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教授梁瑩違反學術倫理,曾稱「慰安婦應拿來做研究」

2021-01-12 人民日報海外網

中國青年報10月26日消息,10月24日,《中國青年報》報導了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梁瑩涉嫌學術不端等師德問題(見10月24日本報《青年長江學者與她「404」的論文》),南京大學當日表示成立調查組。

與此同時,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的眾多學生和一些與梁瑩打過交道的學者,向記者提供了更多有關梁瑩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疑點。其中,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社工系2014級全體18名學生曾聯合向校方提交書面舉報材料。此次,他們向記者提供了當初的舉報材料。

根據他們的舉報,梁瑩在上課時處理私人事務,並表現出對教學的不屑,對學生說,「我上一學期的課還不如去外面作一次講座,一小時好幾千(元)了」。她甚至說:「我現在也是身價3000萬的人啊。」

2014級學生王月(化名)記得,梁瑩經常缺席上課,除了讓自己名下指導的研究生代課,還曾讓自己的父親給本科生代課——另有多名學生也向記者回憶了這一點。2016級學生李明(化名)告訴記者,曾出現上課鈴響後,梁瑩玩了20分鐘手機才開始授課的情況。

雖然學生反映過梁瑩的問題,但直到本學期,她仍在負責社會學院社工系三年級的專業課《社會工作行政》。梁瑩只在學期初去上了一節課,告訴學生這門課改成了《社會工作實驗》,由助教、她的博士生負責授課。她給出的理由是,自己生了大病,要住院。

據學生反映,為了避免自己授課敷衍的情況被學院發現,梁瑩還會給學生打出高分,並「威脅」學生,誰在課程評估中給她打低分,她也給誰低分。

2014級部分學生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給梁瑩打了低分。梁瑩得知此事後,不僅在課上「教育」學生,還在課下威逼班長交出給自己打低分的學生名單。

學生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提供的視頻顯示,梁瑩稱:「你要把這個處理了,這個是你們引起的,我承諾了領導。」「我給你們上了課,最後背了個黑鍋,莫名其妙。」

之後,梁瑩調整了上課策略,讓學生上臺去講,稱之為「翻轉課堂」,並說因為是學生授課,所以學生期末必須給課程打高分,否則就是給學生打了低分。

在研究方面,作為一位人文社會學科工作者,梁瑩的研究方向拓展到了跨學科領域。但有一些領域與她的學術背景相比,跨度很大。

2012~2013年,她在英文期刊《潔淨——土壤、空氣、水》和《環境地球科學》上發表論文《生物質廢棄物快速熱解產生的生物質炭對磷酸鹽的吸附》和《豬糞、稻草堆肥對汙泥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的生物降解》,她是第7作者和第5作者。

2011年第6期中文《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雜誌,刊發了以梁瑩為第二作者的論文《多變量連續屬性離散化方法》。該文第一作者為侯居茌,第三作者為任長志。

發表這篇論文時,侯居茌為河北工業大學講師,從學術期刊資料庫檢索可知,侯居茌的領域為行政學與國家行政管理、企業經濟,與人工智慧相關的論文僅此一篇。唯一發表過相同領域論文的是第三作者任長志,發表論文時為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博士後,目前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臺光學技術研究所工作。

巧合的是,據梁瑩的學生介紹,她的丈夫,姓名就叫任長志。

2017年,梁瑩曾到國內某重點大學做講座。在場聽講的學生陸曉(化名)向記者回憶,梁瑩在講座中講述了自己做戒毒與老年人相關課題的細節。陸曉感到反感的一點是,梁瑩對被研究者的用詞極不尊重,稱把他們從戒毒所或養老院「拖出來做實驗」。

陸曉告訴記者,梁瑩的研究還可能存在倫理問題。她在講座中稱,因為有的子女不同意老人做實驗,最後她找到了一個收容「三無老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的養老院,因為只要院長同意就好。

據陸曉回憶,梁瑩曾在講座上宣稱,他們用很嚇人的視頻讓老人回憶親歷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慘案,當時老人跪在地上哭,這樣研究所需要的腦成像圖片就會看起來「非常漂亮」。陸曉認為,這樣的研究會給人造成二次傷害。

另一所重點大學的學生朱紅(化名)也告訴記者,梁瑩在該校所作的講座中也談及了上述內容,還稱「慰安婦應該拿來做研究,給那些歷史學家研究太浪費了」。

梁瑩曾開展過有關老年群體反應力和抗日戰爭倖存者的研究。有學生告訴記者,這些課題都曾被她布置給本科生,當作課程作業,而那門課是與此毫不相關的行政學課程。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官網的梁瑩履歷顯示,梁瑩曾為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的博士後。但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謝宇主編的《知識分子》指出,芝加哥大學社會學院的一位研究員稱,梁瑩是2013~2014年在芝加哥大學做訪問學者,而非博士後。

