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超現實主義手法展現人與動物的關係,呼籲人們珍惜大自然

2020-12-06 帶起相機去旅行

這組照片來自攝影師Philip Kanwischer,他用超現實主義的手法表述了野生動物和人類之間的複雜關係

他用一種荒誕的手法呈現出人與動物相處的場景

她表示,自己感興趣的,或者說是想講述的,是動物棲息地喪失、環境汙染

以及人類城市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進退的關係

他的照片表述很隱晦,也很耐人尋味。

Philip Kanwischer畢業於阿爾伯塔藝術設計學院

他表示,自己藝術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是在加拿大從白馬市懷特霍斯河到道森市的一次為期一個月的獨木舟旅行

這加深了他對自然的關心與熱愛

相關焦點

  • 《決戰猩球》影評:超現實主義色彩的手法,遇上平行時空的思維!
    影片中平行時空的運用,類似時空旅行者,在帶有炫酷科技感的同時,對於影片中的一些近景和特寫鏡頭的拿捏,恰到好處,抨擊了當時美國的某些階層的制度和跨種族的文化,雖然是早年拍的科幻電影,現在看來也十分的過癮,結局耐人尋味,暗喻的手法也是讓人拍案叫絕。影片的特色還在於,他符合當時社會背景,用藝術的形式展現人民內心的期許與失落。
  • 怪誕的超現實主義畫家勒內·馬格裡特
    ,人們可能會想起大名鼎鼎的西班牙畫家達利,他以豐富的想像力向人們展現著深刻的自我剖析,他的作品對時尚、藝術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他筆下的東西脫離了我們的平常認知。1927年他在布魯塞爾舉辦第一次展會時受到了評論家的嘲諷,使他移居去了巴黎與安德烈結識,並開始進入超現實主義畫風。他是較晚加入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但又很快便成為超現實主義中的一位頗具代表性的藝術家。
  • 對巨型的超現實主義迷戀
    對巨型的超現實主義迷戀 2021-01-05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是時候教孩子敬畏自然了 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作為家長、作為老師,在抗擊疫情的同時,也應把握契機,引導孩子們了解這場重大社會事件的本源——人與自然緊密又脆弱的關係,從而產生敬畏自然的意識。這是所有人,包括孩子,應該從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學會的一課。 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面對新冠肺炎,孩子們會問:「為什麼會有人得這種肺炎?」
  • 《大自然的珍貴禮物》:珍惜大自然的饋贈
    河青新聞網訊 從水果蔬菜到香草穀物,從油鹽蔗糖到水和巖石,這些在我們身邊的事物看似尋常,卻都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珍貴的禮物。孩子是天生的探索家,當他們俯身傾聽自然的聲音時,會慢慢的了解、欣賞這些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珍貴禮物,從而珍惜、愛護大自然。
  • 大自然給了我們很多靈感和財富,因此我們應該珍惜大自然
    江河流入大海,人們看到,「大海是包容的,寬容是大的」;世界的花木,佛教的人們看到了「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月圓月缺。古人說:「人有悲歡離合,月圓缺雨。」大自然是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享受,也包含了許多發人深省的道理。
  • 你聽,大自然在說話|Hohii Newsletter Vol.1
    第一期,我們來聊聊「人與自然的關係」。2020年的開端,一場突發而來的疫情讓我們意識到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到了如此岌岌可危的狀況。在人們根深蒂固的思想與價值觀中,總是認為擁有意識的人類才是主體,而大自然是被人類主宰的,甚至在許多的文學作品中,總能看到對人類徵服自然的強大力量的歌頌。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大自然也有它的智慧,它利用億萬年的時間形成獨有的生態系統,保證自身的運轉秩序。如果人類試圖以一己之力,「逆天而行」去改變它,就很有可能為此付出代價。
  • 山水雕刻藝術靈感來源於大自然
    山水雕刻藝術靈感來源於大自然———林永福山水雕刻藝術展現給人們的是大自然魅力與人類情感融合的藝術震撼力,藉助雕刻把藝術靈感、大自然、石材創作有機結合到一起,展現人類的文化底蘊,民俗情感。但是,他們的藝術觀是人與自然相對立。在國內雕刻實踐中,逐漸改變了這一藝術觀,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重要性。
  • 視覺的本質——超現實主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但在一開始(超現實主義宣言發表於1924年),超現實主義對挖掘地下世界很感興趣,20世紀早期的物理學豐富了這一計劃。有人認為物理學的「古怪」是吸引人的地方,有些人可能會反對這種說法,但我認為,這種「古怪」加上科學的強大哲學,正是吸引人的地方。
