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研究生質量監控升級「盲審」「查重」力阻矇混過關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最近,南京仙林某高校2015級生物學博士生唐盛(化名)吃不下睡不著,她沒想到自己修改了8個多月的論文,又一次沒通過盲審。「這意味著一切要推倒重來,而半年後論文能否通過,仍是未知數。」

「盲審」「查重」升級

2019年初,因為翟天臨事件引起的軒然大波,「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被列入教育部當年的重點工作,並投入800萬元的教育經費,抽查應屆畢業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其中博士的抽檢率約為10%,碩士約為5%。在微博、網絡論壇上,有同學用「史無前例」來形容今年愈發嚴格的論文審查。

與之相對應,高校對學生的要求更加嚴格了。唐盛告訴記者,過去只有少數院系抽檢盲審,現在大多數院系都要求畢業論文在答辯前,必須經過「盲審」關。盲審專家也從3個變成了5個,但凡有一個給出「不通過」的意見,論文就要被打回重寫,且修改率需達到50%以上,才能重新送給專家再次審核。

江蘇各高校今年也陸續發布「盲審」的相關辦法或通知。比如江蘇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實行100%「盲審」制度,南京醫科大學要求全體博士研究生、同等學力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延期畢業研究生的畢業論文100%盲審,同等學力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20%進行盲審。

各高校在論文查重方面也更加嚴格,查重甚至包括中英文摘要和參考文獻部分。復旦大學旅遊管理學院的小柳告訴記者,查重率要求從往年的20%降低為10%。介於10%-20%的,需要院系組織專家鑑定,認為不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嫌疑,修改論文後才可以進入論文送審程序。

「查重」「盲審」關卡,讓不少學生在提交論文前倍加慎重。南京某「雙一流」大學2016級商學院博士生小潘本準備年底預答辯,卻被導師給勸了回來。「一年之內,導師的三個博士的論文都被盲審給『斃』了,每隔三個月,送一個斃一個,連老師都怕了!」小潘說。

「嚴進嚴出」杜絕「人情牌」

嚴格審核,讓「混日子」的學生不得不「延期」「結業」甚至「退學」。今年以來,深圳大學、中山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延邊大學等全國十多所高校陸續發布通告,對研究生做退學處理。

杜絕打「人情牌」,嚴格學籍管理,江蘇省高校近兩年開始逐步淘汰清退那些不再適合攻讀學位的研究生。據統計,2018年全省高校共淘汰清退研究生682名,2019年上升到758名。這兩年的數據中,均有超過一半的研究生是因為超出最長學習年限而被淘汰清退。

不僅是應屆生,已經畢業的碩士博士也不意味著進入「保險箱」。因碩士學位論文存在嚴重抄襲,南京理工大學近日在官網上公示,撤銷了一名2017年畢業生的碩士學位。

這一系列的舉措給導師和學校帶來壓力。省內一所名校的工作人員透露,該校有兩篇論文沒有通過教育部2018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相應的指導老師無法繼續招生,當年立即停招。南京仙林某高校碩士生尹雪(化名)告訴記者,最近院裡的老師對學生期末課程作業一一進行了查重,發現不少同學作業的查重率都在30%以上,有的同學甚至達到60%,學院堅決取消了他們的課程成績。

實際上,教育部對於學術論文的審查正在逐年強化。南京大學一名老師這幾日參加了C9高校研究生院老師的交流,會上大家都有個共識——2019年是研究生質量年。「在很多『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研究生佔比都超過了半數,考研人數更是連連上漲,研究生規模化培養帶來的質量問題,已經到了必須正視和應對的時候。」

研究生質量提升需系統工程

「過去礙於人情面子,閉著眼睛放水的情況時有所聞,今後老師要更嚴格履行職責。」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認為,抽檢、盲審的威懾力,很大程度上能避免學生「矇混過關」的僥倖心理,倒逼師生嚴格把關論文質量。

但「查重」和「盲審」並非萬能,為了避免查重「壓線」,一些學生絞盡腦汁各出奇招:有的將中文參考文獻先翻譯成英文,再翻譯回中文;有的在引用原文時改變表述方式,論文查重檢測已經成了一大產業。

要整體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技術性查重只能解決部分問題。「很多研究生到了最後一年,也不知道論文該做什麼題目。」王銀泉說,這跟本科教育仍停留在中小學應試教育模式有關——學生只會被動接受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嚴重缺失。他舉例說,有位本科畢業於211高校的學生,讀研後還很迷惑,「老師你讓我下載的論文我看了,但我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麼,更不知道怎麼提出自己的觀點。沒有問題意識,寫作能力嚴重不足,諸多短板,怎麼可能做出優秀論文呢?」

