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硬核」博士:成果三次登上IF>25期刊,還拿下這項「全校唯一」!

2020-07-11 北京交通大學招生辦

近日,Wiley旗下高水平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IF=25)在線發表了題為「Achieving 17.4% Efficiency of Ternary Organic Photovoltaics with Two Well-Compatible Nonfullerene Acceptors for Minimizing Energy Loss」的最新研究成果。該論文第一作者為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馬曉玲博士,北京交通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且唯一通訊作者單位

北京「硬核」博士:成果三次登上IF>25期刊,還拿下這項「全校唯一」!

在這項工作中,作者將MeIC作為第三組分引入到PM6:BTP-4F-12二元體系製備了一系列三元有機光伏器件,使得器件效率提升至17.4%,該值處於三元有機光伏器件最高效率行列之中。研究結果表明,適量MeIC的引入可同時優化有源層的光子俘獲,激子解離和載流子傳輸,促使器件短路電流密度和填充因子分別提升至25.4 mA cm-2和79.2%。此外,適量的MeIC還能有效降低有源層內部的非輻射能量損失,進而提高了三元有機光伏器件開路電壓。

北京「硬核」博士:成果三次登上IF>25期刊,還拿下這項「全校唯一」!

在這項工作中,作者將MeIC作為第三組分引入到PM6:BTP-4F-12二元體系製備了一系列三元有機光伏器件,使得器件效率提升至17.4%,該值處於三元有機光伏器件最高效率行列之中。研究結果表明,適量MeIC的引入可同時優化有源層的光子俘獲,激子解離和載流子傳輸,促使器件短路電流密度和填充因子分別提升至25.4 mA cm-2和79.2%。此外,適量的MeIC還能有效降低有源層內部的非輻射能量損失,進而提高了三元有機光伏器件開路電壓。

馬曉玲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主要從事三元有機光伏器件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關於材料甄選的新方法和機理研究的新手段。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IF=30,1篇),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IF=25,2篇)等IF>10期刊上發表論文8篇,受邀參編英文專著一部;兩次榮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9年榮獲北京交通大學「知行獎學金」;2020年榮獲第十六屆「王大珩光學獎高校學生獎」(全國30人)。2020年入選「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北京交通大學唯一入選者)。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1675017,61975006)、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192049)的資助。馬曉玲博士感激北京交通大學提供的科研平臺,以及其博士後導師王永生教授提供的寶貴機會。

北京「硬核」博士:成果三次登上IF>25期刊,還拿下這項「全校唯一」!

馬曉玲博士所在的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近年來在科研上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學科前沿、面向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以平臺建設為抓手,凝聚高水平科研隊伍,潛心學術研究、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力爭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國家級獎勵等方面獲得突破。近五年科研合同經費16884.5萬元,發表SCIE檢索論文1017篇、EI檢索論文700篇,申請專利179項,獲授權專利86項,入選ESI高被引論文66篇。新增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究計劃項目7項、重大科研儀器專項2項,國家重點重大項目3項、課題科研經費(新增)2.47億元、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2項。


獲取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北京交通大學招生辦頭條號!