謝宇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梁瑩也曾向他當時所在的密西根大學發出過訪問申請,但被拒絕。謝宇說,他當時找學生看了梁瑩提交的學術論文,認為其文章「粗製濫造」「不精細」,質量沒有他們希望的高,所以沒有接受。

當時審核論文的張春泥如今是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她向媒體稱,梁瑩有一篇文章用了6種抽樣方法,這篇論文還被她作為「反面教材」告誡學生。

從論文來看,梁瑩是一位「高產」學者。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官網顯示,僅2014年,以她為第一作者的英文期刊論文就有10篇。一名曾與梁瑩合作過論文的學生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梁瑩是國內最早的一批投入SSCI(美國的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論文寫作的國內社會科學學者之一,在文獻方面的積累是極深的。

他認為,梁瑩不是一個有核心研究方法的學者,但她會揣測期刊編輯選題的傾向性,選擇跨學科或冷門議題入手,並使用有公信力的資料庫。他估計,因為選題比較新穎,且確有創新的部分,所以很受青睞,能夠那樣高產。他評價:「這是一種符合學術規範,但又十分有投機性質的模塊化產出。」

相關焦點

  • 南大教授梁瑩還違反學術倫理,曾稱「慰安婦應該拿來做研究」
    巧合的是,據梁瑩的學生介紹,她的丈夫,姓名就叫任長志。2017年,梁瑩曾到國內某重點大學做講座。在場聽講的學生陸曉(化名)向記者回憶,梁瑩在講座中講述了自己做戒毒與老年人相關課題的細節。陸曉感到反感的一點是,梁瑩對被研究者的用詞極不尊重,稱把他們從戒毒所或養老院「拖出來做實驗」。陸曉告訴記者,梁瑩的研究還可能存在倫理問題。
  • 南大教授梁瑩回應被指學術不端:犯過錯但後來很努力,已提出辭職
    10月24日,《中國青年報》刊發報導稱梁瑩至少有15篇存在抄襲或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問題。同時,有南大學子反映梁瑩教學態度極不端正,常常早退、上課念課件、吃零食、玩手機、缺課、讓學生幫做私活等情況。 24日下午,南京大學官方微博發布《關於梁某涉嫌學術不端等師德問題的說明》,稱學校高度重視媒體報導,立即責成相關部門按照規定和程序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核實。
  • 南京大學已正式調查梁瑩涉嫌學術不端問題
    據中青在線10月24日消息,針對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梁瑩涉嫌學術不端問題,南京大學社會學院24日下午向記者證實,南京大學校方已正式介入調查,責成有關部門依照程序和規定,一定會有一個結果。對學術不正之風,南京大學不會護短。
  • 教育部:撤銷南大「404教授」梁瑩「青年長江學者」稱號
    此前,《中國青年報》10月24日曾刊發報導,直指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梁瑩涉嫌學術不端。據該校官網介紹,39歲的梁瑩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等多個人才支持計劃的入選者。上述報導提及,梁瑩中文著述頗豐,僅記者所能查到的,以她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獻就超過了120篇。
  • 臺大教授論文違反學術倫理 學界籲進一步調查重振聲譽
    臺大教授論文違反學術倫理 學界籲進一步調查重振聲譽 2017-01「違反學術倫理」 學界籲進一步調查重振聲譽  新華社臺北1月15日電(記者吳濟海、胡龍江)備受關注的臺灣大學教授論文造假風波有了最新進展,臺大校方日前公布階段性調查結果,初步認定該校郭明良、查詩婷和林明燦等三人「違反學術倫理」,並向社會各界致歉。
  • 教育部通報南大梁瑩學術不端:抄襲 重複發表論文
    新京報快訊 4月3日,教育部官網公開曝光4起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的典型案例
  • 南大女教授百餘論文404 當事人:在學術圈待不久了
    (原標題:南大調查教授百餘篇論文被撤事件 當事人:自己在學術圈待不久了)
  • 南大教授論文被撤 涉及抄襲一稿多投等問題
    原題:南大教授論文「蒸發」:數據刪得掉,學術臉面撿不回科學精神論場寫論文也好,寫文章也好,入行第一課,老師都會講: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名字。要知道,即便有一天你人已經不在了,你的名字連著你曾經寫過的文章還留在報紙上、雜誌上、書上。
  • 臺大初步認定三名教授違反學術倫理 論文錯誤已非無心之失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14日報導,臺灣大學教授郭明良涉嫌違反學術倫理,臺大校方13日公布階段性調查結果,初步認定郭明良、查詩婷和林明燦等三人違反學術倫理。臺大校長楊泮池在論文的相關責任則尚未提及。
  • 青年教授百餘論文憑空消失 碩士博士學位論文都刪除
