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掃描是檢查疑難病變的一個有效手段,但《洛杉磯時報》8月31日說,最新研究顯示,這種技術在給人帶來好處的同時,也顯著增加了被檢查者發生癌變的危險。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放射生物學家大衛·布裡納說,一次全身CT掃描時所發射的放射線相當於100次X光胸部檢查,這個輻射程度跟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倖存者所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差不多,倖存者們距原子彈爆炸中心大約為2.4公裡。
布裡納和另一位科學家卡爾·埃裡斯頓在《放射線學》雜誌上撰文說,每1200個接受全身CT掃描的人中,可能就有1人會因檢查而長出腫瘤,而對那些每年都要例行CT掃描的人來說,患腫瘤的比例是1/50。
布裡納說:「只做一次掃描危險性不是很大,但如果經常做,發生癌變的機率就會大大上升。」
不過布裡納很謹慎,他說這一研究結果只適用於身體健康卻沒事也要做CT的人,他說:「對於利用CT做病理檢查的人來說,風險利益關係就會發生顯著改變,CT給診斷帶來的好處就會超過風險。」
CT全身掃描出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只應用於嚴重病變檢查,如今卻越來越普遍,截至2002年,全世界已有3200萬人接受過全身CT掃描。
很多健康機構和組織都建議不要隨意進行全身CT掃描,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說,全身CT掃描並不能檢查出任何特定疾病的初期症候,對預防嚴重病變也沒有太大作用。
放射學的重要組織「美國保健物理學會」也說,「除非真正對體格檢查有好處,否則不應接受放射檢查」。美國德克薩斯州和賓夕法尼亞州規定,除非經過醫生準許,否則病人不得接受放射檢查,其他一些州也在考慮採取相似措施。目前還不能證明有人因為全身CT掃描而患了腫瘤,因為這項技術才出現數年時間,而腫瘤的發展需要數十年時間。
布裡納說,對日本原子彈倖存者的研究已經有50多年了,科學家們分析這些人身上的數據後發現,他們患癌的機率非常高。
布裡納和埃裡斯頓發現,人們如果接受1次CT全身掃描,受到的放射性照射量為12毫西弗特,日本的原子彈倖存者受到的照射為5到100毫西弗特,他們很多人的肺部和消化系統日後都患了實體腫瘤,這種腫瘤轉為惡性的機會很大。
以前對於全身CT掃描也有很多爭議,但人們所關注的主要是它有多精確,布裡納的研究結果讓人們看到CT掃描的另一面。世鋒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