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財富網邀請到了資深市場人士陳凱做客《財富大咖秀》欄目,他在節目上表示,投資收益跟資產規模也有關係,而投資者的心態也會隨著投資規模的變化而變化。長線邏輯跟短線邏輯是不一樣的,學交易應該從短線入手,最終目標是你交易的短線上賺到錢,然後你願意做一些長期的事情。
以下為採訪實錄:
主持人:還是就是朋友會問,如果說我要形成了這樣一套交易體系,還是要看結果,您多年的經驗下來,常年地按照這樣一個交易體系去做,最終的投資收益,總體來看是不是能夠達到期望?
陳凱:是這樣的,它跟資產規模有關係,一般來講,二三十萬的這種本金做短線交易,入門了以後穩定,很穩定,包括我自己帶的學生也好,包括我自己當初也好,就這個規模,大概一年掙個百分之四五十都是比較常見的。但是隨著資產規模上來,這個收益率就會下來的比較快,最終他有上限的,為什麼絕大多數人短線做的久了之後都會轉成中長線,因為短線是有上限的,他更像是熟練工,熟練工就意味著你既然是搬磚,你可能容量上就不太夠。一般來講,我自己的經驗200萬以內的這種本金大概收益就差不多,大家都不會懸殊太大,但是到了500到1000萬這種級別的時候,馬上你的收益率就下來了,有可能一年有個30%、40%多就非常非常不容易了,千萬級別以上的就更是另外一回事,你會發現完全不一樣,就是你做的不是一個東西,你在幾十萬,一兩百萬做的那些方式,那些方法,用到的那些標的,到了一千萬、兩千萬的時候你連看都不會看,因為他不是一回事。但是人的心態也很奇妙的,我自己走過來的路,那就是大幾百萬,就是五六百萬、七八百萬的時候是最焦慮的,你總覺得那個時候好像自己努努力就站起來了,但是稍微一不留神可能又掉回去了,實際上這個極端是最最關鍵的,這個階段一定要穩住。
主持人:您提到的穩住,比如說我看好一些資產是長拿嗎?還是怎麼回事?
陳凱:不,你的框架你就這樣認認真真地去走,千萬不要急著想抄近路,這裡頭沒有近路。
比如說我舉個例子,我從200萬,大概在06年、07年就做到了,再往後邊,等等你做到500到800萬的時候可能就09年、10年,你很急,我總要憋著一口氣,我覺得來了個機會我幹它。你老想這個,這個是不對的,你就正正常常的,因為人的資產是跟你的駕馭能力有關係的,你看很多人做交易,他自己股票帳戶做得很好的,比如說自己二三十萬,都是自己的錢做得很好,別人給他個200萬的帳戶做得亂七八糟的,為什麼?因為不是你的錢,你的能力不足以駕馭它,你從500到1000這個路上,你就一點點的,還是要穩住你原來200怎麼做,你現在500大概率都可以這麼做,然後一直等到到了七八百,它是一個順理成章,順其自然的過程,千萬不能我想拔一下,我想突一下,這種想法其實是很有害的。
另外一個就是一旦到了這種級別之後,還是要學會取錢的,我經常勸朋友也好,勸學生也好,賺到錢了,去年有學生賺了十倍,從去年到今年大牛賺了十倍,我可能說的最多的就是取錢吧,不要老想著我賺了100萬,我今年已經賺到1000萬了,我再幹三年我一個億了,千萬千萬不要這麼想,不是這個樣子。反而應該我今年掙到一千萬了,我是不是應該取500萬,剩下的500在裡面做,甚至取600、700,你是為了生活,那就去改善生活,或者再多賺一點錢之後,不斷地取錢,因為當你不斷地取錢這個過程,就是你在不斷地印證自己,非常非常自信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會讓你極大地把那些風險,負面情緒全部都釋放出來。這個過程我認為有了這個想法之後,基本上就是我所說的就是能夠咬住了,並且守住了,賺大錢不難,難得是一直賺錢不大虧,這個很難。絕大多數人並不是因為賺錢賺得少跟不上大部隊,你看我們身邊做交易的人這麼多,有的人做得好,有的做得差的,有的做了一時的明星,但後來不是壽星。但是這些人絕大多數都不是因為自己賺錢賺得太少了沒有跟上,而是因為吃過哪次大虧。
主持人:明白。
陳凱:所以這我這套交易框架裡面,我們的核心是什麼?不虧錢就行。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陳老師,有一個矛盾的點,如果說我持有一隻股票短期它虧了,一方面是按照我的交易計劃,我可以先出局。另外一方面,如果我虧了之後我繼續拿,後面它也有可能還會回本的,甚至賺錢。我們如何去解決這個矛盾的點?
陳凱:我剛才講得都是基於短線操作的技巧,短線操作本質是波動,像你剛才說得那個是長期的,長期是基於配置。長線邏輯跟短線邏輯是不一樣的,學交易應該從短線入手,最終目標是你交易的短線上賺到錢,然後你願意做一些長期的事情,因為短線本身就像是做一份工作,很多孩子也好,朋友也好都過來說我學交易的目的就是為了財務自由,這個想法是過分了,為什麼呢?當你去找一份工作的時候,我是一個大學本科生,我到一家廣告公司,或到一家別的什麼公司我從來沒有訴求我在這你上班,我是準備財務自由的。但為什麼你來交易這一行,你的目標就是這個目標呢?你肯定想多了,所以短長是要分清楚的,你做短線他就是一份好的工作,普通的人,普通的天分,認認真真地訓練,系統地學習是可以達到像打工的人一樣做到一個中層的小領導,年收入有一些,過上一個比較體面的生活都都沒問題,但是你說我要想長期地持有一個優質的資產,最終達到我的資產數量級的上升,或者說是指數級的增長,這個是需要你對交易之外的一些東西要研究得很深刻,因為長期得是配置,就是對宏觀要很了解,對於公司要很了解,對於行業你一樣要很了解,這兩個裡面是不矛盾,但是擔心的是普通的交易者或者普通的投資者他把這兩個搞混了。
主持人:混淆了。
陳凱:他明明做得是個波動的事情,可能就是聽張三說了一句話,這個股票不錯,他自己研究兩天。這圖是挺好看的,五天均線,上穿十天線,成交量溫和放大,咱幹一票吧,好,幹進去以後過兩天五天線下穿十天線,成交量縮小了,你是不是得溜?因為你買的邏輯都沒了,你就該走,但是他一想基本面挺好的,要麼我再熬一熬吧,你看這就是劈叉了,你是以波動的角度切入到裡面去,那就應該以波動的角度退出,你為了什麼來,你就為什麼走,你不能因為基礎圖形我來了,基礎圖形壞了,我因為基本面我不走,這個就變成了撞大運了,有些人運氣好,或者說是以前證券市場退市的股票少,你撞這樣的大運還可以。其實今年這個趨勢我們看得很清楚,批量的估計都要退市了,這種就沒人救你了。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DF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