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一視同仁 學術倫理不能只要求年輕人

2021-01-09 中國臺灣網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評說,最近一個月發生了兩起學術抄襲事件,都對臺灣學術界的國際聲望造成打擊。遺憾的是,社會似乎忽略了其重要性,而「行政院國科會」所表現的態度更是令人錯愕。 

  社評說,我們在此先對事件原委做些整理,再分析其後果與影響。去年十二月,中興大學某教授刊於世界頂尖期刊《細胞》(Cell)的論文遭人檢舉其繪圖造假。事後,該教授辯稱繪圖是由其學生經手,且一時疏忽,並未保留圖檔。當時,「國科會」生物處長對記者表示:若學生做假而教授不知情,則教授不會受到處分。但此說法隨後遭「國科會」主委陳建仁更正。陳建仁指出:不論圖檔由誰製作,「科學家都須為自己發表的論文負最終責任」,所以中興大學的教授不能以不知情而卸責。他更希望島內學者以此案作為警惕,「在學術研究上,所有細節都要非常注意」。當時,學界人士大都肯定陳建仁的嚴格學術標準與責任理念。 

  然而事隔一個月,違反學術倫理的主角換人,當事人的態度竟然也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臺大醫院內科一位醫師論文投稿到知名國際期刊《癌症》(Cancer),被發現有部分抄襲而遭退稿,該事件醫學院內部提出檢討,而此醫師的指導教授、臺大醫院副院長楊泮池列名通訊作者,也收到規範信函,要求「以後對論文撰寫的正確性務必更加嚴謹」。最令人驚訝的是「國科會」主委陳建仁也列名共同作者,而且他明白向記者表示「事前並沒有真正看過相關內容」,如果他「有機會的話,會更謹慎處理。」坦白說,我們對於陳建仁的說法感到疑惑,對他一個月前後不同的責任認知感到不解,更對臺灣學術倫理的危機感到憂心。 

  社評指出,誠然,在若干科學研究領域,許多大牌教授都擁有龐大的實驗室,在其中工作的研究生動輒數十人。實驗室中產生的研究成果,教授有其指導貢獻是理所當然,其發表著作列名為作者之一也是天經地義。但是無論如何,列名作者也必然有其界線與規範,大牌教授無論如何也不能漫無邊際地四處掛名。學術論文一經刊出,所有的列名作者當然都有學術聲望的加分作用。每增加一篇論文,都使得當事人著作目錄加長,累積其學術聲望,將來申請獎項、論升遷、甚至選「院士」,都是紀錄的一部分。既然著作掛名有聲望加分,則依「無功不受祿」的簡單處世道理,任何著作的掛名作者,都要以「自己對著作有貢獻、也了解自己在著作中的貢獻」為前提。我們可以理解指導教授可能不知道學生所撰寫之論文片段是否為抄自先前他人的著作,但是既然掛名共同作者,將來會得到論文最大貢獻的聲望加分,依據陳建仁「科學家為自己發表的論文負責」、「所有細節都要非常注意」的說法,就不能也不該迴避責任。 

  我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教授不知道貢獻何在、沒看過論文內容就同意掛名共同作者。如果只因為教授大牌、太忙、做大官,就可以在自己沒有貢獻的論文上掛名,那麼其作為就近乎學閥學霸,對學術的發展絕對是個負數。「國科會」陳建仁承認他事前沒有看過相關內容,算是誠實的表白。但是誠實是一回事,沒有看過內容的論文能不能、該不該掛名卻是另外一回事。如今論文已經投稿、國際期刊已經發現抄襲事實、事件又已經上了重要媒體、對臺灣學術界的重大傷害也已經造成。「國科會」與「教育部」是臺灣處理學術最重要的兩個機關,如今,「國科會」主委自己是抄襲論文的共同作者,這事情不尷尬嗎?「國科會」要怎麼處理自己的主任委員呢?陳建仁是不是該如自己所說,「為自己的論文負最終責任呢」?這個責任難道只是「有機會的話,會更謹慎處理」? 