    從南京化工大學畢業後,她先後在蘇州大學和南京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在北京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做過博士後研究,並於2009年起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任教。  論著是一位學者成長路上的重要墊腳石。那些如今無法檢索的論文,曾幫助梁瑩申請學位、獲得研究經費、入選各項人才計劃。  用她一位同事的話說,她「幾乎拿到了所有她那個年齡文科教授能夠拿到的頭銜」。
  • 為何青年教授百餘論文憑空消失?連碩士博士學位論文都刪除
    那些如今無法檢索的論文,曾幫助梁瑩申請學位、獲得研究經費、入選各項人才計劃。用她一位同事的話說,她「幾乎拿到了所有她那個年齡文科教授能夠拿到的頭銜」。但對梁瑩的聲譽來說,這些「墊腳石」存在著潛在的威脅。記者比對論文時發現,其中至少有15篇存在抄襲或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問題。
  • 應一視同仁 學術倫理不能只要求年輕人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評說,最近一個月發生了兩起學術抄襲事件,都對臺灣學術界的國際聲望造成打擊。遺憾的是,社會似乎忽略了其重要性,而「行政院國科會」所表現的態度更是令人錯愕。    社評說,我們在此先對事件原委做些整理,再分析其後果與影響。去年十二月,中興大學某教授刊於世界頂尖期刊《細胞》(Cell)的論文遭人檢舉其繪圖造假。
  • 日本逼迫慰安婦做「四腳羊」,「四腳羊」到底是什麼?看完痛心
    「人之初,   性本善」這是《三字經》上在世間傳頌已久的話,可有些時候,某些人做出來的行為就像是在抗戰時期,日本軍隊對我國的軍人和百姓們所做出來的那些令人髮指的罪行一樣。
  • 楊憲宏批蔡英文論文「自我抄襲、一魚多吃」違反學術倫理
    資深媒體人楊憲宏及美國紐約州律師童文燻今赴「監察院」陳情,批評蔡英文這份博士論文「自我抄襲、一魚多吃」,嚴重違反學術倫理,  童文燻說,找上「監委」陳情,最主要的訴求是因為蔡英文1983年的論文,其實與她在臺灣地區先露出的文章重複,並指出其中談到《補貼法、反傾銷及市場防衛》(Law of Subsidies, Dumping and Market Safegaurd)時,第252頁到第
  • 南大教授⑤|張紅霞:做院長是一種犧牲,學術研究沒時間做
    澎湃新聞請講欄目陸續刊發一組南京大學教授的口述,這組口述選自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的《我的高考》一書,77級、78級參加高考的南大教授們講述了自己的高考經歷以及他們的大學生活。時代變遷,科技進步,大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綜合素質更高了。但無論什麼時候,一位青年強烈的求職欲望不會改變,對專業刻苦鑽研的勁頭不應減弱。
  • 中國慰安婦英文著作作者:為受盡摧殘的生命做紀念
    當時我所在的大學亞洲研究專業的一個學生做畢業論文,選題是韓日慰安婦索賠運動,由我和一位韓裔教授擔任她的指導老師。在閱覽文獻的過程中,我注意到關於中國受害者的英文資料甚少。從我當時接觸到的中文材料來看,中國女性是日軍慰安婦制度最大的受害群體之一,她們的受害經歷反映了日軍慰安婦制度最黑暗的一面。  我當時並沒有馬上投入這項研究,因為我的專業是日本文學而非歷史。
  • 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
    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 蕭延中答案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1【單選題】中國大陸()是滋生學術不端現象的因素之一。答案:正確6【判斷題】中國學術界的學術失範現象直接折射出當代中國價值和倫理的嚴重危機。 答案:√人文研究中的規範與倫理1【單選題】在()學術研究中,一方面是做學問,另一方面是做人。
  • 論文造假風波起 臺灣學術陷入道德危機
    臺大前生化所教授郭明良領軍的研究團隊被爆論文造假,事件越演越烈,除了臺大校長楊泮池曾與他共同掛名的論文,也出現了多起紕漏外,媒體甚至爆出,郭明良與臺大醫學院教授嚴孟祿之間的財務往來,可能涉及論文掛名的對價關係,嚴重影學術倫理,「立委」也要求「科技部」要追回補助款、加強把關。
  • 南哲印象|張生:「他們都富有文學的情味」——也談南大哲學的學術...
    但是南大哲學系不僅僅是一個走過了一百年的中國現代大學的哲學系科,更關鍵的是它提供了一種中國現代哲人研究哲學的獨特的路徑,並因之形成了中國現代大學哲學系的一種別具一格的學術風貌。不說別的,僅以「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等人皆與南大哲學系有著深厚的關係就可見一斑,他們三個人不僅先後做過南大哲學系中央大學時期的系主任,其中方東美和唐君毅還有師生之誼。
  • 清華北大論文搶發風波:兩校疑認定該事件「違反學術規範」—新聞...
    清華北大論文搶發風波:兩校疑認定該事件「違反學術規範」 9月15日,《科學通報》(英文版)發表了一篇關於動物磁感應受體蛋白方面的論文,論文的通訊作者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學術帶頭人(PI)張生家。 論 文刊出,即在同行學術圈內引發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