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人士預測,中國一波巨大的乙烯擴能潮即將爆發。然而,由於中美貿易摩擦,生產乙烯重要原料的美國乙烷供應受限,削弱了中國乙烷制乙烯競爭力,為中國乙烯市場帶來了變數。
由於中國烯烴盈利性良好和美國乙烷價格低廉,IHSMarkit估計,當前有10家公司正在中國建設或研究基於來自美國的進口乙烷為原料的裂解項目。這些裝置的合計乙烯產能達到1610萬噸/年,將消費2050萬噸/年的乙烷。
這10家公司中建設進度最為領先的是新加坡新浦化學公司正在江蘇泰興新建的一套65萬噸/年的裂解裝置,預計2020年投產。該裝置將消費約27萬噸/年美國乙烷。公司已經與英力士公司籤署多年的乙烷供應協議。來自美國的首批乙烷供應即將交付。這也是美國首次向中國出口乙烷。另外一套正在建設中的以美國乙烷為原料的裂解裝置是衛星石化位於江蘇連雲港的裂解裝置。衛星石化計劃在連雲港新建兩套均為125萬噸/年的乙烷裂解裝置。乙烷原料將由衛星石化與EnergyTransferPart?ners的合資公司提供。
然而,IHSMarkit認為,美國乙烷未來的供應具有不確定性,尤其是在美國第二波乙烷裂解裝置建設熱潮如期推進的情況下。這將給乙烷供應帶來壓力,同時也將提高中國進口商的原料成本。
IHSMarkit表示,中美之間愈演愈烈的貿易爭端也給中國乙烷裂解項目前景帶來不確定性。雖然乙烷還沒有列入中國關稅清單,但如果加徵關稅,那麼中國乙烷裂解項目的競爭力將顯著下降。IHSMarkit表示:「加徵關稅將令中國很多乙烷裂解項目面臨不確定性。」
作為反制措施的一部分,中國去年對來自於美國的丙烷加徵25%關稅。如果美中貿易爭端再次升級,新浦化學等企業可能會選擇美國以外地區的丙烷作為裂解原料。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國烯烴成本。IHSMarkit預計,如果加徵關稅,中國的乙烷裂解裝置的競爭力將低於石腦油裂解裝置。
一直以來,中國烯烴產品供應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產國。2018年國內乙烯總產能為2600萬噸左右,約佔全球總產能的14%,但仍不能滿足當年4200萬噸的乙烯消費量。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中國乙烯生產利潤非常強勁。這刺激資金投向乙烯生產,使大量新建乙烯裝置投建。IHSMarkit估計,2020~2027年,中國將新增逾2700萬噸/年的乙烯裂解產能,另將有600萬噸/年的煤制烯烴和甲醇制烯烴產能陸續投產。(龐簫)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