  社評表示,臺灣最近幾年努力地在追求學術提升,每一年都在計算SCI、EI等引用次數增加了多少,「教育部」與「國科會」每年也都砸大錢去改善研究環境。在政治混沌、經濟蕭條的情況下,似乎學術提升是臺灣未來知識經濟希望之所寄。《癌症》期刊最近揭發的抄襲案,卻凸顯出島內學術圈胡亂掛名的大問題。看來,該重修學術倫理的,又豈僅是臺大醫院的年輕醫師而已!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焦點

  • 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
    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 蕭延中答案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1【單選題】中國大陸()是滋生學術不端現象的因素之一。答案:正確6【判斷題】中國學術界的學術失範現象直接折射出當代中國價值和倫理的嚴重危機。 答案:√人文研究中的規範與倫理1【單選題】在()學術研究中,一方面是做學問,另一方面是做人。
  • ​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題庫答案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 學霸校園 公眾號獲取更多 大學課後答案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
  • 拷問學術「臥底」的…… 倫理與政治問題
    (理察·謝弗《社會學與生活》,第51頁,劉鶴群等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9月)對此,謝弗認為這些簡單的原則似乎還是不能解決許多敏感的倫理問題,例如知道被研究對象有不道德甚至非法行為的涉嫌時是否還應該遵守保密的規定?這不僅是研究者個人,而且是學術共同體都無法迴避的問題。
  • 「基因編輯嬰兒」涉嫌嚴重違背醫學倫理、學術倫理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據了解,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於2016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明確規定「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是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工作的管理責任主體,應當設立倫理委員會,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倫理委員會獨立開展倫理審查工作。醫療衛生機構未設立倫理委員會的,不得開展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工作。
  • 臺大教授論文違反學術倫理 學界籲進一步調查重振聲譽
    」 學界籲進一步調查重振聲譽  新華社臺北1月15日電(記者吳濟海、胡龍江)備受關注的臺灣大學教授論文造假風波有了最新進展,臺大校方日前公布階段性調查結果,初步認定該校郭明良、查詩婷和林明燦等三人「違反學術倫理」,並向社會各界致歉。
  • 劉擎:韋伯《以學術為志業》解讀
    蕭老師組織的這門課是「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關於學術倫理,有一些最基本的規範要求,但在更高的意義上,我們要追問學術有什麼倫理價值?一個學者要有什麼樣的倫理精神?我相信韋伯的演講在這兩個層面上都對我們有所啟迪。
  • 城市規劃應遵循三大基本倫理原則
    當前位置:首頁 >> 泉城建設 2012.10.18 星期四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文法學院秦紅嶺教授泉城演講――― 城市規劃應遵循三大基本倫理原則 作者:馮經偉   □本報見習記者 馮經偉  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靈魂
  • 倫理學也應該講究倫理
    摘要:本文提出「倫理倫理學」這一新的研究方向。首先說明為什麼要研究倫理倫理學,分析高科技時代倫理困境產生的根源。就此提出為擺脫困境倫理學家應注意的行為準則,並用成功與失敗的實例說明這些準則的有效性。  高科技時代是個日新月異的時代。
  • 上海師範大學學術倫理與道德委員會 聲明
    根據教育部《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有關師德問題「一票否決」的規定,上海師範大學學術倫理與道德委員會建議並經人事部門討論決定,從今日起終止2017年7月與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瀋陽籤訂的校外兼職教師聘任協議。上海師範大學始終把「為人師表」作為第一要義,把「厚德」作為師生共同秉承的校訓。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在CPA年會上公布精神醫學倫理審查學術標準
