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實驗室直排實驗廢水 微放射性物質隱憂最大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0日 08:24 來源: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一名學生做完實驗後,將含有碳酸鉀的廢液倒進了水池 ■攝影/周林峰
廢液排入下水道 實驗室竟成汙染源
實驗室廢物處理問題引發代表委員擔憂
趙媛媛 徐笛
「864個實驗室的廢水未經處理與單位生活廢水混合後排放。」這是海澱區一名政協委員的調查結果。據介紹,針對這一問題,該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曾多次向政府部門呼籲。
廢水有害,不能直接排放,道理再明白不過。為什麼實驗室不把廢液、廢棄物集中處理?記者通過調查還發現,在實驗室廢液、廢物的處理問題上,許多部門都有話要說。
實驗室直接排放廢水
「應特別關注海澱區特有的汙染源,海澱區高校和研究院所864個實驗室的廢水,未經處理與單位生活廢水混合後排入市政管網。」海澱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政府部門呼籲,高校實驗室汙染應引起政府的足夠關注。
海澱區一名政協委員反映說:「高校實驗室的廢水含有各種生物廢棄物、電泳液和特種生物試劑等有害物質,甚至一些放射性元素。但現有的汙水廠大多採取的是生活汙水處理措施,不可能消除這些特殊汙染源的汙染物。」
實驗室管理令人擔憂
採訪中,高校對實驗室汙染物的實際管理情況不容樂觀。中國農業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介紹了她所看到的情況,「試劑瓶裡的廢液、做實驗用過的東西有時就隨手倒入下水道,甚至實驗用的小白鼠也直接扔掉。在大學裡的老舊實驗室,這樣的情況更是常見。」
談到實驗室汙染,北京林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武三安道出了擔憂,「很多實驗室強酸、強鹼直接排放,而一些微放射性物質的直接排放最讓人擔心。」作為民盟海澱區委委員,武三安表示今年民盟有必要把實驗室汙染作為課題專門討論。他同時表示,對高校實驗室汙染物的管理不只是海澱區的問題,全國的實驗室可能都存在監管不嚴的情況。
有的學校一年只上報10公斤廢液
作為專門處理實驗廢液的機構,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北京市紅樹林公司就是一家專門處理實驗廢液的機構,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每年廢液處理的規模與高校的實際消耗有一定差距。「一所大學的實驗室廢水一般年產量為一噸到兩噸,但學校上報的一般都在500公斤以內,有的理科院校一年只上交200公斤,甚至有中學一年只報10公斤。」
是經費問題還是監管問題
為什麼實驗室不把廢液、廢棄物集中處理呢?首都經貿大學教授金幼菊道出了原委:「實驗室廢液、廢棄物要由專門機構處理,費用較高,讓學校出這筆錢有一定困難。」在今年市人代會上,作為市人大代表的她提出政府應關注高校實驗室汙染。
為節省經費,實驗室的汙染物可能遲遲不上報。一位理科院校教授告訴記者,自己老師的老師當年做放射性實驗產生的廢棄物,至今還在容器中。因年代久遠加上需專門處理,算下來處理費總計要上萬元,這筆費用學校自然不願負擔。
記者了解到,由於汙染物成分複雜,處理機構要先通過化驗分析成分,再分步處理,成本較高。處理一噸有機溶劑約為2000元,含劇毒成分的要每公斤300元。還有的廢水每公斤10元、20元、50元不等。
對於誰做實驗,誰交廢水處理費的原則,很多實驗室負責人不願承擔這筆費用。在管理越來越嚴格的科研經費中,每項費用都要列出。清華大學環境系教授聶永豐發現實驗汙染物處理費在經費單中還未出現。他認為,對實驗室汙染管理的最有效的辦法,一是加強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再就是在規章制度上加強。
對處理費高的問題,有高校教師呼籲,希望政府出臺一定的補償機制,或不再指定有限的幾家處理機構,引入競爭機制,把處理費降下來。讓高校能輕鬆「埋單」。
記者目擊
學生將廢液直接倒入水池
記者在某著名大學的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裡看到
一名學生做完實驗後,將含有碳酸鉀的廢液倒進了水池,廢液流進了下水管道。這是昨天下午,記者在某著名大學的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裡看到的情景。
「做實驗後的廢液,如果是無毒的,可降解的,就直接排到下水管道裡,」正在做實驗的一名學生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氯化鈉、碳酸鉀、酸類、鹼類物質等都可直接降解為無毒物質,所以就排入下水道。如果是有毒有害物質,都要按要求倒入特製廢液桶,由學校統一送往廢液場處理。」該學生表示,每天他排放的廢液約2升,這還只是中等水平。以此計算,800餘個實驗室每天排放的廢液將達1600升。
學生倒入的廢液是否無害?該校一名教師表示,實驗廢液中較常見的是氯化鈉,溶入水後基本無毒無害。而在進入實驗室前,學生們都經過了安全培訓,放射性物質、有毒有害物質如何處理都有相應辦法,有毒有害的廢棄物都由學校統一處理。
權威回應
應儘快立法治理實驗室汙染
海澱區環保局———
海澱區環保局局長郭少東表示,高校、科研機構的實驗室在環保局都登記在冊,每年也會對學校抽查。政府要求實驗室產生多少廢棄物,都要統一運往專門機構處理。
他同時承認,「不敢保證每個實驗室能嚴格按規定處理汙染物,每個實驗產生多少廢液也很難掌控。」要對每個實驗室監管,他表示目前在人力和技術上還很難做到。
海澱區環保局表示,無機試劑對環境危害不大,排放過程中大量的酸鹼鹽也會中和。對有毒物質、放射性廢棄物、強酸強鹼等,環保局要求學校分類裝瓶,統一處理。據了解,去年海澱某高校就因直接倒福馬林被罰款數萬元。
根據海澱區環保局2004年的數據,該區的中學、大學、工廠、醫院、科技公司的實驗室有970個,涉及156個單位。環保局監察科負責人表示,從2004年開始,已對實驗室汙染提出了進一步要求,對實驗室汙染物的收集、處理有關部門會統計、抽查。但實驗室的學生、科研人員的素質也有待提高。對實驗室汙染的監督、治理,海澱區環保局希望有關部門儘快立法,出臺管理辦法。
相關政策
廢物處置情況必須如實申報
據了解,2005年市教委、市環保局出臺了加強高等學校實驗室排汙管理的通知,要求產生實驗室廢物的學校必須按國家環保法規要求,到相應環保部門申報登記,如實申報實驗室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噪聲、放射性廢物的產生、貯存、處理處置以及排放情況。對化學試劑年使用量、排放口數量,實驗室廢水、廢氣的處理、去向、處理方式都要求填寫調查表。
兩部門還強調,禁止將危險廢液排入排水管道。放射性廢物要按國家規定集中收集並送有資質單位處置。同時要求,將實驗室汙染防治費用納入學校年度預算。
責編:肖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