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可否作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生存預後的獨立影響因素?

2020-12-19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雜誌

來自中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陳雪平團隊最新研究發現,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患者,特別是四肢發作患者,其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較高,但隨著疾病發展,其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略微下降。因此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似乎可以作為是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生存預後的獨立因素。

肌酸激酶是一種肌肉酶。血清高水平肌酸激酶被認為與多發性肌炎和肌肉營養不良等肌病有關。既往研究顯示在部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患者中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較高,且可能與患者的生存期有關,但不同研究的結論不一。因此評估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可能對疾病的診斷和預後具有重要意義。

陳雪平等通過回顧性病例對照分析年齡/性別匹配的582例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患者和582例健康對照者,發現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遠高於正常對照者。同時亞組分析發現,在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患者和健康對照者中,男性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均高於女性。與延髓發作患者相比,肢體發作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更高。Spearman相關性分析發現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與體質量指數、ALSFRS-R評分或進展速度無關。但是在調整了預後的協變量後,發現較高的肌酸激酶對數與更好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生存率有關。但在疾病進展期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可能在6個月後下降。

這項成果撰寫的文章發表在《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21年3期。

文章摘要:肌酸激酶是一種肌肉酶,但在不同的研究中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患者的肌酸激酶變化情況不一。作者以回顧性病例對照方法納入2008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華西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年齡/性別匹配的582例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患者和582例健康對照者。分析結果發現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遠高於正常對照者。進一步亞組分析發現,在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患者和健康對照者中,男性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均高於女性。與延髓發作患者相比,肢體發作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更高。Spearman相關性分析發現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與體質量指數、ALSFRS-R評分或進展速度無關。但是在調整了預後的協變量後,發現較高的肌酸激酶對數與更好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生存率有關。但包含81例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的縱向研究顯示,在疾病進展期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可能在6個月後下降。結果說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似乎可以作為是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生存預後的獨立因素。試驗於2015年12月23日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批准號2015(236)。

文章關鍵詞:肌萎縮性側索硬化;血清學;生物標誌物;肌酸激酶;診斷;預後;生存;流行病學研究

文章來源:Chen XP, Wei QQ, Ou RW, Hou YB, Zhang LY, Yuan XQ, Yao YQ, Jia DS, Zhang Q, Li WX, Shang HF (2021) Creatine kinase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tic prediction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Neural Regen Res 16(3):591-595.

