本校的船舶海洋工程學科為基礎,與機械、電信、材料和生命等強勢學科交叉融合而成,而能設立這個國家實驗室,主要還是依託了該校原有的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實驗研究平臺搭建而成。
  • 高鹽廢水處理工藝
    高鹽廢水是總含鹽質量分數至少1%的廢水,它主要來自化工廠及石油和天然氣的採集加工等,這種廢水含有多種物質,包括鹽、油、有機重金屬以及放射性物質等
  • 微氣泡臭氧催化氧化深度處理化工園區廢水研究
    本研究以酸/鹼改性和Cu負載活性炭為催化劑,採用微氣泡臭氧催化氧化技術深度處理某化工園區綜合廢水,考察了處理過程中廢水COD、pH、生物毒性等的變化以及臭氧利用率,以期為微氣泡臭氧催化氧化技術在化工園區廢水處理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 科學實驗室建築設計規範,研發實驗室也適用!
    丙級放射性同位素實驗室(或工作場所)可分為二區,即設白區和綠區。最大等效曰操作量小於丙級實驗室(或工作場所)規定的下限值時,可不分區。白區、綠區和紅區的標準應符合現行的《開放型放射性物質實驗室輻射防護設計規範》的規定。(7)乙級放射性同位素實驗室(或工作場所)各區的布置,應按白區綠區紅區布置。
  • 東莞長安查處一無證照偷排廢水五金加工廠
    無證照五金加工廠偷排廢水被抓現行在長安鎮霄邊社區第二工業區世昌巷4號二樓202,執法人員發現該加工廠未申領工商營業執照、未辦理環保審批及驗收手續,擅自設立蝕刻、清洗、噴漆、鐳雕等工序,從事五金製品等加工。
  • 廢水處理可保護水體環境免受微塑料汙染
    圖片來自網絡2020年10月22日,英國國家海洋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er,NOC)發布信息「廢水處理可保護水體環境免受微塑料汙染該研究發表在《環境汙染》期刊,研究表明進入河流的被處理過的廢水,其99.8%的微塑料已被去除掉。這項研究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了解廢水處理工程在整個處理過程中對處理微塑料的作用。
  • 淨水器排廢水和不排廢水有什麼區別?哪種更適合家庭用?
    很多人一聽到淨水器會產生廢水,就覺得很浪費,也有人在購買淨水器時因廢水量的多少糾結不已,甚至因為廢水問題放棄購買淨水器,實際上這完全有點小題大做,相比我們每天洗澡、衝馬桶用掉的水,這點廢水根本不值得一提!不信的話?下面歐哥就帶著大家三步看懂淨水器排廢水問題!一、淨水器廢水是怎麼來的?
  • 實驗室廢物處理須建立有效機制
    結果表明,我國高校和高中化學教學實驗所產生的廢液,絕大部分是需要回收處理的危險廢液。就危險廢液量(不包括洗滌液)而言,根據統計結果估算,各高校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危險廢液規模大約在每年幾百至幾千升;普通高中學校校均危險廢液產量大約為每年100~600升。廢液以重金屬、不含滷有機廢液、廢酸為主。
  • 福島核電站含氚水測出其他放射性物質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水淨化後含有放射性物質氚的水中,其他放射性物質沒有完全去除,仍有殘留。一部分的測定結果顯示其含量超過廢水排放的法令標準值,其中還有放射性物質的量減半的「半衰期」長達約1570萬年的物質。
  • 「黑電鍍廢水排閩江」續:黑作坊藏22公斤劇毒物
    6月22日,福建省「清水藍天」專項督查組聯合市、縣環保執法人員,查處了閩侯縣竹岐鄉一家特大黑電鍍作坊,其廢水直排,將影響閩江水質。日前,環保部門在清理作坊現場時,發現了多達22公斤的氰化鋅。氰化鋅作為劇毒物,米粒大小的氰化鋅粉末就可能致人死亡,國家嚴格控制。
  • 關於舉辦「第四期全國教學及科研單位實驗室危險品安全管理與實驗...
    教學、科研及檢測單位實驗室,在實驗過程中涉及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易製毒及劇毒化學品、放射性物質和各種有害廢棄物等,存在諸多安全風險點。經研究,現定於 2019 年 11 月中旬在長沙舉辦「第四期全國教學及科研單位實驗室危險品安全管理與實驗廢棄物環保處置及事故應急培訓班」本次培訓班由全國危險化學品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化學品毒性檢測分技術委員會(TC251/SC1) 主辦,同時得到湖南相關高校化學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醫藥衛生類實驗教學中心的大力支持。
  • 【前沿】日本科學家開發出用來分離洗衣機廢水中的微塑料的聲波系統
    由於許多洗衣機缺少能夠從廢水中去除微量塑料的過濾器,因此纖維被帶入廢水處理廠,最終可能進入海洋。從太平洋上最深的海溝到南極洲原野,各種來源的微塑料現在在環境中無處不在。科學家已經發現,從浮遊生物到海洋哺乳動物,食物鏈各層的生物體中都有這種塑料。據New Atlas報導,一個新的系統使用聲波來幫助從源頭捕獲這些纖維。
  • 2020最新自然指數更新,河南這所「雙一流」高校表現突出!
    作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鄭州大學擁有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綠色選冶與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網際網路醫療國家工程實驗室、重大基礎設施檢測修復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鈣鎂磷複合肥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國家藥物安全性評價研究中心、資源材料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協同單位
  • 濰坊市首個工業風洞實驗室建成 排山東第二
    原標題:濰坊市首個工業風洞實驗室建成 排山東第二   是濰坊市首個工業風洞實驗室,可為海洋裝備等提供檢測  近日,經濟開發區濰坊正邦海洋探測儀器有限公司的氣候與環境模擬實驗室建成,並通過國家氣象計量站認定,其中的風洞實驗室是濰坊市唯一一家工業風洞實驗室。
  • 微生物法處理細菌染色廢水
    微生物法處理細菌染色廢水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引言微生物實驗室每年產生大量的細菌染色廢水,這些廢水中主要染料有美蘭、結晶紫、蕃紅等鹼性染料,它們結構複雜,難以降解,具有潛在毒性,若直接排放不僅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也間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 武昌理工學院一項目獲湖北省高校實驗室研究項目立項
    近日,從湖北省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獲悉,武昌理工學院《VR 實驗室共建共享研究與實踐項目》獲湖北省高校實驗室研究項目立項,併入選A類項目,全省僅23項獲批。根據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做好 2020 年湖北高校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工作的通知》精神,湖北省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於 2020 年 4 月-10 月組織全省各高校進行了本年度研究項目申報工作,共收到 28所高校的有效立項申請 103 項。經過研究會組織專家網上及現場評審,共有59 項正式立項,其中A類項目23項,B類項目3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