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好壞,還與導師指導密切相關。某211高校研究生院老師披露,目前各高校評聘碩導、博導的標準,主要是發表多少篇論文、到帳多少課題經費。該校有些相對弱勢學科的導師招生年度審核,經常出現一半老師無法通過的現象,「應讓真正有水平、也願意指導的老師去培養研究生。研究生導師不是一頂好看的『帽子』,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在不對學位授予「放水」的同時,應該要給研究生更多關注和幫扶。據了解,目前南京大學已經建立起研究生院、院系導師等構成的研究生學業三級預警機制。南大研究生院副院長張亮教授介紹,對學業有困難的學生,院系和導師會在博士生五年級、六年級、七年級的時候給予不同層次的學業預警,並針對性地予以幫扶。

張亮表示,中期考核和學業預警的制度核心,是對學生進行分類管理,敦促有能力的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儘快按照標準完成學業,如期答辯。在研究生「嚴出」的大趨勢下,研究生教育質量需要全方位全流程的管理和質量監控。(楊頻萍)

相關焦點

  • 江蘇研究生質量監控升級:「盲審」「查重」力阻矇混過關
    「盲審」「查重」升級2019年初,因為翟天臨事件引起的軒然大波,「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被列入教育部當年的重點工作,並投入800萬元的教育經費,抽查應屆畢業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其中博士的抽檢率約為10%,碩士約為5%。在微博、網絡論壇上,有同學用「史無前例」來形容今年愈發嚴格的論文審查。
  • 研究生論文「盲審」「查重」再升級!畢業恐進入「寒冬期」?
    盲審專家也從三個,變成了五個,但凡有一個給出「不通過」的意見,論文就要被打回重寫,且修改率需達到50%以上,才能重新送給該專家再次審核。各高校今年也陸續發布了「盲審」的相關辦法或通知。比如江蘇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實行100%「盲審」制度。
  • 畢業論文盲審的環節及其評判標準(內部盲審、外部盲審全過程)
    按照時間順序,經歷過程是這樣的:內部盲審—查重—外部盲審。學校要求我們於3月30日前,將完稿的論文提交至學校秘書的郵箱。參與內部盲審環節。盲審大概一個星期,結果就出來了。這時候收到的是來自學校內兩位老師的盲審意見。
  • 教育部重視研究生教育質量 碩博論壇將抽檢
    教育部日前公布《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和過去的論文盲審不同,此次的"抽檢"被認為是教育部狠抓研究生教育質量的一記重拳。多位高校人士表示,這一舉措的出臺,無論是對高校、學科專業還是師生,壓力都劇增。
  • 2019年論文盲審,研究生應該了解清楚這幾件事兒
    相信很多在讀研究生的小夥伴,尤其是臨近畢業的研究生都聽說過論文盲審這件事兒。小編這裡查詢了一下教育部官方網站,官方給出的回答是這樣的:「為保證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評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和進行論文抽查,啟動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評選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遴選、推薦研究生教學用書,對培養和學位授予質量開展評估等。
  • 研究生畢業論文盲審能通過麼?
    2020年4月底,全國高校即將陸續開學,60多萬研究生畢業論文即將面臨盲審工作。由於前幾年研究生畢業論文抽查出現了剽竊、作假等現象,現在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盲審很嚴格,即將研究生畢業的大咖們,你們準備好了麼?
  • 女碩士被抽中參加論文盲審:患上"翟天臨風波後遺症"
    諸如,文史類論文必不可少的引用,卻踩上了查重率的「紅線」;又或是在加大盲審、外審比例的同時,也可能帶來「跨專業評審」的偏頗。相比對翟天臨的「抱怨」,這些才是真正困擾著他們的東西。一位中國傳媒大學的在讀研究生告訴深一度記者,往年學校的開題答辯相對隨意,老師們自行組織,過程也比較輕鬆愉快。今年的開題答辯則變成了學院組織,時間地點都由學院確定,答辯組的三位老師必須來自不同方向:本方向、研究理論和研究方法論。「這種情況下,開題報告的理論和方法論部分也要特別注意才能不被懟得很慘。」本是學術上「正本清源」的舉措,但在一些實施方法上,卻遭遇了非議。
  • 論文查重率較高該怎麼辦
    論文查重是論文審查的一個重要環節,不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在論文提交審閱之前都需要進行查重,這個過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論文出現大面積抄襲的情況,是保障論文質量的技術手段之一。按照歷史經驗來看,導致論文查重率較高通常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是論文引用的成熟資料過多,而且很多內容沒有進行更新,這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該重點突出描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儘量減少對於成熟資料的引用,如果有引用,也應該對於原資料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這是非常重要的。其二是研究成果有「拼湊」的嫌疑。
  • 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暴露了什麼
    「畢業論文查重率要求越來越嚴,今年要求不能高於10%,過去都是低於20%。」即將博士畢業的蔡麗麗(化名)告訴記者,她所就讀的山西大學今年對研究生論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國家愈發重視研究生培養質量、加強和改進教育評估督導和監測的背景下,關於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話題頻上熱搜。