相關焦點

  • 少突膠質細胞在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發病中不可忽視的作用
    來自全國兒童醫院(美國)的Laura Ferraiuolo在2016年研究發現,SOD1基因突變小鼠(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模型鼠)的少突膠質細胞可導致正常的運動神經元變性壞死,由此可見少突膠質細胞在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的發病過程中亦發揮了重要作用。
  • 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哪些情況會如此?如何分析?怎樣處理?
    最近,筆者實驗室做出一個奇怪的生化結果: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居然大於肌酸激酶(CK)。
  • 肌酸激酶(科普)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 (ATP: Creatine N-phosphotransferase EC 2.7.3.2)通常存在於動物的心臟、肌肉以及腦等組織的細胞漿和線粒體中,是一個與細胞內能量運轉、肌肉收縮、ATP再生有直接關係的重要激酶1,2,它可逆地催化肌酸與ATP之間的轉磷醯基反應。
  • 罕見疾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致病原因主要有哪些?治療方法有哪些?
    就目前而言肌萎縮側索硬化這種疾病是呈現出一種全球分布的狀態的,年發病率大概是會在2/10萬,這種疾病一般是會發生在男性身上的,這種疾病要是可以在症狀出現的早期就及時的治療,是可以有比較好的預後效果的,要是沒有及時的治療,後期這種疾病帶來的身體不適是很嚴重的。
  • 第三代EGFR-TKI與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國產三代EGFR-TKI進入市場的同時,也為EGFR-TKI這類產品帶來了一個新的值得關注的不良事件,那就是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這在其他EGFR-TKI中還是非常罕見的,但在這個產品中發生的比例較高,達到了17%,其中3級及以上AE的發生率為5.4%[1]。那麼,什麼是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呢,遇到這樣的患者,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呢?
  • 神經綜述:肌萎縮側索硬化的感覺神經損害
    神經綜述:肌萎縮側索硬化的感覺神經損害 肌萎縮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種病因未明的致死性神經變性疾病,主要累及大腦皮質、腦幹和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臨床表現為隱襲性起病的局部肌肉無力、萎縮及錐體束徵,並逐漸進展至所有骨骼肌癱瘓。
  • 神經科的那些病例:少年型肌萎縮側索硬化
    最終診斷:少年型肌萎縮側索硬化(FUS 基因 p.P525L 突變)基於本病例的問題:1、ALS 見於哪個年齡段的人群?流行病學資料顯示 ALS 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發病高峰是 50-75 歲,75 歲後發病率下降。
  • 霍金兩周年之忌,可怕的肌萎縮有了治它的方法嗎
    眾所周知,這位偉人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纏鬥了多年。他的離世讓人們繼幾年前的冰桶挑戰助力漸凍人活動以來再次聚焦到此類俗稱漸凍人的特殊疾病群體。那麼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有多可怕?這種漸凍人兩年後的今天有了辦法治嗎?
  • 75歲老人肌酸激酶持續偏高,難道是他汀在作怪?
    *僅 供醫 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這是一則糖尿病合併高脂血症的患者,由於肌酸激酶持續偏高,在複查時改用氟伐他汀控制血脂。再次複查結果提示患者血脂水平控制理想,且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復正常,值得臨床借鑑。點評專家孫芳 副主任醫師孫芳,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主任助理。
  • 是否有強直性脊柱炎,只需要測定HLA-B27?
    也就是說,HLA-B27陽性多見於強直性脊柱炎,如果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HLA-B27陽性多提示預後不良。值得注意的是:HLA-B27陰性也不能排除強直性脊柱炎,因為還有5 ~ 10%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的HLA-B27是陰性。
  • 恐怖的「消瘦」,連肌肉都瘦沒了 |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一起走進今天的故事——「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安徽六安的老張是一個老實巴交的漢子,從年輕時到現在七十多一直都很瘦,而且一直「怪病纏身」。最近他惡化到不能呼吸,不能吃飯,連平躺都困難,兒子強迫帶到了醫院。老張從20歲開始左手及左胳膊的力氣就比右側要小,而且瘦,因為不太影響生活,他也沒有太在意。
  • 健身肌酸會不會影響腎功能?
    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過不可逆的非酶脫水反應緩緩地生成肌酐,可通過腎小球濾過,在腎小管內很少吸收,每日體內產生的肌酐,幾乎全部隨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響。因此,對於腎功能正常的人來說,人體可以正常代謝肌酸,補充肌酸並不會影響腎功能。2、國內外有很多人對肌酸是否有副作用進行過相關研究。
  • 重症監護病房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預後危險因素分析
    一些研究表明,影響感染性休剋死亡的因素很多,如早期不恰當地使用抗菌藥物、延遲抗菌藥物治療、疾病的嚴重程度、低蛋白血症、持續的高乳酸血症和免疫缺陷等[5,6,7,8,9]。老年患者基礎疾病多,如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腎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腫瘤等,器官功能容易出現異常,發生感染性休克時病情會更加嚴重,治療也更加困難。
  • 研究生園地|血流動力學對症狀性動脈粥樣硬化性椎基底閉塞性卒中...
    儘管進行了藥物治療,症狀性椎基底動脈粥樣硬化仍存在卒中復發的高風險,2年內的復發率約為10%~15%。與前循環梗死相比,後循環梗死患病率高、預後不良,且椎基底動脈血管成形術和支架置入術圍手術期風險高。雖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血流動力學減低與VB狹窄和/或閉塞導致的卒中相關,但尚無直接數據支持。
  • 瀰漫性軸索損傷的診治進展_瀰漫性軸索損傷_彌散張量成像技術_神經...
    但由於大多病灶檢出結果為陰性,反映的結果常常和患者的臨床症狀不符,導致患者的漏診、誤診,耽誤患者的治療,影響患者預後。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發現只要疾病存在軸索損傷,如:缺氧性腦損傷、阿爾茲海默等,β-APP就會聚集,因此,將其作為DAI生物學標誌物缺乏專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