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推薦給家長的一本書

2020-12-10 路遠先生
閱讀

你的人生是自主的嗎? 你是否在按著外界的期望活著?你是否會陷入自控和苛責的怪圈?你是否為養成一個好習慣而煩惱? 《內在動機》本書論述了一個人的內在動機對保持學習、工作興趣,以及獲得幸福感的重要性。同時,它將告訴我們,該如何驅動內在動機,獲得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這個作者在1969年的時候,就曾經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叫作索瑪拼圖實驗。索瑪拼圖是什麼呢?就是很多小方塊,然後把它們組合,能夠拼出一些小狗、小兔子的形狀。這是一種益智遊戲。這種遊戲有一定的難度,同時也會有它的趣味。所以,它特別適合拿來做心理學的實驗。

索瑪實驗怎麼做的呢?他找來兩組實驗者,然後給了不同的條件。

左邊這一組說:你們只要拼出一個圖形,就獎勵一塊錢(美元)。你想,1969年,那一塊錢可相當值錢了。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講,是很貴的一個獎勵。

右邊這一組說:你們就只要拼就好了,我們沒有獎勵,就是想看看大家喜不喜歡這個拼圖。大家拼,沒有任何獎勵。

等他們拼了一段時間以後,研究者說,我們休息一下,我們需要整理一下現場——讓他們到休息室去休息。休息室裡邊放著雜誌、放著一些書,還放著索瑪拼圖。

這也就是說,他們在休息室的這8分鐘時間裡邊,既可以選擇去看雜誌、看書,也可以選擇繼續玩索瑪拼圖。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非常明顯的結果:給一塊錢獎勵的那一組,在休息時間(更多人)不會去碰那個拼圖。原因是他把這個拼圖當作了任務、當作了工作,是外部的激勵。所以,這件事情給我們揭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結果——金錢會帶來疏離。

如果你客觀上定義了你的工作,就是一份工作,需要給錢我才能做,那麼一旦可以不做的時候,你就立刻停止不做了。但是另外那些沒有給錢的被研究者,他們在這8分鐘時間裡邊,繼續玩那個拼圖,就覺得很好玩,多有趣,接著拼。

後來,心理學家就開始嘗試把錢換成威脅,比如說,你如果拼不出來的話,我們會扣你多少分這樣的威脅。結果一樣。或者換成競爭,說看你能不能夠贏得了對方,一樣,就是威脅也好,競爭也好,都會讓參與者把專注度不再放在拼圖上,而是放在贏這件事上。

所以,這個作者說,我們是不是應該換一個角度來研究——什麼呢?就是哪些因素能夠增強人們的內在動機?減少我們內在動機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指責、要挾、責備、金錢誘惑、地位、職稱,都能夠帶來疏離的感覺。