本文素材來源於:北京交通大學新聞網、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官網

相關焦點

  • 深北莫材料科學系學生論文成果登上著名國際期刊
    深北莫材料科學系學生論文成果登上著名國際期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12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亞南 通訊員 陳簡文)近日,在莫斯科大學材料科學系太陽能新材料實驗室主任阿列克謝·塔拉索夫博士和初級研究員安德烈·彼得羅夫老師的指導帶領下,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材料科學系三年級學生王程遠的科研課題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其合作撰寫的論文
  • 我區科學家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期刊《Plant Biology》
    鎖陽授粉結實的秘密被首次發現我區科學家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期刊《Plant Biology》「藥用寄生植物鎖陽的開花結實與鎖陽開花後散發出的一種特有臭味物質吸引蠅類昆蟲傳粉,從而實現鎖陽的授粉結實密切相關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貴林教授研究團隊歷經4年持續研究,揭開了一種藥用寄生植物鎖陽開花結實的秘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於9月11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期刊《Plant Biology》上。該科研成果在世界範圍內首次證實了鎖陽通過開花散發臭味吸引蒼蠅實現傳粉結實的相關機制。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四川大學為論文第一單位,楊成教授為論文第一通訊作者,四川大學博士研究生韋雪琴為論文第一作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官方網站在資助成果專欄對該工作作了專題報導。  這項研究實現了通過宏觀旋轉行為操縱分子手性,不僅為分子手性的有效調控引入了一種新的自上而下的策略,也為手性起源提供了一種新的假說。
  • 北航這項成果登上《中國科學:材料》封面
    還記得高中課本上這張圖嗎?這當然不是一塊普通的玻璃板而是一塊低熱導材料這類具有極端熱輸運性質的材料在許多領域都有重要應用其製備也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日前,北航材料學院趙立東教授課題組給塊體材料結構降維,讓熱傳導慢下來取得低熱導材料研究新進展成果被中外兩大高水平期刊報導
  • 河南大學2項研究成果「轟動」國際,還都登上這一國際重要期刊!
    近日,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取得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在化工領域國際重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課題組設計了具有TCA高降解活性的PDA@Fe/rGO/SPC催化體系,實驗結果表明PDA@Fe/rGO催化材料具有三個特點:較高的TCA降解率;性能穩定且易於磁分離,可以多頻次循環使用;應用成本低廉。
  • 河南大學2項研究成果"轟動"國際,還都登上這一國際重要期刊!
    近日,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取得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在化工領域國際重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本期推送,我們一起來揭秘——王新海課題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研究成果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河南省工業冷卻水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王新海課題組開展的單原子催化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成果&34;在化工領域國際重要期刊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利用三代測序高精度注釋早期小鼠胚胎轉錄組的最新研究成果。International Edition》(IF= 11.688)發表了這項研究重要成果。廣州大學歐陽婷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劉兆清教授為論文唯一通訊作者。該研究證實Co2Mo3O8中的四面體Co(TdCo2+)相對於八面體Co (OhCo2+)能夠更加有效的降低OER反應決速步能壘,加速OER反應的進行。本研究為催化活性-催化位點間的關係提供了深入的機理分析,有助於豐富過渡金屬氧化物OER催化劑的研究發展。
  • 通過手指靜脈識別身份,這項重大成果登上新聞聯播
    此前,重慶衛視《重慶新聞聯播》也對此項研究成果進行了報導。秦華鋒,1983年生,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重慶工商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副院長,中國計算協會會員。研究領域包括生物特徵識別(靜脈識別和人臉識別)、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圖像處理、模式識別等。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北京時間11月25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張輝教授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
  • 浙江大學兩項研究成果登上美國《科學》雜誌
    杭州網訊 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10月25日,兩項來自浙江大學的科學研究成果,登上了國際頂尖雜誌《科學》(Science)。其中一項研究成果揭示了鉀離子和氯離子的結合位點,提出一個鉀-氯共轉運機理的模型,為治療癲癇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項研究成果則聚焦抗細菌免疫的兩個重要蛋白,未來在腸炎臨床診斷和治療上或有重要價值。
  • 高中生化學研究成果登上省級專業期刊
    兩位同學的研究成果《鐵碳球處理燃料廢水模擬實驗研究》被這一省級期刊正式刊發。普通高中生的研究論文為何能在專業期刊發表?記者進行了採訪。 高中生化學研究成果登上省級專業期刊 據介紹,《化學教與學》雜誌是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唐家輝、卞雯同學的研究成果《鐵碳球處理燃料廢水模擬實驗研究》就發表在該雜誌10月下半月的一期上。
  • 硬核!湖北在讀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登上世界頂級學術期刊!
    4月8日,化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 JACS,影響因子14.357)在線發表了武漢工程大學陳嶸教授課題組在Ag基納米糰簇方面的重要進展——"Pd-mediated Synthesis of
  • 國際「唯一」!南京大學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登上頂級期刊Science
    日前,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漱明、張利劍、王振林、祝世寧等與合作者在最新一期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Metalens-array-based high-dimensional and multi-photon quantum
  • 北京硬核高校:科研取得重要進展,在生態學TOP期刊發文!
    SCIENCE雜誌在創刊125周年之際,公布了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由什麼決定的"位列前25個被認為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凸顯了破解物種多樣性形成與維持機制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樹木存活對鄰體身份及密度的響應這項研究進展以"Abiotic niche partitioning and negative density dependence across multiple life stages in a temperate forest in northeastern China"為題,發表在生態學TOP期刊Journal of Ecology(
  • 他是中國自己培養的博士,憑藉碩士論文"破格"拿到博士學位,成果登上Science
    1977-1982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原南京氣象學院)天氣動力學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1982年考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研究生,1985年被破格授予理學博士學位。多年來在大尺度大氣和海洋環流動力學、ENSO(厄爾尼諾和南方濤動)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豐碩。
  • 院士助力兩彈一星事業,破解世界難題,受國務院邀請登上天安門
    於是,15歲的葛昌純踏上了北上求學之路,成為全校年紀最小的學生。天降大任,精忠報國不論是製造原子彈、氫彈、核潛艇還是核反應堆都需要用鈾-235,但鈾-235在天然鈾中的含量只有0.7%,要使鈾-235濃縮,必須採用當時唯一已工業化的氣體擴散法。然而,赫魯雪夫卻在此時單方撕毀中蘇協議,斷絕供應用於氣體擴散法生產濃縮鈾235的核心元件——分離膜。
  • 北航這個期刊又入SCI Q1區!這個領域中國唯一
    它是被SCI航空航天學科收錄的唯一中國期刊它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航空學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它是《中國航空學報(英文版)》一起來多了解一下吧!1952年後,歷任北京航空學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航空學會第三屆常務理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為創建我國彈道飛彈專業作出了貢獻。1958年主持研製成功我國第一枚探空火箭。1974年以來在飛機結構損傷容限設計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方面獲得成果。
  • 大蟻蛛的長期哺乳行為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 版納植物園Science文章:新發現一種跳蛛的長期哺乳行為11月3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
  • AI輔助檢測腦動脈瘤,靈敏度達97.5%,華為雲聯合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機器之心發布機器之心編輯部近日,放射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Radiology》發表了華為雲 EI 創新孵化 lab、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放射科聯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AI 算法檢測動脈瘤靈敏度高達 97.5%
  • 廣州醫生膽道閉鎖研究登上頂級期刊
    膽道閉鎖是導致黃疸的最嚴重的疾病,中國大陸地區發病率約1/8000,與兒童期各種腫瘤發病率之和相當,但發病原因還不明確。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8日凌晨,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科研團隊聯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在膽道閉鎖的發病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關研究成果在世界頂級醫學雜誌 Cell(細胞)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