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Nature Index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在線刊發海洋所肖媛媛課題組孫普博士對東太平洋洋隆5-15°N兩側海山玄武巖的鐵(Fe)同位素研究成果,揭示了太平洋洋隆之下的軟流圈地幔中Fe同位素的高度不均一性。
對大洋中脊玄武巖(MORB)的研究表明,上地幔在元素和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均存在較大尺度的不均一性。Fe是地幔巖中的主要元素,目前對Fe同位素在MORB源區地幔中是否均一仍有爭議。本研究通過對1988年Raitt 02航次拖網獲得的東太平洋洋隆5-15°N兩側海山玄武巖的Fe同位素進行分析,揭示了大洋中脊之下軟流圈地幔中Fe同位素的高度不均一性。
Fe同位素與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Hf-Pb同位素均呈現很好的相關性,重Fe同位素賦存於富集不相容元素的地幔組分之中,表明重Fe同位素在巖漿作用過程中更不相容。低部分熔融程度(Low-F)熔體的地幔交代作用是造成重Fe同位素富集的主要原因。Low-F交代熔體形成於軟流圈地震波低速帶(LVZ),並在上覆巖石圈地幔底部結晶出富集重Fe同位素的輝石巖脈體。這種古老、被交代的大洋巖石圈地幔物質經俯衝作用進入地球內部並循環到MORB源區地幔中,造成Fe同位素、元素與Sr-Nd-Hf-Pb同位素的高度不均一性。
圖1 EPR海山玄武巖中Fe同位素組成的高度變化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孫普博士,通訊作者為孫普博士和牛耀齡教授。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聯合基金、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和「111計劃」等聯合資助。
論文信息: Sun, P., Niu, Y., Guo, P., Duan, M., Chen, S., Gong, H., Wang, X. and Xiao, Y., 2020. Large iron isotope variation in the eastern Pacific mantle as a consequence of ancient low-degree melt metasomatism.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86: 269-288.
本文來源: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官網,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旨在分享優秀科研成果,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更多詳情和引用,請參考原文,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
歡迎投稿&投稿詳情&點擊查看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