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江南大學聶堯、徐巖:甘露醇和赤蘚醇降低白酒生產過程中的乙醇產量

2021-02-23 食品科訊

甘露醇和赤蘚醇降低了中國白酒生產過程中的乙醇產量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IF:3.445)

[摘要]:白酒是利用多種微生物菌株和複雜的代謝物通過同時糖化和發酵製備的。酵母受到各種內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的挑戰,有害地影響了乙醇的得率。必須確定和控制抑制因素。在本研究中,對白酒發酵過程中的微生物分類和代謝產物進行了評估,以確定乙醇生產的抑制劑。我們發現絲狀真菌和芽孢桿菌有助於糖化,與乙醇含量呈負相關(Spearman's |ρ|> 0.5,P <0.05)。為了探索它們如何影響乙醇生產,分離了十種絲狀真菌和三株芽孢桿菌。除葡萄糖和麥芽糖外,絲狀真菌和芽孢桿菌還通過澱粉水解同時生成多元醇,其中甘露醇和赤蘚醇的最高含量分別達到41.56±2.01 g/kg和16.16±1.13 g/kg。甘露醇和赤蘚醇的存在抑制了功能酵母釀酒酵母和庫氏酵母的乙醇生產。10.0 g/L甘露醇的存在顯著(P <0.01)使釀酒酵母的乙醇產率降低了12.67%(從39.34±0.02%降低至32.71±0.49%)。這些結果表明,多元醇可能會抑制白酒和其他發酵食品的生產,這表明多元醇的起源和影響應成為未來研究的重點。

