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術思辯:是否需要一個中國經濟學

2020-11-25 TechWeb

  學界在人民大學熱烈辯論

  晨報訊(記者 張黎明)在西方經濟學之後是否還需要一個「中國經濟學」?昨天,近百位中國高校經濟學院院長和教授在中國人民大學的一間會議室裡就此展開了8個多小時的討論。

  林毅夫、海聞、白重恩、張維迎、李稻葵、楊瑞龍、陳雨露……這些中國經濟學界和經濟學教育界最有影響力的學者難得地聚在一起,參加「中國經濟學教育回顧與展望」論壇,連午飯都只是在會議室的桌上匆匆吃罷。

  10年前,《經濟科學譯叢》為國內經濟學教育引入了大量西方經濟學的經典教材;而現在,經濟學者們卻開始專注西方經濟學在中國的本土化問題。

  「究竟什麼是中國的經濟學,有沒有中國的經濟學,為什麼大家強烈地感受到中國經濟的崛起,而看不到中國經濟學的崛起?」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陳雨露的提問引發了學者們的熱烈討論。

  自1902年嚴復將《國富論》譯入中國,西方經濟學傳入中國已有百年歷史,而1895年的京師大學堂也已開中國近代經濟學教育的先河,但中國經濟學面臨的難題始終未解。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的觀點是,「對中國經濟來說,最重要的問題——增長和轉型始終沒有進入西方經濟學研究的主流」。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學是否應區別於西方經濟學的問題很自然地被提出來。

  儘管觀點不盡相同,但幾乎每一位發言的學者都贊同在現在的經濟學教育中要加強中國特色,而不是照搬西方理論。

  林毅夫認為,提到中國經濟學,他更傾向於「用現代經濟學的方法來研究中國的現象」這個定義,而不是建立一個獨立的體系。這個曾經獲得「全國勞模」稱號的經濟學家,希望在中國下一代經濟學人中能產生諾獎得主。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則認為國際化並不是中國經濟學教育的全部內容。中國需要培養人才,利用國際通行方法解決中國問題,同時要構建中國經濟學的教育體系。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因為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以發展和轉型為特點的中國經濟可以產生自己的「中國學派」,但理論框架和西方經濟學還是一致的。

  北京大學的陳平教授則提出,經濟學教學中應加強中國的典型案例。但《經濟科學譯叢》副主編海聞也提醒說,在學界避免照搬西方理論的同時,也不能因為中國的特殊性而否定經典理論的普遍性。