  • 和大自然密切聯繫的動物園,可以看盡動物,讓人無法忘懷
    園內特別的設計,讓人在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動物生存空間中體驗到儘可能近距離的接觸,當然不是站在裡面了。不過轉上一圈真的會把人熱虛脫。大家在裡面可以好好的觀看和思考,雖然它的林子只有地球面積的百分之六,但卻是地球動物生存地方。雨林對人類的生活是很重要,人只有和大自然尊重才可以互相生存下去,在裡面可以體會鴿子漫步,小鹿在林間奔跑。
  • 他耗時數年,拍下罕見瀕危動物,拍出動物的靈魂,這才是攝影大師
    胡錦鳥  Tim 自幼就在大自然中成長,他喜歡感受人與動物間的聯繫,在人與自然分離的今日世界,他認為自己應當做為一個串聯者,重新定義兩者之間的關係。    王鷲  他擅長以人物肖像照的方式拍攝動物,並且記錄圖像背後的故事,讓人們能藉由圖像與文字,感受到動物的個性與親近,進而意識到他們與人同屬世界的一份子,值得更多的重視與關心。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呼籲停止騎乘大象 關注動物福利
    中國日報記者張威 攝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3月6日訊(記者魏博)2015年3月4日,英國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在雲南西雙版納展開野生動物保護之旅。這是自1986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問雲南後,時隔30年英國王室成員再度訪問雲南。據中新社報導,威廉王子來到亞洲象種源繁殖基地,與亞洲象然然「親密接觸」,並給它餵食胡蘿蔔。
  • 《魚王》:強烈的自白性呼籲關注社會,蘊含敬畏自然的生態倫理觀
    而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如何保護環境和動物和諧相處,成為人類的追求。在小說《魚王》這一章,魚和人奇蹟般地得救,但從側面也表達了如果人類一意孤行,最終的結果將是魚死人亡。在我看來,《魚王》不是簡單講了十三個故事,更是一本全方位展現人與自然關係,和諧相處之道的小說。
  • 《地球:神奇的一天》點映 大銀幕看「動物世界」
    ,而以「珍惜和愛護地球家園」為主題的劇情也讓觀眾為自然而感動。影片不僅呈現了大自然弱肉強食的殘酷法則,也將動物們憨態可掬的可愛一面完整保留,這種祥和與廝殺的反差帶來的強烈衝擊讓現場觀眾感嘆「完全不遜色於劇情電影!」
  • 珍稀,珍惜!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科普系列直播邀你關注……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讓更多人關注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傳播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的理念,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南京守望自然科普中心將於4月2日至4月7日在牛咔視頻展開一場以「因為珍稀,所以珍惜」為主題的珍稀動物保護周直播活動,邀請行業專家與讀者交流、探討動物保護領域相關的問題與動態
  • 超現實主義:畫出夢境
    1924年,他發表了《超現實主義第一宣言》,對這樣的藝術創作描述如下:「純粹的心理自發現象,主張通過這種方法,口頭地、書面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達思想的真實活動……超現實主義的基礎是信仰超現實:這種現象也就是迄今為止一直遭到忽視的某些聯想方式,我們崇拜夢境的無窮威力,它能夠讓思想擺脫所有的利害關係……我們相信在將來,夢境和現實這兩種表面似乎相矛盾的東西,最後將化為一種絕對的現實,或超現實。」
  • 藝術家牆繪超夢幻穿山甲,呼籲人們保護野生動物
    畢業於實踐大學設計系的他,原本就是臺南人,從2016年開始接觸街頭藝術,迄今已有4年的時間,過去多在高雄衛武營街頭藝術村作畫,此次來到文創園創作,呼應園區的環境氛圍,希望用作品帶給遊客舒服、溫暖的感覺。LeHo指出,這次運用花藝店「凹凸植制所」的牆面創作,構思過程中,對於周邊環境先做了一番觀察。
  • 薩爾瓦多·達利 超現實主義的記憶展覽7月開幕
    薩爾瓦多·達利超現實主義的記憶Salvador Dalí:Memories of Surrealism開幕 | Opening2020.07.10 16:00展覽時間 | Duration2020.07.10-10.07策展人 | CuratorsSerena Zhao
  • 人和大自然有著什麼關係?
    人和大自然有什麼關係,其實這個關係是挺難說的,如果非要把關係確定一下的話,那麼我認為這應該就是準同級相互作用的關係吧。 我們都聽說過人與自然,這話在字面上應該是將人與自然之間的那種等級給平等化了吧,雖然人類的存在始終都比大自然的低一點點
  • 這位大自然的藝術家,學習深潛,只是為了能在海底畫畫
    說起大海讓人能想起的印象大概就是蔚藍、一望無際、神秘各種可愛或者可怕的魚類還有色彩斑斕的珊瑚礁群有這樣一位藝術家他學習潛水到深海去畫畫讓世界看到了不一樣的海底景色一個閉著雙眼的女人用手護住正在遊動的水母試圖留住海洋中這美麗的一刻《流明》正在潛水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