原文連結:Wei J, Du H, Zhang H, Nie Yao* & Xu Yan*. (2020). Mannitol and erythritol reduce the ethanol yield during Chinese Baijiu produ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為通訊作者)DOI: 10.1016/j.ijfoodmicro.2020.108933[說明]:本推文標記之「原創」僅表示該文本由署名作者原創翻譯,若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本推文旨在學術交流、分享;如有侵權及其它涉法內容,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白酒的甜是怎麼來的,是添加了甜味劑嗎?這裡有您想要的真相
    在食品行業中經常添加甜蜜素(環己基氨基磺酸鹽),安等蜜(乙醯磺胺酸鉀),糖精鈉(鄰磺醯苯醯亞胺鈉鹽),阿巴斯甜(L-天冬氨酞-L-苯丙氨酸甲酯)等甜味劑來增加食品口感,但這些化學合成的甜味劑在白酒企業酒類生產過程中是嚴禁添加使用的
  • 深奧藝術:中國白酒的生物活性成分,仍是世界難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江南大學教授徐巖等多位業內專家研究發現,從健康角度講,中國白酒是所有蒸餾酒中對人體健康最有益的。微量物質豐富國際上的蒸餾酒,白蘭地、威士忌和勞姆酒都採用液態發酵、壺式蒸餾、橡木桶貯存,而伏特加酒採用食用酒精的生產工藝,金酒是將發酵蒸餾得到的食用酒基加入杜松子配以芳香性植物進行提香。
  • 微生物在釀酒中的應用
    1各種微生物在釀酒中的應用 1. 1 麴黴菌在釀酒中的應用 紅麴黴在釀酒過程中的應用:白酒香型的風格主要是由其中的酯類、高級醇、有機酸等微量成分及其比例關係和其協調性來定,尤其是酯類。
  • 徐巖為參訓人員授課時寄語仁懷——護生態 傳工藝 釀好酒
    12月3日下午,江南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徐巖在前往建行貴州分行金智惠企鄉村振興暨醬酒企業培訓班,為仁懷市的幹部和精英酒企授課。他寄語仁懷產區,要通過大生態保護、抓原料、傳承工藝,釀造一杯好酒。目前,已在仁懷醬香型白酒中發現的物質,有3000多種。「這些物質,是在長期自然、生物發酵、貯存過程中產生的,是天人合一的結晶。」他說。
  • 除了乙醇和水,你喝的白酒中竟然還有2%的神秘組成部分!
    玉米的胚芽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若利用帶胚芽的玉米制白酒,則酒醅發酵時生酸快、升酸幅度大,且脂肪氧化而形成的異味成分帶入酒中會影響酒質。故用以生產白酒的玉米必須脫去胚芽。再來說大麥和小麥,它們除了用以制曲外,還可用於釀酒生產。小麥中的碳水化合物,除澱粉外,還有少量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其含量為2%~4%),以及2%~3%的糊精。小麥蛋白質的組分以麥膠蛋白和麥谷蛋白為主,麥膠蛋白中以胺基酸為多。這些蛋白質可在發酵過程中形成香味成分。
  • 白酒在科學上的未解之謎:含量極少的生物活性成分,仍是世界難題
    中國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中國白酒具有豐富的不可比擬的獨特風味,其中水和乙醇佔98%左右,呈香呈味物質和微量成分佔2%左右。其中這2%的呈香呈味物質和微量成分,目前有據可查的就達到了上千種,仍然有1%左右的物質,未被發現,成為中國白酒的不解之謎。
  • 傳統白酒研究重大突破:脂肽類化合物董酒含量居全球首位
    中國食品協會、中國酒業協會和江南大學11月2日在北京共同舉辦「中國傳統白酒研究重大突破」發布會。江南大學副校長徐巖教授發布了中國白酒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在國際上檢測並鑑定了中國傳統白酒中的非揮發性脂肽化合物地衣素lichenysin,其中在董酒中發現的含量最高。
  • 白酒從生產到出品有哪些微生物,你了解嗎?
    前面小編發過一個短視頻,講述為什麼西方很多人喝不慣中國的白酒,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的白酒在釀造過程中有微生物的參與,從而產出了白酒各種不同的香味,而外國白酒沒有微生物的參與,口味比較單一。一些西方人一下子接觸中國的白酒,是比較不習慣的,可能還有些人覺得一些口味的白酒有抹布味。
  • 一文看懂白酒的化學成分!
    適量的酸在酒中能起到緩衝作用,可消除飲後上頭,口味不協調等現象。酸還能促進酒的甜味感,但過酸的酒甜味減少,也影響口味。優質白酒一般酸的含量較高,約高於普通白酒一倍,超過普通液態酒二倍。酸量不足,將使酒缺乏白酒固有的風味,但酸量過高則出現邪雜味,降低酒的質量。因此,規定白酒含酸量最高不超過 0.1%。 白酒中的酸類,分揮發酸和不揮發酸兩種。
  • 每天喝二兩白酒真可以防治新冠肺炎嗎?
    文中還特別提到,此前,中國江南大學已有研究證明,白酒中除了乙醇,還有酯類、有機酸、酚類化合物、吡嗪灰成分、萜烯類物質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有機物。 那麼,喝白酒是否真可起到防治新冠肺炎作用?之前,江南大學科研團隊對白酒研究目的何在?又有著哪些發現和成果?1月7日,科技日報記者走訪了相關科研專家。
  • 網傳喝白酒能抗癌,那經常喝酒是防癌還是患癌?有明確說法了
    「白酒抗癌」這一說法,純屬無稽之談。一、白酒抗癌?是謠言「白酒抗癌」的傳播源,是一篇名為《白酒有抗病毒抗癌作用!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喝兩口了……》的文章,文章中提及江南大學副校長徐巖教授在「中國傳統白酒研究重大突破」的新聞發布會公開了一個重大研究成果,他表示中國傳統白酒中含有非揮發性脂肽化合物地衣素。
  • 甘薯燃料乙醇生產過程中發酵醪高粘度問題研究獲突破
    生物質燃料乙醇是一種高度清潔的交通液體燃料,是替代車用燃油、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緩解大氣汙染的最佳技術選擇。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和積極發展甘薯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產業,但甘薯發酵醪液為粘度大(大於10萬mPa.S)、流動性差的非牛頓流體(一般的發酵液粘度小於100mPa.S),採用傳統工藝發酵,發酵醪傳質傳熱困難,會嚴重影響乙醇發酵效率。
  • 白酒=酒精+水?原來你真的不懂白酒!
    啤酒被人們讚譽為「液體麵包」,黃酒、葡萄酒被讚譽為「液體蛋糕」,白酒好像就沒有被拿來比喻成別的看起來很有營養的食品。經常聽到:「酒不就是酒精和水嗎」確實,酒精和水佔比白酒總重量的98%~99%。大多數人都認為白酒就僅僅是酒精和水而已,酒=酒精+水?錯!
  • 2019年食品風味SCI文獻匯總(值得收藏)
    該文通過HS-SPME-GC / MS和高通量16 S rRNA和ITS測序技術監測古田紅曲糯米酒傳統發酵過程中揮發性成分的動態變化和微生物的演替。利用Pearson相關分析,探討了發酵過程中揮發性成分與微生物之間的潛在相關性。該文的第一作者是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志彬老師,通訊作者是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倪莉教授和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的孫金沅老師。
  • 白酒真的可以埋在土裡,酒質就能變得更醇?
    很多愛酒人士喜歡藏酒儲酒,而老一輩的人總是喜歡一些土辦法,喜歡將白酒收藏在泥土底下,然後等幾年後,白酒會更醇,這是真的嗎?泥土埋藏的方式很新穎,網絡上也有很多以泥土埋藏酒、酒糟埋藏酒等其它聽上去很創新的方法。
  • 張學禮:合成生物學促進微生物細胞工廠構建
    另一方面,自然微生物即使能生產某些化學品,其產量也很低,不具備經濟可行性。如何拓展微生物細胞生產化學品的種類和如何提高細胞的生產效率是限制細胞工廠產業化的兩個關鍵技術問題。生物製造瓶頸石油資源是目前運輸燃料和整個化工產業的基礎。然而,石油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並且以其為基礎的化工煉製是一個高能耗、高汙染的過程。
  • Chem Commun & ACSF:郭瑞庭等醇脫氫酶的結構解析和立體選擇性改造...
    目前,利用醇脫氫酶具有高度的化學、區域和立體選擇性的特點,不對稱還原潛手性羰基化合物,已成為獲得手性醇的一種重要途徑。因此,開展醇脫氫酶的催化機制及其理性改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郭瑞庭研究員的研究組與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徐巖教授研究組合作,解析了來源於Candida parapsilosis的(R)-羰基還原酶(RCR)與輔酶NAD+、底物2-羥基苯乙酮及產物(R)-苯基乙二醇的三種複合體的晶體結構,闡明了RCR與輔酶結合、底物識別和產物釋放的Prelog立體選擇性的分子催化機制。
  • 天津曝光4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汙染問題
    不合格樣品為方便食品1批次、酒類1批次、薯類和膨化食品1批次、蔬菜製品1批次。不合格項目涉及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汙染問題。 抽檢信息顯示,2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汙染超標,包括方便食品1批次、薯類和膨化食品1批次。
  • 苦味偏重的白酒都是假酒、酒精酒?其實純糧酒更容易發苦!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約佔總重量的98%,剩下的2%的各種風味物質才是形成白酒獨特風格的關鍵。故雖說酒精本身給人的感受是甜的,但是白酒卻不僅僅只有甜味,還有著「酸、苦、辣、澀」等味道。但優質的白酒應該是五味協調的,如苦味,適量的苦味是可以增加白酒的陳厚感的,但過苦會十分影響口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