所以,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一個著名的畫家說,畫一幅畫的目的不是那幅畫。大家記不記得我們講過一本書,叫作《有限與無限的遊戲》。他說,一幅畫畫出來的時候,這個藝術就已經結束了。所以畫一幅畫的過程是最重要的目的——享受這個過程。畫完以後,那個畫本身並不是目的。因此,大量的因素都會使得我們做這件事情本身產生異化,給你帶來疏離的感覺。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本身的內容,可以通過一下推薦了解,作為家長值得推薦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愛上物理?著名物理學家都在推薦,家長值得一看
    事實上,新修訂的《小學科學課標》中提到:「科學課」也就我們所說的物理,將從3~6年級調整到1年級,物理這一「高深莫測」的學科搖身成為「第四門主課」。當然,較之於初高中階段的學習,這還只是初級階段,關鍵是要培養起孩子的學科興趣,如果現在不早早下功夫,等到以後再追就難了,起碼不能讓孩子對物理感到排斥!
  • 如果只能推薦一本童書,我會推薦這本書給家長
    魯迅先生說:「孩子在他的世界裡,是好像魚之在水,遊泳自如,忘其所以的,成人卻有如人的鳧水一樣,雖然也覺到水的柔滑和清涼,不過總不免吃力,為難,非上陸不可了。」  好的童話故事,有助於激發孩子對美好世界的嚮往,培養想像力和好奇心,幫助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
  • 讓3-10歲孩子直觀了解天氣、氣候等自然現象,我推薦這6本書
    因為童書不只有故事繪本,如果說故事書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積累、增強孩子今後對寫作的基礎能力,那麼嚴謹權威的科普書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面,給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廣泛培養吧!其實科普不僅僅只有自然科學,歷史、地理這些書都屬於科普範疇,所以,我一直想列科普大書單,又發現實在太難了,因為每一類裡都有各種詳細區分的小項。
  • 6本書告訴你,這樣發展孩子的大腦,未來人生會開掛
    雖然人類的大腦只有0.0014立方米,但它才是育兒的關鍵:不只是培養智力,包括身體健康程度、心理成熟度,以及任何一種能力的培養,都是基於大腦的深層次認識與科學塑造。今天,湛廬君為你推薦的這套教養圖書,就是從腦科學出發的,它們由「全腦教養」之父、人際神經生物學創立者丹尼爾·西格爾所著。
  •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看看心理學家怎麼說
    當然,在孩子處於某些階段的認知能力。還需要家長配合進行引導,為孩子認知能力的提升添磚加瓦。每個人都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認識自己,越早地認識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以及需要做什麼,就能夠少走許多彎路。02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一、我們要發現孩子的興趣點。而不能照本宣科,根據書本上的知識去教育孩子。
  • 孩子的好習慣如何培養,家長怎麼看
    大家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從小有個好的習慣,特別是有個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如何培養、誰來培養這樣的好習慣,這個問題必須首先搞清楚,有人認為學習方面的習慣應該由學校老師負責培養,有人覺得好習慣主要應該由家庭來負責培養。那麼到底應該由誰來負責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呢?
  • 如何開發孩子的右腦潛力?3個小秘訣,培養孩子「超強大腦」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別是大腦開發是父母最看重的,正常情況下,孩子聰明程度除了先天遺傳之外,後天培養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因素。0~3歲是寶寶開發右腦的黃金期,一直到6歲以後孩子的大腦發育完成成人的80%,所以,家長們要抓住3歲前甚至6歲前的時光,幫助孩子進行右腦開發,這對他們未來有很大的好處。但是,家長們知道了右腦開發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如何下手,接下來教你3個小秘訣,培養孩子「超強大腦」。
  • 6歲前是孩子品格養成的關鍵期,堅持2個原則,培養孩子好品格
    好品格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好品格,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善良、有素質,誠實的孩子,是每一個家長的責任。有很多小孩子都有撒謊這一毛病,這也是家長非常關心的一點,如果孩子撒謊的毛病不給改正過來,將來一定會因為撒謊不誠實,對孩子的將來有影響。糾正孩子會這一缺點,首先我們應該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對於孩子說謊,很多家長都難以容忍。
  • 如何引導孩子安全健康上網,這些書給了家長建議
    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鄭女士常常擔心女兒們的上網安全。當她被問及,「你有給孩子看過關於上網安全方面的書麼?」,鄭女士後知後覺表示,「原來還有這方面的書,你可以給我推薦幾本嗎?」 如下幾本書正是從培養孩子正確的網絡安全意識,加強家庭數字教養方面,給予家長一些建議或啟迪。只有家長們學會了引導孩子們正確對待與應用網絡,數字時代的親子關係才能良性發展。
  • 自律的孩子怎樣培養?不靠監督,了解孩子的大腦運行機制才有效
    相反一個有掌控感的孩子,更容易培養出自律,他的人生也更容易取得相對的成功。《自驅型成長》告訴家長如何培養自驅型孩子,這本書是由美國的神經學家威廉·斯蒂克斯魯得和美國家庭輔導專家奈得·詹森共同完成,作者從神經學方面為家長解讀大腦是如何進行工作的,父母應該如何利用好大腦的工作原理來培養出自驅型孩子。
  • 如何培養閱讀習慣?做好這3點讓孩子更愛讀書,更聰明