    本次精神醫學倫理審查標準學術專題會,是在國家倫理規範發展與精神醫學倫理研究進展的基礎上舉辦的,整合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牽頭的北京市倫理多中心研究的成果,構建精神醫學倫理審查的標準體系,更好的保護精神醫學研究涉及的弱勢群體。希望全國精神科醫師重視精神倫理學的發展,加強國際、國內的溝通交流,為推動精神醫學臨床與科研工作更高質量的發展作出貢獻。
  • 手機應用:工程和商業倫理不能忘
    遼寧丹東,幾名年輕人圍在一起玩手機。棋簿紫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濟南火車站,乘客一邊候車一邊刷手機。李英霞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河南鄭州,一名學生在玩手機遊戲。王威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近日,打車APP滴滴出行又出事了。繼三個多月前鄭州空姐遇害案後,又一名年輕女孩乘坐順風車遇害。
  • 工程活動不能缺失倫理維度
    欄目主持:計紅梅    本期話題:工程問題背後的倫理問題    李伯聰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教授,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雖然工程活動的第一本性不是倫理活動,但任何工程活動中都必然蘊涵著一定的倫理目標、倫理關係和倫理問題。世界上不可能存在與倫理無關的工程。社會必須深刻關注工程的倫理維度,如果丟失或輕視這個維度,就會出現危害社會的不道德的工程。    有人說:「過去,工程倫理學主要關心是否把工作做好了,而今天是考慮我們是否做了好的工作。」什麼叫做「好的工作(工程)」呢?
  • 國內首部晉商倫理學術研究專著出版
    記者2月24日從山西大學了解到,由該校教授、博士生導師薛勇民等著的《走向晉商文化的深處——晉商倫理的當代闡釋》一書已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馬克思主義道德哲學視角深入地思索與探究了博大精深的晉商文化,是國內第一部晉商倫理學術研究專著。
  • 臺大初步認定三名教授違反學術倫理 論文錯誤已非無心之失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14日報導,臺灣大學教授郭明良涉嫌違反學術倫理,臺大校方13日公布階段性調查結果,初步認定郭明良、查詩婷和林明燦等三人違反學術倫理。臺大校長楊泮池在論文的相關責任則尚未提及。
  • 關鍵時期卻爆黑料 論文確有違背學術倫理情況 李眉蓁前景堪憂
    李眉蓁首度對學校及指導老師道歉,而臺灣中山大學也再次發出聲明,該論文可能存在違反學術倫理,未來亦會加強規範究責機制,目前全案已進入學術倫理審查機制,送校外專業領域公正學者審查,另外,論文電子檔已經全網公開查閱。
  • 工程倫理教育與中國工程師國際競爭力
    從工程倫理教育的角度,我們應當從四個方面著手,提升中國工程師的國際競爭力。  第一,提升我國工程師國際競爭力,應改善工程倫理教育環境,建立工程倫理教育長效機制。工程倫理教育發揮著工程專業通識教育的功能,可以讓工程師跳出工程技術領域來看問題。
  • 全國第八屆教育倫理學術研討會召開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近日,由中國倫理學會教育倫理學專業委員會主辦,遵義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師德研究與評價中心承辦的全國第八屆教育倫理學術研討會在遵義召開,來自全國50多所高校與教育機構的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120餘人參會。
  • 實驗動物管理、學術、倫理與使用委員會聯席會議召開
    2020年11月23日下午,實驗動物管理、學術、倫理與使用委員會召開聯席會議,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由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張兆國主持,實驗動物管理、學術、倫理與使用委員會委員出席。
  • 關於舉辦新藥臨床試驗倫理審查與受試者權益保護學術論壇的通知
    關於舉辦新藥臨床試驗倫理審查與受試者權益保護學術論壇的通知 2020-05-29 0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姜松榮:設計的「倫理原則」
    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在包浩斯100周年之際開展了「紀念包浩斯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10月27日開展的「包浩斯與設計教育」專題報告邀請到了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倫理學博士,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湖南省視覺藝術評論委員會副會長,湖南省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委員姜松榮教授進行了以《設計的「倫理原則」》為主題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