相關焦點

  • 經濟學思辯:需求側管理vs供給側改革論壇
    經濟學思辯
  • 復旦通識·學術寫作系列|吳建峰:一個有趣問題的經濟學敘事
    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2019年推出學術寫作指導計劃,在這個學期組織了學術寫作系列講座,由來自不同專業的擅長學術寫作的教師,指導學生在寫作中如何形成問題意識,如何組織布局,如何分解問題以及如何考慮讀者。2019年5月7日,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吳建峰的講座以「一個有趣問題的經濟學敘事方式」為題。
  • 經濟學學術成果評價的根本準則-光明日報-光明網
    ,有的認為一篇論文或一部著作中,模型越複雜、公式越多、數據使用越多、技術難度越大,學術水平就越高,有的認為經濟學術語越多、新觀點越多,新見解越多,學術水平就越高;許多經濟學論文,不論是否適用模型,作者都儘量使用模型,不論是否適合運用計量分析,作者都努力進行計量分析,能明晰說明的故意說得深奧,能簡單計量的卻用模型弄得複雜。
  •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中國百家經濟學重要期刊主編論壇」隆重舉行
    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107周年院慶和《經濟科學》創刊40周年之際,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主辦、《經濟科學》編輯部承辦的「中國百家經濟學重要期刊主編論壇」於2019年5月25日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東旭報告廳隆重舉行。這也是繼2018年12月9日舉辦的 「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論壇」之後,北大經濟學院組織開展的又一項大型學術交流活動。
  • 《中國經濟觀察》論壇:經濟學理論前沿問題探討
    會議最後由中央黨校副校長陳寶生同志作了重要講話,他認為中央黨校經濟學部組織的經濟學理論前沿問題研討會,選題和形式都非常好,很高效地讓參會者了解我們國家經濟學研究的專家們、經濟學界的學術帶頭人在思考什麼問題,交流成果,相互啟發,很好。
  • 經濟思想的冒險|經濟學需要思想史嗎?
    一、經濟思想史的意義?經濟學還需要思想史嗎?我的回答是:不需要。沒錯,這是我在從事經濟思想史教學工作十年後給出的答案。經濟思想史有意義嗎?當然有。通行的經濟思想史教科書開篇一般都會強調本學科的價值。「為什麼研究經濟思想的歷史?
  • 【經濟學院兩會筆談】季曦:推動中國生態經濟學復興,助力我國生態...
    中國生態經濟學濫觴於此,並從此經歷了10餘年的繁榮發展時期:1984年,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成立;1985年,《生態經濟》雜誌創刊;彼時,《經濟研究》等眾多國內重要學術期刊刊出了多篇探討生態經濟學學科建設的優秀文章。然而,學科建設的熱潮並未持續太久。
  • 匿名審稿制度推動了中國的經濟學進步嗎
    學術研究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專業學術期刊的支撐和引導,近年來中國的不少經濟學期刊紛紛引入國際通行的匿名審稿制度。那麼,匿名審稿制度是否提升了中國經濟學的研究質量呢?發表在國內經濟學權威期刊《經濟學》(季刊)2016年第1期的論文——《匿名審稿制度推動了中國的經濟學進步嗎——基於雙重差分方法的研究》,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研究。
  • 【徵文】2020年全國博弈論與實驗經濟學研究會學術年會
    為了適應新常態下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博弈論與實驗經濟學在數字經濟中的應用和發展,全國博弈論與實驗經濟學研究會將於2020年10月30日至31日在重慶舉辦2020年全國博弈論與實驗經濟學研究會學術年會,誠邀海內外博弈論與實驗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由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承辦。
  • 經濟學的中國境界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
  • 現代經濟學的十個理解誤區:經濟學必須通俗易懂嗎?
    社會有一個合理的分工,少數人進行更專業的研究,使大多數人只要了解知識的普及就足夠了。因此,經濟學是否需要通俗易懂,需要視對象而定。對於初學者或者實際工作者,如果只是想了解經濟學的一般原理與理論,通俗化、大眾化的介紹與教學就可以達到目的。如果是想了解經濟學理論研究的最前沿及最先進的研究方法,則必須閱讀經濟學學術期刊的學術文章。這些文章,都是深奧難懂的。
  • 北大經濟學院舉辦「陳岱孫與中國經濟學人的精神使命」學術研討會
    北大經濟學院舉辦「陳岱孫與中國經濟學人的精神使命」學術研討會 2020-11-09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諾貝爾經濟學獎何用?從經世濟民看中國的經濟學流派
    雖然拿不拿這個經濟學獎都無所謂,但是中國還是有不少經濟學家努力在經濟學方面鑽研,期望獲得對中國經濟發展有益的研究成果。無論你是否贊同他們的研究觀點,但就一心為國謀的精神而言,就值得敬仰。說說三個學派吧。第一個就是海派經濟學。
  • 中國經濟學研究向何處去
    這是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甘犁6月6日在出席由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院主辦的「學術發表如何推動經濟學研究發展高端圓桌論壇」上的發言。這是個近些年來一直被經濟學界熱議的話題。與會的學者們從自己的感受、體會出發,一些觀點值得我們思考。孫寧:我們要知道為什麼有這樣的經濟現象或經濟規律,這就需要有理論研究。一個好的實證研究,背後必須要有比較強的理論支持。
  • 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學術分野
    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學術分野 2019年09月21日 07:27 來源:《經濟學動態》2019年第7期 作者:那藝 賀京同 字號 內容摘要: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興起及其對新古典理論的內涵拓展是西方經濟學近幾十年來的重要演進特徵
  • 中國經濟學的發展趨勢與建構框架
    「中國」如果當作一個文化範疇來看,那麼中國經濟學就是中國文化傳統、馬克思主義及主流經濟學三者相融合所形成的新的理論範式。     上述三種理解不僅反映「中國經濟學」豐富的內涵,而且提出了不同層次的研究期望。
  • 現代經濟學的十個理解誤區
    社會有一個合理的分工,少數人進行更專業的研究,使大多數人只要了解知識的普及就足夠了。因此,經濟學是否需要通俗易懂,需要視對象而定。對於初學者或者實際工作者,如果只是想了解經濟學的一般原理與理論,通俗化、大眾化的介紹與教學就可以達到目的。如果是想了解經濟學理論研究的最前沿及最先進的研究方法,則必須閱讀經濟學學術期刊的學術文章。這些文章,都是深奧難懂的。
  • 「新科諾獎得主」理察·塞勒——行為經濟學大佬、曾經的「學術...
    在學術生涯中,塞勒常年被視作學術叛徒,他的研究常年得不到學術同儕的認可,甚至往往得到的是知名期刊的否定。但回顧他的學術生涯和個人生活,塞勒一面堅守自己的學術觀點,一面以樂觀態度示人,不啻為一個「老頑童」。「離經叛道」的諾獎得主塞勒希望能探索人類不合乎經濟理性假定的各種行為,他提出的行為經濟學也改變了社會科學。
  •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經濟與管理學院「思辯之星」辯論賽--決賽預告
    本學年經濟與管理學院「思辯之星」辯論賽舉辦伊始便收穫了大家積極參賽的熱情和高度配合,經過幾輪激烈的角逐,工商一班、工商五班、工商九班、管科五班成功晉級半決賽。四支隊伍兩兩對決,關於「當今社會更需要通才還是人才」這一辯題展開了激烈交鋒。
  • 洪永淼:現代經濟學的十個理解誤區
    如果一個社會能夠普及醫學養生知識,那麼整個社會大部分人的健康水平將大為提高,但是這不能替代醫生的作用和醫學工作者對醫學知識的探索。正如對愛滋病的預防及傳染渠道的知識宣傳普及,並不能取代醫學界對愛滋病疫苗和藥物的研發一樣。社會有一個合理的分工,少數人進行更專業的研究,使大多數人只要了解知識的普及就足夠了。因此,經濟學是否需要通俗易懂,需要視對象而定。