    能不能得天下這個難說,但一個學識淵博、視野開拓、思維敏捷、又懂得自律的孩子,將來步入社會肯定會更具有競爭力。既然閱讀有這麼多的好處,那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孩子太好動?因為一本書哪怕再好,如果孩子不喜歡、對其不感興趣、或超越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則都有可能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擊退孩子的閱讀興趣。所以剛開始時,家長們不用過多的去考慮什麼必讀書單,應該根據孩子的自身性格特點,從孩子最喜歡最感興趣的方面入手。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於是,她把書放到其他書的最上面,期待兒子能夠翻一翻,可下次再看時,又被壓在了最下面。如此反覆,一學期過去了,書除了在最上面與最下面來回穿梭外,卻從未被拜讀。不知道其他的家長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呢?如果您也是一位束手無策的家長,這篇文章就很適合您,當然,即使您有很好的方法,那麼了解一下世界大佬們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的,也一定會讓您有所收穫。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於是,她把書放到其他書的最上面,期待兒子能夠翻一翻,可下次再看時,又被壓在了最下面。如此反覆,一學期過去了,書除了在最上面與最下面來回穿梭外,卻從未被拜讀。不知道其他的家長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呢?如果您也是一位束手無策的家長,這篇文章就很適合您,當然,即使您有很好的方法,那麼了解一下世界大佬們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的,也一定會讓您有所收穫。
  • IFU課堂|樊登:給中國家長的三條建議與三本書
    搜狐教育:能否給中國父母推薦三本關於親子養育的書?樊登:我覺得很重要的一本書是《自卑與超越》,另外一本書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還有一本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搜狐教育:在您看來,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才是最理想的,父親、母親、孩子分別應該在家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建立這種理想的家庭氛圍?
  • 孩子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糾正,以後孩子受歡迎
    之所以情商高的人容易成功,是因為情商完全是後天環境培養的結果。孩子從嬰兒時期就開始接受教育,家長的一言一行,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因此,父母對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相比之下,在孩子智力發育的過程中,幹擾因素就相對較多:環境因素、閱歷因素、營養因素等等。因此,智商和情商相對比,情商高的孩子更容易成功這一觀點是可以「立住腳跟的」。
  • 《萬物不可思議:拉魯斯少年百科》一本書帶孩子見識世界!
    只有發現、了解孩子的興趣,作為家長才能引領他、支持他,為他修路鋪橋,成就他的遠方之行。如果您的孩子還沒有興趣愛好,或者您還不知道他有什麼興趣愛好,帶他滿世界去尋找,不說這時間、精力和錢財不是一般人承受得起,孩子留下多少觸動和記憶也不得而知。
  • 這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孩子的記憶力、思維能力也會遠超同齡人
    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孩子的注意力那麼短暫,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被轉移走,自我控制能力也差?這常常讓家長失去耐性。其實,這是孩子大腦發展必經的一個過程,但是每個孩子又有所不同。因此家長的要求和期待要符合孩子年齡段注意力發展的特點,不要苛求孩子長時間專注地做一件事,那對於他們來說,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驗研究顯示:孩子年齡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3歲兒童能刻意集中注意力3-5分鐘,4歲為10分鐘左右,5-6歲為15分鐘左右。
  • 孩子右腦發達,通常有這「三種」表現,家長好好培養將來成為學霸
    那麼右腦如此重要,我們如何判斷孩子的右腦是否發達呢?而且我們如何使孩子右腦得到最大限度地開發呢?右腦發達的孩子,通常有這幾種表現因為從神經心理學的角度講,孩子的右腦通常是由身體的左半部分控制的。孩子如果右腦發達,他們的身體左手及左腿就要經常使用,特別是左手,具體來說孩子右腦發達有如下表現。
  • 如何讓孩子一翻書不犯困?關鍵在於「前閱讀」,趕走孩子瞌睡蟲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覺得孩子不愛閱讀也沒有關係,等大了自然而然地就會去閱讀了。但如果孩子一直不喜歡閱讀,那麼當他看書的時候就會打瞌睡。我們要知道,沒有什麼東西是自然而然就會的,大腦它不會自己主動閱讀,閱讀的能力需要依靠學習獲得。當孩子一閱讀就犯困,我們要用"前閱讀"的方式幫助孩子解決這一困境。家長要如何理解「前閱讀」這個概念?
  • 12本書,讓你看清《隱秘的角落》裡藏著的「深井效應」
    3種方法,並提出了幫助孩子培養他所欠缺技能的3個步驟,在《暴脾氣小孩》一書中,用大量實例和模擬場景對話,一步一步、一字一句地教父母培養孩子學習必要技能,成就高情商的孩子。:在經典暢銷讀物《由內而外的教養》這本書的10周年紀念版中,闡釋了親子關係如何直接作用於兒童大腦的發展,並為家長們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方法步驟,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生活經歷,從而教養出堅韌不拔、富有同情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