  • 關於開展2018年上半年研究生學位論文相似度檢測和雙盲送審工作的...
    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為進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培養質量,保證研究生學位論文水平,現就開展2018年上半年擬申請博士、碩士學位的研究生學位論文相似度檢測和雙盲送審工作通知如下:一、學位論文相似度檢測工作(一)工作要求1.所有擬申請學位的研究生論文均須通過中國知網「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檢測
  • 在職碩士畢業論文盲審嗎?
    需要盲審的,隨著教育部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特別是學位論文質量的要求越發嚴格,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對碩士畢業論文進行雙盲評審(評閱專家和學生互相不知道名字、,嚴格的高校是百分百盲審,一些則採取一定的比例原則盲審。 一般的高校在論文答辯前都要進行論文盲審,會隨機抽取幾篇論文,統一送審。
  • 關於2018年春季提交學位論文盲審的通知
    各位同學:為做好2018年春季碩士學位申請工作,現就論文盲審,明審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受理條件1、論文查重合格或復檢合格者;2、所提交的論文符合我校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要求;3、資格審查通過,沒有掛科;4、經導師審核同意送審.
  • 研究生論文盲審被斃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論文在盲審階段被斃的情況並不常見,當前大部分學生在提交論文時幾乎不會犯一些常規型錯誤,比如論文組織結構混亂、文字表述不清、邏輯矛盾等嚴重問題,至少我在外審論文的過程中,並沒有發現這一類問題。按照歷史經驗來看,論文在盲審階段被斃,通常會有以下幾種原因:第一:研究過程不足以支撐研究結論。通常情況下,如果研究過程不能支撐研究結論,會成為論文被斃的一個重要原因,通常這也是比較嚴重的問題之一。
  • 研究生學位論文外盲審返回結果不合格該怎麼辦
    為了提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在申請答辯之前絕大多數高校都會將同學們的學位論文送至盲審平臺,進行盲審。返回的結果也會有四種,優秀,即可參加答辯,良好,進行小修才可參加答辯,合格,進行大修才可參加答辯,不合格,本論文尚未達到授予碩士/博士學位要求。
  • 江南大學:嚴把「四道關」不斷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中公考研小編整理相關資訊,關注一下~江南大學嚴把「四道關」不斷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江南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把提升質量作為研究生培養的首要任務,抓牢抓實選拔、培養、提升、畢業四道關口,持續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努力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
  • 徐耀:論文查重與學術無關
    原標題:論文查重與學術無關 今年中國科學院正式進入學位論文查重時代,有必要銘記這個偉大的舉措。 高校系統實行論文查重已經多年,中科院遲遲沒有進入,原因在於研究所的抵制,這是我親歷的。幾年前,我所在的研究所學位委員會召集全體博導開會,討論中科院研究生院(那時還未成立國科大)下達的關於論文查重的意見徵集稿。
  • 碩士學位論文抽到盲審,提交後發現幾處圖表標註有錯誤,會掛掉?
    晚上,小西有在看2個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初稿,10日將組織網絡預答辯。按學校文件要求,只有通過預答辯,才能安排論文送審、答辯和畢業。一旦預答辯不過,將會延期畢業,趕不上6月份的學位授予。在翟天臨博士學術不端事件之後,和博士生類似,學校要求部分碩士學位論文盲審。學院隨機抽取1/3數量論文盲審(送校外專家)。運氣不太好,我是導師名下3個碩士生中唯一被被抽到盲審的。期間反覆檢查了學位論文好多遍,提交後還是發現幾處圖表標註有錯誤,會不會掛掉啊?真的好擔心!莫擔心!基本不會「掛掉」的,評審專家沒那麼吹毛求疵。
  • 研究生論文盲審結果出來後,有人歡喜有人憂,你的論文過了嗎?
    近幾年,隨著教育部對研究生的畢業論文要求變嚴之後,很多同學的畢業論文都需要去盲審,盲審通過後,學生才能按期答辯,否則需要延期。而近日,正是很多同學論文盲審結果出爐的日子,也是不少畢業生答辯的日子,畢業論文的盲審結果對於畢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學人資訊| 受「翟天臨事件」影響,畢業生論文「盲審」力度劇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等法律法規,經北京大學教師職業道德和紀律委員會研究,學校決定:撤銷馮仁傑教師資格,取消其有關人才計劃入選資格,報上級部門批准;取消其研究生導師資格;予以解聘。該通報稱,北京大學歷來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對違反師德師風的行為始終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一經查實,絕不姑息。4.
  • 2019年研究生畢業難度加大,就連本科生論文都要求盲審,畢業延期
    導師責任制顯奇效2019年由於翟天臨和北京大學博士後的醜聞事件,教育部已經強令各大高校嚴把畢業生畢業關口,甚至在2019年專門劃撥800萬用來抽查6000篇博士畢業論文,而受到網絡輿論對碩士研究生論文的舉報,從湖南大學、天津大學、復旦大學碩士生畢業被曝光論文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